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60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7页
第77页 / 共78页
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doc_第78页
第78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年高考生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考题(撞上高考自学版)撞题点01 细胞的分子组成2撞题点02 细胞的基本结构3撞题点0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4撞题点04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5撞题点05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9撞题点06 细胞的增殖16撞题点07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9撞题点08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20撞题点09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表达22撞题点10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24撞题点11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30撞题点12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33撞题点13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35撞题点14 生物进化37撞题点15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40撞题点16 通过神

2、经系统的调节42撞题点17 通过激素的调节45撞题点18 免疫调节49撞题点19 植物激素调节52撞题点20 种群和群落57撞题点21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60撞题点22 教材中的实验63撞题点23 新型冠状病毒66撞题点24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68撞题点25 酶的应用和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70撞题点26 基因工程71撞题点27 细胞工程75撞题点28 胚胎工程772021年撞上高考题生 物一师一题押题精选撞题点01 细胞的分子组成1(2021年河南省十所名校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尖子班)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HB脂肪和淀粉都是杨树细

3、胞中的储能物质C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肌肉抽搐D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单体的种类及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1【答案】B【解析】A、玉米细胞由于含糖比较多,因此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A错误;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B正确;C、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C错误;D、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其种类没有多样性,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组成细胞的分子包括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化合物,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360度撞题】1考查蛋

4、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一、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二、催化功能酶是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三、运输载体功能。四、生命活动调节功能蛋白质类激素。五、免疫功能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2考查糖类的分类,糖类的分类动植物细胞内二糖、多糖的种类差异。3考查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结构脂质、储能脂质、功能脂质。【考前建议】 熟记蛋白质的结构的层次,理解蛋白质的各项功能。熟记糖类的分类及脂质的分类和功能。【易错提示】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多糖,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三者的区别在于组成多糖分子的葡萄糖分子数目以及它们空间结构的差异。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5、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不同,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撞题点02 细胞的基本结构2(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2)在流动镶嵌模型提出后,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脂筏模型:脂筏是细胞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其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脂筏的存在会影响膜的流动性C破坏胆固醇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脂筏结构无关2【答案】D【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

6、构成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对鞘磷脂亲和力很高,并特异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质,形成一些特异蛋白聚集的区域,会影响膜的流动性,B正确;破坏胆固醇就像破坏了胶水,可能会导致脂筏结构解体,C正确;脂筏结构中的鞘磷脂、转运蛋白等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科中重要的生命观念,通过相关的实例,在新的情境下,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是高考常用的考查形式。【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与细胞膜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考查

7、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的各部分与细胞核功能的关系:核孔的功能核质之间大分子交流;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考查对细胞核功能探究的经典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变形虫切割实验、伞藻的嫁接与核移植实验,主要是分析结果得结论。【考前建议】熟记细胞的各部分(细胞膜 、各种细胞器、细胞核)结构的基础知识,理解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意义。【易错提示】细胞中的所有膜结构,化学组成相似,主要成分都包括脂质和蛋白质,膜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以不同的深度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

8、穿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胆固醇对细胞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撞题点0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3(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 如图表示人体某种细胞膜上酶M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正常情况下相比于细胞膜内而言,细胞膜外Na+浓度高而K+浓度低,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Na+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B图乙中K+运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C在酶M的作用下,ATP分子中靠近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DNa+与K+流动方向决定了ATP的分解或合成3【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相比于细胞膜内而言,细胞膜外Na+浓度高而K+浓度低,图甲中K+

9、内流和Na+外流,都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图乙中K+外流和Na+内流,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详解】图甲中Na+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图乙中K+运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在酶M的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C错误;由图可知,Na+与K+的流动方向决定了ATP的分解或合成,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一个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信息的交流才能维持稳定,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

10、胞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之一。【360度撞题】1结合具体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如渗透作用水分子等溶剂分子;协助扩散:一类是通过载体的运输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另一类是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钾、钠等离子;主动运输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各种无机盐离子。2胞吞与胞吐运输物质的实例分泌蛋白的分泌、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的分泌。3考查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考前建议】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理解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特点,熟记各种方式的实例。【易错提示】不仅主动运输消耗ATP,胞吞、胞吐是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的囊泡运输,运输过程存在膜的融合过程,胞吞、胞吐的过程也

11、需要消耗ATP。撞题点04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4(2021年山东省中学联盟高考生物大联考)如图为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Vmax和Km均会增大B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降低D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4【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

12、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4)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的不相似。【详解】由题干可知,图中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故适当升高温度,Vmax会减小,A错误;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故加入非竞争性

13、抑制剂,导致Vmax降低,B正确;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底物与酶结合的机会,使反应速率降低,故加入竞争性抑制剂,会导致Km值增大,C错误;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酶促反应速率越大,则Km值越小;说明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高考中的重要撞题点,常常考查酶的本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60度撞题】1酶这部分还可以考查酶发现过程的科学史。2考查酶的本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作用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 3考查酶的特性证

14、明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设计。4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考前建议】掌握酶的相关基础知识,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探究酶活性的实验设计。【易错提示】低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对酶的活性有影响,低温没有改变酶的结构,只是抑制酶的活性。而高温和过酸过碱时,均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

15、物的不相似。 5(蚌埠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果蔬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实验步骤:1取等量的不同果蔬洗净、晾干,研磨成浆液,各取5mL装入试管,贴好标签暂时保存。2分别取3%过氧化氢溶液3mL,滴入等量的4种果蔬的浆液;3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氧气产生量;4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s)果蔬氧气产生量(mL)马铃薯胡萝卜苹果菠菜1013201530175015201360202015(注:表格中“”代表无明显现象)(1)对各种果蔬进行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2)胡萝卜组50s秒后实验数据不发生变化的原因_。(3)菠菜组与胡萝卜组相比氧气产生

16、速率慢,可能的原因是_。(4)马铃薯组和菠菜组实验,在前30秒都没有明显现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需对实验进行改进,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5)有资料显示马铃薯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含量非常高,为什么实验结果与资料不一致呢?请推测可能的原因_。5【答案】(1)使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 (2)过氧化氢已经完全分解 (3)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不同或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同 (4)增加过氧化氢的用量或浓度、增加果蔬的浆液量 (5)马铃薯的成熟度不同、实验的温度或pH不适宜、马铃薯的品种不同等。【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为测定不同果蔬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活性),则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果蔬种

17、类,因变量为酶的催化效率,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进行测定和比较。【详解】(1)果蔬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但果蔬有细胞壁等的限制,阻碍酶的释放,故为使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需要对各种果蔬进行研磨处理。(2)据表格数据可知,在50s之前,胡萝卜组的氧气产生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但50s秒后实验数据不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已经完全分解(底物已经消耗完)。(3)本实验中酶的催化效率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速率进行测定,与胡萝卜组相比,菠菜组的氧气产生速率慢,原因可能为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不同或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同。(4)氧气产生速率受酶的活性、数量以及底物浓度的制约,马铃薯组和菠菜组实验,在前30秒都没有明显

18、现象,可能是酶的浓度不足或底物数量不足,故可增加过氧化氢的用量或浓度、增加果蔬的浆液量。(5)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若实验的温度或pH不适宜,则可能出现实验中的现象;此外马铃薯的品种和成熟度也会影响酶的数量,故以上原因均可导致实验结果与资料不一致。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高考命题往往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科学史方面的内容常常被当作创设情境的素材。本题以研究果蔬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360度撞题】1酶这部分还可以考查酶发现过程的科学史。2考查酶的本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作用证明酶具有催化作

19、用的实验。 3考查酶的特性证明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设计。4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考前建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促反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准确获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题目结合即知识的迁移,遵循实验设计的相关的原则。撞题点05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6(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联考)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措施,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是( )A 合理密植,合理修剪果树株型B 定期松土,促进作物根细胞呼吸C 增加温室的CO2浓度,适时灌溉D 大量施用复合肥,降低昼夜温差6【答案】D【解析】合理密植

20、,合理修剪果树株型有利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所以可以增加产量,A错误;定期松土,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可以提高产量,B错误;增加温室的CO2浓度,适时灌溉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C错误;大量施用复合肥可能会使植物失水,降低昼夜温差,会增加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不利于增产,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根本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这两种生理过程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两种生理过程联系紧密,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好素材,这两种生理过程的内容历来是高考中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

21、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题目既能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又能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达到考查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目的。【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2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4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如分析实验结果、借鉴实验思路等。6测定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7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考前建议】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光合作用

22、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易错提示】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2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控制温度的高低;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7(陕西省渭南市 2021 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将某植物放在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植物吸收和产生 CO2的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刻,该植物会释放 O2到容器内BT2时刻,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积累有机物CT1T3时间段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DT3时刻之后,密闭容器中的C

23、O2浓度保持不变7【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实线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即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据图可知,T1时刻该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0,即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植物会释放O2到容器内,A正确;B、T2时刻,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据图可知,此时为4,故有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C、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一定,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所以T1T3时间段,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C正确;D、T3时刻之后,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容器中CO2浓度保持不变

24、,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根本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这两种生理过程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两种生理过程联系紧密,是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好素材,这两种生理过程的内容历来是高考中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理解。【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2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4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如分析

25、实验结果、借鉴实验思路等。6测定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7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的方式实验。【考前建议】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易错提示】净光合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氧气的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氧气的吸收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8(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科研人员为研究重金属铅污染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H2S(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对铅(Pb)胁迫下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26、注:CK为对照组)(1)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_中活跃的化学能,这一过程发生在_(填具体场所)。(2)水稻对铅的吸收_(属于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请从光合作用过程角度分析铅导致水稻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4)有研究表明:H2S能提高铅胁迫下的水稻光合作用速率,但不能完全恢复。请以水稻幼苗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实验思路:_。8【答案】 (1) ATP(ATP和NADPH) 类囊体薄膜 (2)不属于 (3)由CK组和Pb组结果可知,铅使水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光能吸收减少,光反应减弱,进而抑制暗反应,使水稻整体的光合速率下降 (4) 将生理状

27、态相同的若干水稻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在完全培养液、含Pb的培养液和经H2S气体处理的含Pb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并比较三组的光合速率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光合作用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以下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

28、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C5结合,这个过程称作CO2的固定。一分子的CO2被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还原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C5。这些C3又可以参与CO2的固定。这样,暗反应阶段就形成从C5到C3再到C5的循环,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因此暗反应过程也称

29、作卡尔文循环。【详解】(1)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ATP(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这一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2)铅是有害金属,水稻对铅的吸收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3)由CK组和Pb组结果对比可知,铅使水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光能吸收减少,光反应减弱,进而抑制暗反应,使水稻整体的光合速率下降。(4)根据对照实验原理,欲证明“H2S能提高铅胁迫下的水稻光合作用速率”,需要“H2S和铅胁迫”与“铅胁迫”对照,欲证明“但不能完全恢复”,需要“H2S和铅胁迫”与“非铅胁迫”对照。故详细实验设计思路为: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水稻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在完全培养液、

30、含Pb的培养液和经H2S气体处理的含Pb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定并比较三组的光合速率。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主要通过“铅胁迫”会造成水稻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及H2S可有效缓解“铅胁迫”的危害,这一实践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2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4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如分析实验结果、借鉴实验思路等。6测定呼吸

31、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7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的方式实验。【考前建议】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识图、析图,熟练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完成实验设计。【易错提示】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关注首先影响的是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如光照强度减弱或某因素使光合色素减少,首先影响光反应阶段,进而影响暗反应阶段。如在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温度过高,植物蒸腾作用强,散失水分多造成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影响光反应,光合作用出现“午休现象”,此时净光合速率虽然下降但是仍然大于零。9(2021届“江南十校”一模联考)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世

32、界上约有20%的可耕地受到了盐渍的影响,盐胁迫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损失。某实验小组以2年生盆栽酸柚苗作为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分别设置0%、03%、06%、09%4个NaCl浓度,每隔7d用1 000 mL相应处理浓度的溶液灌溉,49 d后分别测定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结果如下图。(注:气孔导度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量表示)(1)由图(a)可知盐胁迫可以降低叶绿素含量。试从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叶绿素含量下降会对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_。(2)由图(b)、(c)、(d)可知,在0.3%NaCl胁迫下酸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同时_也下降,这

33、说明在该浓度 NaCl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于不良环境导致_引起的;当盐浓度由0.3%升到0.6%时,气孔导度上升,而胞间CO2浓度下降,试分析其原因:_;而在0.9%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反而升高,说明在该浓度NaCl胁迫下,引起酸柚苗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填“气孔限制”或“非气孔限制”)。(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本实验中每处理组需进行多次实验,这遵循了实验的_原则。9【答案】(1)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或NADPH)减少,导致暗反应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2)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 气孔导度下降

34、(或部分气孔关闭) 气孔导度上升,进入细胞的CO2增多,净光合作用利用掉的CO2量增多,使胞间CO2浓度下降 非气孔限制 (3)平行重复 【解析】【分析】由图(a)可知,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叶片叶绿素总含量逐渐减少;由图(b)可知,在0.3%NaCl胁迫下酸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当盐浓度由0.3%升到0.6%时,净光合速率略有上升,而在09%NaCl胁迫下,净光合速率又下降;由图(c)可知,在0.3%NaCl胁迫下酸柚叶片的气孔导度下降,当盐浓度由0.3%升到0.6%时,气孔导度略有上升,而在0.9%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又下降;由图(d)可知,在0.3%NaCl胁迫下酸柚叶片的胞

35、间CO2浓度下降,当盐浓度由0.3%升到0.6%时,胞间CO2浓度继续下降,而在0.9%NaCl胁迫下,胞间CO2浓度略有上升。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在0.3%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同时下降,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 CO2供应减少(即气孔限制);而在0.9%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上升,且净光合速率下降,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子不是CO2浓度(即非气孔限制)。【详解】(1)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和转化的光能减少,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或NADPH)减少,导致暗反应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

36、降。(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在0.3%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同时下降,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即气孔限制);当盐浓度由0.3%升到0.6%时,气孔导度上升,进入细胞的CO2增多,净光合作用利用掉的CO2量增多,使胞间CO2浓度下降;而在0.9%NaCl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上升,且净光合速率下降,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限制因子不是CO2浓度(即非气孔限制)。(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本实验中每处理组需进行多次实验,这遵循了实验的平行重复原则。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

37、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以及有关曲线图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生物学核心素养。【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2考查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3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4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如分析实验结果、借鉴实验思路等。6测定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7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的方式实验。【考前建议】熟悉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观察(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

38、合理假说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完成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假说成立。运用实验原理或假设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易错提示】气孔导度影响CO2供应,一般情况气孔导度下降, CO2供应减少,此刻净光合速率不变,会造成胞间CO2浓度下降,由于胞间CO2浓度下降会使光合速率下降,这种情况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就是CO2浓度。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气孔导度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升高,这常常使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就不是CO2浓度了。撞题点06 细胞的增殖10(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为该生物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并且标出

39、了其中的部分基因的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是精细胞B两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甲与图乙细胞中有相同类型的变异发生D图甲细胞的核DNA数目是图乙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相同10【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在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a,说明是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已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基因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乙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

40、丝点分裂,两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两个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a,原因可能是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A、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A正确;B、由图示可知,两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图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与图乙细胞中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D、图甲细胞处于

41、有丝分裂中期,核DNA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的相等,即图甲细胞的核DNA数目是图乙细胞的两倍,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染色体复制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密切关系。细胞增殖部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42、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360度撞题】1对细胞增殖的考查还可以与DNA半保留复制相联系,减数分裂作为遗传的细胞基础,可考查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联系。2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改变,与染色体变异相联系。【考前建议】熟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梳理清楚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对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易错提示】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记为2n,其含义是体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该生物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也是2n,但是此时细胞中是不含同源染色体的。11(2021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演

43、练)如图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基因(用字母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2号和4号为两条性染色体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该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C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期,则减数分裂时至少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若该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已知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有aXB、Y、Y11【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该细胞是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图示,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图中1和3为同源染色体,该图可能表示二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的细胞

44、。【详解】A、雄性哺乳动物的X、Y为同源染色体,且X、Y大小不同,故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2、4可能是两条性染色体,A正确;B、据图可知: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则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B正确;C、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而图示1、3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至少有一对染色体没有分离(若2和4是性染色体,则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且图中3号染色体上含有一个A和

45、一个a,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会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故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减数分裂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密切关系。本题以雄性哺乳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象为背景材料,实质上是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掌握情况,将减数分裂过程与遗传规律及染色体数目变异联系起来,有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是科学

46、思维。【360度撞题】1对细胞增殖的考查还可以与DNA半保留复制相联系,减数分裂作为遗传的细胞基础,可考查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联系。2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改变,与染色体变异相联系。【考前建议】熟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结合DNA的半保留复制分析该类问题。【易错提示】注意以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为依据,判断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同时还要注意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雄性个体,其性染色体异型。撞题点07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2(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胡萝卜韧皮部细

47、胞在体外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分化B人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归根结底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C70%的乙醇会引起细胞癌变,进一步导致细胞死亡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可能会引起细胞癌变12【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通过细胞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进而形成生物体。(3)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

48、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详解】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体外经组织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而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芽等器官的过程,因此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B、人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归根结底都是由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B错误;C、70%的乙醇会导致蛋白质变性,进一步导致细胞死亡,但不会引起细胞癌变,C错误;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引起细胞癌变,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细胞癌变与人

49、体健康紧密联系,均属于高考常考知识。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基础知识的理解。【360度撞题】1考查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其意义。2考查细胞的全能性概念及实例。3考查衰老的细胞的特征及细胞衰老的原因。4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5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涉及生物科学的前沿内容,经常以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材料命题,这类题目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答案常常在教材中或题目的材料中可以找到。【考前建议】理解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概念及其意义,熟记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特征以及衰老和癌变的原因。【易错提示】注意区分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撞题点08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3(2021年高考生物

50、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及其拓展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转化原理可用来解释其他细菌间抗药性传递的现象B肺炎双球菌与新型冠状病毒均能使人患上肺炎,但二者的遗传物质不同C烟草花叶病毒与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完全相同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13【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51、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含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也可以发生转化,导致细菌间抗药性传递的现象,A正确;B、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C、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过程;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说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但不能说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

52、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是生物科学史中的重要内容,高考常常以经典的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这些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实验思路、实验方法的理解,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360度撞题】1考查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离心的作用。2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3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实验。4在新的情境下运用经典实验的思路和方法,旨在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考前建议】理解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新的情境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易错提示】探索DNA和蛋白质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基本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

53、A和蛋白质的作用。DNA和蛋白质分开的方法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而搅拌后的离心是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离。撞题点09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表达14(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四月联考)科研人员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两种新碱基X和Y,X与Y可相互配对,它们与现有的已知碱基不能配对。将一对含X、Y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对插入大肠杆菌的DNA中,并使大肠杆菌能从外界获得这两种新核苷酸,结果发现,大肠杆菌的DNA仍可正常复制,只是速度稍慢一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大肠杆菌DNA中增加新的核苷酸对,属于人为进行的基因重组B一条链上X或Y与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在大肠杆菌

54、DNA的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作用位点相同D新核苷酸X、Y的出现,将会导致密码子、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均增加14【答案】B【解析】大肠杆菌DNA中增加新的核苷酸对,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在一条链上,X、Y与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打开氢键,使DNA形成单链,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链,C错误;新核苷酸X、Y的出现,会导致密码子种类和数量增加,但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可能不会增加,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大肠杆菌为材料,向大肠杆菌DNA插入利用人工合成的新碱基构建的脱氧核苷酸对,进行

55、DNA复制的实验为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DNA的结构、DNA的复制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360度撞题】1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考查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3DNA的复制结果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综合。【考前建议】在理解DNA复制三种假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按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预测出实验结果。【易错提示】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形成碱基对,在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打开氢键,使DNA形成单链,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链。15(安徽省

56、安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含氢键,为单链RNA且不含氢键B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进行a、b、c过程Ca、b过程中所需的酶不同,碱基配对方式相同D参与c过程的RNA有mRNA、tRNA和rRNA15【答案】D【解析】图中为DNA,为mRNA,为核糖体,为氨基酸,为tRNA,DNA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含有氢键,mRNA不含氢键,tRNA中存在着由氢键构成的互补碱基对。a过程为DNA复制,b是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细胞核中不能进行翻译过程。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

57、聚合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故a、b过程中所需的酶不同,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mRNA、tRNA和rRNA三种RNA共同参与。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是中心法则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常考知识点。本题以DN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命题素材,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符合高考的能力要求。【360度撞题】1考查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模板

58、、原料、酶以及转录和翻译过程。2结合逆转录病毒考查逆转录的过程。3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4基因表达与基因突变综合,考查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合成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考前建议】理解记忆基因表达的过程,对照密码子表能够正确判断突变基因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易错提示】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过程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而翻译过程是遗传信息从RNA流向蛋白质,翻译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tRNA是单链但是折叠成三叶草形状,有碱基互补配对。撞题点10 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16(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独立遗传

59、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表现为白花,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使色素无法合成。现将纯合的红花植株和纯合的紫花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获得F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指导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2)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其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3)某生物小组为了确定F2中白花基因型的类型,分别将F2中白花植株自交,根据F3性状分离比,可判断各种杂合白花的基因型,但不能确定纯合白花的基因型。若F3中红花白花=13,则该白花植株基因型为_请以F3为实验材

60、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进一步确定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实验思路是:_。16【答案】(1)蛋白质合成 (2)红花紫花白花=3310 1/5 (3)AABb 实验思路:将F3中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与F3中性状分离比为31中的红花植株(或紫花植株)杂交,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即可确定其基因型。【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表现为白花,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使色素无法合成,故基因型为A_B_和aabb的为白花;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B基

61、因控制紫色素的合成,故基因型为A_bb的为红花,基因型aaB_的为紫花。据此答题。【详解】(1)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2)将纯合的红花植株和纯合的紫花植株杂交得F1, F1(基因型为AaBb)随机交配获得F2,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F2 中A_B_A_bbaaB_aabb=9331,据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B_和aabb的为白花,基因型为A_bb的为红花,基因型aaB_的为紫花,故F2 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紫花白花=3310,白花植株(A_B_、aabb)中纯合子(AABB、aabb)占2/10=1/5。(3)F2中基因型为A_B_和aa

62、bb的为白花,某生物小组为了确定F2中白花基因型的类型,分别将F2中白花植株自交,根据F3性状分离比,可判断各种杂合白花的基因型,若F3中红花:白花=1:3,即A_bbA_B_=31,则该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以F3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进一步确定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实验思路是:将F3中没有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与F3中性状分离比为31中的红花植株(或紫花植株)杂交,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即可确定其基因型。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几乎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的理解以及对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

63、系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根据题意明辨不同花色的基因组成,进而根据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对各种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计算和解答,还有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360度撞题】1结合孟德尔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过程,考查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2考查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如对一些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解释,包括不完全显性、从性遗传、配子致死、某基因型致死等。3考查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如基因互作而出现9:3:3:1的变式。4 利用假说演绎法,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或探究遗传问题。如设计杂交实验证明(探究)某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证明

64、(探究)某对基因与已知位置的一对(或两对)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等。【考前建议】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实质,熟记孟德尔经典实验的结果及出现典型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依据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出各性状的比例。【易错提示】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而确定各种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要注意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7(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某自花受粉多年生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花色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单株收获F1所结的种子,每株F1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回答下列问题

65、。(1)若所有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 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个别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3:1:4,对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F1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部分片段,且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参与受精后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则缺失染色体上含有的是 基因,在图中标出F1缺失染色体上的基因。(3)为验证(2)中的解释,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请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 ,观察并统计子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 (要求:写出具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66、。17 【答案】(1)自由组合(和分离)(1分) AAbb和aaBB (2)A (只标出A也可)(3)让该F1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进行正、反交若F1作母本,子代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12;若F1作父本,子代全开白花【解析】(1)根据题干中“所有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可推知控制该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亲本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2)本小题已知异常情况下个别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314。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F1的基因型为AaBb。已

67、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参与受精后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对照“多个株系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染色体缺失发生后没有影响子代中白花个体数量,而紫花和红花个体数量均减少,说明缺失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是A,且A不在缺失的片段上。(3)为验证(2)中的解释,即验证缺失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且染色体缺失的片段上不含A基因,则应让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作母本,则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白花植株只产生1种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所以子代花色表现为紫花(AaB

68、b)红花(Aabb)白花(aaBb、aabb)112。若F1作父本,则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白花植株只产生1种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所以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致死)Aabb(致死)aaBbaabb1111,即子代全开白花。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是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遗传现象,提出解释这一现象的假说,应用假说演绎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或探究遗传问题。一方面考查的是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考查了假说演绎法的运用。【360度撞题】1结合孟德尔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过程,考查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2考查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

69、,如对一些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解释,包括不完全显性、从性遗传、配子致死、某基因型致死等。3考查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如基因互作而出现9:3:3:1的变式。4利用假说演绎法,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或探究遗传问题。如设计杂交实验证明(探究)某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证明(探究)某对基因与已知位置的一对(或两对)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等。5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考前建议】遗传学上的实验设计关键,是依据实验目的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根据假设进行分析预测出实验结果。【易错提示】注意利用正反交结果的差异,来设计相关实验验证某种假设,如本题“含有缺失染色

70、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参与受精后不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就要用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分别作母本和父本,与染色体正常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有明显区别。18(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控制,一个野生型的纯合黄体品系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黑体果蝇(雄性)和一只黑檀体果蝇(雌性),已知这两只突变个体与纯合黄体品系间都只有一个基因存在差异。现用这两只突变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1111。回答下列问题:(1)两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2)有同学通过上

71、述杂交结果分析得出“这两对基因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结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_。请说明理由:_。(3)请你设计杂交实验来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实验方案:_。预期结果及结论:_。18【答案】(1) aaBb、Aabb (2)不正确 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3)方案一:子一代中的灰体雌雄果蝇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一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2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方案二:子一代中的灰体果蝇与异性黄体果蝇交配,统计杂交后

72、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二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111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蝇出现黑体黑檀体=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两只突变个体与纯合黄体品系间都只有一个基因存在差异,由于一个基因突变而产生了新的性状,则该突变可能为显性突变,说明原个体为隐性个体,两只突变个体杂交,子代又出现新的灰体性状个体,则灰体可能是由两种显性突变基因共同作用产生。【详解】(1)两只突变个体与纯合黄体品系间都只有一个基因存在差异,由于一个基因突变而产生了新的性状,则该突变可能为显性突变,说明原个体为隐性个体,两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2

73、)两只突变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杂交,无论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每个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均为两种(aaBb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Aabb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相同的,所有不能对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作出判断。(3)两只突变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灰体)、aaBb(黑体或黑檀体),Aabb(黑檀体或黑体),aabb(黄体),要证明两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选杂交亲本之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下能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配子,只有AaBb(灰体)符合要求,而无论是灰体间相互交

74、配、灰体与黄体之间杂交,都会因基因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方案一:子一代中的灰体雌雄果蝇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一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2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未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933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方案二:子一代中的灰体果蝇与异性黄体果蝇交配,统计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方案二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果蝇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111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二代果蝇出现黑体黑檀体=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未出现灰体黑体黑檀体黄体=11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75、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考查的是对遗传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杂交实验证明两对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遗传规律的能力。【360度撞题】1结合孟德尔提出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过程,考查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2考查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如对一些特殊性状分离比的解释,包括不完全显性、从性遗传、配子致死、某基因型致死等。3考查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解释遗传现象,如基因互作而出现9331的变形。4 利用假说演绎法,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设计遗传实验,验证或探究遗传问题。如设计杂交实验证明(探究)某对基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证明(探究)某对基因与已知位

76、置的一对(或两对)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等。5与伴性遗传综合在一起考查。【考前建议】遗传实验设计,选择实验方案不外乎相对性状个体间杂交(有时需要考虑是否要进行正反交)、某种个体自交、对某类型个体进行测交。一次杂交或一代杂交是否能得出结论,不能得出结论的需要进行两代杂交。【易错提示】设计遗传实验,在选择杂交组合时,一定要考虑按不同的假设对杂交结果进行预测,其结果必须有差异且可以观察(统计)。另外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如一代杂交、一次杂交等。撞题点11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19(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下图是发育性青光眼的家系图谱,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经检测2无致病基因。下

77、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3与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C2在7岁时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其检测方法B超检查D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通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该病19【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男女患者均有,且I2无致病基因,但所生子女有的正常、有的患病,故该病不可能为隐性遗传病。【详解】A、因I2无致病基因,致病基因由I1传给下一代并且男女都有患病,所以不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II7应为患者,所以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结合A选项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II3基因型为aa,II4基因型为A

78、a,则II3与II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B正确;C、2在7岁时检测出含有致病基因,其检测方法是基因检测,C错误;D、III3和正常男性均不含致病基因,不需要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就可确定胎儿不患该病,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在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进行遗传咨询时常常要做遗传系谱图,遗传系谱图能直观地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借助系谱图可推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预测某些家庭生患病孩子的概率,因此遗传系谱图有着实际的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符合高考的命题方向。【360度撞题】借助人群中某种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概率计算。【考前建议】熟悉显隐性和致病基因位置的判

79、断方法,根据性状的显隐关系及致病基因的位置推断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概率计算。注意题中是否有附加条件。【易错提示】一般情况下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先按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分析。20(蚌埠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已知果蝇的灰体对黑体为显性,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A/a、B/b控制。为了确定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灰体直刚毛与黑体焦刚毛杂交。实验二:灰体焦刚毛与黑体直刚毛杂交。两组的F1中雌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体直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1111。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1

80、)通过实验_(填“一”或“二”)不能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不能判断的原因是_。(2)若B/b在常染色体,A/a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灰体直刚毛的基因型是_,F1中黑体焦刚毛的基因型是_。(3)为了进一步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现将F1中灰体直刚毛随机交配,然后观察并分析F2的表现型。预测实验结果:若A/a和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是_;若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是_。20【答案】(1)二 无论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常染色体上F1的结果均相同 (2)BbXAXa bbXaXa或bbXaY (3)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81、 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4种表现型都有(或黑体焦刚毛只出现在雄性中,或焦刚毛只出现在雄性中)【解析】(1)实验一中,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产生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为AB、ab或Ab、ab,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因此实验一可以判断是否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实验二,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AaBbAabbaaBbaabb=1111,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Ab、ab和ab、aB,后代基因型比例也是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不

82、能判断;(2)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直刚毛和焦刚毛杂交后代产生直刚毛和焦刚毛,则亲本基因型为Bb,A/a在X染色体上,后代产生了灰体和黑体,则黑体为杂合,亲本基因型为BbXAXa,黑体焦刚毛的基因型为bbXaY,F1中黑体焦刚毛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3)F1中灰体直刚毛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Bb或AaXBXb和AaXBY,若基因组成为AaBb子代中会出现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其中的AABB、AABb、AaBB、AaBb都表现为灰体直刚毛, AAbb、Aabb都表现为灰体焦刚毛,aaBB、aaBb都表现为 黑体直刚毛,aabb为黑体焦刚毛,比例为9 3 3 1。若灰体直刚毛的基

83、因型为AaXBXb和AaXBY,后代中会出现12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直刚毛和焦刚毛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即子代中全部的雌性都是直刚毛,焦刚毛个体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且雄性个体中直刚毛和焦刚毛的比例为11,则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基因B/b在X染色体上。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特点的掌握,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有雌雄性状差异。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这样又与自由组合定律综合起来。【360度撞题】1考查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分析解释遗传现象。2分析实验结果或设计杂交实验判定某性状控制基因所在位置

84、。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ZW性别决定方式,只位于Z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考前建议】判断某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一定要依据该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熟记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几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果。【易错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虽然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但是由于XY染色体有非同源区段,只位于X染色体或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有不同于常染色体之处。撞题点12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21(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山东卷)(02)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而与腺嘌呤配对,假如一个精原细胞

85、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DNA序列都发生改变B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D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没有该性状的改变21【答案】A【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若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个DNA分子中,会有两个DNA序列改变,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2个精

86、子的DNA序列改变,2个没有改变,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两条链上各有一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的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再加之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的个体可能具有突变性状,也可能不具有突变性状,C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可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也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本题是在新的情景下主要考查学生

87、对基因突变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结果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60度撞题】1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意义。2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3基因突变与基因表达综合,考查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合成蛋白质结构的影响。【考前建议】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意义,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易错提示】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具有显性突变基因的个体当代可表现出突变性状,而具有隐性突变基因个体当代不能表现出突变性状。22(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山东卷)(01)费城染色体指人类异常的22号染色体,因其首先在美国费城一例9

88、号白血病患者中发现而被命名。如图为费城染色体形成过程,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这种蛋白质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活化了许多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和酶,细胞分裂加速,进而致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组的结果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图示变异及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C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直接调控细胞周期,若其活性升高,可能致癌D图示变异会同时导致9号和22号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改变22【答案】D【解析】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即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89、,即能观察到图示变异,但不能观察到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B错误;这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能增强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增高,活化了许多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和酶,细胞分裂加速,进而致癌,显然该过程不是高活性的酪氨酸激酶直接调控细胞周期引起的癌变,C错误;图示变异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因而会同时导致9号和22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排列顺序的改变,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整倍的增加或减少。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所以染色体结构变异会造成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往往引起

90、性状的改变。本题以费城染色体形成引起基因融合,进而引发癌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360度撞题】1考查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等基本概念。2考查多倍体特点、多倍体形成原因及在育种上的应用。3考查单倍体的概念、特点,获得单倍体的方法及在育种上的应用。【考前建议】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几种情况,熟悉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而产生三体或单体所产生配子的情况。【易错提示】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引起的基因融合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融合是原来两个基因各自有独立的功能,融合后失去原来各自功能而具有了新的功能,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重组的基因各

91、自的功能并未改变。撞题点13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23(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所示的育种方式能大幅度的改良某一性状B水稻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均为纯合子C图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为过程D水稻的杂交育种过程一定需要通过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23【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可知:表示杂交过程;是连续自交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是人工诱变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详解】A、为诱变育

92、种,能大幅度的改良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水稻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纯合子,B错误;C、图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D、水稻的杂交育种若选育的是隐性纯合子,则不需要连续不断的自交,只要出现隐性性状即可,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育种是生物变异的原理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本题把几种常用的育种方式集中在一起构建概念图,考查学生对育种过程的理解。【360度撞题】1结合细胞分裂考查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2单

93、倍体育种方法中获得单倍体的技术手段。3结合育种具体实例,考查育种的流程中一些步骤的原理、操作要点等。【考前建议】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掌握每种育种方法的流程。【易错提示】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两个亲本杂交产生子一代的过程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子一代自交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才发生了基因重组。24(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1)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

94、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测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生植株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在自然条件下能进行基因交流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24【答案】D【解析】A、野生型水稻为二倍体,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只含一个染色体组,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A错误;B、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说明获得的矮生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即矮生为显性性状,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

95、株,若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测交的方法得到的子代矮生型均为杂合子,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生植株,B错误;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结合育种的具体实例,考查变异和几种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结合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等知识,有较强的综合性。【360度撞题】还可将多倍体育种方法中获得异源多倍体过程,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进行比较综合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前建议】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掌握每种育种方法的流程,辨析不同育种方法的差异。【易错提示】在多倍

96、体和单倍体育种中都用到了秋水仙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多倍体时用秋水仙素既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又可以处理幼苗,在单倍体育种时,一般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不产生种子,所以只能处理幼苗。撞题点14 生物进化25(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突变只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不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C某些环境因素能引起突变,但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改变D若无自然选择影响,某随机交配的小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改变25【答案】B【解析】种群是生

97、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而染色体变异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错误;以基因突变为例: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改变,若显性纯合子中只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得到的个体为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个体表现型也不改变,C正确;某随机交配的小群体的个体数量较少,即便无自然选择、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出现,也可能因为某些基因型个体的意外死亡而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进化观是生物学中重要生命观念,目前比较成熟的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

9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仅解释了生物的进化,还阐释了新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内容是高考撞题点,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理解。【360度撞题】1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如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物种、共同进化等。2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特别注意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某一具体生物进化的现象,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4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学生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理解。【考前建议】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易错

99、提示】进化中所说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26(2021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演练)面对“新冠”病毒英国政府采取了群体免疫政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的感染对人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若病毒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C在存活的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有所下降D人和病毒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26【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

100、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病毒感染对人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抗性的个体能生存下来,A正确;毒性过强会导致宿主(人)死亡,宿主死亡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场所,故病毒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B正确;由于病毒的选择,存活的人群具有对病毒的抗性而生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的人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逐渐上升,C错误;病毒和人存在寄生关系,通过寄生关系,人和病毒之间在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

101、以群体免疫策略为背景,考查学生在新的情景下对生物共同进化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360度撞题】1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如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物种、共同进化等。2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特别注意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3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某一具体生物进化的现象,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4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学生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理解。【考前建议】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易错提示】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是非细胞生物,

102、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在人体寄生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与病毒的共同进化。撞题点15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27(2021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考生物二诊考试)“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维持内环境pH的缓冲物质的形成离不开细胞的代谢活动B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C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参与稳态的维持D人在寒冷刺激时,出现面色苍白,这是机体偏离稳态的表现27【答案】D【解析】A、维持内环境pH的缓冲物质的形成离不开细胞的代谢活动,A正确; B、健康的人体具

103、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B正确; C、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参与稳态的维持,C正确; D、在寒冷刺激时,出现面色苍白,这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表现,D错误。 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稳态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生命观念,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360度撞题】1考查组成内环境的血浆、组织液、

104、淋巴三种液体的关系。2考查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的机制。3考查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4还可以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综合,考查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过程。5考查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人类疾病。【考前建议】熟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各项理化指标,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易错提示】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调内环境稳态的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8(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105、 )A寒冷环境中,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饥饿状态下,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感染HIV后,机体T细胞遭到破坏,淋巴因子分泌减少28【答案】D【解析】A、寒冷环境中,机体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属于正常体温调节,A错误;B、饥饿状态下,机体的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属于正常血糖调节,B错误;C、剧烈运动时,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属于正常水盐平衡调节,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感染HIV后,机体的T细胞遭到破坏,导致淋巴因子分泌减少,机体

106、免疫力降低,属于内环境稳态中的免疫失调,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利用在寒冷环境、饥饿状态或剧烈运动这些常见生活情景,考查人体在这些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维持稳态的调节过程,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360度撞题】1考查组成内环境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三种液体的关系。2考查维持内环境的pH稳定的机制。3考查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4还可以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综合,考查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过程。5考查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人类疾病。【考前建议】着重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体温的平衡及调节、血糖的平衡及调节,熟记基本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

107、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易错提示】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感染HIV后,机体的T细胞遭到破坏,导致淋巴因子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力降低,属于内环境稳态中的免疫失调。撞题点1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9(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四月联考)某生物实验小组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a、b之间传递的情况(说明:L1和L2距离相等,电流计两微电极的中点为a3,电流计两微电极分别位于a、b神经元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适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分别适宜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适宜刺激a4点时,指针发

108、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为电流计的晚于电流计Da1点受适宜刺激后,兴奋在神经元a与b之间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29【答案】B【解析】若刺激a3点,电流计的两个微电极将同步发生兴奋,指针不会发生偏转,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分别刺激神经元a上的四点,电流计的指针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快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刺激a4点时,电流计的指针发生第二次偏转的时间一般要早于电流计,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进行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

109、疫调节网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整的反射过程包括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效应器的活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细胞间传递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机理、特点,及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信号变化。【360度撞题】1考查兴奋(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2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3考查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4考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通过突触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5考查神经系统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6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与语言活动的关系。【考前建议】熟悉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兴奋在

110、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兴奋通过突触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等基础知识,注意在新情景中运用。【易错提示】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起的末梢,它能接受刺激,并把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通过突触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30(2021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1)当反射弧中的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体内的 释放神经递质,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位于 的痛觉中枢产生痛

111、觉。(2)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兴奋产生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其原理是 。(3)吗啡属于阿片类毒品,可用于临床手术麻醉,应用的依据是 。(4)长期使用吗啡可使体内内啡肽的分泌量 ,从而对吗啡产生依赖;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 ,出现更强烈痛觉等戒毒综合征。30【答案】(1)痛觉感受器 突触小泡 大脑皮层(2)K+外流导致A神经元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从而抑制P物质释放,B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而无法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痛觉(3)吗啡能与 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类似内啡肽的镇痛效果,阻止痛觉产生而发挥麻醉效果(4)减少 增加【解析】(1)

112、当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P物质,P物质经扩散与B神经元即突触后膜上的P物质受体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因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或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故突受到惊吓会导致人尿失禁;此时由于激素等的作用,人的血压也会升高。(2)据图可知:内啡肽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阻止痛觉产生。(3)据图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4)长期使用吗啡后

113、可致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迅速增加P物质的释放,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生活实践情境为载体,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本题体现了生物学科考察要求中的基础性、应用性。【360度撞题】1考查兴奋(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2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3考查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4考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通过突触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5考查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6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类大脑皮层

114、的言语区与语言活动的关系。【考前建议】理解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兴奋通过突触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易错提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依赖于突触,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递质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镇痛类药物可以是阻断递质的释放,也可以是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撞题点17 通过激素的调节31(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山东卷)(0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参与人体对环境、心理等伤害刺激时做出的应激反应,能提高机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下图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CRH和ACTH

115、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A伤害性刺激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激素CRH随血液循环定向运输到垂体以促进ACTH的分泌C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均存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相应受体D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分级调节直接调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31【答案】A【解析】A、图中接受刺激使下丘脑分泌CRH增多的过程为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B、激素CRH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垂体以促进ACTH的分泌,但不是定向运输,而是运输到全身各处,只是垂体细胞膜上有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垂体细胞能成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116、,B错误;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机制,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类固醇类激素,因此下丘脑和垂体细胞膜上不存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相应受体,其相应的受体应该存在于细胞中,C错误;D、下丘脑通过垂体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进行间接调控,而垂体通过分泌ACTH直接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属于高考中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为,背景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这些信息,解决相关

117、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60度撞题】1考查激素的生理作用。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2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为素材,考查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理解。3以血糖的平衡调节为背景,考查对反馈调节的理解。4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5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6联系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生理过程,考查相关激素的分泌过程及激素的生理作用。【考前建议】结合实例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熟记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易错提示】激素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的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不是定向运输。激素发挥作用需要与该激素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激素的受体不一定都在细胞膜上,如固醇类激素

118、的一般在细胞内。32(2021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考生物二诊考试)葡萄糖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与ATP/ADP的比率有关,研究人员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细胞膜去极化指的是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如细胞内电位由-70 mV变化为-50 mV) (1)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又影响胰岛素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_。 (2)葡萄糖经胰岛B细胞膜上的GLUT2转运进入细胞,转化为萄葡糖-6-磷酸,萄葡糖-6-磷酸进一步氧化使ATP/ADP比率 _ ,引起胰岛B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细胞内的K+

119、浓度 _ ,细胞膜去极化,激活细胞膜上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刺激胰岛素分泌颗粒同 _ 融合,并将胰岛素分泌至胞外。(3)研究发现敲除H蛋白基因的小鼠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为进一步研究H蛋白对Ca2+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在ISN细胞(胰岛B细胞瘤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H蛋白基因转录的重组质粒,将其作为实验组,用 _。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细胞 _,结果显示,抑制H蛋白基因的转录对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无影响。32【答案】(1)反馈调节(2)升高 升高 细胞膜(3)转入普通质粒的ISN细胞 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解析】【分析】1、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吸收、

120、利用、储存葡萄糖。2、根据图示,当葡萄糖浓度升高,通过GLUT2蛋白转运到胰岛B细胞内,转化为萄葡糖-6-磷酸,然后转化成丙酮酸转运到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二三阶段产生大量ATP,ATP浓度升高使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无法外流细胞膜去极化打开Ca2+通道,Ca2+促进胰岛素分泌颗粒移动到细胞膜分泌胰岛素。【详解】(1)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葡萄糖经过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进入细胞后,转化成萄葡糖-6-磷酸,萄葡糖-6-磷酸转化成丙酮酸转运到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ATP,使ATP/ADP比值升高,引起胰岛B细胞

121、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细胞内的K+不能转运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去极化,细胞内K+浓度升高,Ca2+内流增加,刺激胰岛素分泌颗粒和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外。(3)在ISN细胞(胰岛B细胞瘤细胞)中转入能够抑制H蛋白基因转录的重组质粒,将其作为实验组,则对照组应转入普通质粒(不含H蛋白基因)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细胞的Ca2+通道基因的转录量,通过对比,分析H蛋白对Ca2+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综合考查了人体激素调节及相关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

122、力。【360度撞题】1考查激素的生理作用。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2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为素材,考查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理解。3以血糖的平衡调节为背景,考查对反馈调节的理解。4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5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6联系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生理过程,考查相关激素的分泌过程及激素的生理作用。【考前建议】学生理解血糖的调节过程以及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具体作用,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关键。【易错提示】激素是信号分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也要有一定的信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除血糖含量外,

123、胰岛B细胞还受神经支配(递质信号)。撞题点18 免疫调节33(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山东卷)01)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纯种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发现了小鼠的组织相容性及控制这一特性的H-2基因。通常把器官移植中引起急而快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小鼠几十种组织相容性抗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异体器官移植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免疫B实验一和实验二表明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术前给B品系小

124、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D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H-2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33【答案】D【解析】由于不同品系的小鼠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故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会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实验二在术前给小鼠注射了从实验一甲组经过免疫的小鼠中提取的特异性T细胞,然后再移植A品系的小鼠皮肤,6天后移植的皮肤就坏死,说明甲组中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B正确;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

125、分化形成了大量的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完成对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缩短,C正确;免疫抑制剂不能抑制H-2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体通过免疫调节对付病原体、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非己的细胞,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特异性免疫是高考中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以异体器官移植过程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背景,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360度撞题】1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别是免疫细胞的种类、淋巴因子的种类。2结合体液免疫的流程图,考查体液免疫

126、过程中各类细胞的作用。3考查细胞免疫的过程中各类细胞的作用。4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5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的概念、特点。【考前建议】理解各类免疫细胞的作用,熟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易错提示】体液免疫是依靠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是依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被病原体寄生的细胞或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非己的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34(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广东卷)(二)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

127、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a是淋巴因子,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B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C抗a抗体可与物质a结合,产生的沉淀物被吞噬细胞清除D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症状34【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示意图患者胸腺肌样细胞能分泌物质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为抗原;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进而引起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

128、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抗a抗体,A错误;B、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B正确;C、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物,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能力过强,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症状,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机理作为题目背景,在新的情景下考查学生的免疫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考的出题方向。【360度撞题】1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别是免疫细胞的种类、淋巴因子的种类。2

129、结合体液免疫的流程图,考查体液免疫过程中各类细胞的作用。3考查细胞免疫的过程各类细胞的作用。4考查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5考查免疫学的应用。如疫苗的应用、人工标记抗体对抗原的检测、避免器官移植引发免疫排斥反应。6还可以以一种病原体(如新型冠状病毒)侵染机体,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为背景来考查特异性免疫知识。【考前建议】1. 理解各类免疫细胞的作用,熟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2. 熟练掌握免疫的基础知识,注意在新的情景下获取信息。【易错提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般需要两个信号,一是抗原刺激,二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抗原特异

130、性结合,但是抗体不能与淋巴因子结合。免疫功能失调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撞题点19 植物激素调节35(2021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淀粉酶B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处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C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D在蔬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35【答案】B【解析】赤霉素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产生a-淀粉酶,A正确;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在侧芽处积累,生长素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所以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处生长素的

131、合成没有受到抑制,B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C正确;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青鲜素可能有致癌作用,会损害人体健康,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也是高考中的高频撞题点。本题综合考查了生长素、赤霉素、乙烯等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实践中的应用。【360度撞题】1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相关基础知识。2考查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3考查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如预实验的作用,因变量的检测指标等。4考查赤霉素的生理

132、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5考查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6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分布。7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考前建议】对不同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功能的区分记忆【易错提示】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伸长生长,生长素还可以果实发育,赤霉素可以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进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脱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对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一般植物体内没有能够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36(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四月联考)为研究植物生长素(IAA)的作用机理,科学家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实验1将燕麦

133、胚芽鞘切段放入含一定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发现1015 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同时培养液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大。实验2将该切段放入含IAA、pH=4的缓冲溶液中,切段也表现出伸长;若将该切段转入含IAA、pH=7的缓冲溶液中,切段则停止伸长;若再转入含IAA、pH=4的缓冲溶液中,切段又重新伸长。实验3将胚芽鞘切段放入不合IAA、pH为3.23.5的缓冲溶液中,1 min后可检测出切段伸长,且细胞壁的可塑性也增大。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IAA的生理作用是 。科学家提出IAA作用机理的“酸性理论”:IAA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使 跨膜运输至细胞壁

134、形成酸性条件,导致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断裂,细胞壁松弛,进而使细胞伸长。(2)酸性条件下处理1 min后可检测出切段伸长,而IAA处理需要1015 min后切段才开始迅速伸长,原因可能是 。(3)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 (答两点)等处。生长素在生长旺盛部位的运输方式是_。农业生产中,农民通常会将棉花的顶芽摘除,这样做的目的是 ,从而增加棉花的产量。36【答案】(l)促进胚芽鞘切段的伸长 H+(质子)(2)IAA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和H+(质子)跨膜运输至细胞壁需要一定的时间(3)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极性运输(主

135、动运输) 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解析】(l)由实验1“将燕麦胚芽鞘切段放入含一定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发现1015 min后切段开始迅速伸长”,可得出IAA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胚芽鞘切段的伸长。根据科学家提出IAA作用机理的“酸性理论”:IAA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这一信息可知,细胞向外转运H+(质子)。(2)由题中信息培养液的pH下降,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大,可知,酸性条件是细胞伸长的直接原因,所以酸性条件下处理极短的时间就可检测出切段伸长。而IAA处理时,IAA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H+(质子)跨膜运输至细胞壁形成酸性条件后切段才开始迅速伸长,这

136、需要一定的时间。(3)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生长素在生长旺盛部位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农业生产中,农民通常会将棉花的顶芽摘除,这样做的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增加棉花的产量。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研究植物生长素(IAA)的作用机理,的实验为素材,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实验的能力,同时考查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相关知识,符合高考命题方向。【360度撞题】1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相关基础知识。2考查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3考查探索生长素

137、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如预实验的作用,因变量的的检测指标等。4考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5考查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6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分布。【考前建议】识记植物激素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易错提示】燕麦胚芽鞘切段的伸长,是因为在酸性条件导致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断裂,细胞壁松弛,进而使细胞伸长。生长素的作用是结合并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 ATP酶),H+(质子)跨膜运输至细胞壁形成酸性条件。37(2021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摸底考试)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

138、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图中C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点所对应的浓度。近几年, 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农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农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农作物。(2)2,4D 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

139、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 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用2,4D处理枝条的形态学_(上端/下端)。图2中纵坐标表示_。推测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相对浓度_之间。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 最少需要设置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37【答案】(1)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F或D 使用的浓度过高 (2)下端 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26 5【解析】【分析】分析图1曲线看出,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图2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详解】(1)

140、从图1中看出,横轴代表2,4D的浓度,随着2,4D的浓度的升高,对甲、乙两种植物的生理作用均是先促进后抑制,说明2,4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图中C点位于横轴上,即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4D作为除草剂应该对双子叶杂草起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农作物起促进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此浓度对双子叶植物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单子叶植物的促进作用也最强。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根据2,4D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则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2)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

141、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用2,4D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下端(长根部位);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因此图中纵坐标表示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从图2中看出,2,4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最高,因此可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其两侧,即26之间;如果相对浓度梯度为1,则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在浓度范围26之间(包括2和6)设置5组实验,即2,4D相对浓度分别为2、3、4、5、6的实验组。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生长素

142、类似物作用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符合高考的考查方向。【360度撞题】1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相关基础知识。2考查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3考查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设计。如预实验的作用,因变量的的检测指标等。4考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5考查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设计。6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及分布。7还可以把植物激素调节与植物代谢的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考查,如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作用。【考前建议】识记植物激素的相关基础知识,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易错提示】植物激素是

143、由植物体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二者相同之处都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撞题点20 种群和群落38(2021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一模)图甲、图乙为种群数量变化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可表示图甲中模型的种群增长特点B图乙表示种群数量经过15年的变化恢复到初始水平C图甲曲线中若Nt+1=Nt,则该种群增长率为(-1)100%D若没有天敌存在,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为图甲中的曲线38【答案】C【解析

144、】【分析】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详解】A、图甲中曲线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其增长速率是不变的,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图甲中的的种群增长特点,A错误;B、图乙中的曲线表示种群在15年中的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所以15年后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C、若Nt+1=

145、Nt ,增长率=(Nt+1-Nt)/Nt100%=(Nt+1/Nt-1)100%=( -1)100%,则该种群增长率为( -1)100%,C正确;D、图甲中曲线为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没有天敌存在可能还存在其他限制因素,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是繁殖的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与种群增长有关的内容是高考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为情境,考查种群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及种群

146、增长速率等知识。【360度撞题】1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密度的含义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如样方法适用的条件、注意事项等。2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对种群数量的影响。3考查种群“J”型增长数学模型中的增长率和参数的含义。4考查种群“S”型增长数学模型中的K值和增长速率的含义。5考查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6考查探索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如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等。【考前建议】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对于“J”型增长数学模型,要弄懂模型假设、掌握模型数学表达式及模型中的各种参数的意义。对于“S”型增长数学模型(

147、由于涉及到了高等数学知识不需要掌握数学表达式)要结合高斯实验理解模型。【易错提示】种群增长率是表示种群整体数量的变动情况 ,是指种群单位个体单位时间内新增加个体数。种群增长率计算公式为:(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现有个体数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种群增长速率计算公式为:(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或(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39(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高考生物一模)黄河三角洲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人们对甲、乙、丙三个试验区域实施不同修复措施,3年后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表:甲乙丙生态修复措施完全自然恢复修

148、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植被物种数(种)182737优势种碱蓬、柽柳芦苇、白茅、柽柳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生态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 演替。(2)黄河三角洲湿地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3)藻类在湖泊中大量繁殖,导致水华,对当地生物及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当地的 降低,通过投放鲢鱼和鳙鱼可以滤食水体中的藻类,

149、有效地改善当地环境。在湖泊中投放鲢鱼和鳙鱼能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 ,植食性鱼类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和作用分别是 。39【答案】(1)水平 盐碱度 次生(2)共同进化(3)生物多样性 增加了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消费者、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分析】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盐碱度。生态

150、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2)黄河三角洲湿地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3)藻类在湖泊中大量繁殖,导致水华,对当地生物及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湖泊中投放鲢鱼和鳙鱼能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增加了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植食性鱼类属于消费者,作用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是近两年高考的常考知识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

151、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60度撞题】1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及调查物种丰富度的方法。2考查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的概念和实例。3考查群落的垂直结构的表现、对群落的重要意义。4考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表现和影响因素。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考前建议】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演替,识记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识记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易错提示】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区分二者要依据概念。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5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撞题点21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40(河南省部分学校2021届高三四月联考)某沿海度假村内经规划分为不同区域:有粉黛乱子草花海、锦鲤池塘、长腿动物区等,这些区域景色各异、妙趣横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度假村吸引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施入花海的农家肥中的有机物,需土壤中分解者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利用C长腿动物区中火烈鸟排出的粪便属于其自身同化能量中“未利用”的部分D向锦鲤池塘投入一定的饵料,才能维持该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

153、对稳定40【答案】C【解析】该度假村吸引游客前往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农家肥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需分解者将其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B正确;火烈鸟排出的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而非自身“未利用”的部分能量,C错误;锦鲤池塘属于人工生态系统,需要输入相应物质和能量,如投入饵料等,才能维持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D正确。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高考的高频撞题点,本题以生态旅游度假村为出题背景,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360度撞题】1以某个生

154、态系统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功能。2考查某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或食物网。3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碳循环的概念图4考查能量流动的概念图,主要是对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的描述。5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考前建议】理清生态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相关的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易错提示】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的基础。对于人工生态系统常常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41(蚌埠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

155、量检查考试)研究小组在我国某草原上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势植物种群密度、净初级生产力(用植被干物质积累量表示)、群落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尝试探寻合理放牧强度。回答下列问题:放牧强度优势植物种群密度(株/m2)羊草针茅CK2073311GI17021767447GI34017022073GI5102168353GI68010853667(注:CK、GI170、GI340、GI510、GI680分别代表0、170、340、510、680羊单位d/h/a,对应的强度为对照(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1)表中体现的生物的种间关系有_。(2)合理放牧后,原牧场植被在一定时间内

156、能得以恢复,但过度放牧会导致牧场植被难以恢复,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能力。(3)图中的净初级生产力是否能表示生产者的同化的能量_(填“是”或“否”);理由是_。(4)据图可知在放牧强度为GI340时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说明适度放牧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其原因是_。41【答案】(1)竞争和捕食 (2)自我调节 (3)否 生产者同化量等于净初级生产力加呼吸消耗的能量 (4)捕食者的存在,为其他物种(竞争中处于弱势的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解析】【分析】分析图表:表中CK为对照组,GI170,GI340、GI510、GI680对应的强度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

157、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羊草与针茅的种群密度整体呈现交替消长的变化特点,故羊草与针茅之间有竞争关系。【详解】(1)据表分析,随着放牧强度变化,羊草与针茅的种群密度整体呈现交替消长的变化特点,因此羊草与针茅之间为竞争关系,放牧本身体现了捕食关系,故表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2)合理放牧后,原牧场植被在一定时间内能得以恢复,但过度放牧会导致牧场植被难以恢复,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我们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生产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呼吸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图中的净初级生产力为生长发

158、育繁殖的能量,故不能表示生产者的同化的能量。(4)据“收割理论”可知,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个体较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故捕食者的存在能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和生存腾出空间,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探寻牧场合理放牧强度为情境考查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本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360度撞题】1以具体的实例考查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和信息传递的作用。2考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类型。4结合具体实例考查

159、学生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辨析。5考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应用。【考前建议】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易错提示】定时定量研究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最高营养级外一般有四个去向: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利用;定量不定时研究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最高营养级外一般有三个去向: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撞题点22 教材中的实验42(2021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关于生物实验,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要设计实验验证

160、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酶的有无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酒精可用来洗去卡诺氏液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以便于观察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注意群体足够大并且随机调查42【答案】B【解析】【分析】1、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

161、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详解】A、若要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错误;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酒精可用来洗去卡诺氏液,B正确;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便于染色,C错误;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患者家系中调查,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高考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之一: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

162、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选材和操作步骤。【360度撞题】1通过物质鉴定类实验考查教材中实验的目的、原理、药品、操作步骤。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考查教材中实验的目的、原理、药品、操作步骤及实验结果。【考前建议】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易错提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便于染色,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是解离液的成分,其作用是使组织细胞分离。43(开封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63、)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鸡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B探索淀粉酶最适pH,可以设置一系列梯度组分组对照,并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C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43【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物镜:有螺纹,低倍物镜短,高倍物镜长;目镜:无螺纹,低倍目镜长,高倍目镜短。【详解】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而鸡不是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有复杂的细胞器,A错误;B

164、、由于酸可以促进淀粉分解,所以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pH,另外斐林试剂中成分会与HCl反应,也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B错误;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C正确;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高考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之一: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选材和操作步骤。【360度

165、撞题】1结合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考查装片制作的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考查学生对渗透原理的理解。3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考查学生对类比推理方法的理解。4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的能力。【考前建议】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易错提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啰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而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溶液或龙胆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撞题点23 新型冠状病毒44(2

166、021年山东省菏泽市高考生物一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常用“荧光RTPCR技术”进行检测,方法是取检测者的mRNA在试剂盒中逆转录出cDNA,并大量扩增,同时利用盒中荧光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探针来检测PCR产物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cDNA,在检测过程中,随着PCR的进行,反应产物不断累积,“杂交双链“荧光信号的强度也等比例增加,可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监测产物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光扩增曲线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题中“荧光RTPCR技术”所用的试剂盒中应该含有:检测者mRNA、 、 、逆转录酶、引物、dNTP、缓冲体系。(2)如果要同时扩增两种基因,则试剂盒中的引

167、物应该有 种,引物的作用是 。(3)如图中“平台期”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理论上,在检测过程中,有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出现,则说明检测结果呈 (填“阴“或“阳“)性,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要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才确诊。现有甲、乙两个待检样本,检测时都出现了上述形态的曲线,但甲的a点比乙的a点明显左移。请给这种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试剂盒合格且正常,操作过程规范且准确): 。(4)除核酸检测外,研究人员还研发了利用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技术,生产出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时,为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 ,最后所得抗

168、体的优点是: 。44【答案】(1)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荧光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探针(2)4 使热稳定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3)试剂盒中的原料(引物、探针)数量一定,超出一定的循环数后,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不再增加 阳 甲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含量更高,达到阈值所需的循环数更少(4)定期更换培养液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解析】(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荧光PCR法基本原理是:将新型冠状病毒mRNA逆转录为DNA,通过采用多重荧光RTPCR技术,因此荧光PCR法所用的试剂盒中通常都应该含有: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荧光标记的新型冠状病毒核

169、酸探针、逆转录酶、引物、dNTP、缓冲体系。(2)根据PCR技术的原理,在扩增DNA分子时每一条链均需与相应的引物结合才能进行扩增,因此如果要成功将上述两种基因同时扩增出来,则在试剂盒中的引物应该有4种;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作用是使热稳定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3)分析荧光扩增曲线图,图中曲线通过荧光强度变化反映产物量的变化,因此曲线中“平台期”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试剂盒中的原料(引物、探针)数量一定,超出一定的循环数后,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不再增加”;理论上,在检测过程中,有荧光标记的“杂交双链”出现,则说明检测结果呈阳性,为了保证

170、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要达到或超过阈值时才确诊。检测结果甲的a点比乙的a点明显左移,说明甲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含量更高,达到阈值所需的循环数更少。(4)当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时,为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定期更换培养液,最后所得抗体是单克隆抗体,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传播,全球确诊病例超过一亿,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题常关注热点问题。本题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为背景,综合考查了PCR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能够结合题意理解荧光RTPCR技术检测依据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能

171、够正确识图判断曲线的变化特点和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60度撞题】1结合中心法则考查新型冠状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2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考查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相关内容。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的种类考查病毒的结构和免疫学的应用。4结合病毒增殖的机理考查治疗病毒的药物的作用机理等。【考前建议】熟悉病毒的结构及增殖的方式,人体针对病毒寄生的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易错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能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模板的+RNA,遗传物质复制时首先以+RNA为模板合成出-RNA,再以-RNA合成出+RNA。RTPCR的原理与PCR一样,先提取病毒基因

172、组RNA,通过反转录变成互补DNA(cDNA),然后再用病原体特异性的引物,以cDNA作为模板扩增病原体核酸序列;因为扩增的过程中荧光染料能同步整合在产物上,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进行实时检测;RTPCR检测的步骤与方法为提取检测者的RNA,反转录成cDNA,体外用带有荧光标记的引物对cDNA进行扩增,如果扩增后有荧光信号证明样品中含有病毒。撞题点24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45(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科赫法则可以用来确定某一具体传染病是由哪种细菌所致。具体原则主要内容是:病原菌存在于患病动物中,而健康动物中没有;病原菌可以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出来,并被培养为

173、纯培养菌株;将上述纯培养物接种到未经免疫的动物体内,会产生特定症状;该病原菌可在因被接种而患病的实验动物体内重新分离到,能够再次培养且与原始菌株性状相同。(1)用于培养病原菌的培养基成分主要有水、 四大类物质,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改变 来制备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食盐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可用于选择出耐高渗透压的细菌。(2)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病原菌一般要使用 培养基,以利于其长出稳定菌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后,所有操作要严格遵循 原则,以防止出现其他杂菌污染,干扰实验结果。(3)已知小鼠感染的某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敏感,对患病小鼠进行采样并培养的结果如图1所示,A、B、C、D表示不同的菌落,为弄清这次

174、培养结果中是否有该致病菌,将图1所示菌落接种到图2所示培养基中,则 可能为该致病菌长出的菌落。(4)若鸡患禽流感, (填“能”或“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分离、培养出病原体,理由是 。45【答案】(1)无机盐、碳源、氮源 培养基的成分或理化性质(2)固体无菌操作(3)B (4)不能禽流感是病毒感染所致,其病原体(禽流感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繁殖【解析】(1)进行细胞培养的普通培养基成分都应该具有四大类基本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在普通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选择培养对象的特性,可以改变培养基的成分或者理化性质来制备特殊的选择培养基(目的是让能在特殊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种得以保留,不能生长的被淘

175、汰)。(2)让菌种能长出稳定的菌落,要用固体培养基。在进行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培养基灭菌后,所有的操作都要进行无菌操作。(3)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种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用印章法接种后,不能长出菌落的位置即为对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落(如果要获得菌种,可以在原培养基对应位置去挑取相应菌落)。(4)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直接进行培养,要先培养病毒的寄主细胞,再用其寄主细胞来培养病毒。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连续多年出现在全国卷中,是高频撞题点。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营养和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60度撞题】1考

176、查微生物的营养种类、培养基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条件。2考查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或鉴别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筛选。3考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4以利用微生物获得发酵产品为背景,如与果酒、果醋的制作结合,与腐乳的制作结合,综合考查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等知识。【考前建议】掌握微生物培养的一系列相关操作技术和相应的理论依据,结合题目的新情境具体作答。【易错提示】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用于抑制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或者造成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一段培养时间后使得该菌成为优势菌。鉴别培养基是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

177、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定不同微生物。撞题点25 酶的应用和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46(河南省名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大联考)酸味苹果维生素C含量丰富,以苹果为原料,制成的果汁及经发酵制成的果醋维生素C含量较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果汁时常加入果胶酶,因为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由于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为了降低成本,使果胶酶能被再次利用,一般采用物理吸附法或_将其固定,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3)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时,可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取样

178、,将土壤浸出液加入含有果胶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4)利用产果胶酶的微生物制得果胶酶粗提取液,需要进一步纯化分离果胶酶,可将样品加入_中进行洗脱、收集,最先洗脱出来的是样品中分子量_(填“较大”或“较小”)的蛋白质分子。(5)判断纯化的果胶酶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_。46【答案】(1)半乳糖醛酸 (2)化学结合法 酶分子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3)增加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的浓度 (4)凝胶色谱柱 较大 (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解析】【分析】1、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

179、胶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详解】(1)制作果汁时可以加入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将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固定化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酶分子较小,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3)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产果胶酶的微生物的浓度。(4)纯化分离蛋白质,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将样品加入凝胶色谱柱中进行洗脱、收集,由于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

180、所以路程短,速度快,最先洗脱出来。(5)蛋白质纯度的鉴定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酶的应用和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可能在今年的高考中出现。本题考查果胶酶酶解的产物、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的相关知识。【360度撞题】1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2以生产某种果汁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应用。3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背景,考查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考前建议】熟记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凝胶色谱法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

181、。【易错提示】分离纯化蛋白质,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蛋白质纯度的鉴定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样品在凝胶色谱柱中进行洗脱时,由于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所以路程短,速度快,最先洗脱出来。撞题点26 基因工程47(2021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考生物二诊)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仅在体细胞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来获取能够在卵细胞中表达B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其中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保留两种蛋白质各自的功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可能的原因是RN

182、A聚合酶不能识别基因中的_ 。 (2)若要获得B基因中编码蛋白的序列,可从水稻的体细胞或_ 中提取mRNA,在_酶的作用下构建cDNA文库。基因工程中最核心的步骤是_;表达载体主要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_等。 (3)步骤常采用 _ 处理。步骤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 _,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_。 (4)如何利用Luc基因的作用鉴定转基因植株是否培育成功?_ 。47【答案】(1)启动子 (2)精子 逆转录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终止子、标记基因 (3)Ca2+再分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加入荧光素,检测植株的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将水稻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

183、和Luc基因拼接后获得的B-Luc融合基因与农杆菌中的Ti质粒结合,以构建相应的基因表达载体;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过程导入农杆菌中,进而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中;经过植物组织培养、鉴定、筛选,最终获得转基因植株。【详解】(1)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而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由此可推知: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其可能的原因是RNA聚合酶不能识别基因中的启动子。 (2)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仅在体细胞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因此可从水稻的体细胞和精子中提取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产

184、生DNA,从而构建cDNA文库。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中最核心的步骤。表达载体主要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3)步骤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作为中间受体,重组质粒要进入农杆菌:先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受体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步骤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再分化,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由题意和图示可知,Luc基因编码的荧光素酶能够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若转基因植株培育成功,则由水稻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和Luc基因拼接后获得的B-Luc

185、融合基因会在该转基因植株的卵细胞中表达,在有荧光素存在的情况下,卵细胞会发出荧光。因此利用Luc基因的作用鉴定转基因植株是否培育成功的方法是:加入荧光素,检测植株的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 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基因工程在全国卷中出现的频次较高,是高频撞题点。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农杆菌转化法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等相关知识。【360度撞题】1考查基因操作的工具所具有的特点。2以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微生物的一些具体应用为素材创设试题的情境,考查基因操作的基本程序。如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86、的方法、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3考查蛋白质工程的技术流程及与基因工程的区别。【考前建议】熟悉每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和用途,理解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结合题目中的情境作答。【易错提示】几种方法获取的目的基因适用的范围。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48(2021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科学家卡彭蒂娜和杜德娜发现,细菌中存在清除入侵病毒DNA的功能系统,并发明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因此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该系统主要包含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两部分,sgRNA能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到相应位置剪切D

187、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定点编辑,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通过诱变得到丧失剪接功能的dCas9,并建构CRISPR/dCas9系统,保留了sgRNA引导进入基因组的能力;dCas9与VP64、P65等转录激活因子融合,形成的dCas9-SAM可用于基因调控等研究。(1)CRISPR/Cas9系统能精准识别相关基因,依据的原理是sgRNA与目标DNA发生 ;Cas9蛋白可催化 (填化学键名称)水解,剪切特定DNA片段。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的生理意义是 。 (2)将OCT4、KLF4、MYC及SOX2四个基因的sgRNA序列串联成的sgRNA质粒和dCas9

188、-SAM质粒与磷脂等混合,形成包埋DNA脂质体,将脂质体加入细胞系MCF7的细胞培养液中,即可将外源DNA导入细胞中。24 h后通过添加 筛选并进行单细胞培养即可得到基因编辑后的细胞。此过程须在37 ,气体环境为 的细胞培养箱中进行,该实验通过4种sgRNA对MCF7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可实现多基因 的目的。(3)实验发现,CRISRP/Cas9基因编辑技术有时存在编辑对象出错而造成“脱靶”,sgRNA的序列长短影响成功率,序列越短,脱靶率越高,分析脱靶最可能的原因: 。 (4)为了获得某水稻品种的不育系,研究人员利用Cas9蛋白对该品种的TMS5基因进行编辑。首先从水稻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

189、转录获得总cDNA,然后通过PCR技术可准确扩增出TMS5基因,原因是 。在筛选出成功导入TMS5基因表达载体的水稻愈伤组织后,经多代培养仍能提取出TMS5基因,你认为TMS5基因是否已成功转化?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48【答案】(1)碱基互补配对 磷酸二酯键 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和表达,保证原核生物自身安全和遗传稳定(2)抗生素 G418 和嘌呤霉素 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 同时调控(或表达)(3)非基因编辑对象也可能含有与sgRNA 配对的碱基序列,造成 sgRNA 选错对象与之错误结合而脱靶(4)加入的特定引物能与总 cDNA 中TMS5基因特异性结合 不一定,转化是指目的基因成

190、功导入受体细胞并稳定存在和表达,仅提取到TMS5基因不能说明它能否正常表达【解析】(1)由题意可知,CRISPR/Cas9系统中向导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特定序列识别并结合,Cas9蛋白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细菌这种清除入侵病毒DNA的生理意义是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并表达,保证了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2)由图2可以看出质粒中含有抗生素G418抗性基因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两种标记基因,因此在后期筛选时,应该加入抗生素G418和嘌呤霉素,具有两种抗性基因的细胞方可在培养箱中生存。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无菌无毒,适宜的温度和pH,营养,气体

191、环境(包含95%空气和5%CO2)。(3)基因编辑过程中向导RNA识别目标DNA序列,若其他基因中有可被向导RNA识别的序列,则基因编辑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脱靶”现象,RNA的序列越短,编辑基因和其他基因共同含有向导RNA识别序列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向导RNA识别的错误率越高,导致脱靶率越高。(4)引物是根据目的基因的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合成的一段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分子,具有特异性,能够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Taq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子链DNA。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本题以诺贝尔奖的研究为载体,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种类和作用,把握PCR扩

192、增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引物的作用,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本题体现出了生物学科考查要求中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360度撞题】1考查基因工程中需要的工具。2以转基因动植物或转基因微生物的一些具体应用为素材创设试题的情境,考查基因操作的基本程序。如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方法。3考查蛋白质工程的技术流程及与基因工程的区别。【考前建议】熟悉每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和用途,理解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结合题目中的情境作答。【易错提示】

193、转化是指目的基因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稳定存在和表达,仅在受体细胞检测到目的基因不能说明它能否正常表达。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包括:用目的基因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用目的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蛋白质。还可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撞题点27 细胞工程49(蚌埠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是关键抗原,可利用其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主要优点是_。(2)和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3)体外培养细胞Y首先应保证其处于

194、_的环境,其次还要适宜的温度、pH、营养和气体环境,这里的气体环境指_。(4)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prG可制备单克隆抗体。受体细胞X是_细胞,细胞Y具有_的特点。(5)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诊断人体是否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其诊断原理是_。49【答案】(1)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无菌、无毒 95%的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4)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浆(答到浆细胞或B细胞即可) 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5)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题图表示制备新型冠状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单克隆抗体流程,其中表示获取新型冠状病毒的

195、RNA,表示逆转录得到DNA,表示用大肠杆菌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文库,表示翻译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表示获取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表示把含有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细胞X中。【详解】(1)根据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可知,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主要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2)由题图分析可知,过程为用大肠杆菌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文库,过程表示获取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在这两个过程中均需用到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3)由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可知,体外培养动物细胞Y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其次还 要适宜的温度、pH、营

196、养和气体环境,这里的气体环境指95%的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4)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及对题图的分析可知,细胞Y应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即细胞Y应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的特点;而prG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将其导入受体细胞X使得细胞Y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可知受体细胞X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浆细胞。(5)根据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将其用于诊断人体是否携带新型冠状病毒时,依据抗原抗体杂交原理即可进行检测。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近几十年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不断成熟、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的不

197、断问世等成果,已经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细胞培养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考查知识较为综合。【360度撞题】1. 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及应用。2. 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应用。3. 体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技术。4.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考前建议】加深对细胞工程的各项基本技术流程的理解,注意辨析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注意分析体细胞核移植与克隆动物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实例,做好相关知识储备。【易错提示】植物组织培养一般是

198、获得植物个体,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一般是获得杂种植物个体,其原理也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目的是获得具有两类细胞特点的杂种细胞。撞题点28 胚胎工程50(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一模)1890年,W希普成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例胚胎移植:将纯种安哥拉兔的两个4细胞胚胎移植到一只比利时兔的输卵管内,结果生出两只纯种的安哥拉兔。从此,科学家对胚胎移植等技术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回答下列问题:(1)雌性哺乳动物排卵是指 的过程,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在排卵之后完成,则排出的卵子为 (

199、2)通过胚胎工程能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速率,如:可使用 让优良母畜进行超数排卵,体内受精后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目的是 。冲取优良种畜的早期胚胎,对其进行 操作,以获得更多的胚胎,这一操作最晚可以在胚胎发育到 时期进行。(3)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能正常发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个体,这说明 。对早期胚胎进行转基因,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来获得蛋白质类药物,则要选择发育正常的 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若制备膀胱生物反应器则无此要求。50【答案】(1)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初级卵母细胞(2)促性腺激素 让优良母畜能尽快进入下一个发情期(以提高优良种畜的繁殖效率) 胚胎分割 囊胚(3)受体并不会改变供体

200、胚胎的遗传特性 雌性【解析】(1)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不同的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在排卵前后完成,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在排卵后才完成,则排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若排卵之前就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则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2)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活动,可促进优良母畜超数排卵。让优良母畜受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再次发情排卵,繁殖效率相对较低,如果优良母畜体内受精后,将其早期胚胎移出,则会很快进入下一发情周期,可以提高其繁殖效率。从胚胎水平得到更多的胚胎的操作有时间要求,只能在适宜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胚胎分割,最晚在囊胚期还可以进行这一操作。(3)受体母畜为普通性状的个体,其代孕过程中并

201、不会改变胚胎的遗传物质;若要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则需要在移植前进行性别鉴定,移植雌性胚胎。考题猜测全视角【为什么猜这道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等胚胎工程技术,不仅广泛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而且与医学、制药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本题以世界第一例胚胎移植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胚胎移植技术操作流程掌握情况。【360度撞题】1. 考查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2. 考查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培养。3. 考查胚胎移植与胚胎分割移植的应用。4. 考查胚胎干细胞培养与应用。【考前建议】加深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等胚胎工程技术的理解,注意胚胎工程技术与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的联系,注意分析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等应用实例。【易错提示】用于胚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来源于动物体内受精发育而来的胚胎,可通过冲卵的方法获取,如加快优良奶牛的繁殖。可来源与体外受精的受精卵在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的胚胎,如试管动物的培育。也可来源于体细胞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发育而来的胚胎,如克隆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