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昆明市2021届高三年级两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 1. 关于分子与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淀粉、淀粉酶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B. 动物细胞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构只有线粒体C. 颤藻和小球藻细胞中都有DNA和RNA,且都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淀粉酶属于蛋白质,两者均为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A正确。B、动物细胞有氧呼吸
2、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C、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两者均含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结构和特点。2. 长期以来关于ATP释放机制存在两种解释:其一是ATP同神经递质一样或者同其他递质一并通过囊泡释放;其二是ATP通过某种通道介导释放。科学家研究发现P1(pannexinl)通道蛋白可以在红细胞膜上形成通道且可能介导了ATP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内没有P1
3、通道蛋白表达有关的基因B. 若ATP通过红细胞膜的Pl通道蛋白介导释放即可推断该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 ATP分子内的高能磷酸键都水解断裂为细胞主动运输提供能量D. 若ATP的释放方式同神经递质一样则不需要考虑浓度差也不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特点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故无基因也不发生基因的表达,A正确;B、若ATP通过红细胞膜的P1通道介导释放不一定消耗能量,则可能属于协助
4、扩散,B错误;C、ATP分子内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断裂提供能量,并非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断裂,C错误;D、若ATP的释放方式同神经递质一样则为胞吐的方式通过囊泡释放,胞吐不考虑浓度差,但囊泡与膜的融合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3.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同一时期B.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C. 大肠杆菌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形成的分裂方式称为无丝分裂D. 分裂间期细胞核内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可进行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
5、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详解】A、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故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C错误;D、分裂间期细胞核内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里的核糖体上进行的,D错误。故选B。4. 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该昆虫的幼虫有两种体壁,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质体壁性状只能
6、出现在雌性幼虫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幼虫中B. 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油质体壁雌性C. 若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体壁,则亲本雄性是纯合子D. 油质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答案】D【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自然界中由性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XY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型在雌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在雄性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详解】A、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所以
7、不可能得到ZdZd个体(雄性),因此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幼虫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幼虫中,A正确;B、正常体壁雌性(ZDW)与正常体壁雄性(ZDZ-)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油质体壁雌性(ZdW),B正确;C、若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体壁(ZDW),W为雌配子提供,说明雄配子为ZD,则亲本雄性是纯合子(ZDZD),C正确;D、油质体壁雌性(ZdW)与正常体壁雄性(ZDZ-)杂交,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不育,子代只有雌性没有雄性,均为Z-W,D错误。故选D。5.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 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可
8、导致基因突变C.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生物中,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能够发生染色体变异。【详解】A、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B、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故选C。6. 寒冷刺激时,兴奋
9、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 肾上腺素作用于靶细胞起催化作用,使产热增加C. 肾上腺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D. 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传出神经末梢及肾上腺属于该反射弧的效应器,A错误;B、肾上腺素作用于靶细胞起调节作用,使产热增加,B错误;C、神经递质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C错误;D、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D
10、正确。故选D。7. 某科研小组在一密闭玻璃罩内放入一株草莓植株,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1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草莓植株对氧气的吸收或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2取一定量的草莓叶片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对称叶片的左侧曝光右侧遮光,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如图乙)。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B点时草莓根尖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_,C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此时限制草莓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若适当提高CO2浓度后再测定,图中的B点将向_移动,C点将向_移动。(2)当光照强度为D时,草莓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u mol。(3)实验2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
11、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x和y(单位:g)。则6小时内左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_g。(4)该科研小组还想提取和分离草莓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则分离的原理是_。【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CO2浓度 (3). 左 (4). 右下方 (5). 12 (6). x-y (7).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草莓植株O2吸收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的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2、D点为光饱和点,表示光合作用最强时的最小光照强度。【详解】(1)草莓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图甲中是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C点后曲线保持水平不变,此时限制草莓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A。适当提高CO2浓度,则提高了光合速率,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为实现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点将向左移动。C点为光饱和点,适当提高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达到新的饱和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增大,因此C点将向右下方。(2)C点时,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为8 u mo
13、l,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为4 u mol,因此当光照强度为D时,草莓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12 u mol。(3)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x=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y=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x-y =总光合作用,因此则6小时内左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x-yg。(4)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合作用的
14、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掌握光合色素的分离原理。8. 近段发生的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对该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培养,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_。(2)该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体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病毒,大致的过程是_。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3)据报道,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腹泻,使患者体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尿量减少。(4)为了预防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大
15、面积传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制剂,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选取30日龄幼鼠若干只,均分为两组,第1组每只注射3mL疫苗制剂,第2组每只注射3 mL_。两周后,给两组幼鼠注射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预测实验结果与第2组对比,第1组幼鼠体内特有的变化是_。【答案】 (1). 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活体培养 (2).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 (3). 防卫 (4). 渗透压感受器 (5). 增加 (6). 生理盐水 (7). 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分析
16、】病毒进入机体时,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其中体液免疫可以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形成沉淀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细胞免疫可以使得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把抗原暴露出来。两种免疫综合作用杀灭抗原。【详解】(1)病毒属于高度寄生的生物,培养病毒需要用活细胞(或活组织、或活胚胎)等活体培养;(2)当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首先会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然后抗体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化;这一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直接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因
17、此感受器兴奋从而开启对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得尿量减少;(4)该题的实验目的为“检测该疫苗制剂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免疫能力”,因此自变量为疫苗制剂的有无,对照组中应该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第一组小鼠已经注射疫苗制剂,所以其体内已经进行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过程,而第二组小鼠属于初次接触新冠病毒,因此第1组幼鼠体内特有的变化是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点睛】该题的难点为推测最后一题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主要是考察了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差别,现总结如下:初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概念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时所产生的
18、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特点抗体产生速度较慢,导致免疫过程较慢比初次免疫反应速度快,产生抗体量多,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9. 昆明滇池经过多年的保护治理,现在水面无大规模蓝藻水华富集,自然湖滨岸线指数得到明显提升,滇池重现土著鱼类;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良性恢复,2018年、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类,是30余年来得最好水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滇池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滇池内生物群落的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不同种类生物的_,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2)分析滇
19、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3)在滇池生态治理过程对滇池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保护;湿地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的结果。(4)滇池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滇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5)为恢复滇池内生物类群,在滇池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答案】 (1).
20、 物种组成 (2). 种群密度 (3). 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4). 就地保护 (5). 共同进化 (6). 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7). 鱼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
21、进化和发展。【详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成滇池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结果;(4)从滇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研究表
22、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滇池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再结合人工湿地的作用准确答题。10. 19 世纪中叶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结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定律分析以下问题:(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着_的基因,其遗传方式遵循_定律;孟德尔所说的不成对的遗传因子指的是非等位基因,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2)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
23、存在形式,一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借助孟德尔用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 设计实验推理证明以上存在形式,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预期结果: 若_,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_,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 (1).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 (2). 分离 (3).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方法一:用黄豆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
24、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法二: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F1,F1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统计测交的表现型及比例 (5). 方法一: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方法二:测交结果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6). 方法一: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31;方法二:测交结果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11【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非同
25、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详解】(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尔所说的不成对的遗传因子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方法一:用黄豆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
26、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31,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方法二: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F1,F1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统计测交表现型及比例;若测交结果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测交结果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11,则证明Yy和Rr这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27、难点在于设计实验证明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形式。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BDP)是淀粉与可降解聚酯的共混物,废弃物适合堆肥或墳埋等处理方式,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可持续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塑料,从而避免“白色污染”。回答下列问题。(1)从填埋BDP的土壤中分离BDP分解菌的步骤是先从土壤取样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为期5天的_培养,以增加该菌的浓度;再将样品进行_后,涂布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进一步分离纯化该菌。(2)当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后,经稀碘液处理,培养平板上会出现以BDP分解菌为中心的_。提纯淀粉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_分离蛋白质,所用凝胶
28、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3)淀粉酶适宜采用_法固定化。某同学选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固定化BDP分解菌,制得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 (1). 选择(或富集) (2). 系列稀释 (3). 透明圈 (4).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5). 多糖类化合物 (6). 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 (7). 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针筒离液面过近使高度不够)【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所用的凝胶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颗粒,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凝胶材料一般为多孔性的
29、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固定化酶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酶和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将细胞与一定的载体相结合,使细胞仍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制备固定化细胞常用方法是吸附法和包埋法。制作固定化细胞时,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尝试。【详解】(1)根据题意,为了增加BDP分解菌的浓度,可先将取样的微生物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将样品进行系列稀释,涂布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进
30、一步分离纯化该菌。(2)该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当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后,经稀碘液处理,培养平板上会出现以BDP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淀粉酶是蛋白质,可采用凝胶色谱法提纯,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多糖类化合物。(3)酶分子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故一般不用包埋法进行固定,因此淀粉酶适宜采用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某同学选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固定化BDP分解菌,酵母细胞溶液能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得到的凝胶珠可能不是圆形,很可能是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针筒距离液面过近。【点睛】本题结合土壤中BDP分解菌的分离和纯化,重点考查了微生
31、物的分离和纯化的操作方法,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 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两条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基因是由从人细胞内提取的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A中_(填“含有”或“不含”)内含子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a和b表示两种引物,这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原因是_。(2)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_,其性染色体组成为_。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_ _等调控组件。(3)将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
32、受体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为了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重组质粒上还应该有_基因。若要大量获得基因产物,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受体细胞培养到_阶段。【答案】 (1). 不含 (2). a和b引物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 (3). 受精卵 (4). XX (5).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6). 农杆菌转化法 (7). 标记 (8). 愈伤组织【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
33、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详解】(1)转录出的成熟的mRNA经剪切加工,不含内含子序列对应的片段,图中A基因是由从人细胞内提取的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A中不含内含子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a和b引物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因此这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2)受精卵全能性最高,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雌性能产生乳汁)。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使得血清蛋白在乳腺细胞中表达。(3)农杆菌易侵染植物细胞,将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为了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重组质粒上还应该有标记基因。若要大量获得基因产物,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受体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愈伤组织是一团能分裂的未分化的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步骤,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及应用能力。-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