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了()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解析:选A。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四个阶层分工不同,但是和手工业发展有关的是工商食官,也就是说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另外从材料的出处也可以了解一些有关的信息,就是本题材料来源于国语晋语,说明当时仍是商周时期,从而得出结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故正确答案为A。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这三件
2、器皿都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反映出()A当时欧洲国家已能够生产瓷器B当时欧洲国家的手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落后C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D明朝青花瓷出口量最大解析:选C。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巨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本题考查制瓷业发展的有关史实。据题干可知,三件器皿都来自中国,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仅凭三件器皿也不能表明出口量最大,故D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C项符合题意。3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三
3、种经营方式的区别。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流通。故正确答案为B。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 B隋唐C宋代 D清代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黑陶在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出现,白瓷出现于汉代,而粉彩、珐琅彩则在清代出现。因此D项正确。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元史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我国古
4、代怎样的手工业经营形态?它与家庭手工业有什么共同特点?(2)材料2反映的又是我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内容?试从产品流向、生产规模、所耗成本、产品质量以及劳动者方面评价这一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点。(3)材料所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中哪一种更能代表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分析比较能力。材料1反映的是田庄手工业,材料2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第(1)问要抓住图片内容分析,是汉代田庄中锻造铁器的情景。第(2)问抓住“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等信息分析。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容易得出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答案:(1)田庄手工业。自给自足;都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
5、内容。(2)“工官”制度(或官营手工业)。特点:产品是供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使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生产规模大,所耗费用较多,加重了朝廷财政支出。产品质量较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但技术传承封闭,往往失传,并难以推广。匠户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束缚。(3)材料2的“工官”制度(或官营手工业)。一、选择题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不容易推广技术工艺容易失传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 BC D解析:选A。题目问的是弊端,是其特点而非局限性。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
6、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特点的理解和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在祀在戎”和四幅图片及其说明文字不难判断,戈属于兵器,其余三件属于礼器。3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7、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D项结论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4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解析:选D。本题以一段史料创设的关于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新情境,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棉织品的广泛普及,A、B、C三项结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5“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
8、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解析:选A。此题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史实的掌握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根据“波斯”、“驼铃”、“东国”、“易桑麻”等关键信息进行判断。B项与题意明显不符,C、D两项则未能反映古诗的主要内容。6元朝政府在法律上明文规定:“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了() A政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强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劳作 C元代的民间手工业比重日益加大 D“工官”工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解析:选B。本题解答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依据材料中的“匠户”判断该法律条文针对的是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管理;
9、二是明确材料的含义是要求匠户子女世代为官府服役。由此可见,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7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解析:选A。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青花瓷出现于元代,而青瓷和白瓷的出现早于元代,答案为A。8元代将金线织入锦中使其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丝绸纹样继承
10、了两宋风格,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纺织技术有了创新和发展,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形成元代丝织业这一特色的原因有()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元朝统一中国丝织工匠对技术的创新发展缂丝技艺的出现A BC D解析:选D。缂丝技艺早已出现,此技艺对元代丝织业特色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影响,故排除。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古代丝织品,通常是很难保存下来的,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7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组织疏松的联珠对禽、联珠立鸟、联珠鹿纹、联珠天马骑士和联珠猪头等在纬线上起花的纬锦;这些多种仿照西方花纹织物的情况,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也
11、说明了我国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日益繁荣的盛况。我国丝织工艺到了唐朝中期(公元8世纪)品种更为丰富,装饰也更为精致多彩了。同墓又发现了用同样花鸟纹锦缝制的锦袜一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块斜纹纬锦。这块纬锦,在红地上用八种颜色的丝线构成图案,组织严密,配色华丽,花鸟形态也非常生动自然,不论在组织技法上,还是在花纹的描绘技巧上,都达到很高水平,显然它已是我国织造纬锦颇为熟练时期的产品。新疆吐鲁番晋唐墓葬中发现的重要文物请回答:(1)为什么当代还能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区发现大量唐代的丝织品遗存?(2)材料中介绍的丝织品遗存的发现有何价值?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分析问题,重
12、点研究“大量”和“还能发现”的原因;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如丝织技术、对外贸易发展等。答案:(1)新疆吐鲁番等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2)材料中丝织品遗存的发现反映了唐代织锦技术已经颇为高超、熟练,且品种甚多,许多仿照西方花纹的织物出土,反映了当时丝织品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对于研究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附:课内答疑站探究与思考(教材P14)1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1)原因:质量好、造型美、具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特点: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领先世界。(2)不对;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虽然传统工业生产效率低,但其产品质量,工艺造型,艺术价值等依然很高,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例如传统制瓷业在当今依然辉煌。3丝织业、棉织业、制陶业、制瓷业,冶铜业,冶铁业、造船业、造纸业、制漆业,采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