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了解重要的文学常识,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吸取秦朝、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3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学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4学习文章将“史”和“论”相结合的写法及借古讽今手法。历史的长河,总是在时间的隧道里向前延伸,总是在时代的波涛中颠簸前行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钲鸣,几多经验,几多教训,留与后人评说。秦王嬴政,长剑一舞,漫天浮云消逝,迎来了大一统的时代,但他辛苦建立的帝国大厦,却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倾覆;后唐庄宗,也曾义愤填膺,也曾意气风发,也曾踌躇满志但在伶人的笙歌中迷失了自我,“君臣相顾”,无处安身“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
2、常积于忽微”,历史的天空,警报依然在彻响(教师用书独具)(第1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固(牢固地)守以窥(窥视)周室,有席(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像包裹一样)举宇内,囊(像口袋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从事)耕织,修守战之具(器械),外连衡而斗(使争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之外。请概括段意: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国势逐渐强大,开始执行削平列国、一统天下的策略。(第2段)孝公既没(同“殁”,死),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
3、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使削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致,招引)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互相援助)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贤人)而重士,约从离(使离散)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这一类人)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这一类人)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这一类人)制(统领、统率)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攻打)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
4、而不敢进。秦无亡(丢失)矢遗(丢失)镞(箭头)之费(损失),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追亡(逃走的人)逐北(败逃的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趁着)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请概括段意:写秦惠文王等国君遵循秦孝公的国策,不遗余力地向外扩张,开拓秦国的版图。(第3段)及至始皇,奋(振兴)六世之余烈(功业),振(举起)长策(马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使灭亡)诸侯,履(登上)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而制(控制)六合(天地四方),执敲扑而鞭笞(奴役)天下,威振四海。
5、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把作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托付)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仇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言论,这里指著作),以愚(使变愚蠢)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隳(毁坏)名城(高大的城墙),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使变弱)天下之民。然后践(踏)华为城,因(凭借)河为池(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可靠的)臣精(精锐)卒陈利兵而谁何(盘诘查问)。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坚固的城池)千里,子孙帝王(称帝
6、称王)万世之业也。请概括段意:着力写秦始皇以武力削平天下,统一全国,实行暴虐的政策。(第4段)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然陈涉瓮(用瓮做)牖(窗户)绳(用草绳系)枢(门扇开关的枢轴)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置身,参与)行伍(军队)之间,而倔起(兴起)阡陌(田野)之中,率疲弊之卒,将(率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举)竿为旗,天下云(像云一样)集响(像回声一样)应,赢(担负)粮而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请概括段意: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王朝终于二世而
7、亡。(第5段)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意思是像是原来的样子)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锋利)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方法),非及乡时(先前。乡,同“向”)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假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量)长絜(衡量)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相提并论)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造成,获得)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之势,序(安置使有序)八州而朝(使朝见)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起事)而七庙(古
8、代天子的宗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概括段意: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一、辨识通假1赢粮而景从(“景”同“影”)2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同“向”)二、一词多义1固2制3度 4亡 5遗 6因7之三、词类活用1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安置使有序)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系)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做帝王,当帝王)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6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
9、样)7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8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9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在国外,对外)10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1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12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13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1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15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17以弱天下之民(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8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蠢,使愚昧)19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使动用法,使弯曲)四、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
10、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古义:介词“以”和动词“为”连用,可译为“把作为”。今义:认为。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4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护人民。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五、文言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译文: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水缸做窗户,以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译文: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3为天下
11、笑者,何也?(被动句)译文: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省略句)译文:(他)置身在戍边队伍中间,突然在田野之中兴起。文才超众的汉赋作家贾谊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1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
12、畅,对后世散文创作有很大影响。过秦论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当时西汉王朝刚刚建立,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巩固已经取得的政权,不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当时有许多政治家都思考和研究过这个问题,如陆贾、张释之、贾山等都曾著文陈述己见。其中最著名的是贾谊的过秦论。“过秦”,就是“言秦之过”,即“指责秦政之失”, 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韵术曰:“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指出其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义
13、。其目的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这篇文章表现出贾谊对农民起义的力量和意义有所认识,对统治者施暴政于人民表示反对,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_答案叙史实仁义不施任务探究一千古文章帝王师赏析文章内容 任务导引过秦论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至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王朝在时代的狂潮中不堪一击,历史的教训应该认真汲取。任务设计1文章第1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_答案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
14、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2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了什么方法“弱秦”?_答案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虽然他们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而作者突出表述了各国诸侯“弱秦”的方法: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联盟;具有政治影响力和远见的领导人聚合九国力量,一致对秦。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_答案作者首先写出了诸侯们招纳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然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
15、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做了准备。4作者写陈涉起义一事突出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_答案突出地写出了陈涉起义时的地位低微,才智不足,兵力弱少,武器简陋。而这些内容正表明陈涉队伍的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陈涉一举灭亡了秦王朝。这些内容是明显地针对“仁义不施”写的,为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提出做了准备。5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贾谊的这一观点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但因为这一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主张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主张是带有进步性的。(观点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他还看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探究二匠心独运铸佳篇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收到了水到渠成之效,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本篇精彩处还在于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几种对比
17、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气势磅礴,说理透彻。任务设计6“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并吞天下之心”好吗?_答案不好。文段意在突出秦孝公并吞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样写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为之埋下了伏笔。这样写增加了行文的气势,又使叙述生动形象。7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_答案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开头“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说明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8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_答案对比内容对比作用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出身地位、军队装备、军队素质、指挥作战能力等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