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 2019-2020-1 高二年级生物学科期中模块质量调查试卷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 淋巴管内的液体B. 膀胱内的液体C. 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 肠道内的液体【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
2、】A、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BCD、膀胱内、汗腺导管、肠道内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进入A、C、D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 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 组
3、成了体液,其中属于内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组织内有关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毛细血管壁,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壁;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细胞内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A、为组织液,可以进入A转化为血浆,进入C转化为细胞内液,进入D转化为淋巴,A正确;B、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因此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B错误;C、O2在细胞内被消耗,故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细胞内液,最高的是血浆,C正确;D、组成了体液,其中为细胞外液,构成了内环境,D正确故选:B。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
4、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氧气、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乙酰胆碱、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D. 皮肤细胞都游离于内环境之外【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而消化
5、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与淋巴,B错误; C、乙酰胆碱、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正确; D、皮肤角质层细胞是死亡的细胞,已经高度角质化,属于外层物质,不再属于内环境,但皮肤的真皮层细胞都在内环境之中,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成与
6、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分析】1、组织液生成: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2、组织液回流:组织液可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回到毛细血管。【详解】A、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部分氧气,导致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生成组织液中的低,A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C、血浆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
7、;D、组织液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故选A。【点睛】理解血浆、组织液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浓度B. 渗透压C. K+浓度D. O2 浓度【答案】B【解析】【详解】A.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Na+浓度比组织液低,A错误;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与组织液接近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B正确;C.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K+浓度比组织液高,C错误;D. 人体组织液细胞的细胞内液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
8、化性质。6. 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正确。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淋巴因子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
9、到内环境中C. 只有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激素、淋巴因子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B、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产生的分泌
10、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放到口腔,口腔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B错误;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8.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
11、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
12、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 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C.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存在于中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处的液体会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组织液,是淋巴,是血浆。【详解】A、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B、正常情况下,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C、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存在于淋巴中,C正确;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
13、降低,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分析题图货物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刺激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 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E不能产生反应C. 兴奋在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处快D. 若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答案】C【解析】考查反射弧结构。A,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应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由结构可判定兴奋由A传至E。切断处的神经纤维,刺激,E能产生
14、反应;D,在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一处能测到兴奋的有、。11.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 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15、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名师点睛】熟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12.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 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 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详解】A.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B.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C.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在大脑皮层,C正确;D.下丘脑可以分泌
16、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13.汗蒸是一种全新的养生方式,人进入温度在3842的汗蒸房后,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皮肤红润B. 汗液增多C. 垂体释放激素增多D. 尿液增多【答案】D【解析】环境温度升高,皮肤血流量增加,面色红润,A正确;炎热环境中通过大量排汗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以利于体温稳定,B正确;汗液蒸发过多可以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C正确;汗蒸时温度过高,水分主要通过排汗散失,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致使尿液减少,D错误。1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是
17、( )A. 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使 pH 保持相对稳定B. 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肌糖原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C. 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只是起到感受器的作用D. 增加细胞外液 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将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2、
18、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定,A正确;B、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
19、,但血糖能合成肌糖原,因此肌糖原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B错误;C、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抗利尿激素),C错误;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K外流,因此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电位差将减小,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识记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下列动物体内 K+ 、Na+等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Cl 中 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 Cl-不参与B.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
20、主要与 Na+有关C. Na+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过程和神经细胞受刺激后 Na+内流都属于主动运输D.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会有大量K+外流【答案】D【解析】【分析】钠离子和钾离子在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钠离子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这是动作电位的基础,也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基础。【详解】A、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A错误;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K外流有关,B错误;C、Na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故属于主动运输,神经细胞受刺激后Na+内流是协助扩散,C错误;D、神经细胞
21、处于静息时会有大量 K+外流,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察无机盐的作用,知识点包括兴奋的传导、渗透压的维持,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其实有着很大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无论神经细胞还是血细胞,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这种联系,就可以将知识融合到一起。16.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B. 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发挥体液免疫C. 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D.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如癌细胞,A正确;
22、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可发挥体液免疫,B正确;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C正确;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D错误。【考点定位】免疫调节。【名师点睛】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防卫功能。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有极强的针对性,叫做特异性免疫。17.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相关叙述不
23、正确的是( )A. 图中显示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迚行,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迚行B. 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发化,图示中 C 端乳酸含量会增加C. 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某物质会减少D. 神经递质、各种激素、免疫活性物质均需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轴突末梢中的突触小泡释放A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细胞的受体;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细胞上的受体,说明甲细胞受到神经和激素调节。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
24、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详解】A、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A正确;B、若甲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血浆成分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会增加,B正确;C、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由于负反馈调节的作用,甲细胞分泌的某物质会减少,C正确;D、神经递质和各种激素均需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淋巴因子需作用于B细胞,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需与受体结合,而抗体和抗原结合不需要受体
25、, 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神经、内分泌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的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8.如图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不符的是A. 效应T细胞、靶细胞、抗原、受体B. 胰岛B细胞、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C. 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 传出神经元、骨骼肌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是靶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胰岛B
26、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于肌肉细胞的受体,B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上的受体,C正确;传出神经元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骨胳肌细胞的受体,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过程。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 植物激素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C. 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D. 生长素非极性运输一般发生在成熟组织韧皮部【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
27、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详解】A、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特点,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正确;B、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正确;C、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的,而不是由腺体分泌的,错误;D、生长素非极性运输一般发生在成熟组织韧皮部,正确。故选C。【点睛】1、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2,4
28、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2、乙烯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乙烯还可使瓜类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3、赤霉素干种子吸水后,用赤霉素处理可以代替低温作用,使之在第1年开花。赤霉素还可促进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打破块茎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4、细胞分裂素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苄基腺嘌呤常用于防止莴苣、芹菜、甘蓝等在贮存期间衰老变质。5、脱落酸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20.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9、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详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B.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C正确;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D错误;因此,
30、本题答案选D。考点:兴奋在突触的传递21.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甲为T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B. 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 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D. 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细胞甲是B细胞,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A错误;细胞乙是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但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甲、乙、丙,即B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三者
31、的形成离不开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但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三者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是: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细胞分化建立联系。22.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胚芽鞘b侧的
32、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 胚芽鞘b则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A错误;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同,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
33、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特别是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是对选项分析的首要条件。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主要作用是加速果实成熟B.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极性运输,导致向光生长C. 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
34、乙烯。【详解】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A正确;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在茎尖单侧光可以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单侧光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不属于极性运输,B错误;赤霉素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片与果实的脱落。因此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C正确;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概念,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熟记植物激素的种类
35、和功能。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不均匀分布会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的现象B. 植物激素通过直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 植物激素之间可以调节彼此的生理作用,但不能调节彼此的含量D.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只要控制用量即可避免安全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的向光性(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2)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详解】A、生长素或抑制生长物质的不均匀分布都
36、会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生长,A正确;B、植物激素只能调节代谢,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C、植物激素之间可以调节彼此的生理作用,也可以调节彼此的含量,如生长素和乙烯之间的相互调节,C错误;D、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除了需要控制用量,还要考虑药物的毒性、药物残留等问题,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掌握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明确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过程。25.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其生理作用与浓度等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农业生产上应用时开展相应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表为科学工作者研究IAA对蓝叶忍冬扦插生根的影响
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和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B. 该实验中自变量为IAA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为生根率、根数、根长C. 处理时间为60min时不同浓度的IAA对蓝叶忍冬扦插生根的影响表现为两重性D. 若要提高蓝叶忍冬的生根率可采用50mgL-1IAA处理插条60mi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中数据分析,相对于对照组,用50mgL-1IAA处理30min、60min后,生根率呈上升趋势;用100mgL-1IAA处理30min、60min后,生根率呈下降趋势,但根数和根长的变化与生根率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详解:A. 沾蘸法所用的
38、生长素溶液浓度较高,浸泡法较低,两种方法都可用于处理插条,A正确;B. 本实验中自变量为IAA浓度和处理时间,生根率、根数、根长都因变量,B正确;C. 结合表格,处理时间为60min时,50mgL-1IAA处理组生根率高于对照组,100mgL-1IAA处理组生根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的IAA对蓝叶忍冬扦插生根率的影响表现为两重性,但此时对生根数的影响都是抑制作用,C错误;D. 由表中数据可知,用50mgL-1IAA处理插条60min所得的生根率最高,D正确。点睛:本题以IAA对蓝叶忍冬扦插生根的影响为背景,通过表格展示了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
39、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26.如图 1 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代表不同的体液;图 2 中表示结构,cf 表示相应的物质,甲、乙表示相应 器官;图 3 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 1 中表示内环境的是_(用标号表示)。若为脑细胞,则 a 处的 O2 浓度_(高于、低于、等于)b 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有关,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_。(2)人体体温恒定是机体代谢产热量不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寒冷刺激后,图 2 中下丘脑的_中枢兴奋,引起分泌物质 c 增多,则物质 c 是_, 最终引起 e 分泌增加
40、,在此过程中 e 的作用是_。 若 e 的含量偏高时,_(填字母)分泌量会减少,使 e 的含量不至于过高。可 见,e 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_调节,又存在_调节。(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排汗导致血浆渗 透压升高,引起垂体所释放的_ 增多,其作用是_, 导致尿量减少。(4)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中, 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的是_,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的器官是_,既有内分泌部又有外分泌部的器官是_。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 了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既
41、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_。(5)通过图 3 分析,图中_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 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答案】 (1). (2). 高于 (3).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4). 处蛋白质含量高于处 (5). 体温调节 (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7).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8). c 和 d (9). 分级 (10). (负)反馈 (11). 神经调节 (12). 抗利尿激素 (13). 促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4). 神经-体液-免疫 (15). 胸腺 (16). 下丘脑 (17). 胰腺 (18). 吞噬细胞 (19). T 细胞
42、 (20). 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解析】【分析】1、分析图形1可知:a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是淋巴,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是血浆。2、分析图2可知,显示甲状腺激素调节,c、d、e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物质f为抗利尿激素,甲、乙分别是甲状腺、肾小管和集合管。3、分析图3可知:图示是血糖调控模式图,其中表示血糖浓度高时,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则表示胰岛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合成,表示葡萄糖转化成脂肪;表示血糖浓度低时,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则表示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详解】(1)图 1 中表示内环境的是是淋巴,
43、是组织液,是血浆。若为脑细胞,a处的氧气在运输到b处的过程中,被组织细胞消耗了一部分,所以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血浆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血浆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2)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寒冷刺激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分泌物质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引起e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若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偏高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会抑制c和d的分泌。可 见,e 分泌的调节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3)重感冒发热患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散热而退烧,排汗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排汗导致血
44、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所分泌的物质f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中, 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的是胸腺,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的器官是下丘脑,既有内分泌部又有外分泌部的器官是胰腺。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了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5)通过图 3 分析,图中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 免疫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点睛】本题结合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
45、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27.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的某些调节模式,A、B表示不同区域,C、D、E代表不同的物质或结构,a代表神经纤维上的一个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代表反射弧的_,C最可能代表的是某种_。(2)a点处于静息状态时,其膜内的电位表现为_;刺激D处,兴奋在a处以_的形式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3)当膀胱贮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兴奋沿盆神经传入_中低级排尿中枢,同时上行传导至某处产生尿意,产生尿意的过程为_(用箭头和图中的大写字母表示)。
46、如果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冲动沿盆神经传出,最终使膀胱壁的平滑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舒张,使尿排出;如果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也可对低级中枢起抑制作用。这说明_。【答案】 (1). 感受器 (2). 激素 (3). 负电位 (4). 电信号 (5). 单向 (6). 脊髓 (7). DEA (8).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大脑皮层的调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据图可知E表示传入神经,故D表示感受器,C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属于激素。(1)据试题分析可知,E表示传入神经,故D表示感受器,C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属于激素。(2)静息状
47、态时神经纤维分布得到是静息电位,即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在传入神经膜的对钠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使钠离子内流,从而导致传入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因刺激部位是感受器,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3)据图可知,脊髓是低级排尿中枢,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当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兴奋沿盆神经传入脊髓,在通过传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尿意,即(DEA)过程,经过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然后通过传出相应的信息,最终由效应器完成;排尿反射是由脊髓(低级排尿中枢)调控的,如果排尿条件不许可如考虑
48、到时间、场所等,则会进行憋尿,憋尿反射是在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反射,故如果环境许可,大脑皮层发出的神经冲动沿盆神经传出,最终使膀胱壁的平滑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舒张,使尿排出;如果条件不许可,大脑皮层也可对低级中枢起抑制作用。这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大脑皮层的调控。28.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调节的一部分,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如 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 和 Z 表示信息分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信息分子 Y 是_ ,信息分子 X 是_ ,能_,从而_(降低、升高)血糖浓度。信息分子 Z 主 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贮存的_水解为葡
49、萄糖。(2)机体产生的某些破坏性抗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受体被破坏,若受体 4 被抗 体结合,会导致血糖浓度_(填“升高”“降低”“不变”),这种病属于_病,_ (能、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3)胰岛素能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为验证此现象将小鼠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对照组施加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_ 。【答案】 (1). 神经递质 (2). 胰岛素 (3).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 降低 (5). 肝糖原 (6). 升高 (7). 自身免疫 (8). 不能 (9). 等量的生理盐水 (10
50、). 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胰岛A细胞分泌信息分子Z表示胰高血糖素。【详解】(1)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信息分子Y是神经递质,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信息分子Z表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使得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若受体4被抗体结合,胰岛素不能作用于组织细胞,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这种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3)根据题干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高低,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则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
51、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体积(或等量)的生理盐水,所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知识,分析对照实验的能力,难度不大。29.登革热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如图为登革热病毒致病机理的简图,请据图回答:(9 分)(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丌同的_,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其分泌的_(填物质名称)量减少,影响_,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和肾上腺素等激素
52、含量升高,从 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_降低会刺激下丘 脑中的渗透压感叐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相关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3)物质甲和抗体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内的增殖,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 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引起_现象发生。【答案】 (1). 抗原 (2). 淋巴因子 (3).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4). 甲状腺激素 (5). 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 (6). 组织水肿【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病毒侵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处理,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因此物质甲为淋巴因子;抗原刺激
53、B细胞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同,其中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通透性增大,进而引起组织水肿;抗体与子代病毒结和后被清除。【详解】(1)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或者抗原决定簇;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发热要多饮水,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
54、导致尿量增加。(3)物质甲是T细胞分泌的,为淋巴因子;由图可知,该物质和抗体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的繁殖,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引起组织水肿。【点睛】本题结合病毒致病机理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放在暗盒里;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 住;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切去胚 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 含有一定浓度的
55、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 单侧光照射。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2)把装置 4 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3)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具有_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胚芽鞘尖 端能够产生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运输的方向为_运输,运输方式为_。【答案】 (1). (2). 直立生长 (3). 向光 (4). 胚芽鞘尖端 (5). 极性 (6). 主动运输【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锡铂能遮住光,云母片能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由于放在暗盒里,没有光照,所以燕麦胚芽鞘
56、直立生长; 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铂遮住,而尖端部位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 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 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而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 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 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但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置于在暗盒里,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 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由于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根据题图分析: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 (2)把装置 4 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直立生长。(3)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胚芽鞘尖 端能够产生生长素,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运输的方向为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