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届湖南省祁阳县高二下学期比赛考卷政治分值100分,时量9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第卷,考生只交第卷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 特有属性 共有属性A、B、 C、 D、2、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 )A、平等自愿原则 B、协商一致原则C、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4、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
2、 )A、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B、向社会发行债券C、优先向银行贷款 D、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5、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 )平等性 竞争性 法制性 开放性A、B、C、D、6、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中 ,实施的最重要原则是( )A、非歧视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市场化原则 D、利润最大化原则7、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义务性A、 B、 C、 D、8、物质与意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B、物质是抽象的,意识是具体的C、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D、物质是能独立存在的,意识是不能独立存在的9、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共同点是( )A
3、、从本本出发 B、从狭隘的经验出发C、从主观出发 D、从个人的好恶出发2006年6月6日全国各地酒店婚宴生意火爆,全国各地婚姻登记机关接待前来登记结婚的青年男女也比往常多了好几倍,他们几乎都是冲着此日中文谐音“六六大顺”“一路顺利”讨个吉利而来,而同样是这天,西方人却将三个“六”聚头的日子视为“魔鬼日”、“凶日”而避之。据此回答1011题( )10、从哲学上看,把2006年6月6日视为“大吉之日”或“魔鬼日”是( )A、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承认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是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D、看到了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11、认为“六六大顺”吉日结婚吉利等观点违背了下列哲理
4、(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事物的联系是永恒不变的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B、C、D、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1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1
5、5、“心急吃不了热汤圆”这句话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 B、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意识具有反作用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6、下面属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有(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静就是动,动就是静A、B、C、D、17、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A、B、C、D、2006年4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华盛
6、顿发表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据此回答18-19题。18、胡锦涛指出,中美经贸合作发展快、规模大、领域多,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该论断符合(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办事情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C、看问题应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D、做工作要坚持发展的观点19、胡锦涛指出,对中美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平等协商和对话,在扩大互利合作中妥善解决。这表明( )A、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B、要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C、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D、矛盾即差异、差异即矛盾20、“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
7、河不如舟”体现了(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B、 C、 D、21、“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意识的能动作用C、内因和外因关系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22、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又能相互区别开来是因为(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 内因 矛盾的普遍性A、B、C、D、温家宝总理作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的任务繁重,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特别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包括
8、: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据此回答2324题。23、上述报告运用了哲学上的( )全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质量互变的观点 主次矛盾的道理A、B、C、D、24、从哲学上看,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必须坚持( )A、内外因一视同仁 B、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C、着重扩大外需 D、内外因相结合,内因为主25、人类世代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 )A、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认识世界,改造世界C、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D、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二、简答题(30分)26、2006年8月,在“旱甲天下”的宁夏中宁县,硒砂瓜获得大丰收,卖到了成
9、都、广州等地。更令人欣喜的是,石缝里不仅种出了特种西瓜,还可间种红枣、芝麻等植物。石缝里长出的一个个硕大的硒砂瓜,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请你为农民增收提供合理化建议。(10分)27、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2006年10月22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红军长征造就的伟大精神穿越70年时光,依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是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
10、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意识反作用原理,分析说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弘扬这种精神的必要性(10分)。28、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于9月1日公开发表。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观点,简述如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0分)。三、论述题(20分)29、在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时,同学甲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一种财富,应该全盘继承”。同学乙则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一个大包袱,应该尽快甩掉。”请从唯物辩
11、证法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A 2、C 3、B 4、A 5、A6、A 7、B 8、D 9、C 10、C11、A 12、A 13、C 14、D 15、D16、B 17、C 18、C 19、B 20、B21、A 22、A 23、B 24、D 25、B26、要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必须从实际出发,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农民朋友要致富,就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生长又有市场前景的农产品进行种植。(4)要增加投入,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当地政府推广枣瓜间作的新模式,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3)面向市场,要使农民增收,农民必
12、须面向市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生产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3)(若从教材观点回答可酌情给分)27、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4)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属于正确的思想意识,应努力培育和发扬这种精神。(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宏伟目标就必须发扬这种长征精神,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3)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13、环境友好型社会,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技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与优化。(3)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特别应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2)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合理、适度、绿色消费。(2 )(其他经济常识观点,言之合理也可酌情给分)29、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辩其中的精华与槽粕,取其精华,去其糟柏。(6)同学甲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一种财富”,这是正确的;但认为“应该全盘继承是片面的。(4)同学乙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是一个大包袱”,有其合理成分,因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之;但不分青红皂白地“尽快甩掉”是不足取的。(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对于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又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6) (若用唯物辩证法其他观点分析,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