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标准目标解读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学习要点1.萨拉热窝事件。2.马恩河战役。3.凡尔登战役。4.索姆河战役。探究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持久战的原因。2.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 新知识预习探索 新知预习一、战争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1)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赢得了独立。(2)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3)20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战争火药桶。2经过(1)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2)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
2、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局部战争爆发。(3)在短短数天内,俄、法、德、英相继宣布参战。3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二、从马恩河到凡尔登旷日持久的消耗战1战线(1)西线:英法德国。(2)东线:俄国德国、奥匈帝国。(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2进程时间战线战况西线 马恩河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梦想破灭,开始旷日持久的堑壕战。1914 年东线 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遭到重创。1915 年东线 德军企图打垮俄国,但未能得逞,双方处于僵持状态。1916 年西线德国发动的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惨烈,被称为“21凡尔登绞肉机”。英法发动的22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23坦克。3.影响(1)区域:战火由前线向2
3、4后方延伸。(2)对象:从士兵扩大到25平民。三、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1美国参战(1)背景19 世纪末,美国26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战争爆发后初期美国采取27中立政策,大发战争财。美国与28英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俄国二月革命后,形势有利于29同盟国。德国采取的“30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契机。(2)参战:1917 年 4 月,美国对31德宣战。(3)影响使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向有利于32协约国集团方向发展。推动33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对德宣战,使34协约国集团阵营壮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35全球规模阶段。2苏俄退出战争(1)背景:1917 年 1
4、1 月,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2)标志:36和平法令的颁布。(3)结果:1918 年 3 月在37布列斯特,苏俄与德国签署和约。四、战争的结束德奥集团的战败1过程(1)1918 年 9 月:38保加利亚、39奥斯曼帝国、40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2)1918 年 11 月:德国与协约国签署41停战协定,一战结束。2原因(1)经济实力:42德奥集团不如协约国集团。(2)两线作战:德奥集团力量受到牵制。(3)阵营大小:美国、中国、巴西和利比里亚的参战使协约国阵营壮大。(4)战争能力:43德军不断下降。(5)革命浪潮: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全国响应,德皇退位,仓
5、皇逃亡。3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44胜利者的战争。易错辨析判断正误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不断插手巴尔干半岛,加紧了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导致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发生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提示: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新近被奥匈帝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被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3在西线战场上交战的双方是德奥军队与英法军队。()提示:在西线战场上交战的双方是德国军队与英法军队。41917 年德军与英法军队在凡尔登和索姆
6、河展开了激战。()提示: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发生在 1916 年。51917 年美国参战后,中国、日本、巴西等国相继加入协约国一方。()提示:日本参战是在 1914 年,出兵中国山东。2 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 西线战场探究讨论材料一 欧洲战场的西线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兵力投入和伤亡情况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 万人35 万人凡尔登战役112 个师70 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 多个师130 多万人请分析:1在材料一图中的空格中填写重要战役。【提示】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提示】交战双方投入
7、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战争异常残酷。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有何重大影响。【提示】三大战役均发生在法国,法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重点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战线1第一阶段:1914 年。重心在西线,先西后东。同盟国占据着主导地位。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了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由速决战转为持久战。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失利。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德国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2第二阶段:1915 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英法在西线基本上处于战略防御。德国在稳定西线局势情况下,集中兵
8、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结束东线战事,俄军节节败退。但德国因为战线的延长,无力继续进攻,被迫在东线转为阵地战。3第三阶段:19161918 年。战争重心再次转移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争主动权。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同盟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形势逐渐对其不利。主题二美国参战探究讨论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美国总统威尔逊在 1914 年 8 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 到 1917 年 4 月美国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
9、现金贷款已达 20 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 2 700 万美元。材料三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请分析: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一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提示】中立政策。“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提示】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正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地参与战争
10、,表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3材料三中的演说词包含美国的何种意图?美国参战的目的真是威尔逊所标榜的那样吗?你认为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美国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重点聚焦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2)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等待参战的最佳时机。(3)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
11、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4)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5)国际形势:俄国二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双方筋疲力竭,难以为继。(6)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2影响:(1)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 27 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2)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 200 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3)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