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第2课一、素养达标1(2021南通)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自谓先祖乃“文王之师”,曾抱怨周成王封他的先公为“子男”之爵,爵位太低,要求提高爵位。公元前706年,熊通北伐华夏系姬姓随国,开始了与诸夏融合的尝试。至楚成王时期,楚国战胜齐桓公率领的中原八国军队,迫使齐国等与之定下召陵之盟,获得了合法的华夏身份。由此可知,楚国国君(C)A拒绝周朝分封B推行兼并战争C认同华夏文化D谋求中央集权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自称“文王之师”的后代,参与诸侯争霸,尝试与诸夏融合,迫使齐国等中原诸侯承认其合法的华夏身份等,反映出楚国国君认同华夏文化,C项正确;拒绝周朝分封与
2、“要求提高爵位”不符,A项错误;推行兼并战争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B项错误;谋求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2021晋中)近日河南洛阳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墓葬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据此判断,该墓葬可用于研究(B)A殷商青铜制作工艺B春秋时期民族交融C西周礼乐文化嬗变D秦汉时期文化交流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00多年前是春秋时期。戎人王级大墓“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的典型特征,同时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说明该墓葬具有民族交融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殷商青铜器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西周礼乐文化的嬗变,故C项错
3、误;2600多年前不是秦汉时期,故D项错误。3(2021三门峡)西周时,兵源主要来自贵族;春秋时,诸侯国开始向庶人征兵;至春秋中后期以后,士兵阶层来源更加多元化。这一变化(A)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B推动了土地国有制度的发展C起源于兵家思想的广泛传播D体现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兵源的来源从单一贵族转向多元化,反映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贵族的逐步没落,阶层流动性的增强,A项正确;材料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与兵家有关,排除C项;“废除”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证明,排除D项。4(2021淄博)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行金版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行刀币
4、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C)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解析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出现各国货币交变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种类繁多,一些诸侯国为了方便交易而铸行他国货币,说明各国间商贸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货币交变现象后,各国货币种类依旧繁多,没有体现出统一为一种货币的趋势,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货币情况,而非市场情况,故排除B项;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是经济上的积极现象,而非混乱,故排除D项。5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D)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
5、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商鞅、邹忌,还是李悝、吴起,在变法法令中都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D项正确;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A项片面;材料没有涉及重建伦理的措施,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当时变法旨在富国强兵,C项说法错误。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解析根
6、据图片可知,从原始陶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制农具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A项符合题意。图中只有铁犁铧是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纹饰只有陶缸和后母戊鼎上有,B、C、D三项均不符合三幅图的主题。7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D)A孟子B荀子C墨子D邹衍解析据所学可知,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D项与题意相符;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A、B两项与题意不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项与题意不符。8老子提出:“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二者思想都(C)A主张顺从自然 B倡导战胜自然C蕴含和谐理念 D提出仁者爱人解析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老子崇尚自然,主张顺应自然;孔子主张“仁”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二者都蕴含和谐理念,C项正确;A项是道家观点,与题意不符;倡导战胜自然的是荀子观点,B项与题意不符;D项是孔子观点,与题意不符。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8、来。老子道德经材料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治国主张。答案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二、能力提升10(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
9、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B)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解析“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表明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选B项;恢复前代礼乐制度主张的是儒家,墨子强调的是广大百姓的利益,排除A项;强调社会等级和谐的是儒家,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排除C项;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墨家强调“非攻”,排除D项。11. (2020北京)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10、(C)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解析材料“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日常行为规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军功爵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项排除。12(2021全国高考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D)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
11、产持续发展解析据材料信息,作为世禄的采邑包括土地及人口,采邑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和人口是古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它们的增多反映了生产的发展,故选D项;A项错在“废除”; B项错在“强化”,应是分封制逐渐瓦解;据题干信息,拥有采邑的是卿、大夫,卿、大夫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说明诸侯国君的统治遭到削弱,C项错误。13(2021湖北仙桃中学)元人陈澔在评价吕氏春秋时认为:“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损益先王之礼而作此书,名曰春秋,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可见,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意在(D)A规劝其他诸侯国归顺秦国B为秦国制定统一礼乐制度C总结反
12、思诸子百家的学说D为大一统提供理论新依据解析战国后期,秦国“必得天下之势”日益明显,吕不韦召集众多知识分子总结先王治国的经验教训,写成春秋,做为“一代兴王之典礼”,说明吕不韦意在通过编纂吕氏春秋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局面提供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D项正确;编纂书籍与其他诸侯国归顺秦国无关,A项错误;为秦国制定统一礼乐制度并非吕不韦编纂春秋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总结反思诸子百家的学说只是具体做法,不是主要意图,与“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不符,C项错误。14(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16)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
13、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1)不同态度:据材料
14、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可知,荀子认为使圣人尊贵的能统一天下,而使贤者尊贵的能称霸诸侯,故荀子主张敬“贤”、贵“贤”,则主尊下安; 据材料“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知,慎子认为确立君主而尊贵贤人,会造成社会动乱,故慎子反对敬“贤”、贵“贤”,认为这样会造成社会动乱。相同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2)意义:据材料“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和材料“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张选贤任能,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都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强化了人才意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