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首次采用自主填报的方式。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能引导养老、医疗等产业精细化发展,是改善今后十年你和更多人生活的起点。此次人口普查( )公民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填报个人信息,主动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公民应行使法律赋予的参政权,主动参与民主管理各级普查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保护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国家将获得准确人口普查信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能引导养老、医疗等
2、产业精细化发展,是改善今后十年你和更多人生活的起点,这要求公民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填报个人信息,主动配合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国家获得准确的人口普查信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公民的参政权,也不是反映民主管理,排除。: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材料不涉及,排除。故本题选B。2.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保障 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有利于
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但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保障,错误。:村委会和居委会仍然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并不是对二者的创新,错误。: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这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且有利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正确。故本题选D3. 2020年以来,某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更多联系点开进企业、工业园区、村委会,向下延伸察民情、向上直通传民智,架起了一座座居民与权力机关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全过
4、程民主进行着有益探索。这说明( )地方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应为满足人民需求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创新形式和实现路径开门立法是全过程民主在立法中的具体体现,保障群众依法行使决策权彰显新时代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特色,让地方立法更接地气、更有特点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错误。:基层立法联系点开进企业、工业园区、村委会,向下延伸察民情、向上直通传民智,架起了一座座居民与权力机关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全过程民主进行着有益探索,这说明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创新形式和实现路径,有利于彰显新时
5、代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特色,让地方立法更接地气、更有特点,符合题意。:公民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决策机关,错误。故本题选C。4. 某校模拟政协社团提出了关于在xx区企事业单位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的建议的提案,这一提案被该区政协正式立案。该区教育委员会作为承办单位对该提案给出答复:要加强高中职业体验课程建设,区内职业院校面向高中生开放实训基地或工作室,在部分企事业单位试点建设高中学生职业体验基地。这一过程体现了( )A. 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体验协商民主B. 公民依法行使提案权,感受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C. 政府要对人民政协负责,受人民政协监督D. 人民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答案】A
6、【解析】【分析】【详解】A:某校模拟政协社团提出了关于在xx区企事业单位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的建议的提案,这一提案被该区政协正式立案,该区教育委员会作为承办单位对该提案给出答复。这一过程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体验协商民主,感受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A符合题意。B:提案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公民不能行使提案权,B错误。C:材料表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体验协商民主,不涉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C与题意不符。 D: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不属于国家机构,不能够直接管理国家事务,D错误。 故本题选A。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
7、居地区,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正式宣布该省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守望相助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高度自治权我国倡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同步富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脱贫,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也说明在中国共
8、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守望相助,符合题意。: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错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同步富裕”,错误。故本题选A。6. “零和”原本是博弈学中的概念,指在绝对封闭的博弈过程中,一方得到的正是对方失去的,得与失相加是零。这反映在思维上就是零和思维,秉持零和思维的人认为国家交往所创造的收益总和为零,一国所得必为另一国所失。这种思维启示我们要( )A. 强调本国利益优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C. 倡导对外广泛结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D.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各国合作共赢【答案】D【解析
9、】【详解】A:试题强调的是“零和”思维对我国的启示,我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这必能不意味着我国“强调本国利益优先,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A排除。B:国家间可以有共同的国家利益,但根本利益不可以完全一致,因此,“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说法错误,B排除。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不与任何国家结盟,C错误。D:“零和”思维认为国家交往所创造的收益总和为零,一国所得必为另一国所失,这不利于国家间的共同发展,启示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各国合作共赢,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 在学习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时,某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查阅了某部著作,下列是该著作
10、的部分目录。第五十四篇各州众议员的分配比例第五十九篇关于国会规定议员的选举权力第六十四篇参议院之权力第六十六篇进一步探讨反对参议院行使作为裁决弹劾案法庭的权力之意见第七十三篇维护行政首脑之条款,以及否决权第七十四篇行政首脑之统辖陆军与海军,及其特赦权第八十一篇续论司法部门,兼及司法权之分担由此,可推断该小组研究的可能是( )A. 法国 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B. 俄罗斯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C. 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D. 美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答案】D【解析】【详解】A:法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A错误。B:俄罗斯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B错误。C: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
11、组成,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C错误。D:美国的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是三军总司令统率全国武装力量,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 唐代张籍的这首凉州词清楚地反映了唐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甚至中亚欧洲的丝绸贸易情况。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贸易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让我们从中看到丝绸之路诗一般迷人的历史画卷。这说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各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互鉴中融为一体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A. B. C.
12、D. 【答案】D【解析】【详解】: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二者不能相互决定,错误。: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融为一体”说法错误,排除。:凉州词反映了唐代中国的对外丝绸贸易情况,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也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是生生不息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指世界万物在“心”上映照、显现、敞亮,因此加强美育教育首先要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下列做法不能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是
13、( )A. 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 要充分借助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与发展C. 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断完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D. 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认识真善美【答案】B【解析】【详解】ACD:加强美育教育首先要塑造学生美好心灵,需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断完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认识真善美,ACD不符合题意。B:应该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有糟粕,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 “唯有门前
14、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古人的乡愁是风景、是人情;今人的乡愁是奋斗、是奉献。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呈现普通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扶助家乡的动人情感,激励中华儿女为家乡发展拼搏奋斗。自古以来,乡愁就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乡愁是中华文化文脉延续的重要物证B. 乡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客观基础C. 乡愁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D. 乡愁是支撑文化创新的不竭力量源泉【答案】C【解析】【详解】A:乡愁就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说明乡愁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重要物证”,A错误。B:乡愁是一种情感,不会成为客观基础,
15、B错误。C: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呈现普通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扶助家乡的动人情感,激励中华儿女为家乡发展拼搏奋斗,这说明乡愁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C符合题意。D:社会实践是支撑文化创新的不竭力量源泉,D错误。故本题选C。11. 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铭文原文为“宅兹中国”,意思是在天下的中央这个地方营建都城。“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宅兹中或(国)”。何尊铭文所载,更像是数千年前祖先们写给14亿后辈中国人的信。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 各具特色,精彩纷呈C. 隽永深刻,渐趋融合D.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分析】
16、【详解】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何尊铭文所载,更像是数千年前祖先们写给14亿后辈中国人的信,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A符合题意。BCD: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何尊铭文所载,更像是数千年前祖先们写给14亿后辈中国人的信,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12. 如今,“节约为荣、浪费可耻”成为社会新时尚,越来越多消费者自觉加入到制止餐饮浪费的行动中,下图是某平台对愿意加入这一行动主要原因的调查数据。下列对这一数据分析合理的有(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华优秀
17、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于不同的文化传统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某平台对愿意加入到制止餐饮浪费的这一行动主要原因的调查数据看,尽管理由各异,但主要是“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由此形成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强调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与题意不符。: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于不同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错误。 故本题选C。13. 凭健康码出行、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便
18、利的同时,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此方案的出台( )A. 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B. 表明政府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 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 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往往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是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的具体体现,没有涉及到政府提高行政效能,A排除。B: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
19、,表明政府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符合题意。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不是“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错误。D: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D排除。故本题选B。14.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各成员国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积极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同推动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从构想变为现实。该协定将为推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RCEP的签署说明( )A. 事
20、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B. 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答案】B【解析】【详解】A:材料反映的是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积极作用,未体现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A不符合题意。B:各成员国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积极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共同推动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从构想变为现实,这表明15国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寻求到最大的共同利益,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正确且符合题意。C:量变积累到
21、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C错误。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故本题选B。15.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月壤高速返回地球等多个中国“首次”。中国探月工程的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从哲学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就能获得成功B. 不断发展的人类需求是科学探索的源泉和动力C.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 征服自然的理念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智力支持【答案】C【解析】【
22、分析】【详解】A:探月工程需要遵循天体运行等自然规律,不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是遵循规律就能成功。A错误。B:社会实践是科学探索的源泉和动力。B错误。C:“中国探月工程的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探月工程的每一步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前一步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正确。D:自然界具有客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征服自然的理念是错误的。D错误。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6. 擘画宏伟蓝图,引领奋进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23、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这“五个坚持”,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第一次。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短短两周时间里,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建言。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到党的建设等,来自网友的建言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的意
24、见和建议广泛而具体,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追求。“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充分体现了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2)我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献一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请你就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某一方面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答案】(1)“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必须在党
25、的领导下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坚持问计于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有利于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动规划建议的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充分坚持了民主集中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2)民生保障: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建议国家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职能,助力居家养老,可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人员档案,统一管理,加快完善小区的休闲娱乐与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以“十四五
26、”规划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设问涉及的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公民,考生可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以及人民的相关知识分析作答。党的角度:党的领导、执政理念、根本宗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7、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人民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十四五”规划建议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有利于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动规划建议的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议制定工作充分坚持了民主集中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就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某一方面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献策。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试题同时
28、具有选择性,考生可以选择性分析作答。比如,选择民生保障,可从养老服务等方面分析;选择社会治理,可从基层民主新探索等方面分析;选择经济发展,可从政府的经济职能等方面分析;选择生态环境,可从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分析。【点睛】第(1)问,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
29、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17. “创”(chung),本意为用刀斧砍凿木料,巧建圆形粮仓。“创”的制造本义赫然如睹:一个产品、一件作品、一项事业,从无到有、从不完美到完美、从粗陋到精致,因“创”的行为而更具开拓意义。但“创”(chung)也有创伤、创痛之意,许多创造或创新活动常常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遭受批评和嘲笑。“创”的一体两面,既有人类的制造之能、创造之美,也反映了人类开辟新事业、开启新世界的艰难与辛劳。“创”的一体两面,给我们带来哪些哲学启示。【答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创的一体两面既有新旧事物之间
30、的对立,其成功和失败又统一在一个创造性活动之中;事物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创新才能从不完美到完美,从粗陋走向精致;“创”字本意中的“制造之能、创造之美”,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在劳动创造中彰显人生价值;同时,“创”字自带“创伤、创痛”之意也启示我们要直面挫折和失败,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解析】【分析】本题以“十四五”规划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创”的一体两面,给我们带
31、来哪些哲学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结合主干知识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材料信息:“从不完美到完美、从粗陋到精致”,联想主干知识分析: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扬弃”,事物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扬弃;材料信息:“创的一体两面,既有人类的制造之能、创造之美,也反映了人类开辟新事业、开启新世界的艰难与辛劳。”,联想主干知识分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创的一体两面既有新旧事物之间的对立,其成功和失败又统一在一个创造性活动之中。材料信息:“创有人类的制造之能、创造之美,反映了人类开辟新事业、开启新世界的艰难与辛劳”,联
32、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在劳动创造中彰显人生价值。料信息:“创(chung)有创伤、创痛之意,许多创造或创新活动常常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遭受批评和嘲笑。”,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启示我们要直面挫折和失败,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18.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历久弥新。中国人民在革命、
33、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中国精神。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中国精神。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强调了“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l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
34、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1)你还知道哪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伟大中国精神?请列举两个。(2)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
35、梦想。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答案】(1)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2)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中国精神,是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
36、和改革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中国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中国精神重要性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问题分析说明。【详解】(1)你还知道哪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伟大中国精神?请列举两个。可遵循中国革命的时间顺序,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进行例举,要注意平时的积累。(2)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本题为分析说明题,难度不大,但需要调动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可结合材料中“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
37、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等,从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的角度,说明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精神的表现,都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角度,说明弘扬中国精神是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要求。【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8、?重要性: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B.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C.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9. 三场与世界的对话,中国讲了什么?2020年11
39、月,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三场接连召开的重磅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金砖五国,约占全球GDP的20%;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成员,约占全球GDP的60%;G20峰会,G20成员,约占全球GDP的85%。三场会议,举足轻重。聚集在一周,更是罕见。三场峰会结束后,中国成为许多外媒报道的关注点。有媒体报道,中国推进疫苗合作应对疫情。有媒体关注,中国经济牵引世界。有评论分析,中国在重振多边主义。疫情、经济复苏、国际秩序,世界当下最关心的三个问题,都在期待中国答案。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围绕“危机之下,世界为什么要听中国声音?”这一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40、150字左右。【答案】涉及知识包括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本题以202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三场国际性重要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可围绕主题,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理由,做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符合字数要求。【详解】本题要求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围绕“危机之下,世界为什么要听中国声音?”这一主题,写一篇短评。 本题为知识限定性开放试题,可结合材料中我国举办三场举足轻重的国际会议,围绕“危机之下,世界为什么要听中国声
41、音?”这一主题,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主题下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的挑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外交政策顺应时代潮流,与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相契合、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危机的挑战等角度,分析世界要听中国声音的理由。短评要做到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符合字数要求。【点睛】“中国方略”在全世界“朋友圈”中频频收获“点赞”的原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国方略”是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朋友圈”的共同利益,因此收
42、获“点赞”。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我国在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实践赢得了“朋友圈”的支持。20.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被誉为“民间手工艺活化石”的手工油纸伞曾经承载起大半个江南。因其古典怀旧、内涵丰富,油纸伞深受人们热爱,但如今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衰落甚至失传。近期,某直播平台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助力
43、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未来一年将帮助超过1000个手艺人收入破百万元。精细化、特色化的手工艺制品适合视频和直播的传播形式,通过直播,可以欣赏油纸伞的每一道制作工序,削伞骨、绕边线、裱纸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淋漓尽致地呈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互联网+”让人们“看见手艺”,也让手艺看见未来,传统手工艺的独特匠心在新时代重放光芒。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是如何让人们“看见手艺”,也让手艺看见未来。【答案】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通过“互联网+”帮助传统手工艺打开市场,提高手工艺人收入同时也提高了职业自豪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去了解、学习传统手工艺,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创新文化
44、传播方式,利用大众传媒打破传播渠道限制,更好地展现传统手工艺及其制作过程,将传统工艺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范围,让传统手工艺的独特匠心在新时代重放光芒。【解析】【分析】本题以传统手工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传统手工艺的独特匠心在新时代重放光芒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是如何让人们“看见手艺”,也让手艺看见未来。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结合知识要点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材料信息:“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助力传统
45、手工艺传播发展,未来一年将帮助超过1000个手艺人收入破百万元”,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通过“互联网+”帮助传统手工艺打开市场,提高手工艺人收入同时也提高了职业自豪感,吸引更多青年人去了解、学习传统手工艺,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材料信息:“精细化、特色化的手工艺制品适合视频和直播的传播形式,通过直播,可以欣赏油纸伞的每一道制作工序,削伞骨、绕边线、裱纸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场视觉盛宴,淋漓尽致地呈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运用文化创新、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利用大众传媒打破传播渠道限制,更好地展现传统手工艺及其制作过程,将传统工艺推广至全国
46、乃至全球范围,让传统手工艺的独特匠心在新时代重放光芒。【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21.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材料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我国民法的发展完善提出了全新要求,“绿色民法典”的理念和实践成为历史的必
47、然。民法典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百科全书”,回应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挑战,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向往,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我国民法典不仅在第9条明确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绿色原则”,还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明确了“小区绿地共有”、“任意弃置垃圾等的物权救济”、“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惩罚性赔偿”等直接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的17个条款,体现了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现代环境价值观,推动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绿色民法典”是如何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的。材料二
48、: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法表达。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立法目的到法律原则再到具体条文,民法典浸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下是广受社会关注的部分法条摘录。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以上法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运用政治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
49、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新的民法典回应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一现实问题,明确将节能环保这一重要绿色原则写入民法典,明确环境保护的权责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强化环境治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法治形式推动生态保护,增加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期盼。绿色民法典体现了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现代环境价值观,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可从公正、法治、友善、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任意答出两个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
50、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时代新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制力,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同时也助于共同筑起人民权利的大厦,保障我们每一个人自由和有尊严地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及其部分内容为材料,从文化生活
51、、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绿色民法典”是如何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可以确定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52、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试题材料分析:新的民法典回应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一现实问题,明确将节能环保这一重要绿色原则写入民法典,明确环境保护的权责关系,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强化环境治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结合试题材料分析:“绿色民法典”以法治形式推动生态保护,增加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期盼。科学的扶贫政策有助于指导我们的扶贫工作。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53、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之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结合试题材料分析:“绿色民法典”体现了生态有价、损害担责的现代环境价值观,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以上法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运用政治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内容: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试题材料从公民层面的四个词确定答案
54、要点。第二步,理解:考生可西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或作用,然后从文化自信、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时代新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公民权利等方面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点睛】第(1)问,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第(2)问,本
55、题属于“理解型”主观题。此类题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发表自己认识或看法,它的特征是“谈谈你对的看法、认识或理解。”,作答这类题一般考虑三个思维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本题重点回答“为什么”。22.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年前
56、,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高度重视考古的文化意义。【答案】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高度重视考古工作,能够教育引导人们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考古
57、的重大成就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文明史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高度重视考古的文化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提炼答案要点。材料信息:“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联想文化遗产分析: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材料信息:最新考古成果、考古重大成就、“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
58、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人类起源最早之地”、“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结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自信的增强等方面阐释我国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的文化意义。【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思考时,应联想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作答时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