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37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概览明要求 【时空坐标】 【单元特征】 时代趋势:政治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祖国统一步伐明显加快;经济上,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日益走向完善;外交上,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政治上: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宪法得到完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是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不断发展。2经济上: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对内改革的序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随之展

2、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使中国对外开放走向深入。3思想上: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外交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3、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标准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问题导引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时间、内容、意义。(历史解释)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影响。(历史解释)3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时空观念)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涵、取得的成就及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时间:1978年5月

4、。(2)内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3)意义: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时间地点:1978年12 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指导: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2)政治: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4)组织: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4影响(1)实现了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加快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在北京举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三)1982年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二、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

6、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2)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

7、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3新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 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1)提出:20 世纪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8、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成就(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1987 年4 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3)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此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

9、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促进双方人员往来。“九二共识”:1992 年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汪辜会谈:1993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两岸领导人会面: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0、、交换意见。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3意义(1)香港、澳门的回归,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特别提示】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非都是主体。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解决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

11、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史料探究释疑难 主题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提示1: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否。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探究2

1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2: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拓展】认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及实质(1)必要性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随堂训练测达标 1(2020聊城)在新中国历史上,它冲破了“两个凡是”

13、的严重束缚,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这里的“它”应是指(A)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材料“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并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是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的描述,A项正确;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B项与材料不符;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14、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D项与材料不符。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乡政府“换牌”,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D)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解析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乡政府“换牌”时,县委却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这说明民众思想还未完全解放,故D项正确;这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此时拨乱反正工作还未完成,故B项错误;这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轻视舆论

15、宣传,故C项错误。3观察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年份粮食棉花猪羊牛肉水产品197830 477.0216.7856.3465.5198032 056.0270.71 205.4449.7198537 9110414.71 760.7705.2199044 624.0450.82 513.51 237.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解析据表格“1978199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

16、量变化”,与“对外开放”无关,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无关,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与“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无关,D项错误。4(2021北京东城区)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B)1954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

17、进一步加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解析从1982年宪法将“公民权利和义务”提到“国家机构”之前,突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可以看出,目录的变化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材料仅仅反映宪法的变化,看不出法律体系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C项;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中,排除D项。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B)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C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18、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解析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B项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A项错误;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在1985年,C项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6(2021苏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法”。这反映中国政府(A)A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B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C提升港澳的主体地位D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解析“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以及高票表决通过“涉港国安法”都说明,中国政府对于港澳问题是立足于国家主权的大背景下考量的,体现了中央政府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A项正确;港澳问题已经和平解决,和平统一主要涉及的是台湾问题,排除B项;C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独立自主是外交政策,与港澳内政问题无关,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