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46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项限时练(十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基础题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CC项,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存”,即存在的地方;“所欣”,即欣喜的地方(景观)。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连词,和;介词,同。D项,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他(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73】A.B.C.D.DD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那么”。A项,语气助词,加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表感叹。B项,介词

2、,因为,由于;连词,因为,由于。C项,副词,多么;代词,哪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A秦则无礼,何施之为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B项,与例句均为介词,被。A项,表反问。C项,动词,作为。D项,介词,给、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A君将哀而生之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遽扑之,入石穴中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AA项,与例句均为代词,我。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C项,代词,它。

3、D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二、核心题组(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5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BB项,与例句均解释为“拿”。A项,“来”。C项,“凭”。D项,“而”。【参考译文】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离去,为诸生讲兑谦二卦。问现在是夜里

4、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074】雪屋记明杜琼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正确运用的能力。首先要依据原文,理解句意,前半句应该理解为“圣人建造房屋来居住”,因此选项锁定在A项或C项,表示承接关系或目的关系。然后分析后半句,“冀”意思是“希望”,句意应是“希望能免除这两样忧患罢

5、了”。联想逍遥游中“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可知虚词“乎”正确。故得出答案为C。【参考译文】远古之人,有的在树上栖居,有的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圣人建造房屋来居住,希望能免除这两样忧患罢了,起初不曾有后世华丽奢侈的装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

6、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民,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

7、;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咸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老而弥笃B此并早迷而晚寤也C幼而学者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CC项,“而”表承接关系;其他三项表转折关系。8下列“因”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因此天机,倍须训诱B或因家世余绪C因循面墙,亦为愚耳D因人之力而敝之CC项,“因”为动词,与“循”

8、一起是“沿袭”意;其他三项为介词,凭借。【参考译文】自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呢!这类事情遍布于经籍史书中,姑且只举近代一些重要的事,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数岁以上的,没有不受教育的,多数读到了礼传,少数起码也读了诗论。到了加冠成婚的年龄,身体性情稍稍定型;凭着这天赋的灵性,应该加倍教诲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受到磨炼,来成就先世所遗之业;没有志向操守的,从此怠惰,就成了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成就;农民则谋划种庄稼,商人则讨论财货,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于从事工伎,射箭则不

9、能穿过铠甲上的叶片,握笔则只能写下姓名,饱食醉酒,恍恍惚惚,无所事事,以此来打发日子,以此来终尽余年。有的凭祖上余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我满足,全然忘了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伸懒腰。有见识的人在一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地自容。为什么舍不得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都受羞辱呢?人在童稚之时,心神专注而敏锐,长成以后,心思分散,所以一定要早早地接受教育,不要错过时机。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搁置一个月就生疏了。而人总会有困顿不得志的时候,在

10、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在晚年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了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仍不厌倦的人。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开始游学,还成了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了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他们最终都成了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惑而晚年醒悟的人。世上的人认为到了加冠成婚的年龄还没有开始学习,那么就太晚了,怠惰不学而致学识浅薄,也太愚蠢了。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人,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蜡烛在夜间行走,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11、的人要强。9判断“者”“也”“而”“乎”“于”在文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者:也:而:于:于:而:乎:而:而:而:【答案】表判断,不译语气词,表判断,不译连词,表假设,如果介词,从介词,比连词,表递进,并且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对”连词,表修饰,不译,或译为“而”代词,同“尔”,你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表判断,啊【参考译文】用兵,是欺诈之道。要

12、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有六条蟹腿两只蟹钳,否则,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就好了。”冯氏虽然小,然而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深,冯氏比自己的父亲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不只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不是你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10判断“以”“则”“其”“所”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

13、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 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以:则:则:其:其:其:以:所:其:其:其:其:则:其:【答案】介词,凭借连词,却连词,就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介词,拿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代词,其中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连词,那么代词

14、,自己【参考译文】人们都说蔺相如只是凭借他言语的功劳而名垂青史,(但是)依我看来,却不只是单凭言语而已。(当时)蔺相如看秦王并无意偿还赵国城池,就退后几步站立,斜视着柱子,秦王害怕他撞破和氏璧,于是答应他斋戒,因此能够完璧归赵,难道仅仅是言语的功劳吗?如果(我们)与一般人讨论此事,他一定会说:“我还是给他(和氏璧)吧。”怎么敢这样做呢?回国后,廉颇蔺相如两人失掉和气,不再和睦。(相如)路上遇见廉颇,就转身退让躲避。在那个时候,什么人能这样?门客拿原因来问相如,相如就说:“以国家的急难为先,以私人的恩怨为后。”看古今英雄豪杰所做的事,大概都是出于这个缘故吧。所以我认为,你们一定不要把别人的话作为

15、法则。况且我猜测相如的才能,很少有能比得上的,古今英雄豪杰只有其中一两个人可比。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看见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没有边际也没有什么遗憾,我也不会有“后悔自己跟着他们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的遗憾了。11判断“因”“且”“乃”在文中的意义。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因:且:因:乃:因:因:因:因:因:

16、因:【答案】介词,根据连词,而且动词,沿袭表判断,是名词,原因介词,趁着连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经由介词,通过【参考译文】根据一个人才能的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这一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趁着胜利追击,攻破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大捷。这也是凭借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这一过程犹如经由干枯的树木变成茂密的树木一样。路上经过袁绍的墓,曹操还通过众人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因为这他得到众人的忠心,来统一天下。因为他有不同寻常的度量,所以能成就不同

17、寻常的事业。12判断“乃”“之”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乃:之:乃:乃:之:乃:乃:【答案】连词,表承接,于是代词,它代词,你的动词,表判断,是助词,的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参考译文】(我)曾经听闻陆放翁的志向和气节,全部展现在(省略“于”,在)示儿里,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时,(我)心中大为感动与佩服,陆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但是也有人(表示)极端鄙视,竟然说:“这个人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听了)

18、都用道理质问他,那人无言以对,不得已才道歉。13判断“焉”“若”在文中的意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焉:焉:焉:焉:焉:焉:若:焉:【答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相当于“于是”或“于之”,在这里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句末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怎么句末语气助词,呢连词,如果代词,他们【参考译文】崤山战役,秦军通过崤山山谷,只见山势高峻的样子,山谷狭窄的样子,没有料到在这里有埋伏,山上的大石纷纷落下,他们只

19、是大叫着“况且把泥土石头放在哪里啊”,没有别的办法,因而导致大败。在这件事上我有些感慨,骄傲轻敌,怎能不败呢?像这样,即使有万千兵马又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单单是他们的骄纵,如果要斥责他们的话,那么(他们)必然没有脸面再活在(省略“于”,在)世上了。14判断“与”“何”“为”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与:与:何:与:与:与:与:与:为:与:【答案】动词,赞许动词,给副词,多么句末语气助词,啊动词,对付动词,参与动词,结交动词,帮助介词,被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参考译文】早上犯的错晚上就更正了,君子赞许,我也赞同。如今将别人给他的玉璧上交,足可见他改过的心思是多么坚定啊!他和我们的约定,也应当会信守的。凭借我们这些人的力量,对付贼寇还是很难的,应该让众人共同参与这件事,结交慷慨的君子,远离奸佞小人,这事就能成。况且他的雄才伟略,无下无双,如果他帮贼寇而不帮我们,怎么办呢?如果离弃他,这城还能被我们拥有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