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792KB ,
资源ID:54708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70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海淀区首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三10月月考(生物)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NB. F1、F2、F3Fn说明组成的E种类具有多样性C. 分别指糖原、脂肪,的单体都是核苷酸D. 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B、C、D、E分别表示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其中,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A项错误;为蛋白质,F1、F2、F3Fn分别表示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蛋白质的

2、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由此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B项错误;分别指糖原、脂肪,分别表示RNA、DNA,二者的单体都是核苷酸,C项正确;为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除此之外,生物大分子还包括RNA、DNA和多糖等,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 图一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二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三是噬菌体中由a、b和c构成的化合物m,下列说法错误的

3、是( )A. 若细胞代谢正常,则图一中的甲化合物是水B. 若细胞完全脱水,则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图二中的aC. 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图三中的a和b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代谢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则图一中的甲表示水,A正确;图二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元素,而脱水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即图二中的b,B正确;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图三中的a磷酸和b核糖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4、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 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X6720微量细胞器Y59400细胞器Z61039A. 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类有关C. 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推知:细胞器X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项错误;细胞器Y为内质网或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或液泡,与蛋白质加

5、工和分类有关的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项错误;细胞器Z为核糖体,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翻译,C项错误;硝化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此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即Z,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的种类和数量C. 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

6、点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但是有细胞膜,A错误;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错误;内质网膜是细胞内最大的膜结构,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消失于前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B. 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C. 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D.

7、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则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A错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叶绿体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C错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高尔基体是分泌蛋白蛋白质加工和运输的场所,D错误。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6.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油脂。这些油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油质体内的油是植物的储能物质B. 油脂可被苏丹

8、III染液染为橙黄色C. 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 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答案】C【解析】油质体内的油(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正确;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橙黄色(橘黄色),B正确;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由图可知,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D正确。7. 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

9、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故选:D考点:酶的特性8.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 色素II

10、I、IV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A正确;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C、色素是叶绿素a、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D、分离色素时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D错误故选:D9.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

11、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 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C.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 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0. 科学家研究20时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它条件均适宜),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B. 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12、C. 当小麦缺Mg2+时,b点将向右移动D. c点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答案】A【解析】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增强,cd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段位置可能会下移,A错误;a点时光照为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正确;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应增加光强使其与呼吸作用相等,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内因造成的,故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D正确。【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

13、率的环境因素11. 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处于图甲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B. 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乙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 图丙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D. 图甲乙丙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答案】D【解析】乙烯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处于图状态的植物叶片中乙烯含量逐渐增加,该叶片可能出于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若叶绿素含量下降(如叶片衰老时),则叶片的光合速率也会下降;图中,游离糖含量下降时,淀粉含量在增加,说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图

14、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而所示的变化不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故选D12. 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B. 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C.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叶绿体合成ATP需要色素、酶和光照,不需要氧气,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ATP都不需要O2,A错误;叶绿体释放氧气,不需要氧气,线粒体合成的ATP不提供给叶绿体,B错误;无光条件下叶绿体不产生ATP,C错误;叶绿体进

15、行了碳的还原和氧的氧化反应,线粒体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了还原反应,第三阶段发生了氧化反应,D正确。【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13.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

16、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温度气体变体值(相对值/mgh)t1t2T3t4光照下O2的增加值2.76.012.512.0黑暗下O2的消耗值2.04.08.012.0A. 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C. 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D. 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表格显示,黑

17、暗下O2的消耗值t1t2t3t4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暗下O2的消耗值越来越多,呼吸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用氧气量表示)=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其中植物在t4温度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生成量最多,B错误;C、表格显示,t4温度下,光照下O2的增加值=黑暗下O2的消耗值,C正确;D、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即为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量,用表中的光照下O2的增加值表示,D正确故选:B14. 研究人员用菠萝和柳蜜桃两种植物为实验材料,测量在3065范围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细胞离子渗出量,结果如图所示(注:以30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作为对照)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下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受到抑制且光合作用更加敏感B. 当温度超过40时,菠萝停止生长,柳蜜桃生长不受影响C. 高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使ATP合成速率大大降低D. 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果实甜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下降剧烈,且光合作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比呼吸作用要低,故A正确;由图可知在40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处于活性最高的阶段,从40开始再增加温度菠萝的光合作用开始下降,但是还没有停止生长,故B错误;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离子渗透急剧增加,生物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说明高

19、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ATP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生物膜(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即合成速率会大大降低,故C正确;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光合作用对高温较为敏感,会下降较多,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果实”甜度会下降,故D正确。【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5. 在晴朗的夏季,将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D点植物光合速率最大B. DH段为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C. E点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

20、吸速率相同D.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答案】D【解析】图中D点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A项错误;D点和H点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因此在D点之前和H点之后均存在光合作用,故B项错误;E点时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C项错误;比较A、K两点,可以看出经过一昼夜后K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图解:图中D点和H点时,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速

21、率等于呼吸速率;比较A、K两点,可以看出K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16. 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实验的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C.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D. 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和差异都不大【答案】C【解析】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开,A项正确;光下生长的韭菜,

22、其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避光生长的韭黄,其叶绿体内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因此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B项正确;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C项错误;镁是叶绿素合成的原料,缺镁会使新的叶绿素分子的合成受阻,但对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影响较小,因此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和差异都不大,D项正确。【考点定位】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名师点睛】

2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17. 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Pn)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

24、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B. 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C. 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D. 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答案】D【解析】与11:00时相比,13:00时细胞间的CO2浓度较低,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减慢,A错误; 14:00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虽然下降,但仍然大于0,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仍在增加,B错误; 17:00后由于光照强度较弱,CO2利用不足,叶片的Ci快速上升,C错误;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

25、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D正确。【考点定位】光合作用18. 两棵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 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C. 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D. 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14点时C5含量比10点时低【答案】B【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甲植物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ab段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图乙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会出现光

26、合午休现象,cd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A项错误;丙和丁图中横坐标与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净光合作用,据此可知,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B项正确;e点时,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光合作用下降,C项错误;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14点时,玻璃罩内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的消耗而含量不足,使得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减弱,消耗的C5减少,导致C5含量比10点时高,D项错误。【考点定位】光合作用19. 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下列关于其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 碳源为葡萄糖 B. 培养时需隔绝空气C. 氮源是氮气 D. 培养时需适宜的温度【答案】D【解析】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氨氧化过程产生的

27、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所以培养硝化细菌时培养基成分不需要有机碳源,其碳源为二氧化碳,A项错误;由题干中“硝化细菌广泛存在于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可知,硝化细菌应属于需氧型生物,所以培养时不需要隔绝空气,B项错误;固氮微生物的氮源是氮气,而硝化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做氮源,C项错误;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需要酶的催化作用,所以培养时需要适宜的温度,D项正确。20. 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

28、能量的过程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答案】C【解析】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暗反应产生ATP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呈硝酸的过程,D错误。【KS5U考点定位】能量代谢【名师点睛】对常见化合物的功能不熟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21.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恰当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粮油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自由水含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

29、作用降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错误;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从而使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22. 图1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1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B. 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

30、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C. 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D. 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的生物,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答案】C【解析】种方式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A正确;种方式Pl和Ml、P2和M2分别属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B正确;利用有丝分裂繁殖后代即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是不能促进物种的进化,C错误;繁殖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方式即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进化,D正确。【考点定

31、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3. 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人类细胞,发现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已经分成了两组。关于每组染色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染色单体 B. 一定没有两条X染色体C. 一定没有Y染色体 D. 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该细胞不均等缢裂,且染色体已经分成了两组”可推知,该细胞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无论哪一种,移到每一极的一组染色体中都没有两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也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综上所述,A项错误,B、C

32、、D三项均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4. IGF-1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牛奶中过量添加IGF-1会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A. GF-1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 GF-l的调节方式可能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C. GF-1可能与胰岛素功能相似,可促进糖原合成D. 过量的GF-1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IGF-1是人体自身能分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

33、A正确;IGF-1具有调节的功能,生物体内的调节物质一般都有反馈调节的特点,B正确;因与胰岛素分子结构相似,可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C正确;过量的IGF-1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几率,说明该物质可能会导致细胞原癌基因突变,但IGF-1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5. 哺乳运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

34、激素调节B. 细胞III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C. II、III和IV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 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作为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及早期胚胎发育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激素调节,知道自然条件下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过程,明确动物基因过程中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需要性激素参与调节,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A正确;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B正确;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

35、,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其染色体数目也为2N,C正确;细胞为卵原细胞,培育转基因动物常选择细胞(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26. 二倍体运动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 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C. 乙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D. 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D【解析】甲属于G1期,乙属于减数分裂G2、减一前、中、后、末,丙属于减二后,丁属于形成的精细胞。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甲乙过程会发生DN

36、A复制、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因此该阶段能合成RNA聚合酶,B正确;乙丙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突变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重组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丙丁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27. 下列关于子细胞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个体基因型子细胞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AAaBb AAaBb、aBb有丝后期BDDD、d减一后期CAaBbAaB、AaB、b、bXaY减二后期DAaXBXbAAXBXb、XBXb、a、a减二后期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基

37、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Bb和aBb,可推知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A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进入了基因组成为AAaBb的子细胞中,同时形成的另一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b,故A项正确;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 子细胞基因组成为D、d,可推知这两个子细胞是配子。说明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时,基因发生了突变,B项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了基因组成为AaB、AaB、b、bXaY的子细胞,可推知这4个子细胞是配子。根据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A、a,和X、Y染色体可推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基因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进

38、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X和Y染色体也未分离,但进入了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至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a基因的一条染色单体发生了染色体重复变异,之后这段重复片段又移接到了X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中,但这些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C项错误;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基因组成为AAXBXb、XBXb、a、a的子细胞,可推知这4个子细胞是配子。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与细胞分裂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性考查。解

39、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的变化规律。28. 用带放射性的胸苷培养某运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再换无放射性培养液培养并定期检测,结果如图。若加入过量胸苷,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预计最快约2.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B. 被标记的M期细胞从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比例最大,用时7.9hC. 处于该细胞周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D.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答案】B【解析】S期与M期间隔G2期,因此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

40、细胞的最快时间应是一个G2期持续的时间,即2.2 h;M期为细胞分裂期,当第一个进入M期的被标记细胞完成分裂时,所有未被标记的细胞全部退出M期,此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达到最大值;即1.8 h;一个细胞周期中只有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暂时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没有被抑制的细胞经G2期、M期、G1期后再次回到S期时才能被抑制,因此加入过量胸苷约(2.21.83.4)h7.4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29. 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DNA的半保留复制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答

41、案】C【解析】试题分析: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进行有丝分裂,进行DNA复制,B正确。没有减数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30.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

42、具有专一性D.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解:A、由图中关系可知: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B、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故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B正确;C、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

43、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故选:C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31. 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周围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B. 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C. DNA分子裸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D. 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答案】A32. 切开的苹果不马上食用,果肉很快变成棕褐色,这是因为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使其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完整的苹果中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 )A. 酚氧化酶只能在细胞外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棕

44、褐色的物质B. 小分子的酚类物质可自由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生物膜C. 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存在,使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不接触D.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完成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A、酶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可起作用,并不是只能在细胞外起作用,A错误;B、如果酚类物质可自由通过,那么细胞破坏之前,小分子的酚类物质就会与酚氧化酶接触生成棕褐色的物质,B错误;C、据题意可知,“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说明在细胞破坏前,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不接触,C正确;D、该项内容与题干原因无关,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膜的功能33.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细胞坏死是因

45、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B. 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 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 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RIP3为蛋白激酶,是由RIP3的基因控制合成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因RIP3可将细胞凋亡转变为细胞坏死,故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抑制R

46、IP3的活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B、C正确。此项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RIP3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4.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B. 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C. 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D. 怕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答案】D【解析】细胞周

47、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DNA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A对;因为siRNA(一种双链RNA),一定含有氢键,B对;si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C对;si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不能形成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故此种siRNA不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D错。【考点定位】细胞中的核酸、基因的表达35. 下列各项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质壁分离实验中,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从而可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

48、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所以在含有DNA的滤液中加入蒸馏水,使2mol/LNaCl溶液浓度降至0.14mol/L,可以析出DNA,去除可溶性杂质,B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为:将洋葱根尖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并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在高倍镜视野下找根尖分生区细胞,故C项错误;液体石蜡密封液面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无氧环境,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广口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课本上的几个常考实验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49、,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和积累。二、填空题36.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在某有丝分裂野生型酵母(2n)细胞周期的某一阶段,线粒体会被纺锤体推向细胞两极。(1)下列关于该酵母细胞分裂间期亚显微结构的推测中,正确的是_(多选)。A酵母细胞是真核生物,所以能观察到核仁B酵母细胞的分裂间期具有完整的核膜,所以能观察到核孔C因为是分裂间期,所以一定能观察到2n条细丝状的染色质D酵母细胞在分列过程中能形成纺锤体,所以在间期一定能观察到中心体该酵母某突变株的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物质的分配与野生型相同,但细胞分裂的结果不同。图

50、示该突变株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分配与细胞质分配之间的关系。(2)据图判断,该突变株发生一次细胞分裂后,其中一个子细胞_。A未获得亲代细胞的线粒体B获得亲代细胞45%左右的线粒体C未获得亲代细胞的核物质D获得亲代细胞65%左右的细胞质(3)在上图中时间轴上0时刻,该突变株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模式最可能是下图各模式图中的_。(4)该突变株的细胞周期长度是_(选择下列编号回答),结合图及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写出分析过程_。约25分钟 约40分钟 约45分钟 90分钟以上【答案】 (1). AB (2). D (3). (4). (5). 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且间期远长于分裂期;

51、图中所示在-20min时,线粒体第一次分向细胞两级,结合题中信息,线粒体分向两极由纺锤体推动,则在-20min时,细胞已经至少处于分裂期的前期,如图所示分裂期至少为45min;据以上两点,该细胞的细胞周期应该大于90min【解析】(1)分裂间期染色质为细丝状,没有螺旋变粗,难以看到2n条细丝状的染色质;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具有的细胞结构。(2)该酵母某突变株的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物质的分配与野生型相同,据图可知,获得的子细胞获得亲代细胞65%左右的细胞质。(3)在图15 时间轴上0时刻,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应为图。(4) 根据题中信息,线粒体第一次分向细胞两极

52、由纺锤体推动,纺锤体形成于前期,则在20 min时,细胞已经至少处于分裂期的前期,如图所示分裂期至少为45 min;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且间期远长于分裂期;据以上两点,该细胞的细胞周期应该大于90 min。【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本题结合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物质和线粒体的分配问题。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图15,结合细胞周期中各期的主要变化和时间长短,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37. 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I+I+)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I+基因(结果如图a),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

53、出带突变基因(I-)的杂合子小鼠。(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_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b。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_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_有关。分析系谱图_(能/不能)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理由是_。只有突变基因来自_(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_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

54、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 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表示)。请将支持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i、ii、iii处。野生型小鼠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Actin基因的RNA探针+neor基因的RNA探针i_ii_iii_(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新霉素 (2). 外显子2和neor基因 (3). 生长发育 (4). 不能 (5). 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55、所以也无法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 (6). 父本 (7). 母本 (8). i:- (9). ii:+ (10). iii:- (11). 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置了新的情境,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察。但最后的落脚点却都是平时学过的基础知识。需要认真审题,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要求,才能解答。1.由图a可知,在I+基因的外显子2中插入了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使I+基因突变为I-基因。所以基因I+和I-的区别就在于外显子2和neor基因的序列不同。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用标记基因neor作探针进行检测。2.图b表示杂合子小鼠与野生型

56、小鼠的杂交结果。杂交后代中有的个体发育迟缓、体型瘦弱,有的个体体型正常。进一步观察发现,只有突变基因来自父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I+I-)交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后代的表现型需结合题意确定。(1)由题意可知,外源DNA片段中含有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将该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吗,需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2)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合图a和(1)题分析可知,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的过程中,需根据外显子2和neor基因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图b显示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杂交后代有的个体

57、发育迟缓、体型瘦弱,有的个体体型正常,由此可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小鼠的生长发育有关。由图b可知,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也无法判断I+、I-基因的显、隐性。观察图b可知,只有突变基因来自父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母本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野生型小鼠的基因型是I+I+,细胞内不含neor基因,则总RNA中也就没有与neor基因对应的RNA,所以加入neor基因的RNA探针后,电泳分析时无明显条带,故i处填“-”;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I+I-)细胞中I基因表达,则总RNA中含有与neor基因对应的RNA,

58、所以加入neor基因的RNA探针后,电泳分析时有明显条带,故ii处填“+”;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I+I-)细胞中I基因不表达,则总RNA中没有与neor基因对应的RNA,所以加入neor基因的RNA探针后,电泳分析时无明显条带,故iii处填“-”。(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I+I-)交配,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I+I+(野生型)I+I-(假设I-基因来自母亲,即该基因不表达,则表现为体型正常的野生型)I+I-(假设I-基因来自父本,即该基因表达,则表现为发育迟缓型)I-I-(来自父本的I-基因表达,来自母本的I-基因不表达,故表现为发育迟缓型)1111,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发

59、育迟缓型11。38.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1)实验中需用_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_,使光反应产物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_的利用能力。(3)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_。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430450nm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叶绿素a/b含量比值_对照组。

60、(4)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_,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_对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答案】 (1). 乙醇(有机溶剂) (2). 光照强度弱 (3). ATP和NADPH CO2 (4). 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 (5). 低于 (6). 干重 (7). 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高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对实验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

61、氧化碳浓度等。(1)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提取。(2)实验组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由于光照强度小,使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NADPH)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作用,所以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由表格可知,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通过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从而提升其光能利用率;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430450nm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叶绿素b含量比对照组的多,故叶绿素a/b含量比值会低于对照组。(4)若要验证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是否向茎分配增多,则需测定

62、黄瓜植株各部分干重(即光合作用产物积累量),若假设正确,则测定结果为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高于对照组。39. 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月旨肪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_和脂肪细胞_的结果。 (2)在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需过滤脂肪组织血管基质,并经_酶消化而得到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_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_。 (3)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检测细胞中脂肪的含量,以判断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_。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

63、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_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_,上述结果说明_。【答案】 (1). 分裂和分化 (2). 生长(体积增长) (3). 蛋白酶 (4). 无菌 (5). 下降 (6). 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7). 12 (8). 相同TSH浓度越高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 (9). 若答“TSH能延缓(推迟)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解析】试题分析:(1)哺乳动物的脂肪细胞来源于前脂肪细胞,即脂肪组织体积增加是前脂肪细胞分裂和分化和脂肪细胞生长的结果。(2)组织细胞可被蛋白酶分解为单个前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细

64、胞的操作及培养过程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成熟脂肪组织细胞间质少、细胞松散,所以随着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贴壁生长性能下降。(3)由题意和图形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TSH浓度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肪量的最显著差异出现在第12天,前脂肪细胞培养至第16天时,不同浓度TSH处理的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同,上述结果说明TSH浓度越高延缓(推迟)细胞分化效果越好。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0. 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减肥,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

65、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研究人员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实现_的氧化,生成_,并能合成大量ATP。(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如图),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_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_条件下,含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颗粒内膜小泡

66、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_。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是_。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_(填选项前的字母)。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答案】 (1). NADH(H、还原性氢) (2). 水 (3). 疏水 (4). 有跨膜H+浓度梯度 (5). 含F0F1 (6). 含F0 (7). 渗透作用 (8). 两个结构的大小、密度、质量不同 (9). abdef【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和线粒体结构的相关知识,需要

67、考生具有从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对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NADH(H、还原性氢)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并能合成大量ATP的过程。(2)由b所示知,F0-F1颗粒物即ATP合成酶由亲水的F1(头部)与疏水的F0(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含F0的小泡分开,若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含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

68、理后含F0颗粒的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线粒体会渗透吸水使外膜涨破;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原因是两个结构的大小、密度、质量不同,离心时,可以被分到不同的层次;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所以线粒体基质中不会含有葡萄糖。因此,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abdef。41. 为研究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绷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依赖于_过程产生ATP,不仅ATP生成量少,也会造成_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

69、缺氧还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_分子,在这些分子的调控下,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凋亡。(2)科研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_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3)A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_,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A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A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A基因的_水平,这样可以校准和消除_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推测K+通道开放剂可以_。(4)已知K

70、+通道开放剂会通过A基因影响B基因表达,且X蛋白引起细胞凋亡。有人推测B蛋白与X蛋白竞争,从C-X蛋白复合体上夺取C蛋白,释放游离的X蛋白。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实验组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是_。a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b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cK+通道开放剂 dK+通道阻断剂eA蛋白水平 fB-C蛋白复合体水平 gC-X蛋白复合体水平【答案】 (1). 无氧呼吸 (2). (糖酵解)乳酸 (3). 信号 (4). 部分缓解 (5). mRNA (6). 转录 (7). 细胞取样量 (8). 通过促进A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9). b、c、f、g【解析】【试题分析】解答

71、本题的思路是正确识图,再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题意进行综合作答。分析柱形图可知,甲是在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低,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没有明显增长;乙是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甲相比,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凋亡率增大,且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大;丙是在缺血、缺氧、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与乙相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后,细胞凋亡率下降,说明K+通道开放剂能缓解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丁组是在在缺血、缺氧、且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阻断剂的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率与乙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钾离子通道

72、开放剂能缓解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1)人体细胞在缺血、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即主要依赖于无氧呼吸过程产生ATP,不仅ATP生成量少,也会造成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缺氧等条件还能诱发脑细胞表达出信号分子,诱导脑细胞凋亡。(2)由柱形图可知,甲组是正常培养条件,细胞凋亡率低,且随着时间变化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增长现象;与甲组对照,乙组(缺血、缺氧组)凋亡率高,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大,说明缺血、缺氧能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与乙组对照,丙组钾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凋亡率下降,但仍高于甲组。丁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阻断剂)细胞凋亡率随时间

73、的变化与乙组相近,由此说明K+通道开放剂能部分缓解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3)逆转录的模板是RNA,因此可以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相应的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A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A基因转录水平,这样可以校准和消除细胞取样量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丙组(K+通道开放剂)比值高于乙组(缺血、缺氧组),则说明K+通道开放剂可以通过促进A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4)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因变量是B-C蛋白复合体水平和C-X蛋白复合体水平,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选用的实验材料应是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b)、K+通道开放剂(c);检测指标是B-C蛋白复合体水平(f)和C-X蛋白复合体水平(g)。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