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74.50KB ,
资源ID:54597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59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单元检测: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单元检测: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测试(150分,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曹操“七十二疑冢”之传说、史实及意义曹操逝世后的数百年间,历代诗人对曹操陵墓多有吟咏,但唐以前的诗歌虽都写到曹操归葬于西陵,却没有任何疑冢之说的痕迹,更遑论“七十二疑冢”这样的确定数目了。可以说,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之,自宋代起。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麒麟”等词语暗喻曹操七十二疑冢,虽不知何据,却是中国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记载说:“过漳

2、河,入曹操讲武城,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罗大经的鹤林玉露里还记载过范成大吟咏曹操疑冢的诗作:“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有些学者还以实地的考察见闻,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虚传。曹操疑冢之说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相反,曹操墓的位置,不仅无任何疑点可言,反而是可以考察和测定的。曹操生前曾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三国志载曹操遗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固高为基,不树不封其公

3、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据此,曹操墓实际上就在曹魏邺城西门豹祠之西的地势较高和开阔的平原上。晋书礼志的记载也证明,魏文帝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安葬了曹操。曹操下令薄葬,并且主动公布了陵墓的地点,说明他并不担心墓葬被盗,也没有设置疑冢的主观动机。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昉述异记载:“邺中铜乡魏武帝陵下,铜、石犬各二。”任昉是南朝萧梁时人,去曹魏不远,其言宜可信。又北齐阙名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载:“其天宫也,左临渌水旧都瞩风岭,据有曹操之故。”也说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曹魏邺城方位,那么曹操墓的具体方位并不难寻。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

4、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2009年岁末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的考古发现,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它的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济世之才”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和宋代诗文、元明戏曲小说里对曹操奸臣形象的塑造,正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

5、。(光明日报2010年3月2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从文字记载看,唐以前没有关于曹操疑冢之说的记录,更没有“七十二疑冢”这样确定的数目。B有关“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是王安石的诗歌,其中的“八九邱”等词语暗喻了七十二疑冢。C“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流传,有些学者还以实地考察见闻来证明“七十二疑冢”的确存在。D查考史籍就会发现,“七十二疑冢说”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任何史实根据,更无存在的基础。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并非史实,确属传说”的一项是()A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曾主动公布自己陵墓地点;晋书礼志也记载曹丕完全遵照其父遗愿

6、安葬了曹操。B述异记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等史籍记载了曹操墓大致在邺城附近,如果加以考究,并不难寻其具体方位。C经过长期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曾分别指出了河南安阳灵芝村等一带区域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D曹操“七十二疑冢”传说的出现和流传,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的体现。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范成大的诗句揭示了曹操担心墓葬被盗,故意设置疑冢的多疑心态。B任昉是南朝萧梁时人,距离曹魏执政时期较近,所以他关于曹操墓在邺城附近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记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论述

7、的说服力。D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尽管不符合史实,但它能够出现和流传,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主要是因为宋、元两代特定历史时期,人们有着特殊的政治伦理和道德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吏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

8、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9、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3分)()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取民愈广,害民愈深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吏无避忌,白昼肆行随起

10、随仆,不至甚焉者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古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

11、,由竭其力。译文:_(2)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89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8“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5分)答:_9本曲开头两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谐之言曰:“_,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2)屈心而抑志兮,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3

12、)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乙选考题(任选一道大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

13、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戴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

14、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作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

15、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

16、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亩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有删改)(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17、)A莲花就是荷花,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叫莲,夏日花池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B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C荷花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所以诗人喜欢用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D第四段引用了采莲的童谣,其作用是歌颂采莲的欢乐景象和莲农的浪漫而诗意的生活。E作者思想认识经历了由单纯欣赏美到体会莲农生活艰辛,称赞劳动创造美的变化过程。(2)莲子收获的季节是莲农最辛苦的时候,这种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劳作中?(6分)答:_(3)文章题目“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6分)答:_(4)作者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

18、,却又说“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透明赢信任信任才慈善日前,新京报关于“圆梦行动助学款延误3月未到账”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活动的主办者,对此非常重视,不仅向捐赠人和受助学生表示道歉,将延误助学款迅速划至受助学生的账户,更派专人赴山西展开调查。此外,青基会还发出了公告,寻找169名已获受助资格、却未收到捐助款的学生。青基会此次坦然接受媒体和捐助人的监督,以高效率和负责的态度处理问题值得肯定。不过,需要警醒的是,此事反映了中国慈善事

19、业一些内在弊端,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影响到慈善事业的健康与未来。众所周知,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比,当下的中国慈善事业还是一棵未长大的“小老树”。据统计,2002年,中国私人捐赠人均只有0.92元,总量不到当年GDP的万分之一。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收到来自个人的慈善捐赠是17亿元,这个数字摊到全国每个人头上才一块多钱。我国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 000万家,但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捐赠过。这无疑落伍于社会文明的要求和世界潮流。对此,有人认为是国民性使然,但为什么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情况要好很多?其实,仅仅把慈善冷漠症归咎于人的道德素质有失偏颇,慈善运行机制上

20、的疏漏也不可忽视。现实中,许多人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缺少基本的信任,典型的观点就是,“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的”,而这,正暴露了中国慈善发展的瓶颈所在。而国际上一些知名慈善组织之所以能建百年基业,关键在于机制透明,用卡耐基的话说就是: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慈善组织不管做什么事,花多少钱,都要让捐助者与受助者,让公众看得明明白白,如此公众才可放心地把钱交给你。圆梦行动助学款之所以出现延误,与存在某些不透明环节有很大关系。在这次事件中,虽然事实上刘海兰已获受捐资格,但刘海兰两次上网查询,却发现资助学生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同样,捐助人孙家洲也无法通过便捷的方式核实自己的钱有没有打到刘海兰账上,最后费

21、尽周折找到刘海兰本人,才了解到实情。而像孙家洲这样较真,能耗费精力去核实自己捐款去向的人,能有多少呢?可见,慈善机制不充分透明,很难将爱心“公开”地传递,给捐助者与受助者带来的麻烦,也会大大地影响捐助者的信心。缺少“玻璃做的口袋”,是目前国内一些慈善组织和活动的一个弊病。虽然民政部有关规定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公开每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但落实结果不尽如人意。而在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捐助者有权向慈善组织索要其财务报表,公共图书馆也有这些报表,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慈善是纯洁而高尚的事业,对透明度的要求也更高。除了个人隐私,慈善组织没有不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捐款过程还是善款分配过程,每一个工作细

22、节都应该公开,可以方便地查证,质询,接受政府、媒体、公众的监督。这种高透明度不仅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运作的必须,也是取得公众信任和尊重的关键。中国社会似乎并不缺爱心与善举,目前缺少的是完善的保护爱心与善举的机制。希望更多慈善组织和活动都能致力于打造“透明慈善”,向公众展现自己的自信与廉洁。国家也需要完善立法,给中国慈善事业装上“玻璃口袋”。(1)下列判断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慈善是纯洁而高尚的事业,对透明度要求很高,不应该有不可公开的秘密。B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但慈善事业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落伍于社会文明的要求和世界潮流。C道德素质低和机制不透明是现阶段中国慈善捐款少、慈善事业

23、发展受限制的瓶颈。D国家在完善立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落实相关的规定。E只有把慈善事业中存在的弊端解决了,中国慈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2)联系全文,简要回答目前中国慈善事业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6分)答:_(3)为什么说中国慈善事业还是一棵“小老树”?(6分)答:_(4)在生活中,肯定存在一些人“想捐款却不敢”的现象,就其原因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24、”。B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D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多良莠不齐,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B高等学校扩招后,中学对整个录取比例不那么看重了,开始拼命追求考上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比例。现在更得寸进尺,只比考上北大和清华的人

25、数了。C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在当今网络时代,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D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道边熟悉的黄葛树,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蜿蜒曲折的沙底小河,顺着山脚涓涓地流着,_,_,_,随着微风和涟漪的荡漾,宛如天真的孩子在欢笑。那澄清的河水,泛起花纹般的微波花纹般的微波,在那澄清的河水上泛起水面可见来往穿梭般游逛的一群群小鱼儿一群群小鱼儿,来来往往穿梭般地游逛嫩绿的杨柳,被夕阳倒映在水里被夕阳倒映在水里的嫩绿的杨柳AB

26、CD16某班举办“走近文学,品读经典”活动,每位同学都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在下面提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5分)一位同学评介杜牧的阿房宫赋。主持人:_一位同学评介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17高考结束后,同学们为积累社会经验,相约到宾馆做服务生。在人员较多的餐厅里,负责传菜的王健转身时不小心将菜汤溅到了孙军身上。两位同学都胸怀宽广,说话幽默风趣。请给他们各写一句符合当时语境的话。(6分)王健:_孙军: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

27、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某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请以“_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答案1D“更无存在的基础”不对,文章最后一段首行写到“传说无论是否符合史实,它都有存在的客观历史基础”。2D此项说的是“七十二疑冢”传说形成的原因。3C“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错。4D才:有才能的。5C发生在古代的事,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6A“上古之士”是指古时的贤士,此项因果关系不当。7(1)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2)上

28、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参考译文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惟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后世(之所

29、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

30、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

31、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8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芯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下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9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一点点儿梧叶芭蕉叶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滴答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正是这“一声”

32、、“一声”,“一点”、“一点”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开头两句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涵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10(1)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3)句读之不知小学而大遗11(1)CDC项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是朋友就歌颂赞美它,而是荷花的“天真纯情”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D项作用和目的是对比,诗化的生活和实际采莲生活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歌描写的采莲美景是文人的想象和虚无,实际上采莲是十分辛苦和

33、劳累的工作。(2)采莲在清晨或者黄昏,采莲人背起竹篓,戴上斗笠,涉入泥巴里,把成熟的莲蓬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拨开外面的粗壳。全家老小齐上阵用细针把莲心挑出来。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莲花梗长满了刺,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他们的腿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3)林清玄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娓娓道来,向我们揭开事物美丽面纱后不为常人所了解的艰辛劳苦的一面。种莲人家长年累月采莲的艰辛,让人们顿悟莲之美对于他们,与空虚的风花雪月之美无关,而是点点滴滴都浸泡了汗水和辛劳。揭示了

34、美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的美才是真正的大美的道理。(4)其实不矛盾。“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古代知识分子、文人墨客把孤独寂寞的情感赋予雨中的残荷,是一种带有浪漫情怀的自我感情宣泄。而莲农们在这个季节里,又开始了种莲收莲的艰苦轮回,是年复一年的劳作的开始,他们难以享受知识分子文人墨客的雅兴。诗意归诗意,雅兴归雅兴,只有靠劳动生活,靠汗水和心血耕作才是生活的本真,才富有生活的诗意。12(1)AC(2)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慈善组织机构缺乏透明度。具体表现为慈善组织做的事情没有让捐助者和受益者看明白,没有好好落实民政部要求公开财务审计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的规定;工作细节不公开等。(3)“小”是因为慈善捐助的

35、数目少,人数少;“老”是因为慈善组织成立早,但发展慢,如2002年到2005年四年时间的发展基本上是原地踏步。(4)主要原因有:慈善组织做事流程和细节没有让公众看明白,捐款流向不清楚;缺少政府、媒体、公众的监督,市民不可以查询,容易滋生腐败;慈善立法不完善。具体看法略。13CA项“风雨飘摇”用来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B项“讳莫如深”是指紧紧隐瞒,生怕别人知道。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C项“箪食瓢饮”形容生活简朴。D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本句用来形容广告,对象不当。14DD项“笑声”不能“看见”。15C此题的关键是各分句的结构一致问题。语段在内容

36、上表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情景,要抓住这一点分析和辨别。16曾经强盛一时的秦王朝顷刻间烟消云散,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如果当时秦始皇身边能有一位大臣像魏征一样,敢于直谏,也许历史将会改写。现在,就让我们听听魏征是如何规劝唐太宗的吧!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对课文要熟悉,要了解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的内容;然后要找到两篇文章内容的衔接点,如秦始皇因为骄奢淫逸而亡国,而唐太宗能成为一代名君,魏征的规劝功不可没。17王健:肥水不流外人田,你看,油水都给你这老同学了。孙军:呵呵,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正好,我正勤工俭学挣银子,就由我来洗吧!不过你别害怕,你的银子我就不收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生动的能力。做题时要有语境意识,王健要指出自己的不小心,孙军要大度地表示不介意。此处,还得注意幽默的要求。18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