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孙武叔毁仲尼毁:诽谤B人虽欲自绝 自绝:自杀C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D当仁,不让于师 当:遇到解析:选B。自绝: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B夫子矢之曰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D鼓瑟希,铿尔解析:选C。A.“知”通“智”;B.“矢”通“誓”;D.“希”通“稀”。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B夫子莞尔而笑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加之以师旅D其何伤于日月
2、乎 仲尼岂贤于子乎解析:选A。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认为”;介词,“用”。D.介词,“对于”;介词,“比”。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贤哉,回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选B。B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和D项是判断句,C项是主谓倒装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4、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乘:shn ,四马一车为一乘B因之以饥馑 因:接着C夫子哂之 哂:微笑D舍瑟而作 舍:住舍解析:选D。D项中“舍”读sh ,放下。6下列加点词中与“端章甫”中“章甫”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驴不胜怒,蹄之 B皆共目之C沛公欲王关中 D殚其地之出解析:选D。例句中的“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戴礼帽。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D项为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7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也”句式不一致的是()A然而不王者,未
5、之有也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我之谓也解析:选B。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A项与例句相同。B项是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C项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何伤”即“伤何”。D项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我之谓”即“谓我”。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B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C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解析
6、:选C。C项中“理性的语言”不对,曾皙运用形象的描述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而非通过理性的语言。9本则故事中,孔子鼓励其弟子畅所欲言,而不阻止弟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说明了什么?答:答案: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尊重,能平等待人;孔子对弟子们言志的不同态度,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重视。(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
7、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
8、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注】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羖:公羊。累绁:用绳索捆绑。粥:通“鬻”,卖。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B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D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解析:选B。可据文段中动词的意义进行
9、断句。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B“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工作,即后之司仓氏、司庚氏,掌保管、出纳。C“大司寇”先秦官职,西周时期的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D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解析:选D。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简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
10、孔子为师,向他学习。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解析:选C。原文中孔子得到了善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译文:(2)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译文:解析:在这两句话的翻译中,重
11、点是文言句式和实词。“孔丘,圣人之后”是判断句,“虽”,第(1)句中是“虽然”,第(2)句中应为“即使”;“达”,显达;“王”,称王;“霸”,称霸。答案:(1)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2)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孔子家境贫寒
12、,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
13、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孔子和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在路上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