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99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四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四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3题。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

3、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

4、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教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

5、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B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C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D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6、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说法错误,根据原文,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C项,“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说法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D项,“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故选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

7、“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C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D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

8、,“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中“逐层深入”说法错误,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之间不存在逐层深入关系。故选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B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C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

9、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文欢张大千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的美誉,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二字是他19岁时在上海郊外的松汀县里的禅定寺出家时所起的法号。至于他为什么会出家,这里又得引出他的一个爱情故事来。张大千有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姐,叫谢舜华。她比大千大三个月。童年时两人常常结伴玩耍、同进同出。两个年轻人都深爱上了对方。双方的父母也一起替他们定下了这门亲事,只待大千从日本留学回来便给他们成婚。谁知等张大千从日本回来,竟猛遭迎头痛击谢舜华因思念过度,正值花样年华却凋零去世了。这一感情上的打击对年轻的、刚刚初恋的张大千来说,简直是致命和毁灭性

11、的。突然他萌生一个念头:只有出家不再和别的女人有情缘才能对得起表姐的一腔痴情。于是他便真的去出家了,禅定寺的住持逸琳法师为其取“大千”二字为法名。从此便再没用过原来的名字“张正权”,并常以“大千居士”自诩。三个月后,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就主动回家了。佛学对他的洗礼最主要的是使他对生活和艺术有了一种超然的达观态度,这种达观使他在尘俗世界中爱美食、爱热闹、爱朋友、爱赚钱、爱花钱、爱名声等。这种看似极端矛盾的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思想在他身上竟能如此的对立而统一,不得不说都是赖于宗教对他的影响。张大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全能画家,更是一位精通鉴定、善于模仿的造假高手。如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

12、机构中,都收藏有张大千模仿徐渭、石涛、八大、石溪等历代名家的假画。有的已被鉴定确认是张大千所为,有的至今还未被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美国某著名美术博物馆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中国画家石涛作品特别展,并邀请了世界上许多资深的学者、专家,当然,其中也邀请了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到展厅匆匆地转了一圈便出来了,随即对秘书莞尔一笑,说:“这些画中有1/3是我早年的仿作,嘿嘿”其实张大千最初的仿画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二是因当时没有名气,所以有些名画家没看重他,为了赌气才格外张扬,多少有些少年狡狯的游戏心理。1949年,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其实他自有一番隐衷。据大千先生自己所

13、述移居海外的理由:“远去异国,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酬烦嚣,能于寂寞之乡,经营深思,多作几幅可以传世的画;再者,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中国画的深奥,西方人极不易了解,而近年来偶有中国画的展览,多嫌肤浅,并不能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震惊西方人的观感,另外,中国的历史名迹、书画墨宝,近几十年来流传海外者甚多,我若能因便访求,虽不一定能合浦珠还,至少我也可以看看,以收观摩之效。”由是,决定举家远迁南美。张大千居阿根廷期间,他的太太曾正蓉与儿子张心智,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

14、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挥毫、落笔抚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文化大使”。张大千自巴西移居美国后,虽频频去台湾、香港,以此稍解故园之思,但他仍向友人坦言:“在国外我并不快乐,就像大海里浮动的木块,不知此身系于何处!”1982年初,一位美籍人士从长江三峡入川访问后,到台北来拜访张大千,并赠送了一份他渴望的珍贵礼物一包“故乡成都平原的泥土”。手捧泥土,他热泪纷纷下,把泥土供奉在先人灵位前。1983年4月2日,张大千的人生之旅终结,享年84岁。为了纪念这位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的一代艺术伟人,张大千的家乡人民建造了张大千纪念馆和张大千石雕坐像,并将此辟为爱

15、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大千逝世的地方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也建有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在海峡两岸都建有纪念馆的艺术家,张大千是唯一的一位。(选自三峡文学,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张大千通过对历代名家之作的模仿,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和名气,由此可知模仿他人是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B张大千是一个重情之人,所以才会因感情而出家,因见到故乡泥土而流泪,羁留海外不快乐,不知此身系于何处。C作者主要通过记述张大千的言行,表现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情怀,同时,引人了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D海峡两岸都建馆纪念张大千,可见两岸人民对张大千绘画成就的髙度认同,也

16、反映出两岸人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E. 本文客观地记录了张大千其人其事,没有刻意美化,从多方面叙述了他的爱好与做法,这反映出作者的求真态度。【答案】B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张大千通过对历代名家之作的模仿,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和名气,由此可知模仿他人是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错误,张大千的事例属于个例,仅通过张大千个人事例就得出“模仿之路”较为武断,另外要出人头地必须经过模仿的说法也不

17、正确;C项,“同时,引入了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引述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D项,“海峡两岸都建馆纪念张大千,可见两岸人民对张大千绘画成就的髙度认同”错误,建馆纪念张大千并不只是两岸人民高度认同他的绘画成就,认同的还有张大千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等内容,选项所述正确但不全面。故选BE。5张大千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深爱祖国文化,终生致力于绘画艺术的研究、发掘、整理,并取得非凡成就;深爱故国,即使旅居海外也时刻牵挂于怀;致力于宣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远播海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形象,

18、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张大千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然后到文中圈出能体现张大千热爱祖国的内容,再分别进行概括。如第四段张大千移居海外的理由“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中国画的深奥,西方人极不易了解,而近年来偶有中国画的展览,多嫌肤浅,并不能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震惊西方人的观感,另外,中国的历史名迹、书画墨宝,近几十年来流传海外者甚多,我若能因便访求,虽不一定能合浦珠还,至少我也可以看看,以收观摩之效”;如第五段他在国外所做的事情,“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如第六段,“终生致

19、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的一代艺术伟人”,这些都是张大千热爱祖国的表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6张大千假造历代名家画作的做法至少可以从“艺术”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评价,对这种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原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观点一: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有利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只有艺术修养达到相当境界,才能令仿作以假乱真,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传承;仿作的出现,令鉴赏者必须具有辨别的慧眼,客观上提升了鉴定人的艺术修养;仿作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原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对艺术传承有益。观点二: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假造名画会混淆欣赏者对原作者艺术水准

20、的认知,属不负责任的做法;假造名画使得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秩序陷入混乱,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仿作者假造名画的动机本来就是提升自己的名气或谋取利益,没有道德可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张大千假造历代名家画作的做法至少可以从艺术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评价,对这种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原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认可“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或不认可,接着就要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从题干来看,所谓“艺术”,是指仿造历代名家画作对艺术的传承发展有利,文章第三段就对张大千仿造民家画作做了说明“一是为了提高自

21、己的技艺;二是因当时没有名气,所以有些名画家没看重他,为了赌气才格外张扬,多少有些少年狡狯的游戏心理”,而且张大千的仿作也得到了认可,如“美国某著名美术博物馆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中国画家石涛作品特别展”上就有不少张大千的仿作,这说明仿造名画不但能提高技艺,还能够传承艺术,因为只有艺术修养达到相当境界,才能令仿作以假乱真,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传承,而且仿作的出现可以提升鉴定人的艺术修养,且仿作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原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艺术传承有益。所谓“道德”是针对仿造名画会带来的后果而言的,考生可以从仿造名画对原作者、对市场的影响,以及仿造名画的动机等方面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

22、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周小胖,跟上!麦子在一个春日的黄昏,爷爷将将周小胖带回了家。看到周小胖的第一眼,我和爸爸妈妈都吓了一跳:灰黑色的皮毛,瘦骨嶙峋的身材,鼻上、身上长满发出恶臭味的癣,一条细长的尾巴则紧贴在左后腿。我们没有办法拒绝周小胖。除了它瘦得可以数得清的一根又一根的肋骨外,还因为它怯怯而茫然的眼神。经过大半年的调养,周小胖居然慢慢“胖”了起来,皮里有了肉,骨头隐进了肉里,身上的癣疤也渐次褪去,长满光亮的毛,眼睛也变得清亮清亮。爷爷暗地里为此得意,常带着欣喜的目光,默不着声地看着周小胖,就像他曾看着我那样。在第三个年头,它的右眼突然蒙上了一层白翳。爷爷找来兽医,说是已经

23、太迟,无法手术。就这样,本来就有些难看的周小胖成了一只独眼狗。独眼的周小胖除了像从前一样,常在房前屋后瞎转悠外,还常随在爷爷的后面,像保镖似地跟着他。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记忆越来越差。一开始是忘带家里的钥匙、忘关水龙头之类的小事,但慢慢地连熟悉的路、熟悉的人也开始模糊。那时,爸爸妈妈忙着镇上新开的饭店,而我要上学,家里就常常只剩爷爷和周小胖。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回家后四处都没见着爷爷,而候在院前的周小胖看见是我们,似乎也很失望。“小胖,爷爷呢?”妈妈责问。周小胖茫然地看着妈妈。它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后来,李婆婆告诉我们,说看见爷爷在岭上将周小胖撵回了家。我们开始找,可是没有找到。很晚的时

24、候,我们才回到家里。“周小胖,爷爷不见啦!”回去后,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等候我们很久的周小胖狠狠地踹了一脚。“汪汪。”这一次,周小胖好像听懂了,呜咽地叫了两声。过了一会儿,妈妈端食给周小胖时,却发现它不见了。“人不见了,连狗也跑了。”妈妈急得直掉泪。“是不是周小胖去找爹了?”爸爸猜测。于是,我们又拿上电筒,沿着大道,重新开始寻找。我们一路走,一路叫着爷爷和周小胖。大概过了三小时,我们借着月光、电筒光,突然发现对面的山坡上行来一人一狗。正是爷爷和周小胖!原来,爷爷早上准备去亲戚家,没想到遇上一熟人,唠叨了几句,就又给迷路了。因为,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山路,所以一直没有人发现,直到周小胖将他找到。自

25、从发生这事后,爷爷走到那里,周小胖就跟到那里,无论爷爷怎么吼它、赶它,都死乞白赖地跟着。那年的暑假,在炎热的八月,妈妈和我带着爷爷,还有周小胖到爸爸开的饭店。因为客人多,我和妈妈忙着招呼客人,爷爷和周小胖在门口坐着。过了一阵,突然有人叫我们,说爷爷上了一辆中巴车。“周小胖呢?”我们问。“跟在车屁股后撵着。”爸爸忙骑着摩托车朝报信人说的方向追去。追上周小胖时,它已经累得不行了,嘴里甚至吐出了白沫,看到爷爷下车的瞬间,它居然一下趴在了地上。过了几天,它又恢复过来,只是左后腿无缘无故就给瘸了。以前它总是跟在爷爷的后面,“追车事件”后周小胖就绕到了爷爷的前面。它领着爷爷去菜地,领着爷爷去看庄稼,带着爷

26、爷去村尾的樟树下乘凉,或是岭上晒太阳。这个时候的爷爷就像一个小孩子,周小胖走到那,他就跟到那,一如从前他走到那,周小胖跟到哪。后来爷爷住了几次院后便卧床不起了。陪伴爷爷的除了电视、收音机,便是周小胖了。爷爷是在一个栀子花开的清晨离去的。爷爷走的最后一刻,不是爸爸妈妈,也不是我陪在他身边,而是周小胖。爷爷去世后,周小胖在他的房里整整待了三天三夜。它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趴在地上。周小胖没有了从前的生气,更加木讷,更加绵沓,走路也缓缓的,而无论多么软滑的食物都会在它的嘴里停留很久。过了一段时间,周小胖不知怎么找到了山坡上爷爷的坟墓。从那以后,它就常常慢慢地踱到那里,坐在那里,躺在那里,或是趴在那里,

27、晒太阳,听鸟叫,或是就那么呆呆地看着远处。偶尔,它会站起来,用那只独眼,凝望着爷爷放在墓碑上的相片;“汪”,偶尔,它也会叫一声,仿佛在和爷爷说着什么。爷爷是走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而周小胖是走在一年后的金秋。它在我们家一共待了整整11年,我们一直不知道它真实的年龄,我们只是知道它寿终正寝。(选自意林,有删节)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少大起大落,而是娓娓讲述了人与狗相处的故事,主题十分温馨而美好。B作者采用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将“周小胖”的忠诚展示得淋漓尽致,“周小胖”不愧为一只“义”犬。C“我”全家对“周小胖”有着深厚的感情,这

28、可以从他们对“周小胖”的这一称呼上看得出来。D作者认为在动物权益日益得到尊重的社会背景下,“我”全家早已把“周小胖”看作家庭的成员之一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作者认为在动物权益日益得到尊重的社会背景下”的说法属于牵强附会的过度解读。于文无据。故选D。8文章以“周小胖,跟上!”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揭示了人狗

29、之间的亲密关系,巧妙暗示了主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在作用方面,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角度作答。文章以“周小胖,跟上!”为题,有如下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周小胖”的称呼似乎是称呼一个人,当读者读了第一段后,知道是一条狗,会感到惊奇,会增强阅读兴趣。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文章对“周小胖

30、”的描写非常细腻。有神态描写,如“它怯怯而茫然的眼神”。有外貌描写,如“灰黑色的皮毛,瘦骨嶙峋的身材,鼻上、身上长满发出恶臭味的癣,一条细长的尾巴则紧贴在左后腿”“身上的癣疤也渐次褪去,长满光亮的毛,眼睛也变得清亮清亮”。有动作描写,如“它已经累得不行了,嘴里甚至吐出了白沫,看到爷爷下车的瞬间,它居然一下趴在了地上”揭示了人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巧妙暗示了主题。如,“爷爷去世后,周小胖在他的房里整整待了三天三夜。它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趴在地上”“从那以后,它就常常慢慢地踱到那里,坐在那里,躺在那里,或是趴在那里,晒太阳,听鸟叫,或是就那么呆呆地看着远处”“从那以后,它就常常慢慢地踱到那里,坐在那里

31、,躺在那里,或是趴在那里,晒太阳,听鸟叫,或是就那么呆呆地看着远处。偶尔,它会站起来,用那只独眼,凝望着爷爷放在墓碑上的相片;汪,偶尔,它也会叫一声,仿佛在和爷爷说着什么”。9文章开篇,详细描述了“周小胖”刚来时的囧样,有何用意?(6分)【参考答案】欲扬先抑。与后文狗焕然一新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主人对这只狗的精心照料的情节张本:便于下文揭示狗对主人竭尽忠诚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

32、贯通全文等。文章重要句段的作用要结合文本从人物、情节、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本题,文章开头,描述了“周小胖”刚来时的囧样,作用分析如下:欲扬先抑。与后文狗焕然一新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开头这样描写:“灰黑色的皮毛,瘦骨嶙峋的身材,鼻上、身上长满发出恶臭味的癣,一条细长的尾巴则紧贴在左后腿。”之后这样描写:“周小胖居然慢慢胖了起来,皮里有了肉,骨头隐进了肉里,身上的癣疤也渐次褪去,长满光亮的毛,眼睛也变得清亮清亮。”这样可以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主人对这只狗的精心照料的情节张本。在写了周小胖身体变化的同时,也写了爷爷对它感情的变化。“爷爷暗地里为此得意,常带着欣喜的目光,默不着声地看着周小胖,就像

33、他曾看着我那样。”便于下文揭示狗对主人竭尽忠诚的原因。如:“爷爷去世后,周小胖在他的房里整整待了三天三夜。它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趴在地上。”“偶尔,它会站起来,用那只独眼,凝望着爷爷放在墓碑上的相片;汪,偶尔,它也会叫一声,仿佛在和爷爷说着什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伴。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顺宗即位,王叔文、书执谊用事,尤奇

34、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之人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

35、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

36、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从语意来看,柳宗元先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被贬地的路上,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可见“永州司马”应与前面的“再贬”连接,而不能与后面文字连接。排除CD两项。“蛮瘴”指“南蛮瘴疠之地”,“蛮”与“瘴”形容被贬地的荒远与艰苦,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湘南重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

37、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逐,经历南蛮瘴疠之地,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京城的军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

38、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也可指京城的军队”分析错误,京师,指京畿地区,也指京都。故选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窗都推崇他。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39、。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张冠李戴,“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的是王叔文和韦执宜,而不是唐顺宗。故选B。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5分)(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5分)【参考答案】(1)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2)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

40、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为女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异方”,各在一方;“胡”,怎么;“若是”,像这样。(2)“土俗”,民间风俗;“质”,拿作抵押;“没”,没收。【参考译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是后魏付中济阴会的遗世子孙。曾伯祖父,是唐高祖时的宰相。父亲柳镇。是太常博士,终于御史一职。 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

41、文章和诗经离骚。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其文)精心消减、缜密细致,珍贵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辞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 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看重礼遇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准备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时间不长,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僚一起都被贬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湘南重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逐,经历南蛮瘴疠之地,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

42、为之伤感。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调任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调任到播州刺史的任命,诏书下达后,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健在但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地去做刺史,那里是西南边陲,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子各在一方,就是永远的诀别,我和刘禹锡是好友,怎么忍心看他落到这种地步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洲上任。恰巧裴度也上奏说这事,刘禹锡最终改任柳州刺史。柳州当地有种风俗,用男孩或女孩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债主没收做奴婢,柳宗元革除了这种风俗。那些已经被债主没收的,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

43、给他们父母。江岭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凡是在柳宗元门下学习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光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灵柩和妻子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注】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44、,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C.本诗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D.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

45、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C项,“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解读有误,结合诗歌,情感不完全相同。李词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本词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故选C。15.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参考答案】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年过半百的惆怅;功业未就的哀叹;不惧孤寒

46、不夺雅志的乐观。【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细读诗歌,“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长短亭”历来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加上“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长路“无情”客“有情”,更显出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年去年来

47、鞍马上”,写出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短鬓垂垂雪几茎”,是说两鬓苍苍,突出年过半百的惆怅;“何成”更写出功业未就的哀叹;“窗外几竿君子竹”,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2)范仲淹渔家傲“_,_”两句

48、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2)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3)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俄顷”“勒”“彫”,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奖赏违法行为举报人,不妨引入“罚款分享”制度。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美国百强企业辉瑞公司长期存在不当

49、营销行为,2009年_,被美国司法处以二十三亿元的高额罚金,其中的一亿两千万美元由六名举报人分享,每人平均得到两千万美元的奖金,调查之初,由于辉瑞公司行事隐秘,美国司法部_。幸有辉瑞公司和医院内部知情者举报,案子才_,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这是美国实行举报人分享罚金制度以来,颁发的奖金最高的一次。正是有巨额奖金的激励,才有人站出来提供线索,_者才能受到相应的处罚。虽然我国和美国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美国的“罚款分享”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证人、举报人的生存权利与人身安全如果都没有保障,百姓即使都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以后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于不顾检举犯罪线索?因此,有必要完善举报人人身、

50、财产保护等制度,细化权利保护程序,千方百计保护好举报人。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重奖举报人不难做到,但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并非易事B我们不仅要重金奖赏举报人,还要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C建立重金奖赏举报人的制度很有必要,建立举报人保护机制也很有必要D我们既要借鉴美国的“罚款分享”制度,还要借鉴其举报人保护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括号中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

51、,选填B恰当。A项,第二段主要阐述的是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而非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难易度的问题,故不恰当。C项,由第二段中“有必要完善举报人人身,财产保护等制度”等信息可知,选项中“建立举报人保护机制也很有必要”与后文内容不呼应。D项,第二段没有涉及美国在保护举报人方面的举措,故不恰当。故选B。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窗事发 不知所措 否级泰来 以身试法B祸起萧墙 束手无策 否极泰来 铤而走险C东窗事发 束手无策 峰回路转 以身试法D祸起萧墙 不知所措 峰回路转 铤而走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52、,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由“幸有辉瑞公司和医院内部知情者举报”等信息可知,选填“东窗事发”恰当。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根据对象和语境,选填“束手无策”恰当。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考虑到与“案子”搭配,选填“峰回路转”恰当。以身试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试法律的威力,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根据语境,选填“以

53、身试法”恰当。故答案选C。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证人、举报人的生存权利与人身安全如果都没有保障,即使百姓都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以后谁还愿意不顾生命危险举报犯罪线索?B如果证人、举报人的生存权利与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百姓即使都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以后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提供犯罪线索?C证人、举报人的生存权利与人身安全如果都没有保障,百姓即使都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以后谁还愿意置生命危险于不顾举报犯罪线索?D如果证人、举报人的生存权利与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即使百姓都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以后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提供犯罪线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

54、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中“如果”“即使”语序不当。“冒着生命危险于不顾”结构混乱,“检举”与“犯罪线索”搭配不当。A项,“如果”语序不当,“举报”与“犯罪线索”搭配不当。B项,“即使”语序不当。C项,“即使”语序不当,“举报”与“犯罪线索”搭配不当。故选D。20.根据下面文字,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6字)(5分)据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8日在京发布的首份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印刷业的生产能力、覆盖范围、市场运行和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201

55、7年我国印刷总产值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4.6。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次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8日在京开幕,大会的主题是“聚焦智能化”,探寻印刷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新路径,引领我国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了“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化作为印刷业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之一,将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高质高效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参考答案】我国首次举办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或我国首次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智能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提炼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材料的类型以及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提供的材料是新闻,要求是“拟写新闻标题”

56、,然后要回顾新闻标题的构成部分,拟写标题一般是主体事件特征(全文侧重点),接着要分析新闻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从材料来看,这条新闻一共三段,第一段中国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报告的内容是为了引出第二段大会的召开,因为这报告是大会中提出发布的,由此可以抓住第二段进行概括,“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次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8日在京开幕,大会的主题是聚焦智能化,探寻印刷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新路径,引领我国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新闻的主体是“我国”或“我国首次印刷业创新大会”,如从“我国”的角度概括,应是“我国首次举办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如从“我国首次印刷业创新大会”进行概括,应是“我国首次印刷业创

57、新大会聚焦智能化”。21请将下面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6分)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我更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参考答案】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欢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将散句变成整句的能力。答题时,一要注意题干中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要求,这就要加上重复的词语,如“我喜欢更喜欢”;二要注意千万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结合材料内容“自然风光”“

58、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大自然的音响”“美妙动听的音乐”;“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等分析,分别构成递进关系,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根据理解,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在800字左右。【写作指导

59、】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有鳔”的鱼和“无鳔”的鲨鱼。结合材料内容“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命运却

60、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分析,“有鳔”的鱼,但是有时还被吃掉。有的人,拥有条件,不积极进取,将会被时代淘汰。结合“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分析,不停游动避免下沉,却成为“水中霸王”。有的人,欠缺条件,奋力拼搏,成为强者。可以分别从一般鱼和鲨鱼的角度分析立意,或综合分析立意。参考立意:从一般的鱼角度分析立意:一个人拥有一定的条件,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从鲨鱼的角度分析立意: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从劣势出发,克服劣势,也会成功的;正视自己,珍惜生命,具有鲨鱼的拼劲才游刃有余,脱颖而出。综合对以上两个角度把握,还可以从优势和劣势的关系方面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