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四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左传的“闲笔”“闲笔”不是游离于叙事主体之外对无关紧要情节的描述,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左传开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笔法。从左传中大量的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运用上看,“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文学的历史转向,标志着一种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的成熟。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由细致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从而组成巨细映衬、大小
2、对比的叙事单元,表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好。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率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从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构成,没有了“闲笔”,“正笔”也显得呆板僵滞,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从主题上说,“闲
3、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左传常常在风云激荡处宕开笔墨,写出一两件小事件、小情节,以小事件显示大历史发生的具体情景,以细微处展示大人物真实的心理动态。左传定公十年,宋景公宠爱向魅,将公子地的四匹白马转送给向魃,引起公子地的不满,向魆准备逃亡,宋景公伤心欲绝,竞然“目尽肿”,一个细节写出了素公内心的无限悲伤,这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次写出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钱钟书管锥编有“一饭之恩仇”的论述,他指出,一饮一饭,分配不均,看似小事却往往引发政治的连环报复,甚至造成激烈的流血冲突、朝野动荡。左
4、传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记载。宜公四年,郑国大夫子宋、子家一起朝见,子宋以其“食指动”,预言此日“必尝异味”,而恰逢郑灵公烹制楚人送来的大鼋,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子宋染指而出,两人最终杀死了郑灵公。襄公二十八年记齐国“公膳日双鸿”,而饔人却将鸡更换成鸭子,御者又换掉鸭肉只送上肉汁残汤,这让子雅、子尾愤怒异常,从而导致齐国庆氏集团被逐事件的发生,而这场宫廷流血事件又恰恰改变了齐国的政治走向, 致使陈氏家族在崔、庆之乱中渔翁得利,篡取了齐国的政权。“细笔”不细,“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1. 下列有关原文
5、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左传中“闲笔”涉及的小事件、小情节常在风云激荡处出现,看似无关紧要,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上的双重意义。B. “正笔”的生命活力离不开“闲笔”,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C. “闲笔”往往是叙亊愈紧张出现的频率愈高,它的出现能使历史故亊的叙述张弛有度,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D. “闲笔”既是一种文学笔法,也是春秋文学艺术品格的体现,其某些叙述还能从细节处体现春秋人的精神世界、审美偏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闲笔”不闲、“细笔”不细的探讨,揭示了左传独到的眼光,也印证了细微处、
6、小事件影响大历史的观点。B. 文章分述了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的喜爱,闲笔对于结构和主题的意义以及闲笔对于揭示人物心理的作用。C. 文章围绕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这两个方面,列举相应的事例,逐层递进地论证了“闲笔”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D. 文章由钱钟书管锥篇关于“一饭之恩仇”的论述,引出了左传中类似事件的记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左传描写的晋楚棘泽之役中,晋人张骼、辅跞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人楚军阵营的情景,在对紧张战争的描述中传递出悠闲轻松的意味。B. 仅用“目尽肿”这一个细节便展现出宋景公的伤心欲绝,可见左传从细微处展示人物的心理,这也是中国叙
7、事文学中首次出现的动人细节。C. 文章依据左传中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大量运用,推论出“闲笔”这一文学概念的出现可提前到春秋时期。D. 齐国“公滕”上双鸡被替、只送上肉汁残汤之事,激起了大臣的愤怒并最终导致齐国易主。这足见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不正确。原文说的是“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
8、艺术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闲笔”在起作用。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C项,“逐层递进”表述不当。美学效果在二、三段,叙事结构在第四段,它们是并列关系。故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这也是中国叙事文学中首次出现的动人细节”
9、不正确,应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次写出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C项,“推论出闲笔这一文学概念的出现可提前到春秋时期”不正确。左传开创了“闲笔”这一文学笔法,但“闲笔”文学笔法出现并不等于“闲笔”这一文学概念的出现,文中说的是“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文学的历史转向,标志着一种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的成熟”。D项,“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说法错误,由原文可知小事件常常成为政治走向改变的最初诱因。故选A项。【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
10、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守住你的瓦尔登湖杨虎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中国内地的
11、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
12、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
13、,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梵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
14、,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5、A. 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B.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C. 文章将梵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D. 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5. 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
16、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6. 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答案】4. A 5. “又一次”指瓦尔登湖在中国被时代的喧嚣淹没不止一次,第一次在新旧交替的1949年,第二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 6. 瓦尔登湖是心灵宁静的象征。作者呼唤我们“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意思是呼唤人们不要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要让心灵回归宁静并坚守宁静。“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摆脱碌碌红尘、纷扰世事、功名利禄的羁绊,都能像梭罗一样尊重自我,发现自我,追求生命的真实与神圣。这句话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呼应标
17、题的作用。【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译者徐迟的话只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就会误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涉及对这本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本题需要回答“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的原因,答案应该在前两段,原文是:(1)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2)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
18、1982年了。但这一次,由此可知,作者用“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 【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划线句子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应该和表现主旨有关系。“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理解这句话,只需要解释清楚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要“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二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需要到文中找到“瓦尔登湖”和“梭罗”的象征含义,原文有: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
19、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即可。作用主要围绕表现主旨来回答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汉字起源于模仿自然、图画纪事、表情达意的需要,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符号系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汉字的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在表达人文精神以及人与物关系方面简明扼要。即使时过境迁,后来者在阅读古符时同样可以由文辞而把握其智慧,将积累的优秀文
20、明成果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摘编自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蘊,2016年9月2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最近,浙江卫视汉字风云会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位列综艺节目排行榜前茅,受到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汉字风云会的选手以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孩子为主,所涉内容大多是常用字词。这些并不冷僻的字词成年人也容易弄错,因此很有普及价值。节目聚焦低年龄萌娃、拥有全家庭范围的收视群体。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收看节目,学习汉字,是很温馨的预设场景。普及汉字的正确写法,让人们在一笔一画中抚摸汉字的体溫,把汉字写得方方正正,既是保证汉字书写规范的现实需求,也是捍卫汉字文化纯粹性的重大问题,(摘编自在一笔一画中抚摸汉字
21、的体温,2017年8月6日光明日报)材料三:联合国“中文日”日前在日内瓦万国宫隆重举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动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俞建华大使在中文日开幕式上致辞所言,“中文日”活动每年在万国宫举办,不仅体现了联合国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重视,也是联合国致力于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活动日,联合国“中文日”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积极参与,主动合作,这为活动日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其次,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中唯一的形意文字、非字母文字,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令活动的参与者产生巨大的兴
22、趣,甚至渴望了解和学习。再次,中文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艺术魅力非凡。(摘编自用汉字讲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故事,2018年5月2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电子设备在较大范围内长时间使用,手写汉字场景不断减少,直接导致汉字渐渐疏于书写练习;同时,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拼音输入法应用较多,对字形识记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当问及忘字错字的原因,最多可选3项的情况下,认为原因是日常书写较少,疏于练习的占82.4%,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的占52.0%人们对“提笔忘字”现象有着不同的态度。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23、. 我国各地乡音不同,这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B. 多样化的需要促进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有利于优秀文明成果代代相传。C. 每一种语言在联合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活动日,但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活动日,联合国中文日有其独特之处。D. 根据相关调査统计,可知大多数人们已意识到“提笔忘字”对汉字推广和文化传承均有负面影响,因此“提笔忘宇”现象应引起社会髙度重视。E. 捍卫汉字的文化纯粹性有一定的难度,但人们并不大认同汉字书写困难,而认为“提笔忘字”是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的结果。9. 如何通过重视汉字来树立我国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A 8
24、. BD 9. (1)借助各种媒体,普及汉字的正确写法,保证汉字书写规范。(2)探究汉字的历史渊源,挖掘汉字的文化价值。(3)积极向国外介绍汉字,促进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扩大汉字的国际影响力。(4)加强练习,加强日常书写,减少“提笔忘字”现象。【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常用汉字”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所涉内容大多是常用字词”。C项,“主动合作”不准确,由原文可知,独特处有三点。D项,“电子设备的使用”不准确,应为“电子设备在较大范围内长时间使用
25、”。故选A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我国各地乡音不同,这有效促进了”不正确,应为“书面语言相同,这有效促进了”C项,无中生有,“每一种语言在联合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活动日”文中没有依据。E项,“但人们并不大认同汉字书写困难”不正确,由材料四原文及图表可知,应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故选BD两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二说
26、浙江卫视汉字风云会受到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所涉内容大多是常用字词,很有普及价值,据此可概括出借助各种媒体,普及汉字的正确写法,保证汉字书写规范。材料三说“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据此可概括出探究汉字的历史渊源,挖掘汉字的文化价值。由材料三对“中文日”的介绍,可概括出积极向国外介绍汉字,促进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扩大汉字的国际影响力。材料四分析了当前存在的“提笔忘字”现象,据此可概括出加强练习,加强日常书写,减少“提笔忘字”现象。【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
27、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
28、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
29、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
30、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选自汉书 张良传)【注】厩(ji)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亡匿下邳 亡:逃跑B. 沛公乃还军霸上 军:驻军C. 沛公诚欲背项王邪 诚:诚然D. 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 内: 接纳11. 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B.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C.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
31、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D.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B. 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C. 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被封为留候。D. 张良急流勇退。张良
32、跟随皇上攻打代时,劝谏皇上封萧何为相,自己想要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地封给我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2)现在(我)凭三寸舌头(或口才)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老百姓)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
33、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意思是“沛公果真要真的背叛项王吗”,“诚”的正确解释应为“果真”。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良”是张良,“学礼”是张良的行为,“淮阳”是地名,是“学礼”的地点,故“良尝学礼淮阳”的意思是“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其后应断开,排除B项。“东游”是“秦皇帝”的行为,“博浪沙”是地名,是“东游”到达的地方,也是“良与客”狙击秦皇
34、帝的地方,故“至博浪沙中”后应断开,D项。“狙击”可理解成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答案为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不正确,由原文可知,推辞原因是“良未尝有战斗功”,并不是无功。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35、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幸”,幸而;“而”,表修饰;“时”,有时;“封”,把作为土地;“当”,担当,可译为“接受”。(2)“以”,凭借;“三寸舌”,口才;“为”,动词,作,作为;“师”,军师;“布衣”,平民;“极”,极点,指最大的荣誉;“于”,对于。【点睛】第1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
36、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
37、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沛公。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
38、果真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有个小人对我说把持关口不让诸侯进来,并且可以在秦地称王,便听了他的建议。“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为项伯祝寿,结为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把住关口的原因是提防别的强盗。这样后来项羽才作罢,此事在项羽传中。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没有过战功,于是对高帝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
39、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出奇计攻下马邑,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张良说:“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韩相,等到韩亡,不吝惜万金财产,替韩向强秦报仇,震惊天下。现在凭三寸舌头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想放弃人间的事情,跟赤松子出游。“于是学习道家的学说,想修炼成仙。高帝去世,吕后认为张良是有德之人,便强迫他进食,说:“人生一世,像白驹过隙,为何使自己这样受苦!“张良没有办法,勉强进食。六年以后死。谥号文成侯。到张良死后,儿子张不疑继承侯位。(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40、。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4. 诗歌的前三联通过哪种写作角度来描绘环境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15.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尾联,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诗歌从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角度描绘画面。雨后空气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特写平旷,远处可以看到河边渡头的城门,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银白色的河水波光粼粼,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重峦叠嶂。 15. 前三联描写景物,虽然秀美,但是显得有点空旷,缺乏活力。作者在静谧的旷野上增加
41、了农月时分,举家在南亩耕种的场面。虽然是虚写,但是能够让人从美好的初夏田园风光之中联想到人们在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作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意境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答出诗歌前三联的写景角度,第二问要求答出前三联写的什么景,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第一联“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写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看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写的是远景;第二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写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边的绿树连着溪流的入河口,上句写的是远景,下句写的是近景;第三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42、写埂外流水波光粼粼显得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上句写的是近景,下句写的是远景,可见前三联写景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方向,如本题问的是“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尾联,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考查的对诗歌尾联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从手法、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写了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人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此联描写的是人们在田间劳动的情景,充满生活气息。联系上文来看,上文写景,
43、没有人物的活动,画面秀美但却缺乏生机,加上尾联,就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从手法上来看,诗人并没有真正看到人们在田间忙碌的情景,而是通过想象来表达出来的,采用的是虚写的手法。【点睛】第2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16.
4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_,_,_。他们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世人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真的猛士 (4).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5).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萧、易、还、猛、惨、淋漓。三、语言文
45、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 ,李煜的 ,关云长的 ,贾宝玉的 ,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它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B. 浩
46、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润着中华民族。C.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摇曳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D. 浩浩五千年文明,婀娜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愁肠寸断 仰天长啸 重枣美髯 儿女情长B. 愁肠寸断 儿女情长 横刀立马 仰天长啸C. 仰天长啸 愁肠寸断 横刀立马 儿女情长D. 仰天长啸 儿女情长 重枣美髯 愁肠寸断【答案】17. A 18.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
47、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浩浩五千年文明婀娜多姿”搭配不当,“婀娜多姿”是形容女性的,应改为“摇曳多姿”,且应放在“辉煌巍峨”前。再结合所给四个选项来看。A项,修改正确;B项,搭配不当,“滋润”应改成“滋养”。C项,语序有误,“辉煌巍峨”和“摇曳多姿”调整顺序。D项,搭配不当,“婀娜多姿”应改为“摇曳多姿”。故选A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古人常以此抒发悲愤之情或以此述志。愁肠寸断:愁得肠子都断成一段段的,形容忧愁到了极点。儿女情长
48、:过分看重爱情。重枣美髯:深暗红色的脸,两颊上的长须。横刀立马: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结合文段中人物的个性、经历及理想追求,可知屈原后应填“仰天长啸”,李煜后应填“愁肠寸断”,关云长后应填“横刀立马”,贾宝玉后应填“儿女情长”,故选C项。【点睛】第2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
49、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请柬:新居落成,明日乔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 贺信: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璋之庆,遥以致贺.C. 短信: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D.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王强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A项,“乔迁”是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句中用来指自己搬新居,不得体。B项,“弄璋”指生男孩,句中是“千金”,也就是女孩,使用不得
50、体。C项,“务必概允”有强迫之意,不合语境。D项,“为荷”是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意思是麻烦人家了。句中用在介绍信的结尾,使用正确。故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运动减
51、肥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_。运动量过小,不能消耗掉多余的热量,_。运动量过大,超过身体的负担能力,又会造成过度疲劳,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健康,也难以坚持。一般来说,中青年人身体强壮,_,运动量可以大一些,运动时最高心率可控制在140次/分左右。【答案】 (1). 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往往跟运动量有很大关系) (2). 减肥效果就不理想 (3). 身体负担能力较强【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例如本题
52、中的第一个空根据前后文文意说的是运动量的大小,所以考生一定要根据所给出的文字判断所填写的内容。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_。_。【答案】 (1). 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 (2). 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本语段有一些语句说法太
53、绝对了,如: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仿照第一句把这两句话说的有余地,不太绝对即可。可改为: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建立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一方面任意展现喜悦悲伤,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方面浏览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随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评价。这是可喜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这也是可悲的时代,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
54、淹没,人人都很脆弱。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体验?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信息时代,让理性成为行为自觉网络出现,信息发布生态迈入新世代,其中自媒体的出现,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人人可以成为一个即时发布的媒体,信息遂呈开放式、自审式呈现。只是,一旦其中任一人或缺乏自审能力,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就可能造成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因此误入违法的泥潭此类因发布虚假信息而触犯法规者,并不鲜见,像秦火火等受到法律惩处者,也非孤例。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上网须谨慎,发声应理性。因为,网络的便利性、即时性和缺乏审核性,使人人成了“新闻自媒体”后,网民们虽然能更直
55、接、更便捷地发声表达或发布信息了,但其对社会事件的个人化表达,很难剔除主观化、碎片化、杂质化倾向。这时,无论信息发布人,还是网络信息受众,恪守理性思考,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此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免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因此违反法纪、受到处罚。网络信息的两端,发布、转发、传播及评论等环节,如果网民都缺乏理性精神,对信息充满情绪性、发泄性、偏激性的口水化网络表达,这绝非信息呈现及批评与监督的正常取向与常态。应对网络信息的主观性、选择性,只有理性才是止洪口、刹车闸。理性地独立思考、综合权衡,才是建设性表达方式的正确取向。在热点事件面前,想要保持理性,首先要问真假,站在事实高地上,注意排除信息迷
56、雾。其次,在事实不完整的情况下,不做评论,或不作超越事实的判断。还有就是去除封闭思维,保持可能被说服的谦虚以及开放的心态,不要人云亦云。正确的对待网络信息的态度是:了解、尊重、沟通、交流、理性,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之中,人才是主导,谨慎、理性地进行网络活动,网络世界绝不是个可以肆意妄为的蛮荒丛林,它有着与社会有序运行所必须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约束,更有赖于网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性判断的能力。当理性判断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那就意味着网络生态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提升。让网络告别丛林,让网友告别莽撞,理性判断应
57、该成为我们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本题由材料和任务两部分组成,具有任务驱动作文的特点。所给材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本题由材料和任务两部分组成,具有任务驱动作文的特点。所给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说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用微博微信与外界沟通的情况,先说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时,会引起的喜悦与痛苦的感受,喜悦的原因是感情可以任意展现,痛苦的原因是信息量大,而且真假难辨;然后说微信朋友圈的便利和对信息的在意,所带来的便利是可以浏览他人的微博,了解更多的信息随意
58、做出评价,在意的是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评价。第二层是对这个“时代”的辩证而全面的看法。材料说这个时代既是可喜的,也是可悲,喜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悲的是“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淹没,人人都很脆弱”。显然,第一层说的是现象,第二层是对第一层的总结。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可写的角度比较多,考生可针对第一层内容谈如何与外界进行沟通;也可以针对整则材料,谈当今时代如何对待海量信息等。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现象进行分析,如朋友圈晒娃、晒美食、晒减肥等各种晒的现象,微信各种养生知识转发等,从问题的产生的背景、
59、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面对问题的态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论述,最后总结升华,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立意角度参考:(1)积极与外界沟通方面:顺应时代发展,更新交流方式;学会运用科学技术,打开心灵之窗:记录心路历程,展示个人风采;勇于向外界披露成败心迹;拥有强大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等等。(2)科学理性互动方面:正确处理个人的亲疏好恶,科学合理评价对方;理性认知,正确处理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传播伪劣当作格调,把消费苦难当作高尚,把践踏良知当作思想;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应该是我们思想的独立与成熟;在网络时代,更要时刻提醒自己擦亮眼睛,多看,多想,做思想的主人。【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
60、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