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单元概览-3-知识网络 考纲考情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单元概览-4-知识网络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考点提取五年考题统计命题趋势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013安徽文综,37题,9分 1.趋势分析高考试题常以历史材料为载体,重点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其演变规律,有时也可能将中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考查2.备考指南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涵及其影
2、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发展等知识。同时,要注意将中西方文明作比较,体会文明的多样性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2014 安徽文综,37 题,19分2010安徽文综,14题,4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2014 安徽文综,37 题,19分2012安徽文综,13题,4分2011 安徽文综,36 题,13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内阁制;军机处2014 安徽文综,37 题,16分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
3、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基础梳理-6-基础梳理 概念阐释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基础梳理-7-基础梳理 概念阐释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基础梳理-8-基础梳理 概念阐释 神秘 方国首领 王族 功臣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血缘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 大宗 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分封 商鞅变法 封建 处理全国政事监察百官 全国军务 皇帝 地方 政治制度必修一 第1讲 商周
4、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基础梳理-9-基础梳理 概念阐释 1.封建与封建社会封建又叫分封制或者封邦建国,指的是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即最高统治者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封建社会一词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中国史学工作者将封建社会概念引入研究中国历史,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对应的是秦朝到清朝的这一阶段。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基础梳
5、理-10-基础梳理 概念阐释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
6、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分封制史料一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左传论从史出:分封制的含义:。分封制的目的:“”,即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分封的内容:和 。史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封邦建国 以蕃屏周 人民 土地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2-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史料三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礼记论从史出:分封
7、对象不仅有 _、功臣,还包括 。分封制的对象以 为主体。史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论从史出: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的义务;周朝前期,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周朝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并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王权势微,分封制遭到破坏。王族 古代帝王的后代 同姓王族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3-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升华提高1.分封制的作用(1)西周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内外服制度的改进,它明确了地方
8、封国与周天子的臣属关系,加强了对地方统治。(2)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3)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观念得到加强,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2.分封制瓦解的原因(1)经济: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生产力发展,分封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遭到破坏。(2)政治:诸侯国为在争霸战争中取得胜利,纷纷进行改革。故诸侯国逐渐强大,而周王室衰微。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4-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宗法制史料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
9、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论从史出:春秋时期 、还在发挥作用。意味着宗法制、分封制在战国时期走向 。分封制 宗法制 瓦解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5-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升华提高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
10、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集中。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6-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皇帝制度史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
11、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论从史出:皇帝掌握着人事任免权和军事大权;皇帝随时随地掌握大权,并不授予别人。这充分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即 。处理内外事务还是有区别的,有两套系统,设置较为完善,但是权力都由 掌握。皇权至上 皇帝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点史证-17-考点一 考
12、点二 考点三 升华提高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18-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一分封制的含义与瓦解例 1(
13、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周礼”“雅言”。审设问、找关联:“周礼”“雅言”均是宗主国周的代表,故“雅言”起源于周的王畿,即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审题肢、定答案: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在今陕西一带,故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19-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例 2(2013课标全国,
14、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0-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秦国君王墓宏大,其余无明显等级差别”“东方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审设问、找
15、关联: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与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序列相关;而秦国则只是突出君王的地位,这说明秦国已经开始打破分封制。审题肢、定答案:分封制度维系的关键是井田制,而不是经济发展,A 项错误;B 与史实不符,分封制下尚未形成君主集权;“消除分封体制”从“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可以看出,“走向集权统治”从“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可以看出,故C项为正确答案;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答案: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1-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技巧活用 1(2013浙江文综,
16、14)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B.C.D.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2-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周代”“相关制度”。审设问、提信息:由“文王”“武王”“成王”的王位继承顺序可以排除,确定。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知其中蕴含 和 ,故正确。联所学、核答案:启继禹位开启王位 ,废除禅让制,因此错误。西周实行互为表里的宗法制、分封制,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体现了世官制。答案:分封制 宗法制 世袭制 D 必修一 第1讲 商
17、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3-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二宗法制的内涵与衰落例 3(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4-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宗”“会意字”“甲骨文”“像宫室屋宇之形”。联所学、判正误:宗是会意字,“”中的“”又象征宫室屋宇
18、,故“”为可以放于屋内的物品。从时间入手即可排除 B、D 两项,B 项出现在秦朝,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文在商朝时已经出现。青铜兵器在商周已经出现,也可以放于屋内,但是它与“宗”字的本意祖宗、宗庙没有关系,故排除 C 项。在甲骨文中“”像宫室屋宇之形,则“”表示祖先牌位,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5-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技巧活用 2(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
19、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6-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战国”“百姓”“贵族的总称”“民众的通称”“变化”。定答案、有技巧: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排除 A、D 两项,因为战国时期分封制和井田制都逐渐 ,而不是加强或推行。由战国前后“百姓”的含义变化由 的总称变为 的通称可判断,贵族的地位在下降,而贵族地位是由 维系的,故由此可判断 的衰落是贵族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为
20、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战国 瓦解 贵族 民众 宗法制 宗法制 B B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7-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三郡县制的特点与推行例 4(2010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1、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8-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非郡邑之制失也”“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联所学、找关联: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的利弊。辨选项、定答案: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说明秦末农民起义主要是秦朝的暴政导致的,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这里强调的是郡县制不是秦灭亡的原因,而并没有说明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A 项错误;B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项正确;D 项说法太过绝对,且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答案: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
22、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29-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例 5(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C.汉D.唐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始为县”。联所学、找关联:由“天下分而为七”可联想到战国七雄,故碑文中的首句应是“至于战国”。战国后期实现“并四海”的是秦,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审题肢、核答案:“秦并四海”指的是秦统一全国;
23、“变易古制”指的是废除分封制;“始为县”即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B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30-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技巧活用 3(2014四川文综,4)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秦汉郡县魏晋南北朝州郡县隋唐州县宋金路州县元行省路、府、州县明布政使司府、直隶州/州县清省府、直隶州州、县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
24、习 考题探究-31-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考题探究-32-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行政区划”“能得出的认识”。审题肢、判正误: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中,作为行政单位是最稳定的,每个朝代都有,故 A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州在 时期级别很高,唐宋时期地位下降,时与县地位相同,故州的地位呈现出由
25、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 B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秦汉和隋唐都是 行政区划,其他朝代大多为三级行政区划,故 D 项内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联所学、核答案:秦汉以来,中央集权不断 ,中央对地方控制越来越强,故行政区划调整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因此 项符合题意。答案:不 县 魏晋南北朝 清朝 二级 加强 C 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史学前沿-33-大家说史 典题试做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
26、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 1 700 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这个成就,而不是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转移,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的确,它是在本世纪以前中国唯一的真正革命。美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主编解读(1)费正清高度肯定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他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后世的影响,认为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带有“革命”意义。(2)该观点过分夸大了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缺乏辩证的分析,不符合当
27、前我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史学前沿-34-大家说史 典题试做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题眼是“垂二千年”“势之所趋”“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由“垂二千年”即可排除 A、D 两项,分封制在战国时期已被逐渐废除,行省制在元朝设立。由材料内容可知,王夫之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郡县制的作用,“害不如
28、封建之滋也多”指郡县制的好处多于分封制,故正确答案为 C 项。答案 解析 关闭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35-1234561.(2014河北保定高三检测)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三乡兴贤能论里概括某制度的特点:“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他评价的是()A.宗法制B.察举制C.世官制D.九品中正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题眼是“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因此“世官制”符合“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29、。故选 C 项。答案 解析 关闭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36-1234562.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题眼是“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从题干中“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可知不是“散漫自私意识”,排除 D 项。而 B 项“血缘亲族团结”与 C 项“家族观念流行”只是对题目材料
30、的现象概括。而 A 项正是“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的根源。答案 解析 关闭A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37-1234563.著名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是()A.分封制B.礼乐制度C.宗法制D.世袭制 答案 答案 关闭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38-123456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中提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
31、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B.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C.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答案 答案 关闭C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39-123456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
32、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题眼是“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由题眼可知,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九卿中,很多机构是负责皇室事务的,实际上是皇家的内侍机构,这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故 B 项正确。答案 解析 关闭B 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40-1234566.(2014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
33、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41-答案 关闭参考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34、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答案 123456必修一 第1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概览 基础梳理 考点史证 考题探究 史学前沿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42-123456请做考点规范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