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7.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42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2)1早在两年前,即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就已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他当时不停地流泪,将这位前独裁者描述成有着病态疑心,极不信任他人的假货。其中“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是指()A赫鲁晓夫访美 B古巴导弹危机C批判斯大林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解析:选C。材料指的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导致了东欧各国政局动荡。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重于()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

2、上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斯大林模式”这个词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B。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提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实质上是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社会,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4“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

3、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D。在以上四个人的改革中,斯大林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5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1: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2:历史学家尤

4、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请回答:(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2和材料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

5、“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答案:(1)积极作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一、选择题1下图中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B。图中场景反映赫鲁晓夫

6、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垦荒。2(2011年上海高一测试)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3勃列日涅夫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改革使社会矛盾滋生,国家陷入困境勃列日涅夫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

7、誉改革直接导致国家的解体A BC D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因此排除含的B、C、D三项。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时期()A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B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C科技对生产力的推进作用特别巨大D苏联人热衷于武器研发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等能力。首先注意认识坦克、火炮和导弹等属于军事工业产品。材料所述事实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5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8、)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改革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6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遭到失败的主要共同原因是()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析:选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苏联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7(2011年江苏南京

9、高一检测)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其主要目的是()A改变国民经济的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B挽救苏联的存在C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建立一个“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析:选A。本题关键是认识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8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3.2%2.8%2.4%4%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

10、展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A BC D解析:选A。苏联为了在与美国的争霸中处于优势,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错误,排除即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材料2: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经济改革。1954年3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3600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

11、,“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2)材料2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导致了什么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解析:第(1)问从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分析。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2)问要求围绕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结果和失败的原因作答。答案:(1)特点:工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消费资料生产(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高度集

12、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二战的影响;“冷战”与争霸的需要。(2)重点:农业方面。结果:短期内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原因: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附:课内答疑站一、学思之窗(教材P100)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提示: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模式僵化。二、本课测评(教材P101)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提示:(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

13、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和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2)结果: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了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苏共“二十八大”使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加强,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三、学习延伸(教材P101)通过对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过程的了解,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提示:(1)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2)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3)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