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38(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 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为政者只有善待百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杜牧在阿房宫中指出,“_”,则秦可能江山永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动用刑罚“_”,方能让百姓心悦诚服。(2)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黄庭坚在登快阁中“_,_”两句就化用了伯牙和阮籍的典故。(3)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街走卷,孢盛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陆游临安春雨初
2、霁中“_,_”两句,写的则是都城一早有人卖花的情景。【答案】(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3)朱弦已为佳人绝 (4)青眼聊因美酒横 (5)小楼一夜听春雨 (6)深巷明朝卖杏花(1)劝学中以登山为喻通过对比阐明学习可以弥补人天生不足的句子是_,_。(2)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师生的关系其实是辩证的,这是因为_,_。(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众多历史人物为例,指出上天用各种苦难磨炼人身心,可以达到_,_的效果。【答案】(1)吾尝跂而望矣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闻道有先后 (4)术业有专攻 (5)所以动心忍性 (6)曾益其所不能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
3、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中的“擢”指“提拔、选拔”,“除”指“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密使”(指南录后序)B.“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C. “耆老”是指年寿高。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有时也泛指“老年人”。D.“幸”即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长安。”【答案】B【解析】此处的“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
4、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答案】C【解析】“烽火扬州路”“金”用以止众,“鼓”用以进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曲,完成(1)(2)题。(9分)双调玉江引农家苦冯惟敏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杌。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往常时不似今番苦,
5、万事由天做。又无糊口粮,那有遮身布,几桩儿不由人不叫苦!(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农村水灾图:洪水冲倒了房屋,冲毁了田园,农家生活困窘,实在可怜。“堪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感情。B散曲“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两句写过去没有今年苦,含蓄地表明往年其实也苦,只不过今年因为天灾更苦,意蕴丰富。C散曲最后一句感叹农家人叫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在天灾时毫无作为的愤恨之情,既照应了题目“农家苦”三字,又收束了全篇。D散曲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极为朴素的民间口语、典型的场景描写,从农家吃穿住三个方面写出了农村水灾的严重情况。C C项,“
6、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在天灾时毫无作为的愤恨之情”错误。“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一句话含蕴丰富:平常没有天灾时日子也不好过,如今却是难上加难。作者没有明言“往常时”的“苦”,但不难猜到那是“人祸”,即官府的百计诛求。而如今,则是人祸加天灾,百姓生计无疑是雪上加霜。只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的生活不由得不叫苦。从曲中看不出对统治者在天灾时毫无作为的愤恨之情。(2)“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一一分析其
7、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用反问手法,想想水旱相继,百姓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富足。大水过后的残墙败屋,也不知怎么才能修补。作者此时已完全站在乡亲百姓的立场上,把灾后百姓的困苦心境刻画得非常真实。结合“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杌。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往常时不似今番苦”等分析,开篇“倒了房宅”,可知水灾之大,使百姓流离失所;而大水又“冲了田园”,连赖以谋生的庄稼也不复存在了,这两种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丧失,使灾民无处安身,也无田可种。“往常时不似今番苦”,平常没有天灾时日子也不好过,
8、如今却是难上加难。由上文对灾患场景的描写转入下文对“往常时不似今番苦”的议论。答案 写水灾连着旱灾,农家没有富足的日子,百姓家墙壁破洞相连,灾年时没有能力修补,表达了作者对农家悲惨生活的同情。运用反问的手法,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灾患场景的描写转入下文对“往常时不似今番苦”的议论。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38(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二、 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为政者只有善待百姓,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杜牧在阿房宫中指出,“_”,则秦可能江山永固;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动
9、用刑罚“_”,方能让百姓心悦诚服。(2)用典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黄庭坚在登快阁中“_,_”两句就化用了伯牙和阮籍的典故。(3)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街走卷,孢盛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两句,写的则是都城一早有人卖花的情景。(1)劝学中以登山为喻通过对比阐明学习可以弥补人天生不足的句子是_,_。(2)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师生的关系其实是辩证的,这是因为_,_。(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众多历史人物为例,指出上天用各种苦难磨炼人身心,可以达到_,
10、_的效果。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中的“擢”指“提拔、选拔”,“除”指“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密使”(指南录后序)B.“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C. “耆老”是指年寿高。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有时也泛指“老年人”。D.“幸”即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长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
11、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曲,完成(1)(2)题。(9分)双调玉江引农家苦冯惟敏倒了房宅,堪怜生计蹙。冲了田园,难将双手杌。陆地水平铺,秋禾风乱舞。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又无糊口粮,那有遮身布,几桩儿不由人不叫苦!(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曲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农村水灾图:洪水冲倒了房屋,冲毁了田园,农家生活困窘,实在可怜。“堪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感情。B散曲“往常时不似今番苦,万事由天做”两句写过去没有今年苦,含蓄地表明往年其实也苦,只不过今年因为天灾更苦,意蕴丰富。C散曲最后一句感叹农家人叫苦,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在天灾时毫无作为的愤恨之情,既照应了题目“农家苦”三字,又收束了全篇。D散曲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极为朴素的民间口语、典型的场景描写,从农家吃穿住三个方面写出了农村水灾的严重情况。(2)“水旱相仍,农家何日足?墙壁通连,穷年何处补?”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