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56MB ,
资源ID:54502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502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3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A. 等于1/2B. 大于1/2C. 小于1/2D. 全球同在一天2.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A. 2014年1月6日16时B. 2014年1月5日8时C. 2014年1月5日16时D. 2014年1月6日8时【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图示时刻,1

2、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据此分析选A。【2题详解】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2013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2013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2014年1月5日16时,据此分析选C。当太阳位于地平线下,且高度角在地平线下18以内时,天空依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光亮,这种现象发生在午夜与日出之间时称为曙光,而发生在日落至午夜之间时则称为暮光。漠河(53N

3、)某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 该日最接近(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4. 此日,该地暮光的持续时间为( )A. 3小时B. 3小时16分C. 3小时32分D. 4小时【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6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可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最接近夏至日,故选B。【4题详解】正午时间和午夜时间差是12小时,根据图示可知正午时间是11:52,午夜时间是23:52,根据材料符合暮光的是日落至午夜,太阳高度在地平线下14,

4、(18)所以计算出时间为3小时32分。排除ABD,故选C。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 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6. 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 1小时40分钟B. 2小时20分钟C. 3小时20分钟D. 4小时40分钟【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a位置时,该地日出时间在一年中最迟,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b位置时,位于日出时间最迟与日出

5、时间最早中间,为北半球春分日。ab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6题详解】读图,该地日出最晚约7:40,最早约5:20。根据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即用正午12点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再乘以2倍,就是昼长时间。可以算出,白昼最短是8小时40分,最长是13时20分,所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4小时40分,D对。A、B、C错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假如地点位于北半球,图中 M点代表的是: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8. 假如地点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的排

6、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B. 地点可能位于 80NC. 图示期间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D. 地点在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题干显示在北半球,且过昼夜均分这个时间后白昼变短,到 M 位置时为最短,可知图中最左侧应该是秋分,M 为冬至。故D正确。【8题详解】由第一小题可知,图示时间为从秋分到冬至,然后向春分靠近,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位于赤道,因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图中四个地点中,全年昼夜等长,应在赤道上,纬度最低,故 A 错误。出现极昼的时间很短,应该在极圈附近,故B 错误。地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存在极昼

7、、极夜现象,故D错误。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图3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小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A. 昼长逐渐增加B. 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 月均温不断降低D. 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10. 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A.

8、 变长B. 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答案】9. B 10. A【解析】【详解】1.图中显示,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即时间由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在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武汉市昼长逐渐减小,A错误;在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武汉离直射点纬线渐远,两者纬度差渐大,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B正确;武汉7月平均气温最高,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即从6月至12月,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武汉67月降水最多,因此从6月12月,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9、D错误。故选B。2.屋檐主要是夏季起到遮阳效果。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图中显示,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房间的面积越大,要使屋檐外延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直射点向观测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降低。夏至日(6.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

10、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 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A. 冬季的上午B. 冬季的下午C. 夏季的上午D. 夏季的下午12. 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则X日可能接近( )A. 6月12日B. 1月2日C. 7月2日D. 12月12日【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

11、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说明此时太阳从西北方向照射过来,对于北京而言,夏季,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冬季,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因此,此时为北京夏季的下午,故D正确,ABC错。故选D。【12题详解】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即某地昼长相等的两天的日期应是距夏至日(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等,且关于二至日对称的日期,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若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说明两次拍摄的时间距离6月22日的时间均为10天,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的同一条纬线上,因此第一次拍摄的时间最可能是6月12日,而第二次拍摄的时间是7月2日左右,故C正确。故选C。读某日甲、乙、丙、

12、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图中有且只有一地位于北半球,该地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14. 图中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乙丁甲丙C. 甲丙丁乙D. 丙甲乙丁【答案】13. B 14. C【解析】【分析】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3题详解】图中四地只有甲地昼夜等长,因此该日非二分日,甲地位于赤道上,乙地昼长夜短,丙、丁昼短夜长,因此丙丁位于同一半球,乙与丙丁不在同一半球。题干要求只有一地位于北半球,故乙地位于北半球,B正确。故选B。【1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甲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丙、丁昼短夜长,乙出

13、现极昼现象,因此乙地纬度最高。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结合选项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15. 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A. 0B. 10SC. 10ND. 20N16. 乙地纬度为A. 20SB. 20NC. 40SD. 40N17. 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A. S点高度降低B. Q点向右移动C. T点向左移动D. Q、T间距增大【答案】15. C 16. A 17. D【解析】15题详解】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14、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X=70,据此推知X=10N,据此选C。【1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应为乙地的冬半年,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据此乙地应位于南半球,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乙地纬度10=60,据此计算得出乙地纬度为20S,选A。【17题详解】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移动,则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降低,昼长变短,乙地则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昼长变长,因此,S点高度增加;Q点向左移动、T点向右移动;Q、T间距增大,据此分析选D。2018年某日山梨县山中湖村(如左下图)湖畔惊现“

15、钻石富士”的奇景(如下图),太阳落至富士山山顶,如钻石般闪耀,美景持续约1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摄影爱好者观赏到这一美妙瞬间,可能是在当地时间的()A. 6:30B. 12:30C. 16:30D. 18:3019. 若想在图中甲湖处欣赏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需要的条件是A. 夏天万里无云的早晨B. 冬天万里无云的早晨C. 冬天多云多雨的早晨D. 夏天万里无云的傍晚【答案】18. C 19. 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18题详解】根据左图信息得知富士山位于山中湖村的西南方向,摄影爱好者观赏到太阳落至富士山山顶即看到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时间在当地12:00到18

16、:00之间,并且接近日落,太阳高度角小,不是12:30,故C正确,选C。【19题详解】图中甲湖处欣赏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看到的是太阳位于东南方位,在夏天,早晨太阳东北方向升起,到达东南方位时已经是上午,太阳高度也较大,看不到此景观,A错误;冬天的早晨甲湖可看到太阳从东南方位升起,可以看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同时需要万里无云的晴天天气,B正确,C错误;夏天的傍晚,甲地太阳从西北方向日落,不能看到类似“钻石富士”美景,D错误。故选B。【点睛】北回归线到北极圈的地区一天中太阳方位随当地地方时的变化是,6:00以前,东北方向;6:00到12:00,东南方向;12:00到18:00,西南方向;18

17、:00以后,西北方向。下图为“甲、乙两地1012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读图完成以下小题。20. 有关甲、乙两地位置的描述,图示时期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B. 乙地位于南半球温带C. 甲地位于南半球热带D. 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21. 图示时期( )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先减后增C.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D.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答案】20. A 21. C【解析】【分析】【20题详解】据题干知,该图为1012月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该日期为太阳直射半球且向南移动时期,据题可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有最大90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18、,为南半球热带地区,BD均错误;甲地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减小,至冬至日为最小,后开始变大,可判断甲位于北半球温带,A正确、C错。故选A。【21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A错误;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先增后减,B错误;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C正确;乙地白昼时长先延长后缩短,D错误。故选C。【点睛】下图为海南省海口市(20N, 110E)某楼盘平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2. 下面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户型,某客户选房的观点合理的是( )A. 宜选甲,采光好B. 宜选乙,采光好C. 不宜选丙,夏季暴晒D. 不宜选丁,夏季暴晒23. “小暑晒霉正当时”。小暑时节(7月7

19、日或8日)是自然界入伏开始,热天就真正到来了。夏季闷热潮湿给霉菌造成了良好的滋生环境,家里物品易发霉。小暑时节雨水少了,这时候,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其上的霉菌杀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甲、乙、丙、丁四种户型的阳台“小暑晒霉”效果最好的是(北京时间)( )A. 甲阳台1240B. 乙阳台1500C. 丙阳台1240D. 丁阳台1120【答案】22. C 2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时间的计算。要求我们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熟悉在不同时该阳光的照射情况。【22题详解】海口大部分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南面,采光更好的是南面,丙在夏季会出现“西晒”,下午

20、气温高,不宜选择。 丁地上午气温不高时有阳光照射,下午没有阳光直接照射,宜选丁。故选C。【23题详解】7月7(或8)日太阳直射点接近海口,A、C选项中均为正午直射,阳光难以照到阳台,晒霉欠佳;D选项北京时间11:20时,当地时间10:40,太阳位于东北方位,丁阳台无阳光照射;B选项乙阳台北京时间15:00,当地时间为14:20,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晒霉适宜。故选B。2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大约15天一节气,用于指导农业耕种。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21、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周朝时期周公曾在河南登封县“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日影,定四时”,可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测量24节气,其观测结果正确的是( )A. 一年中冬至日杆影最短B. 春分日杆影与杆高相等C. 每个节气影长跨度相等D. 杆影变长期间当地昼渐短【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河南,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日杆的影子最长,A错。杆影与杆高相等,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

22、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带入数据可知所求点与赤道的纬度差为45,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所以应为45“N,而河南位于35”N左右,不会出现该现象,B错。每个节气相差15天,但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随着日地距离发生变化,因此在相同的15日的时间里,地球公转的角度不一定相同,因此每个节气影长跨度不一定相等,C错。杆影变长期间,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此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D对。故选D。【点睛】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5.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

23、. ADGBFB. BEDAFC. GFBDAD. GBAED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处有可能找到化石B.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C.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D. 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答案】25. D 26. C【解析】【25题详解】该地岩层中D切断了A,应是A的形成早于D;E是发生侵入作用时形成的变质岩,故其形成在A之后;A切断了G、B故G、B要比A形成的早;沉积岩G较B位置偏下,故G早,F要比B晚。故选D。【26题详解】A是岩浆岩,在处不可能找到化石,A错误。F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不利于地下隧道施工

24、,B错误。地对应下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结构,故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C正确。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处为坡面较陡,为背风坡,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错误。故选C。【点睛】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方法: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下题。27. 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是( )A. B. C. D. 28.

25、 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A. 形成时期B. 形成时期C. 形成时期D. 形成时期【答案】27. C 28. A【解析】【分析】【27题详解】读图可知处的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该处地势较低,大量地下水可汇集到此,更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C正确;处的溶洞规模目前规模已经较大,且该处地势最高,地下水不易积存,水体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A错误;读图可知处地形坡度大,水体不易积存,不利于溶蚀作用的进一步进行,B错误;读图可知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读图可知,每一层溶洞都是在当时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流水不断溶蚀而形成,形成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溶

26、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因此可知该地下河水量最大时期为形成时期。故选A。【点睛】本题以喀斯特地貌溶洞断面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答题时需要准确获取图中信息,特别是溶洞规模、地势高低与地下水溶蚀之间的关系,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下图为天山某山脉四级夷平面示意图。据此完

27、成下面小题。29. 图中最古老的夷平面是( )A. IB. IIC. IIID. IV30. 推测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 持续抬升B. 持续下降C. 间歇性抬升D. 间歇性下降【答案】29. A 30. C【解析】【分析】【29题详解】夷平面是在山地上升过程中形成的,I夷平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在抬升的间歇期形成夷平面,依次类推,形成、两夷平面,所以夷平面是最古老的。故选A。30题详解】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山脉四级夷平面是不连续的,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作用,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一般而言,地壳抬升,使得岩层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而地壳下沉,有利于沉积物

28、发生沉积作用。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1. 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 储水构造B. 储油构造C. 铁矿带D. 储气构造32. 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A. B. C. D. 【答案】31. A 32. C【解析】【31题详解】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

29、32题详解】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下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以下小题。33. 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 )A. 背斜顶部多裂隙B. 向斜槽部易积水C. 煤层结构较松软D. 煤炭采空致塌陷34. 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 )A. 周围岩层逐渐致密B. 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C. 涌出水量逐渐减少D. 煤层顶板压力减小【答案】33. A 34. B【解析】【分析】【33题详解

30、】煤层属于沉积岩,根据图中煤层底面的海拔高度,该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B错。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多裂隙,易陷落,A对。煤层结构较松软,易开采,不是顶部陷落的主要原因,C错。煤炭采空致塌陷的原因也是顶部多裂隙造成,D错。故选A。【34题详解】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选项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B对。周围岩层逐渐致密,不易发生陷落,A错。涌出水量逐渐减少、煤层顶板压力减小,使发生陷落的可能小,C、D错。故选B。【点睛】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下图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

31、棱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 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中的( )A. aB. bC. cD. d36. 与“石蛋” 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 搬运堆积 风化侵蚀A. B. C. D. 【答案】35. B 36. B【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5题详解】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中b表示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a属于喷出型岩浆岩;C属于沉积岩;d属于变质岩,据此选B。【36题详解】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地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故选B。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

32、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 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 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 的玄武岩。完成下面小题。37. 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 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B. 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C. 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D. 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38. 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 桌状山B. 丹霞地貌C. 雅丹地貌D. 喀斯特地貌

33、【答案】37. A 38. D【解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7题详解】由材料“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可知,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喷出,A正确;由材料“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可知,桌状地貌最早是沉积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材料“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可知,该地沉积岩因受板块挤压,形成褶皱断层,由材料“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可知,最后岩浆喷出,断块抬升形成桌状山。【38题详解】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上部是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最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浏阳菊花石最早发现

34、于湖南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中,具有层理构造。下图为大溪河某菊花石矿区出露地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9. 从成因上看,浏阳菊花石为()A. 变质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40. 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A. B. C. D. 【答案】39. B 40. D【解析】【分析】【39题详解】结合题目信息,“浏阳菊花石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中,具有层理构造”,说明菊花石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都没有层理构造。故选B。【40题详解】读图分析,从X到Y,经过了地层C2、P1q3、P1m、p21、Z,地层新老关系为从X到Y岩层逐渐变新,因为沉积岩,故岩层应

35、该是褶皱弯曲,是向斜构造,并且地层p21和Z之间有一处断层构造,Z岩层最老,属于上升岩块。故选D。【点睛】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岩层形态上判断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张力和压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

36、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综合题(共40分)41. 左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晨线。右图为某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此时正值北半球的_(节气),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2)该日A地的夜长为_小时, B地昼长为_小时;此时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_。(3)图中C、D、E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该日后一周内C地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分别是_、_。(4)如果在30N一楼顶上安装如右图的太阳能热水器,则该日集热板与楼顶的夹角应是_;若黄赤交角变成20,则夹角全年的调整幅度会变_。【答案】 (1).

37、冬至 (2). 60E (3). 24 (4). 8 (5). 5/6 (6). ECD (7). 昼长夜短 (8). 昼渐短,夜渐长 (9). 53.5(或5326) (10). 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详解】(1)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晨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昼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为正午,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D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60E,该日太阳直

38、射点的经度是60E。(2)A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该日A地的夜长为24小时, B地所在纬线昼弧点12格中的4格,昼长为8小时;60E为12月22日12日12时,120W为0时,从120W往东到180与北京处在同一天,约占全球的5/6。(3)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E位于赤道,纬度最低,D位于北极圈上,纬度最高,故图中C、D、E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ECD;该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位于南半球的C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4)该地正午太阳H=90-(30+23.5)。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水平面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则该日集

39、热板与楼顶的夹角应是30+23.553.5;若黄赤交角变成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变小,则夹角全年的调整幅度会变小。42. 读图,回答问题。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_,判断理由是_。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 (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其原因是_。 (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地,原因是_。【答案】 (1). 新 (2). 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3). A处为

40、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 (4). 花岗岩层 (5).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6). C (7). 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地质构造分为背斜、向斜、断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断层地壳活跃,岩层破碎,不宜建设大型工程。【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岩层沉积顺序,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新,理由是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2)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3)古生物化石存

41、在于沉积岩中,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花岗岩为岩浆岩,所以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4)大型工程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对应的是C,原因是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点睛】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1、中间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是背斜;中间部分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是向斜。2、看地底岩石的走向,若向上突起则是背斜,向下凹进则是向斜。一般来说,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侵蚀成谷地(如题干中A);向斜顶部受到压力,岩石就会沉积成山(如题干B)。43. 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

42、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为_,理由是_。(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凉水河的流向是_。(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3)山谷自东向西(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

43、小公路的坡度。【解析】【分析】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涉及地质构造与地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等知识点的考查。【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河流多在河谷发育,图示AE之间有河流经过,故判断地形为河谷或山谷;岩层形成年代A、E两处最晚,C处最早即两边岩层年龄较晚,中间较老,判断为背斜构造。(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最初在内力作用下形成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从而形成凉水河河谷。(3)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凉水河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方向标可知,流向为自东向西。(4)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可以从等高线上判断其特点及原因。读图分析可,乙村到甲村之间的交通线路主要沿河谷地带修建,地形较为平坦,因此线路较为平直;乙村到丙村之间,等高线密集且多弯曲,说明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为了降低交通线路的坡度和保证后期的行车安全,公路大部分路段沿等高线修建,大呈“之”字形弯曲。【点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