1、历 史 必修 人教版新课标导学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开篇导读上图分别是民国时期的传统婚礼与新式婚礼的照片。传统婚礼中,有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新人穿“凤冠霞帔”“状元服”或清朝旗袍、马褂。辛亥革命以后,这种传统婚礼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一批接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仿效西式婚礼:宣读婚约、互换戒指、鞠躬、照相婚礼的变化反映出了中国与世界的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本单元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是如何变迁的。看看近现代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又反映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影响下,中国近现代的社会
2、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轮船、汽车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西方礼仪也使中国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民俗风情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土洋并存、中西合璧,但趋势是逐步近代化。单元概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受国内政治影响、经济制约和思想束缚,人们的生活单调、呆板。3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成果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和社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十四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 学习目标诠
3、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合作探究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 时 作 业 学习目标诠解时空坐标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全面总结和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变迁的特点。2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和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理解政治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_。2鸦片战争后: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1)衣“洋布”“_”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_。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五花八门
4、。(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传统 西方文化 洋装 中山装(3)住:西方_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4)社会风俗维新派主张“_”“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_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_,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建筑样式 断发易服 反清革命 简约文明【学习反馈】1(判断)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长袍马褂被束之高阁。()2(判断)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是生活习俗的变化之一,仅体现经济的发展。()3(思考)西餐作为一种时尚在通商口岸兴起,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5、试答:_ 19世纪40年代。知识点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20世纪5070年代(1)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_供应,总体水平较低。(2)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计划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10 _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2)食:到 1987 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11 _”,饮食多样化。(3)住: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12 _”。(4)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3 _的多样化,提高了生活质量水平。
6、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小康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休闲方式【学习反馈】1(判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判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3(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子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多元化”的主要因素。试答:_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历史纵横】(教材第65页)
7、本段文字阐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处在近代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逐步近代化。【图解历史】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及其特点【历史纵横】(教材第66页)本段文字阐述了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服装样式。这一时期,我国的服装样式较为单一,“文革”时期的服饰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图解历史】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课堂合作探究1鸦片战争后(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2)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主题一 近现
8、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政治局势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人们获得了自由和平等的地位。(2)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变化。(3)国家政策的影响,如统购统销政策、“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婚姻法等。(4)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物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的生活用品更加丰富,而且直接促使人们的生活
9、方式发生变化。材料一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辛亥革命四川军政府取缔编结发辫告示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习,该材料说明_会影响社会生活的变迁。政府政策 材料二 受西方民主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线也开始趋于模糊。张岂之中国历史思考:据材料二分析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
10、素。答案 提示: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对点巩固1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外来文化的传入B政治生活的影响 C社会经济的影响D传统观念的继承解析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因素不包括D项。D 1特点(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2)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在地域、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主题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
11、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了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材料一 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贻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
12、束变,而行为政法皆不得不变矣。惜乎未能先事于斯,遂令一往无余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一以“断发易服”为中心进行论述,将发辫视为异族统治和_的重要标志,并将发辫与_联系起来,百日维新的失败即被归咎为“变 法 之 初 不 先 变发”。民族压迫 国家政治 材料二“凡事任意供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甚”“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思考:据材料一、二分析,生活方式的变迁产生了怎样
13、的影响。答案 提示:生活方式的变迁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对点巩固2(2019湖南韶山模拟)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网友眼球。一名求婚者在婚书中直言自己的征婚条件:“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A 解析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时间“距今80多年”可判断,该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30年代近代中国的社会情况,材料中求婚尺牍的内容体现这一时期青年男女形成了新的婚姻观念,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随堂达标训练课 时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