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542KB ,
资源ID:5447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47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这时参与体内 pH 调节的物质应是()A. H2CO3/NaHCO3B. NaH2PO4/Na2HPO4C. NaHCO3/NaH2PO4D. NaHCO3/Na2HPO4【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

2、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某人剧烈运动后身体内产生了乳酸,乳酸呈酸性,需要血浆中碱性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从而保持血浆pH的稳定,H2CO3和NaH2PO4都是酸性的缓冲物质,NaHCO3与Na2HPO4均为碱性的缓冲物质,这时参与体内 pH 调节的物质应是NaHCO3与Na2HPO4,D正确,ABC错误。故选D。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从外界环境摄人的 O2 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肝脏细胞B. 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

3、D. 肾炎导致渗透压增加,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三者共同组成了内环境。内环就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2)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核苷酸等。(3)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

4、神经递质、激素等。(4)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详解】A、由分析可知:从外界环境摄人的 O2 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循环系统)血浆组织液肝脏细胞,A正确;B、由分析知:为血浆,其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B正确;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C正确;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渗出,故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增加,引起组织水肿增加,D错误;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体液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体液中的成分分类以及来源和去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也更能体会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

5、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当神经纤维膜受到刺激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

6、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故选C。4. 下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 X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 X 代表血糖,则 ab 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B. 若 X 代表抗利尿激素,则 bc 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

7、若 X 代表 CO2,则 b、d 时刻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D. 若 X 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c段,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使得血糖浓度下降;c-d段,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升高血糖,A错误;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

8、压降低,B错误;C、若X代表CO2,则b、d时刻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C错误;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故选D。5.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突触小泡的转运和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

9、隙,C错误;结构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6. 一般情况下,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 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答案】D【解析】【分析】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

10、了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释放神经递质,其排出方式是胞吐,涉及到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B、受到刺激以后,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B正确;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经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D、释放的信息分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D错误。故选D。7. 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

11、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

12、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正确的是A. PM2.5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B. 颗粒物中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导致血浆最终呈酸性C.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兔疫缺陷症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

13、脑皮层【答案】D【解析】【分析】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细胞外部环境;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详解】A. 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错误;B. 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C.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不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D.

14、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 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的传递机制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e 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B. 若该图中的 a 为大脑皮层、b 为脊髓、c 为膀胱,则即使失去 a 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 完成C. 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 为组织液,则 b 为淋巴液,c 为血液D. 若该图中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 d 和 e 可为

15、同一种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d代表转录,e代表翻译,e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B、若该图中的a为大脑皮层、b为脊髓、c为膀胱,则即

16、使失去a的控制,排尿反射也能完成,B正确;C、若图表示内环境中成分的单方向联系,a为组织液,b为淋巴液,c为血浆,C错误;D、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后叶、c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则d和e为同一物质,均为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B.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 语言中枢的 H 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D.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

17、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脑干是呼吸中枢,A错误;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B错误;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懂别人的话,C错误;D、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和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D。1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 它们

18、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 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D.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

19、统中的自主神经,B错误;C、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C正确;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强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大,以适应人体剧烈活动的需要。相反,人由剧烈运动转变为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的作用受到抑制,使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变慢变弱,肺的通气量减小,以便适应人体在安静状态时的需要,D错误。故选C。【点睛】12. 关于激素、抗体、酶呾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状腺激素不具有特异性,其作用于几乎全身细

20、胞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弥散在全身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D. 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和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元,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详解】A、甲状腺激素具有特异性,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A错误;B、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几乎所有活细胞都可以产生酶,但

21、激素是特点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B错误;C、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才被灭活,而不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C错误;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13. 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

22、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错误;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正确;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正确;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不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不会引起胰液增加,错误

23、。综上正确的选项有,A正确。故选A。14. 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胰液分泌的过程一定需要大脑皮层参与B. 与刺激迷走神经相比,刺激小肠,胰液分泌速度更快C.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D. 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都进入内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胰腺分泌液调节的2个途径:神经调节:胃体扩张和谈论食物两种刺激迷走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胰腺,其中胃体扩张引起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谈论食物引起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激素调节:盐酸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胰腺分泌液调节既有神

24、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其中激素调节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神经调节也不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因此与刺激迷走神经相比,刺激小肠,胰液分泌速度更慢,B错误;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细胞发挥作用,其不能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C错误;D、胰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不一定都进入内环境,如起分泌的消化酶直接进入消化道,D正确。故选D。15.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 感受器下丘脑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递D. 如果内分泌腺为

25、胰岛,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和两个过程控制。2、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纽

26、。【详解】A、由过程可知,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B、由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能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其中神经末梢和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B正确;C、过程中,兴奋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突触结构传递到下丘脑,所以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C正确;D、内分泌腺如果为胰岛,则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无反馈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方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下丘脑在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同时要求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6. 某同学参加师大附中秋季运动会万米长跑后,感觉浑

27、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平衡与体温平衡B. 剧烈运动时,人体的细胞呼吸主要为无氧呼吸C. 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 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1、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偿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2、剧烈运动时,人体的细胞呼吸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后的产物为乳酸,乳酸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以维持PH的稳定。【详解】A、大量出汗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该及时补偿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A正确

28、;B、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人体的细胞呼吸主要为有氧呼吸,B错误;C、剧烈运动后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并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的活性受影响,酶促反应降低,D错误。故选A。17. 下列关于下丘脑和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垂体可通过产生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B. 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导管运输到体液中C.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

29、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A错误;B、动物的内分泌腺没有管道,B错误;C、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C错误;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正确。故选D。18.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 段时间内体温维持在385,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患者体温维持 385 期间,该患者的产热速

30、率大于散热速B. 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C. 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D. 若该患者严重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详解】A、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38.5期间,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A错误;B、腹泻会导致机体缺

31、水,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B正确;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C正确;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应及时补充水和钠盐,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D正确。故选A。19. 下列关于辅助性 T 细胞作用的叙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处理抗原 参与体液免疫 识别抗原 分化成记忆 T 细胞 分化成细胞毒性 T 细胞 激活 B 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 产生抗体 参与细胞免疫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辅助性 T细胞的作用:识别、呈递抗原,并产生细胞因子。【详解】处理抗原是吞噬细胞的作用,错误;在体液

32、免疫中,辅助性 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正确;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辅助性 T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正确;抗原刺激细胞毒性 T 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错误;辅助性 T 细胞不能分化成细胞毒性 T 细胞,错误;辅助性 T 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正确; 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正确; 浆细胞能产生抗体,错误; 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正确。故选C。20. 艾滋病是 HIV 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细胞毒性 T 细胞,影响细胞免疫B. 艾滋病人群

33、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 艾滋病 A 阶段,HIV 阴性,没有(或几乎没有)症状D.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答案】D【解析】【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A、HIV 主要通过感染人体细胞辅助性 T 细胞,影响细胞免疫,A错误B、由于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艾滋

34、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较高,B错误;C、艾滋病 A 阶段,HIV 检测阳性,C错误;D、给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易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接种疫苗,D正确。故选D。21.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 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 辅助性T 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刺激 B 细胞增殖和分化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

35、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正确;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

36、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C、辅助性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正确;D、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都起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22. 绿脓杆菌感染是烧伤患者伤口化脓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用药前要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烧伤后的伤口容易感染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有关B. 该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某些人会发生青霉素过敏是因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D. 若患者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可以免去过敏测试直接注射【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

37、疫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2.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详解】A、烧伤后易发生感染是由于烧伤破坏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C、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免疫功能过高,并不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D、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也必须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D错误。故选A

38、。23.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敏原和抗原均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B. 感染 HIV 的妇女,人工哺乳和拥抱婴儿都会将病毒传播给婴儿C. 巨噬细胞主要借助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吞噬处理抗原D.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婴儿由于缺乏 B 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功能减退【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详解】A、过敏原属于二次入侵的抗原,和抗原均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A正确;B、HIV 病毒能通过乳汁传播,但拥抱婴儿不会将HIV 病毒传播给婴儿,B错误;C

39、、巨噬细胞主要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吞噬处理抗原,C错误;D、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器官,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婴儿由于缺乏T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功能减退,D错误。故选A。24. 新冠肺炎是由 COVID-19 病毒(单链 RNA 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感染 COVID-19 病毒后,在内环境中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量的病毒B. 侵入人体内的 COVID-19 病毒会刺激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 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D. 当人体再次感染 COVID-19 病毒,记忆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答案】

40、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病毒营寄生生活,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能在内环

41、境中增殖,A错误;B、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能与病毒结合,B错误;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C正确;D、记忆细胞不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D错误。故选C。25.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B. 接种卡介苗能使人们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C. 饥饿时,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升高D. 肌细胞产生乳酸后,乳酸进入内环境与NaHCO3 反应,从而维持血浆 PH 在7.357.45【答案】C【解析】【分析】饥饿时,胰腺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

42、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但是,本身胰腺细胞是消耗葡萄糖的组织细胞,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是由于体内外温差较大,使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A正确;B、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抵抗作用,B正确;C、饥饿时,血液流经胰腺时,其中的葡萄糖被被胰腺的组织细胞利用,因此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C错误;D、肌细胞产生乳酸后,乳酸会进入血浆,血浆中NaHCO3的与乳酸反应,从而维持血浆PH在7.357.45,D正确。故选C。二、识图作答题2

43、6. 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代表四种液体。请据图回答:(1)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中 O2 浓度最高的是_(填数字代号);CO2 浓度最高的是_(填数字代号)。(2)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图中的_和_(填 数字代号)。(3)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液体主要是图中的_。(填数字代 号)(4)正常人体中,中 Na+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中 K+浓度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5)正常情况下,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_。A麦芽糖 B尿素 C过氧化氢酶 D促胰液素(6)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_。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

44、后膜 tRNA 转运氨基酸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血浆蛋白的合成【答案】 (1). (2). (3). (4). (5). (6). 低于 (7). 高于 (8). AC (9). 【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45、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1)O2的运输方向为血浆组织液肌肉组织细胞,并且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中O2的浓度最高血浆;CO2为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因此,浓度最高的是肌肉细胞。(2)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的组织液,而点滴时药物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的血浆。(3)皮肤被烫伤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属于我们内环境的组织液。(4)正常人体中,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因此低于;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因此高于。(5)麦芽糖

46、为二糖,未被水解成单糖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浆;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也不应该存在与血浆,故选AC。(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生于突触间隙,发生于组织液;蛋白质的合成时会发生tRNA转运氨基酸,发生于细胞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发生于血浆中的二次免疫;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发生于细胞内,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内环境;内环境中会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合成血浆蛋白应该发生在核糖体中。因此,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物质交换等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 进食可刺激胃腺

47、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第_道防线。(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 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胃泌素通过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 验:步骤实验操作4 小时胃液分泌量1假饲2切除胃窦,再假饲3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适量,使胃液分泌量和步骤 1 相当)4只注射与步骤 3 相同刼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注:

48、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步骤 2 中胃液的分泌是_调节的结果。步骤 3 的目的是_。步骤 4 是为了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的作 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答案】 (1). 一 (2). 体液 (3). 神经递质 (4). 神经 (5). 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6). 神经体液调节或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7). 大于【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9、据图分析: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还受体液调节的支配。据表分析:1组是作为对照组,2、3、4组为实验组。仔细分析题表与题图,回顾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即可分析作答。【详解】(1)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据图分析,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图中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分泌素外还有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3)步骤2中切除胃窦,再假饲,已经排除了神经调节对胃窦G细胞的影响,胃液的分泌是不受胃泌素的影响,只能受到储存神经的影响,故胃液的分泌是神经调

50、节的结果。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的目的是排除体液调节的干扰,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是排除神经调节的影响,确定在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实验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点睛】本题结合图表及实验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相关的实验分析与结果处理能力的考查。28. 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 BC 末梢有神经冲动

51、传来时,甲膜内的_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 体结合,使 GC 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 合,抑制 Ca2+通道开放,使 BC 释放的谷氨酸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 GC 兴奋性 降低。(2)GC 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 AC 中甘氨酸的释 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 Ca2+通道失去部 分活性。AC与BC 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_膜。(3)上述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答案】 (1). 突触小泡 (2). 减少 (3). 降低 (4). 丙

52、 (5). 负反馈 (6).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存在大麻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神经节细胞GC表面有谷氨酸受体,无长突细胞AC表面有大麻素受体,当视锥双极细胞BC兴奋时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作用于神经节细胞GC表面的谷氨酸受体,促使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和无长突细胞AC上的受体;无长突细胞AC可释放甘氨酸,甘氨酸与甘氨酸受体结合后,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表面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促进钙离子内流,进而促进视锥双极细胞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视锥双极细胞BC膜上的受体后,可抑制BC膜上的钙离子通道,

53、而内源性大麻素与无长突细胞AC上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详解】(1)据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可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据图可知,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可抑制甲膜表面的Ca2+通道的开放,使Ca2+内流减少,进而使BC释放的谷氨酸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据图可知,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丙膜。(3)据

54、分析可知,上述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点睛】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在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和理解题图,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强化学生对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难度中等。29. 请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细胞名称:_ ;_;_ ;_;_ ;_ _。【答案】 (1). B 细胞 (2). 辅助性 T 细胞 (3). 细胞毒性 T 细胞 (4). 浆细胞 (5). 记忆 B 细胞 (6). 记忆 T 细胞 (7). 细胞毒性 T 细胞【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2、细胞免疫过程:【详解】由分析可知,抗原被APC吞噬后会被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再被呈递给B细胞(图示向左),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由分析可知,抗原被APC吞噬后会被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再被呈递给细胞毒性 T 细胞(图示向右),细胞毒性增殖分化产生记忆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点睛】熟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