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146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版《新步步高》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人民版):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整合专题线索1.建国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时间转变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照搬苏联模式(2)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3)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总结

2、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了外国经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过渡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余四种经济仍占很大比重,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其趋势是

3、最终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主体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类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关系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主体,其余经济为辅助,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服务;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形成竞争格局中外关联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

4、出;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上提出。3.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4.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5.结果不同的原因(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2)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3)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4)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

5、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1.特点、特征常见句式:根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指出特征(特点)。实例1:2014年全国卷第45题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实例2:2014年全国卷第40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实例3:2014年广东卷第38题第(2)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实例4: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1)问: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

6、特点。审题方法指导(1)“特征”与“特点”只是命题用语的不同,没有必要去细分字面的意思,审题时可等同对待。(2)归纳(概括)历史事物的特征,所依据的信息源不出两类:一是试题提供的材料,二是所学知识,尤其注意二者的结合,“特征”往往在平时学习教材时得出,要注意知识的迁移。(3)“特征”具有“特有性”,它与比较思维有关,要注意在比较中总结。(4)“特征”是答题的实质性用语,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前边的多是提示性、限制性用语。无论前边的用语如何变化,一定要围绕“特征”去总结。表述时文字要有概括性、简明扼要,不要拖泥带水。2.认识、启示常见设问句式:根据谈谈你的认识;从中,你有何启示?实例5:2014年

7、天津卷第12题第(4)问: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实例6:2014年天津卷第14题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实例7:2013年山东卷第39题第(4)问: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审题方法指导“启示”“认识”都属于历史认识类,是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解答这类设问时要注意言之有理,答之有据。这是历史结论性的东西,结论应在材料中和史实中有所体现,是从材料中和史实中得出的东西。所以“启示”和“认识”必须与材料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切忌不切实际的空发议论,凭空写出一大堆无关主题

8、的“启示”。“认识”的观点应符合主流历史价值观。针对性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材料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

9、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材料二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过,“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2)结合中国1978年以来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合理)答案(1)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2)提示一:答案1:认为现代化孕育着稳定,不会滋生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一半分;答案2:认为现代化过程只会滋生动乱,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一半分;答案3:肯定“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的观点,能分别论述,并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给满分。提示二:只有论点或只有史实不给分;做到了史论结合,但不符合其他要求,要适当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