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022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维导图1 新情景激趣引航2015年12月17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75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国家广播电台,是兼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传媒机构,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RADIO(简称“CNR”)。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前身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国拥有高水平广播专业人才最多的广播电台,拥有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和一流的节目制作水平,节目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大奖,在中国乃至世界广播界享有盛誉。想一想:中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标志是什么?近现代广播事业的发展具有哪些意义?提示:

2、(1)标志: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2)意义: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等。2 新知识预习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分析互联网的影响。3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新知预习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背景(1)内因: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概况(1)序幕: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发展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

3、,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史料探究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以来,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创办过程?(2)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提示:(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2)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4、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近代时间表现特点1923年1月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广播电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8月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广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4)地位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

5、要内容。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2电影事业(1)趋势: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概况时间概况地位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1905年任景丰拍摄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民国时期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风云儿女和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1 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

6、霸王别姬、英雄、我的长征沉寂已久的中国电影市场被激活3.电视事业(1)产生:20世纪3.30年代问世。(2)历程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3)特点:形成了从 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年

7、,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2功能(1)政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如网上炒股、网上银行结算等金融活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网上购物。(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评价(1)性质: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2)消极:信任度与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等。(3)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3 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 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探究

8、讨论1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三:请分析:(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

9、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答案】(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报刊的种类较多;中国人自办为主;政论报刊影响最大;内容丰富,贴近民众。(3)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4)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重点聚焦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10、(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刊宣传、发动。(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2特点:(1)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2)“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3)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3影响:(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

11、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典例精析“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解析】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的报刊业得到了发展,表现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而其原因应是在政治上发生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等。【答案】C【易错指津】1.国人办报形成高潮的起始目的不是满足普通民众需要,

12、而是满足政治运动需要的结果。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为宣传其变法、革命思想,纷纷创办报刊、兴办学堂。他们以此来传播民主思想,以达到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其结果是推动报刊创办高潮的到来。2通商口岸的设立与西方列强入侵有关。中国近代最早的报纸虽然出现在通商口岸,但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跟踪练习11“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

13、调报刊具有()A权威性 B准确性C娱乐性D沟通性【解析】从材料中的“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可知,报刊具有传达政府政策和表达民意之功能,因此D项正确。【答案】D跟踪练习12 新青年是陈独秀在20世纪初创办的杂志,它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了维新思想,有利于维新变法B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有利于思想启蒙C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准备D直接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解析】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两个响亮的口号。【答案】B主题二 互联网普及的影响探究讨论2材料一: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

14、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材料二: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恩马洛尼把互联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2)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3)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发展?【答案】(1)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缘由:a.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b.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c.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

15、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起了一场学习上的革命。(3)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报刊、电台还是电视,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辩证地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及应对措施1作用促进了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更新改造工

16、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积极作用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产生变化,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消极作用(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不利于其正常的社会交往。(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2.应对措施(1)由于互联

17、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社会、学校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典例精析 美国新闻周刊曾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本段材料体现作者最主要的意图是()A“冷战”结束后,世

18、界局势趋于缓和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解析】题干材料讲的就是当今暴力处于最低点,但人们却感觉到比原来更没有安全感,认为当前社会比以前更乱,这显然是把威胁扩大化了,而当今把威胁扩大化的原因就是信息传播太快和社会太透明。故选D项。【答案】D【易错指津】1.互联网同传统媒介一样均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它不但没有削弱传统媒介的地位,反而使传统的媒介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2网络给予人们发言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受到法律约束的,“羊贵妃”等谐音反映当时的社会热点,反映现实生活。由此可知网络使大众的语言发生变化

19、。跟踪练习跟踪练习21“羊贵妃”“蒜你狠”“豆你玩”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网络流行语,它们均连接着社会热点事件。下列有关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互联网飞速发展B网络使大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C网络赋予人们发言的自由D网络不利于传统文化传播【解析】结合日常用语在网络中的“变化”思考,可知答案为B项。【答案】B跟踪练习22 20世纪,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之一,就是利用通信技术把许多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因特网,即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优势不包括()A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身B虽然快捷但费用较打电话要贵C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D可

20、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都是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费用低廉,B项不符合实际。【答案】B4 新思维随堂自测1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题干文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D项符合题

21、意。【答案】D2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此处的“报纸”主要是指 ()A时务报 B民报C新青年 D国闻报【解析】孙中山认为这次革命与报纸的宣传分不开。这个报纸即是革命派的机关报民报,故选B。【答案】B3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12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A市民互用“先生”“君”的称谓B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C电影定军山开拍的消息D陈

22、独秀倡导“文学革命”【解析】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政府颁布了诸多法令,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君”,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答案】A4辛亥革命时期,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报纸的急剧增加,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多发稿,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支持辛亥革命B人们对新闻关注增强C北京民主思想自由传播D中国新闻出版业发达【解析】从材料信息“抢时间,多发稿”“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报刊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争时间,并不能反映出人民支持辛亥革命,也无法反映北京民主思想自由传播,排除

23、A、C,D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选B。【答案】B5.如图所示设备能搜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是()A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B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C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D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广播事业的发展状况。图片展示的是一台老式无线电收音机,而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61909年初,大公报上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C报纸 D广播【解析】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首

24、次放映了“西洋影戏”,电影由此传入中国。这种具有真、奇、活等特点的新型娱乐消遣方式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答案】B7当今社会,电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关于新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其前身是北京电视台B北京电视台是我国第一家电视台C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的电视传播网络D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电视台就基本覆盖了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广大地区【解析】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成为我国第一家电视台。直到1978年,各省、市才有了自己的电视台,目前已形成的电视传播网络比较全面。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电视台就基本覆盖广大城市和农村的说法是错误的。【

25、答案】D8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4日投票通过决议,授权总统奥巴马对叙利亚动武。要想第一时间看到这一系列图片新闻,可以借助的媒介是()A人民日报海外版 B新华网C电影院 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析】要想在“第一时间”看到图片新闻,只有网络能办到。人民日报和电影制作不会如此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以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但无法传送图片,故选B。【答案】B同步真题1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甚至。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26、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但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答案】C2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解析】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

27、票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产物,所以A、B、C三项都体现了邮票的设计理念。【答案】D3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年前后华商投资175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体现,因此选D项。1925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项;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发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

28、项。【答案】D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 1913 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解析】唐胥铁路的开通是在 1881 年,A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生活礼仪已经近代化,“脱帽鞠躬礼”是常见的现象,B 项正确;北伐发生在 1926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是在 1918 年,故 C、D 两项都不正确。【答案】B5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

29、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人们

30、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

31、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5 新视点名师讲座观点辨析观点争鸣:商业网站该不该发布新闻【情景模拟】学习互联网的兴起时,大家谈到网络冲浪:有同学喜欢上网看新闻,认为网络新闻传播迅速,反映社会热点,涉及面广;有的同学喜欢逛商业网站,认为网购便宜,商品丰富。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一种现象:商业网站也会发布一些新闻,而新闻网站甚至政府网站也会发布一些广告。特别是对于商业网站发布新闻,大家形成两种看法。看法一:商业网站作为非专业新闻机构,不应该发布新闻,而应由传统的新闻机构网站发布。看法二:现在是全媒体时代,商业网站也可以采访和发布新闻,有利于扩大新闻来源和范围,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问题引申】你如何看待上述争论?【点拨】提示:两种观点均有道理。(1)第一种看法:传统的新闻机构负责新闻的采访和发布,可以保证新闻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尤其是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新闻,更应如此。非新闻单位尤其是商业网站采写和发布新闻,可能是为商业利益服务,有时甚至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造成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应予制止。(2)第二种看法:商业网站采访和发布新闻,可扩大新闻的来源范围,提高传播的速度,增加受众数量,应予保护。商业网站也可以转载专业新闻网站的新闻,至于采写和发布假新闻的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弊端,而不是全盘加以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