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理科期中地理测试题命题:王训飞一、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91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河外星系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B太阳系是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D银河系包含地月系92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根本原因是A.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均绕太阳运动 B.太阳能自己发光发热C.太阳居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D.太阳有巨大的体积和质量93西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有地势高,离太阳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ABCD94日全食时,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
2、太阳活动是色球、耀斑 日冕、耀斑 色球、黑子 日冕、太阳风A. B. C. D.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图1 图29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96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 B. C. D.97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B.酸雨危害C.风速加大D.降水变化98大陆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A.33千米B.2 900千米 C.17
3、千米D.5 000千米99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测量山峰高度C.进行地质探矿D.调查农作物受害情况100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A.片麻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流纹岩101关于图3中四幅图所示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风沙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乙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石柱C丙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冰斗D丁为流水携带泥沙堆积成的河口三角洲图4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10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03有关
4、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10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图5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05图5中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06图6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A. B. C. D.2003年夏季,长江三角洲地区曾出现过30余天的高温干旱天气,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使城市供电、供水不堪重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荒”和“水荒”。据此完成1718题。10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
5、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08能够大致示意形成上述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图7中的图8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1题。109中低纬海区的洋流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C.寒流自北向南流 D.暖流自南向北流110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A.甲 B.乙C.丙 D.丁111日本暖流对我国台湾东部沿海的影响是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降低气温 D.增加降水量112裸子植物时代是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图9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11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
6、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 B. C. D. 11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11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116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这属于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下表是世界部分地区的雪线高度,完成2728题。地区热带非洲阿尔卑斯山北极圈内雪线高度(米)4550520024003200200117影响表中不同地区雪线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7、地势的高低B热量的纬度差异C降水的纬度差异D洋流的性质差异118近些年来,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降水增多B海平面的上升C地壳运动剧烈D.大气温室效应增强119我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湿润B平原面积小C文化背景D沿河流伸展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图10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3031题。120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121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8、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3234题。12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123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
9、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大量排放124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125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A. B. C. D.126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火山台风干旱C.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 D.台风洪涝水土流失127关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有时也会带来洪水和洪灾B.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洪水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
10、主要是台风和寒潮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下表为我国2006年四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3839题。地区总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96131.2410.6386163.216250.5410.5955408.838372.4710.7211180.02671.8830.607159.7128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BCD129四个地区中,最先需要迁入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是ABCD图11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中分别反映了两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4041题。130甲国最有可能是
11、当今的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英国131甲、乙两国相比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图12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243题。132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133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下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列4445题。人口年变化()工业前期过渡期工业期工业后期806040200134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A出
12、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人口变化数C人口数变化;死亡率D人口数变化;出生率 135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京,北京的社会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据此回答4647题。136人口专家估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宜居人口大约是1 800万。作出该预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 B可提供水资源的总量C城市就业岗位需求量 D人均生态空间的大小137北京市1990年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该市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0.1%(较全国平均水平提前
13、10年进入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时该比重将达到30%。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引起的是A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 B就业压力加大C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D劳动力资源缺乏138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139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140下列说法正
14、确的是A.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差异一般不大B.婚姻关系不稳定现象的存在使人口的出生率较高C.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影响不大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20102011年度下学期高一学业水平理科期中试题答案地理: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0分)919293949596979899100ADBBCDAACD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DBABADBABA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DCDBBABDDB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CCBDADABBB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CDADBABACD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