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00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训练: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

2、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

3、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

4、:“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

5、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

6、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

7、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

8、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材料三中“能动性

9、”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

10、,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答: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11、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廷见元帝曹禺燕婉动听的官乐在大殿里飘荡。宫娥仪仗迤逦摆开。王昭君丰容靓饰,光彩照人,顾影徘徊,惊动左右。她走上来。萧育:贵人朝见大单于殿下。王昭君:后庭王昭君觐见大单于殿下,千岁!千千岁!(垂下眼)元帝:平身。王昭君:谢天子。萧育:(望着元帝与呼韩邪)下面还有备选的美女,还要看吗?陛下。元帝:(望着王昭君)不,不用了。萧育:(对呼韩邪)大单于呢?呼韩邪:(还在惊愕中)不,不,就依天子陛下吧。元帝:(赞美地)汉宫中居然有这样一块未曾雕琢的美玉啊!(和蔼地)好,你为我们唱一段鹿鸣之曲,来欢祝单于吧。王昭君:后庭王昭君万死,昭君没有学过。元帝:哦?王昭君:臣

12、昭君愿唱一支比鹿鸣还要尽意的歌子。举朝震惊。元帝:什么?王昭君:(从容地)长相知。王龙:(厉声地)大胆!这是乡俚下民的情歌,怎么能在天子面前歌唱,侮慢圣听!元帝:(吃惊,却没有发脾气)哦,长相知,这叫什么东西?王昭君:(从容不迫)陛下愿听吗?萧育:(也忍不住了)这个姑娘简直是出人意外。元帝:(被王昭君雍容自若的态度所吸住,笑着)好,你唱吧。下面有人伴奏吗?殿下无人回答。苦伶仃:(走出跪下)老奴苦伶仃愿试一试。王龙:(抗议地)陛下!元帝:(温和地)让她唱。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胡管,吹起来。王昭君:(唱)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

13、相知啊/长相知。王昭君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元帝随着歌声,领会每一句诗,王昭君唱毕,跪拜。元帝:唱得好,真唱得好!是天上的音乐。平身。王昭君:谢陛下。(站起)元帝:(忽然)但是你不觉得你有罪吗?王昭君:(又跪下)昭君死罪。昭君没有迎逢陛下圣意,歌唱陛下的御作,昭君死罪。元帝:不是。你在这样的嘉宾面前,唱起这样儿女的情歌,不是失了礼吗?王龙:就是啊,陛下,这应该交掖庭治罪,该砍头的。王昭君:陛下能容臣昭君一言不?元帝:好,你说。王昭君:陛下,如果能容昭君一言,这样的话是要站着说的。元帝:好,你就站着说。王昭君:(立起来,意态自若,侃侃然)陛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天生圣人都是本着“义

14、”和“诚”的大道理治理天下的。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弟兄之间,不都要长命相知,天地长久吗?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长相知,长不断,难道陛下和单于不想“长相知”吗?难道单于和陛下不要“长不断”吗?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元帝:(忍不住连连点头)好,好!呼韩邪:(也忍不住)啊,陛下,这真是说得好极了。这时,全朝上下也忽然欢快起来。元帝:(听了多遍,依然忘记)你叫什么名字?王昭君:臣早已禀奏,王昭君。元帝:哦,王昭君,王昭君。你恰恰说到我们的心上了。元帝:(对呼韩邪)你看,这一点不就神奇吗?(对苦伶仃)可你怎么也会吹这个调子呢?苦伶仃:启奏天子

15、,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元帝:哦,胡人、汉人都会唱的?苦伶仃:是,陛下。这时,一个年老的大黄门执羽檄,上。黄门: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元帝:萧卿代读。萧育:(展开羽书)鸡鹿寨都尉祁连将军、云中太守陈昌等急奏天子陛下:昨夜匈奴骑兵突然袭击,放兵抢劫汉朝商队,将货物一扫而空,又乘风纵火,将关市烧毁。臣等急派兵马。胡骑遁去,不知下落元帝:不要念下去了。呼韩邪:(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温敦:消息突然,小臣毫不知晓。元帝:(拿着羽书,笑着说)你们说,这个紧急军报奇怪不奇怪?大单于呼韩邪:(离座)陛下!元帝:(望着萧育)这岂不是太荒唐了吗?呼韩邪:(猜不出元

16、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元帝:(忽然向王昭君,立起)你刚才说什么“相疑相知”的话,是怎么讲的?王昭君:(清清楚楚地)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元帝:(忽然,对呼韩邪闪出宽慰的笑容)对啊!不相疑,才能长相知。弟兄朋友之间,不就是这样吗。(走到呼韩邪面前)呼韩邪单于,边塞上的事情出人意外,总是不免的。但是对我们天长地久的昆弟、翁婿之欢,这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吗?放心吧。猜得出来,匈奴刚刚太平,有一些不臣之徒在找单于的麻烦,趁你在长安,要给你难堪。难道中原的人可以上这样的当吗?呼韩邪:臣惶恐。今天,中原天子的深情,臣永远不能忘记,臣定要彻查此事,禀报天子。元帝:(劝慰地)不说这

17、些了吧。我们亲家还谈我们的和亲大事吧。(对萧育,指王昭君)这就是单于未来的阏氏吗?萧育:(望着呼韩邪)那就看大单于的心意了。呼韩邪:(立刻走向元帝面前,作礼)臣感谢天子。萧育:恭贺单于殿下选了阏氏。这时,全朝上下顿时欢呼起来。殿外喊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注】本节选自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题目为编者所加。后面故事为昭君被册封公主,出嫁匈奴。她和单于一心,互相守护,化解种种危机。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王龙等朝中大臣的阻挠,王昭君毫不畏惧,从容自若,最终打动元帝,得以在朝堂上演唱长相知。B长相知本来是表现生死不渝爱情的情歌,而剧中却赋予其新的意义,象征汉

18、、匈长久友好,世代相知。C剧中的汉元帝在面对匈奴挑起事端的斗争时,既保持了大汉的威严,又给单于以充分理解,是个明君形象。D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和亲,自己的部下却在边境骚扰,面对元帝的质问和谅解,单于表面平静,内心复杂。7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舞台说明描写了王昭君华丽出场,暗示出人物在剧情发展中将有不俗表现。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众多人物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C作者对苦伶仃这个人物说出胡汉百姓心声之事极尽渲染,表现追求和平的主题。D剧中除正面描写外,还多运用侧面描写,如通过众人反应表现昭君的美丽与不凡。8作者是如何设置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发

19、展的?(4分)答:9昭君形象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云中、马邑,开东陉,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遂趋常阳以守。安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

20、,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昏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代宗立,程元振自谓于帝有功,忌宿将难制,离构百计。因罢子仪副元帅,为肃宗山陵使。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仆固怀恩请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臣部曲,素以恩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

21、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贼果遁。德宗嗣位,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令公毋有疑/B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C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D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教

22、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举,古代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B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C回纥,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维吾尔族祖先,唐时建国,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D太尉,唐代三公之一,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子仪武举出身,深谙用兵之道。常阳之战,他利用史思明得到援军后轻敌、军心不稳的时机速战速决;仆固怀恩叛乱时他坚守营

23、垒,使敌人自退。B郭子仪战功卓著,挽狂澜于既倒。安史之乱时,他临危受命,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与李光弼打败史思明,率兵赶赴皇帝驻地,国威大振。C郭子仪素有威望,遭到小人谗害。他在玄宗时战功赫赫;代宗即位,程元振担心他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使他被罢免了副元帅之职。D郭子仪功在社稷,死后恩宠备至。他死后,德宗非常哀痛,停朝五日;到下葬时,皇帝驾临安福门哭送丧车,并恩赐供奉到代宗庙中接受祭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译文:(2)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译文:14郭子仪为什么认为仆固怀恩不会有什

24、么作为?(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徙倚【注】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徙倚:徘徊。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25、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望岳中“,”两句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夸张地写北地荒寒,使人不胜苦处的句子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

26、。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1),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2),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27、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B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C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 D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B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C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D将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20请在文中(1)(2)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28、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2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人民日报西安2019年5月7日电(记者张丹华)陕西省政府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26万老区人民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走上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延安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4年来中央和各级财政累计向延安投入扶贫资金达62.5亿元。延安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八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有力助推了当地告别绝对贫困的进度。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

29、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区人民信心十足,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而接力奋斗。答:22下面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主题班会主持人的结束语,请将它续写完整。要求100字左右,至少引用一处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同学们,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诊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30、材料二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二单元综合检测1解析:A项,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项,曲

31、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表述错误。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C2解析:B项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答案:B3解析:D项,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答案:D4答案: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

32、,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5答案: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6解析:D项,“表面平静”错。结合“(大惊失色)温敦,这是怎么回事”“(离座)陛下”“(猜不出元帝是什么心思,紧张地望着元帝)陛下”等分析,单于应该大惊失色,不能得出“表面平静”。答案:D7解析:C项,“极尽渲染”错。结合“苦伶仃:启奏天子,塞上胡、汉两家百姓都会唱这个歌子的”“苦伶仃从腰间拿出一支

33、胡管,吹起来”等分析,“苦伶仃”的出场,没有极尽渲染。答案:C8答案:利用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认识来设置矛盾,围绕唱鹿鸣还是长相知,以及对长相知的不同理解,在王昭君和元帝君臣之间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因果关系(或:通过外部矛盾推动内部矛盾)来设置戏剧冲突,因为匈奴小股部队在边境上袭击汉地的行为,导致朝堂上爆发了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之间的矛盾冲突。9答案:丰容靓饰,相貌光彩照人;心怀大义,顾念汉匈和平;见识高远,旧曲翻出新意;不卑不亢,态度从容有致。10解析:“因”是连词,连接并列谓语“上之”“自明”,所以应在“因”前停顿,排除AC;“朕甚自愧”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且“自今”是“公毋有疑”的状语,所以应在

34、“朕甚自愧”后停顿,排除B。答案:D11解析:D项,“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错误,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率天下兵马大权。答案:D12解析:B项,依据“会李光弼攻贼常山”可知,攻下常山的是李光弼,不是郭子仪。答案:B13答案:(1)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捣”,攻击;“老”,低落;“跳奔”逃奔。)(2)客军深入我境,利在速战。他的部下一向感激我,我军不紧逼他们,他们自然会怀有二心。(“素”,一向;“德”,感激;“贰”,有二心。)14答案:因为仆固怀恩虽然剽悍果断,但不得士兵之心。他只不过是利

35、用想回家的人与他一起作乱,而这些人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下,郭子仪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应该不忍心进攻郭子仪。【参考译文】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因应试武举成绩优等,被任命为左卫长史。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兼任朔方节度使,率领他的部队东征讨伐。郭子仪收复了云中、马邑,打通了东陉。恰逢李光弼卒兵在常山攻打叛军,攻下了常山,郭子仪率军至井陉,与李光弼会合,打败了叛军将领史思明的几万军队,于是到常阳据守。安禄山增派精锐军队帮助史思明。郭子仪说:“敌军倚仗援军,一定轻视我军;轻视我军,军心不稳,交战就能取胜了。”士兵都拼命作战,终于打败了叛军。

36、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正准备北征范阳,适逢哥舒翰战败,皇帝逃到蜀地,太子在灵武登基,下诏命回师。郭子仪和李光粥率领步兵、骑兵五万赶到皇帝驻地。当时朝廷才建立,势单力薄,军容不整,这时唐朝威势才大为振作。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担任节度使。唐肃宗隆重检阅军队,大张旗鼓发兵南征。唐代宗登基,程元振自认为拥立皇帝有功劳,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因此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职务,任唐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怕诬陷得逞,把唐代宗赐给的诏书一千多篇包好呈上,并表白自己。皇帝下诏说:“我不仁德,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

37、不要担心。”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几十万兵入侵,君臣大惊,有诏命郭子仪驻扎奉天。皇帝问对付办法,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威胁,仆固怀恩原是我的偏将,虽然强健勇敢,但不得人心。现能作乱的原因,是引诱想杀回家乡的士兵,胁迫他们同来,而且他们都是我旧日的亲兵,我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忍心进攻我吗?”皇帝说:“对。”敌军进犯邠州,前锋抵达奉天,众将请求进攻敌军。郭子仪说:“外兵深入我境,有利在于速战。他的部下长期受我的恩德,我不进攻他们,他们将自然改变主意。”因此下令说:“敢说出战的斩首!”敌军果然退去了。唐德宗即位,赐称“尚父”,升任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7)去世,去世时八十五岁。皇帝

38、非常悲伤,停止上朝五天。到下葬,皇帝驾临安福门,哭着看他的灵柩走过,赐谥号叫忠武,供奉到代宗皇帝庙中接受祭祀。15解析: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答案:C16答案: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17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39、取18解析: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语境是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自成一家,故选“独树一帜”,排除A选项和B选项。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错落有致:布局交错纷杂,但极有情趣。此处指字数多少不齐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故选参差不齐,排除C选项。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不但:表递进关系。如果:表假设关系。答案:D19解析:A选项,“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残缺介词造成偷换主语;B选项,“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残缺介词造成偷换主语;D选项,“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

40、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的最后残缺介词“中”,偷换主语。答案:C20解析:(1)承接“字数也由参差不齐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应指出其好处,联系后句“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应是“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2)承接“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联系后句“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应是“均有一副标明篇章内容的对联”。答案:(1)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2)均有一副标明篇章内容的对联21解析:这是一篇新闻材料,共有三段,其中第一段是导语,概括介绍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段是对导语部分的具体解说。本题给新闻拟写标题,主要从导语部分筛选主要信息,关键

41、句“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最后按照字数要求表达成主谓句即可。答案:延安贫困县全部“摘帽”奔小康22解析:这是一道补写题,情境是主题班会,主题是“我也可以成为英雄”,题干已经给出了结束语的前一句,要根据“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写好下句,写作时要围绕对“英雄”的正确理解,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来写。本题要求引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考生应根据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的了解,恰当引用,可以是重要情节或者人物经典语言,修辞手法可以选用对偶、排比等。答案:示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英雄细胞,学英雄未必要千里走单骑,更不需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生活中,拥有一颗英雄的心,担起落在肩上的责,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平凡人也会变英雄!23【写作指导】立意角度:1.再美好的愿景,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实践。2.“以行证道”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奉行的工作法则。3.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4.“道”与“行”做到极致,才是真正有“道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