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董显春 2020.11注意事项:1.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就学科分类而言,医学与文学无疑是不同的学科。但如果从文化层面进
2、行分析,这两种学科都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两种学科的共同本质。在分析医学与文学的形成过程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两种学科都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者存在天然的共通性。中国传统医学依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在传统文化的早期阶段,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这种形态成为孕育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共同摇篮。在这两个学科尚未独立分离出来的时候,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糅现象。无论是诗歌、民歌还是市井小调,都是古代医学重要的传播载体。以诗经为例,其中有大量关于医学内容的描写,对阴阳、五行、脏腑、疾病、医疗、药物等均进行了相关记述。后世的医学著作很多都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呈
3、现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就很典型,比如“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四句诗就将浮脉的位置、脉象、临床价值等描述得非常清楚。事实上,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与医学相关的著作很多,包括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都汇集了大量医药寓言故事。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名著中的医学思想更是丰富。红楼梦中涉及的疾病有114种,方剂共45个,对药物的描述超过120类,其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4、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中医看来正是肺肾阴虚的一个病征,而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性格与命运的描述,与其疾病的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医儒不分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文学大成者走上了医学道路,而医者中兼通医学与文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不仅在文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对中医针灸也颇有研究。他的哲学观点在其医学著作中也有鲜明体现,针灸甲乙经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论述的就是“生命万物都是由气这个根源构成”的观点。范仲淹提出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5、”的主张,曾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文人士子。其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对医道都有着精湛的研究。如白居易、苏轼、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皆有医学作品存世。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互滋养,彼此融通。这样的联系,既赋予了医学以诗意,也丰富了文学的内涵。(摘编自孙玮志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从文化层面来分析,医学和文学这两门学科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B. 中国传统医学常把诗歌、市井小调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传播载体。C. 人们在阅读一些古典医学著作时,也可以产生恬然和深遂的文学
6、体验。D. 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影响了白居易、蒲松龄等文学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论述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国医学和文学的关系,主旨明确。B.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分述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关系时层次清晰。C. 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意在说明传统医学需依托文学作品来传播。D. 文章论证方法灵活,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很多医学古籍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因而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也蕴含着医学知识。B. 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充分证明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间有明显杂糅现象
7、。C. 医儒不分家意味着古代的文人士子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对医道有精湛研究的医者。D.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和文学相互影响,医学具有了诗意,文学内涵更加丰富。【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逻辑错误。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文学家对医道有精湛的研究,而且白居易在范仲淹之前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8、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无中生有,根据开头和结尾应为“中国传统文化背景”;C项“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意在说明传统医学需依托文学作品来传播。”根据第四段可以看出援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D项“对比论证”表述错误,文章没有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中国很多医学古籍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因而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也蕴含着医学知识。”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正确的
9、表述是“事实上,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医学知识。”;B项中“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充分证明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间有明显杂糅现象。”条件推论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文中正确表述是“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也蕴含着医学知识。”C项中“医儒不分家意味着古代的文人士子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对医道有精湛研究的医者。”逻辑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正确的表述是“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医儒不分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文学大成者走上了医学道路,而医者中兼通
10、医学与文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
11、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
12、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1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3月3日,国家文物局接到举报,称日本某拍卖公司拟于近期拍卖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疑为我国非法流失文物。当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鉴定研究,基本认定该批青铜组器应为湖北随州枣树林一带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的文物。仅仅三天的时间,国家文物局就获得确凿的证据,认定该批青铜组器为近年来被盗出土且非法出境的文物。当时,拍卖公司还公布了一封民国时期的信件,以证明这批青铜器是在民间流传的。国家文物局也用翔实的证据证明,这封信是伪造的,为后续文物追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月6日,国家文物局启动该批青铜组器追索工作。3月7日,
14、公安部刑侦局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文物研究报告,以及该组青铜器曾在上海出现的线索等开展调查。3月8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查明该组青钢器的委托拍卖人和实际持有人周某有重大犯罪嫌疑。3月9日,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依据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日方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8月20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在我驻日本使馆和日本外务省代表见证下,于我
15、驻日本使馆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摘编自李韵国宝神速回归记,光明日报2019年09月11日)材料二:早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就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然而,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同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则开始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也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此外,中国民间公益组织也在同时发力,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流失文物的回归仍面临着诸多障碍。现在人们谈及文物回归,较多引用的一句话是“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
16、文物都应归还原属国”。但是,无论是1954年公约还是1970年公约,都在追索文物的过程中表现得苍白而又无力。“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公约基于自愿原则而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而英国等主要“文物流入国”以“文物国际主义”“人类共同享有遗产”为由并未加入公约。另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物流出的确切证据很难搜集,成为法律技术上的瓶颈。(摘编自文物回家路无“法”护送,道阻且长,法治周末)材料三: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国人民质朴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中国一向重
17、视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已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印度等21国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的文化财产双边协定。国家文物局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时,就包括制定实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国家文物局将健全部门合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加强文物进出境监管,推动扩大享受进口免税待遇的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成果。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表示,文物追索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努力下,文物回家成果丰硕。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等志愿帮助搜集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情况,各级博物馆等的展出条件也更加完备,这都有利于形成良好氛
18、围。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经验的不断成熟,“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中国在文物追索和保护方面的声音更加受到国际社会重视,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回到祖国。(摘编自中国流失文物回家了,人民日报2019年4月11日)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短5个月,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神速”回归祖国,这是文物部门、公安机关、驻外使馆通力协作的结果。B. 不法分子想方设法为盗挖、走私出境的文物“洗白”,给本身就困难重重的追索工作制造了障碍。C. 虽然国家或个人高价回购流失文物耗费巨大,但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D
19、. “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使国际公约对包括英国在内的非缔约国没有约束力,大大限制了公约的效力。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近年来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相比,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流失文物追索工作难度更大。B.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回归启示我们,在文物跨国追索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比获取关键证据更重要。C. 随着国力的增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更多的响应,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声音,这有利于流失文物“回家”。D. 文物追索工作艰巨而复杂,面临着包括法律在内的诸多障碍,但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前景向好。6. “文物追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如何
20、能让文物顺利“回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答案】4. D 5. B 6. (1)国际方面:联合国应继续发挥自身作用,使国际公约发挥更大效力。(2)国家层面:积极利用外交手段,与他国签署文化财产双边协定;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3)相关部门层面:文物部门应制定实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健全部门合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等;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调查取证等。(4)社会组织和个人层面:积极发挥在文物回购、信息搜集等方面的作用,如果发现有价值线索,及时举报。【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
21、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使国际公约对包括英国在内的非缔约国没有约束力,大大限制了公约的效力”错,原文说“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公约基于自愿原则而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而英国等主要文物流入国以文物国际主义人类共同享有遗产为由并未加入公约。另外,要实现流失文物回家,须对追索的文物定性,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物流出的确切证据很难搜集,成为法律技术上的瓶颈”,“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会使公约对其生效前流失的文物没有溯及力,和“公约对非缔约国没有约
22、束力”无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在文物跨国追索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比获取关键证据更重要”错,原文说“当时,拍卖公司还公布了一封民国时期的信件,以证明这批青铜器是在民间流传的。国家文物局也用翔实的证据证明,这封信是伪造的,为后续文物追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
23、日方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但并未说外交手段更重要。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能让文物顺利回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分析”,然后到材料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如“国家文物局接到举报,称日本某拍卖公司拟于近期拍卖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疑为我国非法流失文物。当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3月6日,国家文物局启动该批青铜组器追索工作。3月7日,公安部刑侦局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文物研究报告,以及该组青铜器曾在上海出现的线索等开展调查”“中国民间公益组织也在同时发力,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流失文物回归工作。”“法不溯及
24、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公约基于自愿原则而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国家文物局公布2019年工作要点时,就包括制定实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国家文物局将健全部门合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加强文物进出境监管,推动扩大享受进口免税待遇的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成果”“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等志愿帮助搜集中国海外流失文物的情况,各级博物馆等的展出条件也更加完备,这都有利于形成良好氛围”“已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印度等21国签署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的文化财产双边协定”“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经验的不断成熟,一带一
25、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中国在文物追索和保护方面的声音更加受到国际社会重视”,根据上述内容,分条概括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里李德霞春天里,秀田回了村。秀田进村时已是中午,村里的幼儿园正好放学。孩子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大门。幼儿园门口,早围了一群接孩子的老头儿和老太太。秀田听婆婆在电话里说过,儿子亮亮去年也上了幼儿园,秀田在老人堆里看了一遍,没有看见婆婆,就想顺便把儿子接回家。幼儿园门口,大部分孩子已经被爷爷奶奶接走,只剩下四五个孩子还在翘首张望。秀田一眼就认出了儿子,那个圆脸、大眼睛的小男孩不就是亮亮吗?
26、秀田几步过去,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亮亮,妈妈回来看你啦。走,跟妈妈回家!”亮亮并没有表现出秀田想象的那种惊喜,而是歪着脑袋,眨巴着眼睛说:“我妈妈?可我没见过你呀!”秀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没掉下来。秀田抬手抚摸着亮亮的小脸蛋说:“妈妈在你一岁时就去了南方,忙着打工赚钱,一直没回来看你。家里不是有妈妈的照片吗?傻儿子,你不会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吧?”“你跟照片上的妈妈不一样,你不是妈妈!”亮亮抽回手,转身跑到老师跟前。女老师对一身城里人打扮的秀田说:“大姐,对不起,你不能接走亮亮!”秀田急得大叫起来:“你有没有搞错啊,我可是亮亮的妈妈呀!”“可亮亮不认识你呀!”女老师说,“亮亮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每
27、天只有他奶奶接他送他,风雨无阻。除了他奶奶,我们没见过他的任何家人。亮亮的奶奶还特意叮嘱过我们,说除了她,别人不能接走亮亮”“可我真的是亮亮的妈妈啊!”秀田一抬头,看见后院的五奶拄着拐棍来接孙女,秀田像遇到了救星,赶忙迎上去,拉着五奶的手说:“五奶,你还认得我吗?你说,我是亮亮的妈妈吧?”五奶眯着老眼,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着秀田,然后扁扁嘴说:“我老啦,眼神不好,常常认错人。”说完,五奶摆摆手,领着孙女蹒跚而去。儿子不相认,老师不相信,连前后院住着的五奶也认不出她来了,秀田的心里一阵难过。女老师说:“大姐,你还是走吧。我陪亮亮再等一会儿,如果亮亮的奶奶还不来,我就送他回家。”秀田近乎哀求地说:“
28、老师,你怎么就不肯相信我呢?我真是亮亮的妈妈!你仔细看看,亮亮的眼睛,亮亮的鼻子,还有亮亮的嘴巴,哪一点不像我?”女老师说:“不是我不肯相信你,是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你知道吗,去年,就有一个自称是孩子舅舅的人贩子差点拐走了一个小女孩,幸亏我们发现得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我们幼儿园规定,除了我们认识的家长外,别人一律不准接走孩子”秀田无话可说了。又有几个孩子被老人接走。空荡荡的幼儿园门口,就剩下亮亮一个孩子。起风了,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秀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抬头,终于看到了婆婆。婆婆晃动着一头如雪的白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这边跑。
29、这时,秀田包里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掏出来一看,是男人宝柱从南方打来的。宝柱说:“秀田,到家了吧?儿子好吗?嘿嘿,他长高了吧?咱妈身子骨还硬朗吧?哦,对了,工厂下个礼拜要加班,给三倍的工钱哩,没啥事儿的话,你可要早点赶回来啊!”秀田没来由地火冒三丈,冲着手机大声喊:“赶,赶,赶你个头!告诉你宝柱,我不去了,给六倍的工钱我也不稀罕!”挂了电话,秀田已是一脸的泪水。(摘自微型小说选刊)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以秀田回乡的故事,侧面展现了当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现状,故事虽然简单,但描写细腻、触动人心,引发读者思考。B. “早春的风乍
30、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秀田内心进退两难的心境。C. 秀田与宝柱的对话表明了宝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却不懂得亲情的人,而秀田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D. 本文以点带面,借助秀田回村看儿子这件事,引发人们对当代-些年轻父母只顾生计,疏于照顾孩子的现象的思考。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秀田这一人物形象。9. 小说以“春天里”为题目,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C 8. 秀田是一个因打工常年和孩子分开的有责任感,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有责任感,吃苦耐劳,为了赚钱养家常年在外奔波劳碌;充满母爱,关爱并时刻惦念孩子,虽然很久未见,可在孩子中一眼就认
31、出了自己的儿子;有理性,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有清晰的判断,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9. 为故事的发生设定环境。春天是一个阳光和煦、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用万物生长的春天喻指孩子变化成长之快,暗示家长不要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春天里也寄托了作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希塑人们在提高自己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
32、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宝柱是一个只知道赚钱,却不懂得亲情的人,而秀田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不准确,说法过于武断。宝柱赚钱也是为了家庭,秀田最后流泪不是“对宝柱的这种行径极为厌恶”,而是因为儿子不认识她而伤心难过。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
33、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秀田这一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秀田抬手抚摸着亮亮的小脸蛋说:妈妈在你一岁时就去了南方,忙着打工赚钱,一直没回来看你”,而当秀田回来时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可知秀田是个勤劳能吃苦的人;从“秀田一眼就认出了儿子”“就想顺便把儿子接回家”可知,秀田是个爱孩子的母亲;从“我不去了,给六倍的工钱我也不稀罕”可以看出,在秀田眼里亲情比金钱更重要。【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标题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
34、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结合原文“春天里,秀田回了村”,首先题目点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原文中秀田和宝柱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年幼的儿子交给奶奶抚养,等秀田再次回家时的那
35、个春天,儿子已经上幼儿园了。“起风了,早春的风乍暖还寒,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在微风中摇啊摆啊”,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孩子就像“刚刚吐出嫩芽的柳树条儿”,成长的时间很快,需要父母的陪伴。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秀田因外出打工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时光,作者借秀田一家的事情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期盼人们在提升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给予孩子精神财富,收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36、。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薪(通祈)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巳,闻树声贤,诣广州。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
37、矣宵薄敌垒斩虏多。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
38、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B. 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C. 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D. 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称
39、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仕、乞骸骨等。B. 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位在廉颇之右。文中便是保留了这个用意。C. 少保,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至明、清两代列为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D. 祠,古代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有时也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子材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作为部下因战绩突出,受到主将的由衷夸赞;自己担任一方主将时由于带兵有方而受到属下的拥戴。B. 冯子材敬重贤能,而轻视新官。
40、他因敬重张树声的贤能而到广州任职,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C. 冯子材作战身先士卒,执法森严。在坚守“长墙”时,他虽年事已高,却能率子杀人敌阵。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D. 冯子材深得民心,也为朝廷看重。他无论在越南还是在龙州都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最终也得到朝廷极高的褒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2)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跟从张国梁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扫平敌寇营垒七十多个。(2)等到到达的时候,
41、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带着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禀告来意,冯子材拒绝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潘鼎新止之”中“之”为宾语,代指冯子材,故“之”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D两项;“宵薄敌垒”中“敌垒”为宾语,故“敌垒
42、”之后要断开,所以排除C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A项,“称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错,“称疾”是以生病为借口。“致仕”和“乞骸骨”是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
43、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 ,“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错,原文说“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意思是那时候苏元春作督办,冯子材认为他新进升官职就在自己之上,总是忧郁愁闷。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
44、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1)隶:隶属;从:跟从;克:攻克;尝:曾经;夷:扫平。(2)比:等到;方:正;短衣:穿着短衣;赤足:光着脚;却:推辞,拒绝。【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
45、,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东敌寇,升补为千总。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跟从张国梁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扫平敌寇营垒七十多个。张国梁拍着他的后背说:“你很勇,我都惭愧不如!”累积战功做到了副将。国梁死了,代替
46、他统领他的部队。同治初年,率领三千人镇守镇江。亲自镇守六年,对待士兵有法度规矩,士兵乐意为其所用。光绪元年,赴贵州担任提督。光绪七年,调回广西。第二年,借口生病回家。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催车速行。等到(到达的时候),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带着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禀告来意,冯子材拒绝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过了一年,朝廷命他广西边外的军事,那时候苏元春作督办,冯子材认为他新进升官职就在自己之上,总是忧郁愁闷。听说谅山有警事,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经焚烧镇南关后退兵。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就命令修筑长墙,聚集
47、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勤军驻扎在后为掎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法军全部兵力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把守关口!”士兵气势振奋,法军攻打长墙非常紧急,炮声震动山谷,积聚在阵地前的枪弹有一寸左右厚。同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
48、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斩杀了几十名法军将额,追击到关外二十里返回。过了两天,攻克文渊,被赏赐。越南百姓早已苦于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确定剿除北圻的策略。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冯子材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朝廷没有回复,只得班师回朝。离开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命他督办钦、廉边防事务,晋升为太子少保,不久,死去。年
49、纪八十六岁,谥号勇毅,朝廷准许建立祠堂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初归石湖范成大注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呜蜩翠扫空。注范成大,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政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
50、,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C.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D.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15. 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4. C 15. “无数鸣蜩翠扫空”一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柳树的高大葱茏;两句运用对比,表现了今昔变化之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似在惋惜自己没有早日回到石湖;以景结情,表现出诗人对石湖美景的喜爱,让人回味无穷。【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51、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错误,“信脚自能知旧路”,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只照应了诗题中的“归”字。故选C。【15题详解】本体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运用了
52、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分析尾联写了什么,使用什么技巧,达到什么效果。题于的重点是“尾联”和“艺术手法”。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意思是说我回到家里,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我亲手栽种的斜桥柳还在可因为没人管它,如今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已经把它的原本翠绿的叶子扫食尽了。从诗句的写作对象看,这是写景句,自然应想到“景”和“情”的关系。从诗句的具体内容看,有表示声音的“鸣”,有表示颜色的“翠”,可以想到视听结合。这两句还写了柳树的变化,当年亲手种于斜桥水畔的柳树,如今已是蝉声喧鸣、绿荫蔽天了,写出了柳树前后的变化,这是对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
53、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_,_”两句,写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一句出自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两句。陈情表中写李密小时就遭遇不幸的一句是_。(3)王勃滕王阁序中“ _,_”两句,写出了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的鲜明特点。【答案】 (1). 背若泰山 (2). 翼若垂天之云 (3). 实迷途其未远 (4). 夙遭闵凶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1)依据题干“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可知答案是“背若
54、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翼”“垂”的写法。(2)依据题干“出自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两句”,可知答案是“实迷途其未远”,依据题干“小时就遭遇不幸”,可知答案是“夙遭闵凶”,注意“夙”“闵”的写法。(3)依据题干“深秋潭水和傍晚山色”,可知答案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注意“潦”“清”“暮”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
55、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
56、化人们的心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C.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D.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 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
57、项是( )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答案】17. B 18. D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
58、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本题可先根据最后一空的前后内容“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的桃花源记”,此处指桃花源记收人称赞合适,选“脍炙人口”,排除CD。再根据第三空前后文“
59、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地搞改革”,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的,所以选“大刀阔斧”合适。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主客体颠倒,C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故选D。【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根据前后文,与
60、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选D。【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
61、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叶酸缺乏,会造成比较常见的叶酸缺乏型贫血症,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致使_。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只需要每天坚持额外补充一点叶酸,或者,_,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你体内的“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
62、降低,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实际上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几乎都含有叶酸,只不过,_,比如说在一些豆科的植物,一些绿色蔬菜中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叶酸含量就比较低了。【答案】 (1). “HCY”水平增高 (2). 选择叶酸含量高的食品 (3). 叶酸的含量不一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洁、连贯。一般根据前后文语境确定内容,注意表达简洁,不要超过字数。第一空,结合后文“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你体内的“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降低”,可知此处应当写叶酸缺乏导致的问题;结合下文“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
63、,你体内的“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降低”,可知此处应当与“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降低”相对。可填写:“HCY”水平增高。第二空,结合上文“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只需要每天坚持额外补充一点叶酸,或者”,可见此处应当写补充叶酸的另一种办法;结合下文“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可知应当是通过饮食调整,再结合“一些绿色蔬菜中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可填写:选择叶酸含量高的食品。第三空,结合上文“实际上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几乎都含有叶酸,只不过”,可知此处应当写“区别”;结合下文“比如说在一些豆科的植物,一些绿色蔬菜中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叶酸
64、含量就比较低了”,可见应当是叶酸含量不同。可填写:叶酸的含量不一样。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9日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启动,活动将持续到25日。今年全国科普日将在日常科普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科技防疫、疫病应急科普和抗疫英雄等展览内容。为了更好地宣传科普知识,今年除了发宣传单、互动展品、实物模型陈列、多媒体展示、各部门科普行动等常见线下活动形式之外,还推出了科普日云平台这一线上方式,以便于公众观看现场直播和科普视频,参与知识竞赛和科普课堂等多种活动。【答案】今年9月19日至25日全国
65、科普日活动重点推出与抗疫相关的展览内容,采用线下活动和线上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来宣传科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的压缩能力。文段共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句子为一个层次。第一句主要交代了中心事件,其中包括时间(今年9月19日至25日),事件(全国科普日活动);第二句话主要交代了展览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活动形式,分两类,常见的线下活动形式和线上科普日云平台的形式。综合考虑,对于压缩,第一个层次应是重点,再加上第三个层次比较突出的特点,所以可概括为:今年9月19日至25日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推出与抗疫相关的展览内容,采用线下活动和线上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来宣传科普。四、作文(60分)22.
6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固汉书“还我河山。”南宋岳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言,每个时代都有历史赋予的任务,完成历史任务才不会辜负时代、错过时代,才不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淘汰。作为高二学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龄人说?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担时代使命,助推中华梦圆泱泱华夏,巍巍神州,自古及
67、今都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班固汉书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铮铮誓言让人血脉奔涌;赤胆忠魂的抗金名将岳飞的一句“还我河山”,令人动容;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句,是鼓舞士气的号角。进入21世纪,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肩负责任和使命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在担负时代使命
68、中成长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责任。责任感是成就一切的基础,也是担负时代使命的基础。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清醒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的,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时代使命不可逃避和推托,必须由新时代的青年来完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和行为,满足于过安逸日子的生活方式,都有愧于这个时代。青年具有责任感,才能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自觉担负时代使命。锤炼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五四运动培育了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担负时代使命,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要奋斗就要能吃苦耐劳、流血
69、流汗,就要实干和拼搏。担负时代使命需要奉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在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瞻前顾后,不是新时代青年的处事风格。完成时代使命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困难是难以避免的,担负时代使命需要青年刚健坚毅、迎难而上,不断奋起、永不气馁。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本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要求青年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寄望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
70、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青年只有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为复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古今四个名人的金句构成。“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班固在汉书里的这句话,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气魄,可以说是英雄虎胆,豪气干云。由班固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句子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同样有一种华夏子孙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还我河山”是南宋的抗金将领岳飞的名句,保持领土的完整,不受任何外来势力染指和侵
71、犯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告诫我们要有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兴盛、强大而不懈奋斗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而新时代的领路人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更是谆谆告诫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立意角度:1.勇于担当,复兴中华。 2.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3.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自己的努力。4.责任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新时代的青年要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72、才能更好地担当未来的重任。素材积累: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读书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2.在国庆阅兵仪式上,“米秒不差”空中仪仗队、浑然一体的整齐步伐、肉眼难察的车速误差受阅部队军威雄壮、气势如虹。现场与屏幕前的观众,无不被这样的“阅兵精度”震撼。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与操作,却有着无比精细的要求,背后是智慧与技能的交融,更是责任担当与极致追求的飞跃。3.黑龙江援鄂医
73、疗队队员王虹出发前谈及女儿眼眶湿润。女儿在她的口罩上写下“责任担当,义不容辞”。4. 青春,是责任标志,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只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礼物真真切切地落在了我们身上,它是一个你不得不给予细心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你的,是心灵的指引和行事的标准。心中怀揣梦想,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鸟语花香,我们都心想着一个目标:实现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有别样的青春,有自我的责任!结构层次:这是几则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话题中心都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范文勇担时代使命,助推中华梦圆,开篇巧妙
74、地将材料中的名言融入正文,并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进入21世纪,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肩负责任和使命呢?正文主体部分从“强化担负时代使命的责任”“锤炼担负时代使命的品德”“增强担负时代使命的本领”三个分论点的角度来讲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肩负使命。最后指出:青年只有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为复兴中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本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楚、情感充沛、说理透彻,值得借鉴。【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