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同步测控2 (人教版必修2)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_年_月。解析:1917年11月是俄历10月,所以发生在公历11月的这次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答案:191711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的形势是()A.巩固苏维埃政权B.打退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C.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D.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答案:A3.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树木却属于你们。”它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
2、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从材料上看,土地、水、森林属于农民,但劳动产品属于国家,是一种对农民最大限度的索取,这正是战时共产主义的缺陷所在,这段话反映了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怨恨。答案:B4.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答案:C5.标志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会议是()A.俄共(布)九大B.俄共(布)十大C.联共(布)九大D.联共(布)十大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为最大限
3、度地集中财力、物力,战胜国内外敌人,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将大企业收归国有B.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俄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A.是战时临时政策,不能应用于和平时期B.超越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C.工人、农民反对这种政策D.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可得出答案。答案:B3.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这说明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进
4、行社会主义建设苏俄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生产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苏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A.B.C.D.解析:分别从实质、方式、原因等方面解释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答案:D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答安:C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5、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全集请完成:(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
6、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史料只有和教材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才能得出准确答案。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
7、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农业集体化方针答案:A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迅速实现国有化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推行国家统一配给政策C.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D.巩固苏维埃政权,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C3.下列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的是()有巩固的工农联盟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国民经济已
8、明显恢复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A.B.C.D.答案:D4.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解析:审题时要注意本题考查的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答案:B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非“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也不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从其实施的时间看,在19
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以后,新经济政策即被逐渐取消,因此,也没有成为“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答案:A6.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相似之处是()A.都强调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B.都是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C.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D.都是为了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解析:本题属程度选择题,旨在考查对两者相同因素的比较。尽管社会制度截然相反,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度过暂时的危机,而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的局部调整。因而,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7.(2006全国高考文综,18)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
10、是()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答案:C8.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通过恢复一定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生产。答案:A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
11、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以上材料均摘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第四卷材料四: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12、。列宁选集第四卷材料五: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一、四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5)通过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解析:前三问考查比较分析能力,进一步使学生认识相同的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第(4)问考查在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实际是对上题的具体化,
13、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第(5)问考查通过比较分析,对事物的理解、评价能力。参考答案:(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和牲畜繁殖,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新政的实质在于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3)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及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忽视当时落后的生产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困难、农民不满和富农叛乱等现实表明必须实行新的政策以解决矛盾。罗斯福新政也是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来调节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
14、通过颁布法令,用大量的国家赤字开支扩大就业,实行救济,克服生产过剩的危机(凯恩斯理论的实践),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经济保障。(4)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前者与后者相比,它们的历史条件、目的、具体措施和结果方面迥然不同。(5)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是积极的,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干预的方式甚至采取一些貌似过激的措施解决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这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改革。10.应用地
15、理、历史等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B.为了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C.为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D.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分布在()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平原D.东西伯利亚平原(3)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_平原中部和南部。东欧平原的_河流域和_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材料二:在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
16、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请完成:(4)材料一、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5)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6)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为文科综合题,历史方面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内容。参考答案:(1)D(2)A(3)东欧伏尔加顿(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5)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