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10月份过程性检测高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冬小麦初冬时节,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将小麦籽粒晾晒使水分降到12.5%以下,
2、可入仓密闭长期保存;强筋小麦种子中含有的麦醇溶蛋白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而麦谷蛋白不溶于水和酒精,常用于制作面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适应低温,冬小麦体内发生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的变化B.大豆、花生种子萌发时比小麦需氧多与含有更多的氢、更少的氧密切相关C.小麦种子中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溶解性不同的直接原因是两种蛋白质的结构不同D.给拔节期小麦施加尿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糖类合成2.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始于游离核糖体合成信号序列,信号序列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内质网腔继续进行蛋白质合成。然后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与高尔基体膜内表面受体结合,启动囊泡形成。蛋白转运抑制剂能够
3、抑制蛋白质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据信息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RNA疫苗中的mRNA进入机体细胞先结合游离核糖体才能合成有关蛋白B.内质网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相比,含有的肽链长度可能发生变化C.溶酶体酶的合成不需要信号序列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D.用蛋白转运抑制剂处理细胞,细胞膜结构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3.腺苷三磷酸二钠片或注射液主要用于心功能不全、进行性肌萎缩、脑出血等后遗症的辅助治疗。其药理是腺苷三磷酸作为一种辅酶不仅能改善机体代谢而且还参与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核酸以及核苷酸的代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腺苷三磷酸可通过参与载体蛋白的磷酸化过程从而改善机体代谢B.进行性
4、肌萎缩患者口服腺苷三磷酸二钠片可明显改善运动能力C.ATP、GTP、CTP、UTP去掉所有磷酸基团后,均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生物体内腺苷三磷酸与腺苷二磷酸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4.如下图所示,已知Ca2+浓度在细胞质基质中为20200 nmolL1,在液泡中约为1106 mmolL1,液泡膜上有Ca2+通道、Ca2+泵和Ca2+/H+反向运输载体,正常活细胞内的Ca2+浓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Ca2+泵发挥作用时产生的物质X是ADPB.液泡中的Ca2+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只于Ca2+泵的活动有关C.Ca2+的浓度差、Ca2+通道的数量均可影响液泡膜运输Ca2+的
5、速率D.当细胞质基质中Ca2+增多时,Ca2+/H+反向运输载体的活动会减弱5.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某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曲线。当加入酶抑制剂后,由于酶无法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活性下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幅度将变大B.如果B点时适当降低PH值,会使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C.A点时加入酶抑制剂曲线变化不会到达B点的原因,可能是酶的结构发生了变化D.若人体细胞中发生该酶促反应,一定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6.人体内存在着细胞增殖、分化、衰老、调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认识和理解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人体内细胞
6、呼吸酶活性降低,能够延缓细胞的衰老C.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含有病毒的组织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D.细胞内的自由基攻击DNA可能会使原癌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抑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从而使细胞癌变7.研究人员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野生型(2n=10)及其突变体花药细胞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并对镜检时拍摄的连续变化图片进行了对比观察和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时期细胞中存在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B.B时期为减数分裂I后期,依据是野生型细胞中数目相等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该突变体各时期图像与野生型差别的原因是减数分裂I前期联会过程受阻所导致D.该突变体进行正常
7、受精作用后形成的子代中,正常型(野生型)个体约占1/28.北大西洋中某种鱼不仅能在冬季结冰的水底生活,而且在缺氧条件下也能通过无氧呼吸生活,下图表示代谢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鱼比人类更能适应缺氧环境B.在寒冷、缺氧环境下该鱼脑组织对乳酸有较好的耐受性C.该鱼组织细胞中的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时,未释放的能量留存在酒精和乳酸中D.将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加入到2ml该鱼的培养液中,可鉴定无氧呼吸的产物9.研究发现,啤酒酵母中存在一种DNA复制检验点(又称S期检验点)中介蛋白M1,往往以蛋白复合物的形式聚集在复制叉处,当另一种三聚体蛋白复合物M3也被加载到此处时,M1就会被激活并随复制叉向前移动从而
8、完成DNA合成和复制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啤酒酵母细胞内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M1蛋白才能发挥作用B.M1蛋白被激活后的移动方向是53,该过程中有水生成C.啤酒酵母与大肠杆菌的DNA结构相同,均在S期完成半保留复制D.所有啤酒酵母细胞的DNA分子中,(A+C)/(G+T)的数值均相等10.某高等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纯合植株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现将红花杂合植株自由交配两代,则理论上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A.3:1 B.2:1 C.3:2 D.1:111.科研人员对四种鹦鹉毛色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1、3号均为常染色体。当个体(aabb)无显性
9、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现将多只纯合绿色鹦鹉和多只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F2出现了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毛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图示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若将F2中蓝色鹦鹉和黄色鹦鹉杂交,后代绿色:蓝色:黄色:白色=2:3:3:112.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茧色(Y、y)和触角节数(B1、B2、B3)两种性状,其中触角节数伴Z遗传。用黄色多节数触角雄家蚕和黄色少节数触角雌家蚕交配,F1表现型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
10、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确定茧色基因是否为伴Z遗传B.不能确定茧色和触角节数基因是否独立遗传C.性状相同的F1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F1随机交配,子代雄家蚕中杂合子占3/413.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标记细菌的化学成分,然后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内放射性RNA分别与噬菌体DNA、细菌DNA的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放射性RNA之间可能会完全杂交B.前两分钟噬菌体内的RNA聚合酶活动增强C.随着感染时间增加,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减弱D.用35S标记培养基,也会得到相同的曲线14.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的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假说,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
11、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b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图a、图b,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B.若实验一中热变性后再降温复性,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得到两条带C.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
12、h,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15: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8hD.若实验二中繁殖两代,提取的F2DNA不做热变性处理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只出现两个条带,据此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5.若某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若某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显:隐=1:1,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B.若某杂交组合的后代中显:隐=3:1,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C.若某杂交组合的后代中,雌雄个体中显:隐均为1:1,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D.若某杂交组合的后代中,雌雄个体中显:隐均为3:1,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二、选择题:本
13、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研究发现,蓝细菌的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其活性高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R酶。又知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R酶。有人将蓝细菌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叶绿体中可合成蓝细菌的R酶大亚基蛋白B.R酶在
14、蓝细菌与甲的叶肉细胞中组装的场所不同C.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中R酶的产生离不开叶绿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调控D.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只由蓝细菌的S基因和L基因表达产物组装而成17.已知适宜天竺葵生长的温度条件是20-30,科研人员分别在20和40时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组数据为20时测得,乙组数据为40时测得B.叶肉细胞间隙的CO2主要来源于外界环境C.温度由20快速提升至40时,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会明显上升D.若测得净光合速率30时最大,则30为最适光合作用温度18.某研究小组发现了四种异常现象: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AaB、AaB、b、b的配子;
15、某个体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XaY、XaY;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AAXBXb、XBXb、a、a的配子。该研究小组利用以下图像进行解释和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图甲能够解释 B.图乙、丙都不能解释C.最能解释原因的是图丁 D.图甲可以用于解释19.小麦的抗条锈病性状与4对等位基因有关,各基因与抗性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有纯合的条锈病高抗品种M和纯合的易感品种N杂交,所得F1自交,F2中条锈病高抗:中抗:易感=244:9: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4对基因均为易感基因型,个体才表现易感性状;只要有
16、1对基因为高抗基因型,个体即表现高抗性状;D/d为中抗基因型,且其它对基因无高抗基因型时个体表现中抗性状)A.品种M和N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EE和aabbddeeB.F2中高抗植株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57种C.F2中选一植株自交,若后代高抗:中抗:易感=4:9:3,则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DdEeD.选F2中易感植株自交,后代高抗:中抗:易感=0:1:320.研究人员对患某性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得到如图甲所示遗传系谱,并对部分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酶切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1号个体中条带2表示隐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B.2、5号基因型相同C.3号
17、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男孩全患病D.4、5号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10分)研究表明,膜的流动性与胆固醇密切相关,同时胆固醇对细胞中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1)据图1胆固醇分子简式分析推知,它比磷脂分子缺少 元素,其 (填“-OH”或“-CH3”)端相当于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2)研究表明,细胞外胆固醇能够转移至内质网,据图2分析,在此过程中发挥“汽车”作用的内质网驻留蛋白具有连接 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标记技术追踪内质网驻留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整个内质网,细胞外胆固醇增多时,它会重新分配到邻接细胞膜的
18、内质网囊腔。这种现象表明,内质网驻留蛋白的作用特点是 。(3)已知微粘度与生物膜流动性呈负相关,据图3分析,正常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 (填“降低”或“增加”)膜的流动性;判断依据是 。22.(8分)研究人员以温室大棚内黄瓜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并得到四种不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结果如图。请回答:(1)比较4条曲线可知,解除高温抑制的措施有 。(2)7.5天后,“高温、增施高浓度CO2”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分析原因,一是淀粉积累破坏了 膜结构,直接影响光反应;二是含氮化合物不足影响了正常暗反应的进行。针对“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的现象,请提出一项“解除抑制作用”的合理化建议 。(
19、3)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温度时增施CO2可使该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增加幅度更大,原因是 。23.(11分)请阅读下面与遗传有关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44年,艾弗里及其同事在进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时,首先用纯化的方法制备得到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提取液中的“转化因子”,用狗的肠黏液、肺炎链球菌自溶物以及狗和兔子血清(已知上述成分中含有使DNA解聚的酶)处理“转化因子”,然后进行转化测试,结果显示转化活性丧失。考虑到上述材料并不纯,因此最初的实验说服力是打了折扣的。1946年艾弗里等人从别的研究小组得到了纯化的DNA酶,测试表明:(纯的)DNA酶能够使纯化的转化因子失去活性。(1)根据材料一
20、, (填“能”或“不能”)得出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对转化因子进行纯化后需要进行转化测试,如果去除某成分后转化活性仍在,则说明去除该成分的操作 (填“能”或“不能”)纯化转化因子;如果去除某些成分后转化活性丧失,则说明去除该成分的操作 (填“能”或“不能”)用于转化因子的纯化。材料二:研究发现,动物细胞线粒体双链(H链和L链)DNA分子呈环形,复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H链上的复制起始区OH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成H链片段取代原来的老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游离出来;当H链合成约2/3时,H链上的复制起始区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直至复制完成。
21、过程如图所示。(2)根据材料二,该DNA分子完成两个复制周期共需要 个RNA引物,完成n个复制周期需要新合成L链 条。材料三: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假设: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3)根据材料三分析,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至少经历了 次胞质分裂。(4)细菌和动物细胞的DNA都进行 复制方式。与细菌不同,动物细胞染色体上的DNA复制次数还与 酶的活性有关。24.(14分)请分析材
22、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然状态下某二倍体植物(两性花,花色白色)群体中偶然出现一株雄性不育个体甲,研究表明甲出现雄性不育是在形成甲个体的配子中有一个ms的核基因突变为Ms导致的,ms和Ms具有完全显隐关系。研究人员提取植株甲的一个体细胞,并实现了将该细胞中的ms基因改造为Mfs基因,后对该细胞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可育性状植株乙。(1)题目中涉及的ms、Ms、Mfs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 ;只考虑育性,该植物种群所有基因型不同的杂交组合有 种。(2)为获得纯合不育品系MsMs,可以选取 (填“甲或“乙”)自交,在遗传学上,这种现象称为 。材料二:为研究基因插入位点及其产生的影响,科研人员先对纯
23、合不育品系导入红色素合成基因Lt,获得红花正常品系R、红色大花品系S,然后做了如下实验:(3)选取实验一的F1红花可育个体自交,F2中相关性状的比例为是白花可育:红花可育:深红花不育=1:2:1。由此可知,R品系中Lt基因和Ms基因的位置关系是 ,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深红花性状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 。(4)选取实验二的F1红色大花可育个体自交,F2中红色大花可育:红色大花不育:白花可育:白花不育=3:1:3:1,F2中未出现常见的9:3:3:1,说明Lt基因除导致花色变红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二推断可能是含Lt基因的 (填“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理由是 。25.(12分)果
24、蝇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为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关基因不位于X、Y同源区段。选取部分果蝇品系进行杂交获得的结果如下:组合甲:野生型野生型2野生型:1野生型:1朱红眼组合乙:野生型朱红眼3野生型:1棕眼:3野生型:1棕眼组合丙:野生型野生型6野生型:1棕眼:3野生型:3朱红眼:1棕眼:1白眼请回答问题:(1)根据组合 可判断果蝇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组合甲可知,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 ;根据三个组合可知组合乙亲本的基因型为 。(2)组合丙杂交产生的棕眼个体基因型分别是 。(3)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中,杂合子比例为 。(4)请推测组合丙中出现“白眼”的最可能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