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共4小题,13分)材料一: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
2、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
3、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豐从示。豐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
4、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无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
5、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礼治蕴含礼制、礼仪、礼义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具体举措,在涵养人方面功不可没,构成一种层层递进的“立人”的实践过程。安土重迁的乡民,由于见识和受教育机会有限,开启教化的过程基本通过礼制进行。以礼制俗,倚重礼制来约束和规范,免得人的行为举止失范与失序。如此讲,并非意味着农家人粗鄙。在生活境况比较差特别是缺乏仓廩实知礼节的那种从容时,遵礼守制能
6、够抑制人性中负面气质的释放,保障人的道德伦理不至于虚空。其所蕴含的逻辑,与传统王朝治理从“重德化”到“明礼制”的治乱史观的转变相契合。与强制性的礼制、律令相比,礼仪在人生的修养方式上相对柔和。通过锲而不舍地学礼习礼,借仪式与节度融入人的感情,从而亲亲尊尊,内化人格而复性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在严谨的仪式操练中习得,举止合体,熏陶气质。此时的礼,不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外在规范,也是变化气质、端正人心的修身养性之功。如蔡元培所言:“礼仪能造就习惯,而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就礼义而言,其为制礼的意旨,礼之所以为礼的精义,也可作上述“化”的理解。换句话讲,创设礼制
7、与礼仪最终是“化人”,使人能深明礼义即“明事理”。有了明事理的境界,乡民们哪怕物质条件再艰苦,处事也会将心比心、有怜悯心,呈现出人的精神气度。明事理不只关联着零零杂杂的村民日常,同时还有着“人生的意义”的关照。如农民谈论的“抱着金元宝,若没命一切皆空”的理儿,何尝不是一种哲学性命题。在广袤的乡间,这种深明礼义,恰恰说明了千百年来的乡村缘何能够低成本自治。(摘编自张海荣、张建梅向里用力:转型期乡村文化治理的根本途径)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是二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靠国家权力,礼靠传统。B.乡土社会注重传统,是因为乡土社会流动
8、性小,而且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更实用。C.“克己复礼”说明人主动服从礼,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外力约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D.创设礼制与礼仪是为了“化人”,使人能深明礼义,所以礼义比礼制和礼仪更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既证明古代礼有残忍的一面,也表明孔子比子贡更看重礼。B.在安土重迁的乡村,遵礼守制能够抑制人性中负面气质的释放,从而避免人的行为举止失范与失序。C.礼治能在乡土社会长期存在,是因为乡土社会没有变化,而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中,法治会应运而生。D.从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和严谨的仪式操练,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彬彬有礼、
9、温润如玉的君子。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礼治范畴的一项是( )(3分)A.孟母为儿三迁B.古代贵族用陶俑殉葬C.曾子临终易席D.当代长辈过年发红包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礼治”的基本内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共3小题,13分)远去的东栅张会芬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
10、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
11、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
12、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梦中的故乡没有了。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再见了,我的东栅!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选自短篇原创文学散文精选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把昔日乌镇视作
13、自已梦中的故乡,徘徊在乌镇恋恋不愿离去,体现了对静谧安适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面对经济大潮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则深怀叹惋之情。B作者初到乌镇时,乌镇就像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再到乌镇,乌镇变成了蓬头垢面的女子。对比鲜明的比喻,表达出作者对变化后乌镇的遗憾与怨愤。C戏楼,青檐黛瓦的房子,寂静的林家铺子,满是书香的茅盾故居,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勾勒出乌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D本文言简字约,对景物的描摹既准确生动,又雅致通畅。语言平淡而充满韵味,即使比喻也带着浓浓的生活
14、气息,将内心深沉的情感与简淡的语言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别致的感受。6以第段为例,赏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4分)7作者为何两次逃离乌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2小题,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15、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8.对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客喜而笑B.郁乎苍苍
16、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D.哀吾生之须臾 耳得之而为声 9.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何为其然也?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例句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侣鱼虾而友麋鹿1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
17、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翻译:人的认知不可能轻易获得,只能将遗憾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翻译: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连一瞬间的工夫都不停止变化。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翻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可以一起享用。(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5题,20 分)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
18、其姓字之。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后刺史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迁刑部侍郎。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
19、曰:“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欲复用之,持示宰相。皇甫镈素忌愈直,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师
20、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B.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C.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D.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
21、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宫市,本指宫中市场,此处指中唐时宦官在民间市场以宫市名义贱价强买的弊政。 B.刺史,是官名,起初为中央派往地方巡行郡县的监察官,后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C.卒,在中国古代指高官去世,其他表“死亡”的词语还有“崩”“薨”“不禄”等。 D.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从小记忆能力超群,每天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
22、诸子百家的学问。B.韩愈忠言直谏,屡次触怒皇帝。他曾因上疏论事被贬阳山令,又因反对迎取佛骨而激怒皇帝,惊动朝廷内外,外戚权贵也说他的坏话,最终被贬潮州。C.韩愈知恩图报,又能抚恤孤弱。他三岁丧父,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后为嫂服丧报恩;凡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无后,他就资助嫁其孤女,救助其家人。D.韩愈崇文重教,终成文章泰斗。他广授弟子,影响甚大;推崇汉代文章,自成大家,其文博大精深,深受后世学者景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14韩愈关心民生疾苦
23、,深受百姓爱戴。请举例说明韩愈关心百姓及深受百姓爱戴,用自己的话各举一例。(3分)(三) 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9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程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黄华:菊花。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
24、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18. 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情感主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5分)1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中心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 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客动人的箫声的两句是:“ ”(3)师说
25、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三、语言运用(共5小题,共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共3小题,9分)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
26、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潮汕竹帘画、潮绣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潮汕木雕、潮阳剪纸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
27、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C如火如
28、荼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D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23.下面的邀请函的主体部分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4分)我校决定于1月28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上午9:00至11:00在大礼堂召开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会。我们热忱通知您在闲暇之余抽出宝贵时间光临学校,到时候我们将真诚沟通,共同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您的热情参与和宝贵的意见,会有力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期盼您的参与,等着您的到来。24. 以“潮起汕头,韵动亚洲”为主题的第三届亚青会将于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在海滨城市汕头举行,下图是第三届亚青会的会徽,请写出该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请忽略字母和数字)。要
29、求语意简明,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5分)六、作文(60分)25.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萤火虫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更辉煌,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2020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题号123589101112131417202122答案ACABCBCBCCBCABB1.A(B项,外加信息,据材料一第四段,乡土社会“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可知是同
30、样信任“自己的经验”“若祖若父的经验”,说“更实用”与原文不合。C项,不符文意,据材料一第七段,“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可知礼治并非“自动形成的秩序”。D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末段原文不能推出“礼义比礼制和礼仪更重要”的说法。)2.C(理解偏差,礼治能在乡土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不是“乡土社会没有变化”,而是变化比较慢。)3.A(孟母三迁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教育环境,不属于礼治范畴。)4.礼治的依据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一种行为规范。礼治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变化慢,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或:礼治的维持力量是传统)礼治
31、蕴含礼制、礼仪、礼义,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具体举措。礼治有其残酷性。(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注意不要把“礼治”答成“礼”)5B(没有对乌镇的“怨愤”之情)6句式方面:整散结合。如“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等使用整句。修辞方面:使用比喻的修辞,如“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把乌镇比作一位古典女子;拟人的修辞,如“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赋予了乌镇人的行为、情感。形象生动写出了乌镇的简静,安详,内敛。语言风格:简约、淡雅(典雅)。如:“人迹寥落”、“
32、碧澈如镜”等词。(答案必须有概括简析,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其中修辞方面答出任意一个得2分,答出两个修辞不重复得分。)7(1)第一次“落荒而逃”,是因为发现自己的芜杂、浮躁和虚荣而感到惭愧。(1分)第二次“只想快速逃离”,是因为乌镇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变得喧嚣、烦躁。(1分)(2) 前后呼应(形成对比)(1分),将乌镇以往的宁静、内敛与当下喧嚣、烦躁作对比(1分)凸显了文章主旨(1分)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随着经济大潮而慢慢消逝的遗憾无奈之情(1分)用相近词语表达不同的心情,文章语言富于浓郁的情感韵味,更能感染读者。(2分)(第一问答出两点得2分,第二问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8.C
33、(解析:C项中“以”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中“而”是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和修饰关系;B项中“乎”分别为形容词词尾和句末语气词;D项中“之”分别是表取消句子独立性和代词)9.B(解析:例句是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A、D中都是状语后置句,C中是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10.C(解析:例句中“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B中“南”“西”都是名词活用为状语,D中“侣”是名词活用为意动)11.B (解析:应该解释为“(我)知道这些不可能轻易获得,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12.(3分)C(正确标点为: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34、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13.(3分)C(“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而非只指“高官去世”。)14.(3分)B(曲解文意。原文为“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意思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才使韩愈免于死罪,被贬为潮州刺史。)15(8分)(1)治他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借此招来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答“使人们敢于进谏”也可)。4分;“诚”(确实,的确)、“安”(怎么)、“宽”(宽容,宽恕)三处各1分,大意1分。(2)当初,韩愈到了潮州,关心询问老百姓疾苦,(百姓)都说:“恶溪中有很多鳄鱼,
35、把老百姓养的家畜将近吃光,因此老百姓都很穷。”4分;“且”(将近)、“以是”、省略(百姓)三处各1分,大意1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 翻译从宽。)16关心民生疾苦:任袁州刺史时,替七百多沦为奴隶的当地人赎身。与当地人立约,禁止抵押儿女为奴。韩愈到潮州后关心百姓疾苦,为民驱鳄除害。(三选一)深受百姓爱戴:他关爱百姓,百姓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注:写对一个例子给1分,两个例子都对给3分,注意必须是关心民生疾苦一个例子,深受百姓爱戴一个例子。如果两个例子都是同一个方面的,则给1分)【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邓州南
36、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嫂子郑氏抚育他长大。韩愈从小自己就知道努力读书,每天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调任四门博士,升任监察御史。上书极力抨击宫市的弊端,德宗皇帝很生气,贬他做阳山令。他关爱百姓,百姓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后任刺史审查他的案子,柳涧被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惩治他们。御史复核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把他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新担任国子博士。他才学杰出却屡遭贬黜,官位又被降低,于是作进学解来自我宽解。后升任刑部侍郎。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
37、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甚至采用夷人之法,烧灼身体,施舍奇珍异宝,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进谏。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治他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借此招来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人们敢于进谏)。”皇帝说:“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即使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于是贬他为潮州刺史。当初,韩愈到了潮州,关心询问老百姓疾苦,(百姓)都说:“恶溪中有很多鳄鱼,把老百姓养的家畜将近吃光,因此老百姓都很穷。”过了几天,韩愈亲自去
38、看了一下情况,命令下属判官秦济把一头羊和一头猪,投到恶溪的江水中,并作了一篇祭文说:“刺史我是奉天子的命令来上任的,如果你们这些鳄鱼不听话,不迁徙异地来回避,冥顽不灵,就象毒害百姓的恶物,都得杀。”祭鳄仪式完毕的那天晚上,江水中忽然刮起了狂风,伴随打雷,几天之后,江水全部干涸,从此潮州人再也不用担心鳄鱼来袭。韩愈到潮州后,上表哀痛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打算重新任用他,拿着奏章给宰相看。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于是朝廷改任韩愈为袁州刺史。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儿女就归债主所有。韩愈到任后,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把七百多人还给他们的父母。他趁机与当地人立
39、约,禁止抵押儿女为奴隶。长庆四年韩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的头衔,赐谥号文。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曲意附和他人。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读书人,使他们常常能够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凡是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无后,韩愈就资助嫁其孤女,救助其家人。嫂子郑氏去世,韩愈为她服丧一年报答恩情。韩愈常常说自从汉代司马相如、太史公司马迁、刘向、扬雄之后,杰出的文章作者不是每代都有,因此他深入探究文章的根源,取得了卓越的建树,成就一家之言。他的原道师说等数十篇文章,都博大精深。自韩愈死后,他的言论广为流传,致力于学问的人们像仰望泰山、北斗一样景仰他。17. C
40、(“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 18.(1)贺诗中表达了诗人思归之情与时不我与、人生失意的感慨。诗人病后登高之际,听到“得意”的蝉鸣,微露歆羡,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看到日暮中的归鸦,思归之念油然而生;秋风萧萧,鬓发斑白,流露出人生失意的落寞。(3分)(2)杜诗在情感主旨上则更显丰富复杂。既有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渗入老病孤愁的悲哀;既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又有忧国伤时、忧国忧民的感情。诗人在沦落他乡不胜感伤中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3分)【诗歌详解】这首诗是作者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首联以鸣蝉起
41、兴,点明乡愁的主旨。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颔联写诗人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富有情韵,从忆想回到现实,看到鸦投古刹这一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以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尾联即景抒情,写作者自己辜负了故乡亲友赏菊之约虽然令人伤怀,让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本诗意象众多,首联写清蝉、颈联写斜阳、暮鸦、衰
42、草,尾联写秋风,这些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首联写急风、高天,颔联写无边落木、不尽长江,这些意象营造出雄浑苍凉的意境。从章法结构上来讲:两者都是写景加抒情,但是安排的位置不同,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不呆板拘滞;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先写景后抒情,采用惯常方式,层次清晰。1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学不可以已(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0A ( 该题要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B、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选A项)21B ( 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
43、“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因此选B项,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22. B(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适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
44、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合。因此排除C项,选B项)23.答: “通知” 改为 “邀请” ; “闲暇之余” 改为 “百忙之中 ” ; “到时候” 改为 “届时” ; “等着” 改为 “恭候” 。24.答案参考:构图要素:红头船、“汕”字图案(元素)、海浪、太阳(答出任意两个给2分)寓意:红头船、海浪是潮汕地区华侨华人远渡重洋时情景再现,代表了潮汕人民乘风破浪奋斗拼搏的精神和汕头为侨乡的地方文化特点,或点明亚青会举办的地点在汕头;“汕”字元素和太阳标志的组合,呈现在灿烂阳光下的运动形象,展现了亚洲青年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寓意共3分)【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
45、贯、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徽标由三部分组成,该图主体图形是汉字“汕”,采用红、蓝、绯的渐变色(色彩寓意略),图下写着shantou亚青会2021.图案将船帆的特点与汉字融为一体,表达了运动拼搏的内涵,呈现出青年人充满活力的形象。会徽整体跳跃灵动,寓意是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本徽标寓意丰富,考生作答时不必面面俱到,抓住要点,言之成理即可。25.作文题意分析:抓住关键词“还是” “尽管”,不难掌握小诗的中心,但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不能只写及一面,如自卑、渺小或发光奉献、坚持梦想等,否则都属于偏题。诗中的“我”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泛指弱小者。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弱小而不自卑。 2、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3、有一分光,放一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