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49KB ,
资源ID:54696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69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学案4 宋明理学.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学案4 宋明理学.doc

1、学案4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儒学的危机1儒学的危机(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理学的兴起(1)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了儒学体系。深度点拨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儒学能够长期兴盛的重要保证。深化探究材料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

3、的合理性。3思想观点(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3)求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融会贯通而明“理”。概念辨析“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4统治地位的确立(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

4、容。(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深度点拨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深化探究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思考(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

5、根本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朱熹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2)求理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2王守仁(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教材互补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人民版)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

6、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版)易混易错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深化探究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思考(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

7、的解释合理吗?(2)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1)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实际是阐述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不合理。(2)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提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1积极(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误区警示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

8、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深化探究材料一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二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之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材料三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9、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文天祥的正气歌不正是宋明理学吗?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难道是偶然的吗?思考(1)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评价宋明理学的?他们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三,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答案(1)作者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反封建思想兴起,特别是清末资产阶级兴起,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2)作者认为,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10、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作用(1)消极: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2)积极: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塑造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1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右侧是元君洞,中间是孔子登临处。这反映出 ()A道教、佛教对儒

11、家的巨大冲击B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儒家自身的衰落D三教合一局面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红门宫左、右、中分别是佛教、道教、儒家的象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因此D项符合题意。2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A道理 B天理 C本心 D良知答案B解析“二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创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A朱熹 B陆九渊C王守仁 D董仲舒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

12、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可以判断应为朱熹。4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答案C解析A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属于封建糟粕;C项体现了为国家、为百姓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D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5王守仁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考查王守仁心学,王守仁

13、的核心思想就是“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课中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阅读与思考重义轻利观念是从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观念中引申出来的。这一观念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与探究神秀意为只有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才能渐悟成佛。程朱理学沿袭了这一思想。慧能意思是说,佛在心内,不在心外,只要静心自悟,不必苦修,便可顿

14、悟成佛。陆王心学沿袭了这一思想。可见,宋明理学与禅宗有渊源关系。自我测评1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把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学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新儒家学说。其形成的背景: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二是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2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主张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

15、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基础达标1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因果轮回 B“天理”C修炼养生 D致良知答案B2“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A朱熹 B程颐C李贽 D陆九渊答案A解析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3(2013

16、全国新课标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周公制“礼”“乐”,孔子强调“礼”,两人的共性是注重“礼”,因此被称为“周(公)孔之道”。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学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

17、程朱理学大,排除D项。4下列不符合陆王心学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反省D“理”要到身体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答案D解析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理”在心中,故D项不符合。5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与题干中“忠、孝、节、义”的进步思想一致。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守仁,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

18、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守仁“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答案B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其它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答案A解析B、C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

19、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思想产生。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制度,摧残人性。8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心学”思想。故选C。能力提升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

20、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10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 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圣人”“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判断,D项正确。1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

21、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观与信仰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选D项。12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影响的理解。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贞节”是古代对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

22、现;从题干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故正确选项为B。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王守仁答顾东桥书(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并据此概述“阳明心学”的特点。(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怎样的发展脉络?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材料一认为“理”为宇宙的本体,材料二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将一切事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

23、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内在的主体性取代外在的客体性。(2)从程朱理学转向心学阶段,理学走向极端。积极意义: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24、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答案(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理学,空谈(清议)误国。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