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96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一单元课堂同步训练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必修1第一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3题。书与人的随想梁衡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

3、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

4、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像毛泽

5、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

6、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籍能

7、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B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错误,选

8、项对“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是指当作者写完作品就知道他是不是创造,写出对自己和世界有用的东西。故选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鼠”“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最后点题。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

9、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以登月人为喻体”错误,“登月人”不是喻体。B项,“是为了证明伟人是读书最多的人”错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作者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D项,“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的人”没有文章,目的应是阐明“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大智慧”的观点。故选C。3根据原文内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B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C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

11、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文章倒数第二段以马克思、毛泽东以及马寅初等为例指出“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并非多读书就能达到这种程度。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

12、日。联合国设立它的初衷是讨论一些由厕所引发的问题,希望通过全球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环境卫生问题。但是,拥有干净、数量充足的厕所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世界厕所组织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仍有高达40%的居民(26亿)从未使用过冲水厕所。每年,全世界由于卫生设施缺失致使150万名未满5岁的儿童死于腹泻,比艾滋病和疟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全球没有厕所的人高达数十亿,这意味着,维持人类生命的水和土壤被大量未经收集或处理的人类排泄物污染,我们将环境变成了一个开放的下水道。如此大规模的人体排泄物被直接排入环境之中,从而传播致命的疾病,对全球公共健康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卫生、干净的厕所可以拯救生命。根据世

13、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环境卫生的改善,结合安全饮水和良好的卫生服务,每年可以防止84.2万尺死亡。其次,经过安全处理的废水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营养和水的负担得起的可持续来源。因而,厕所的革命,应体现在技术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以技术革新为代表的厕所革命,将生活环境改造与生态环境发展相结合,将卫生清洁技术与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融为一体,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厕所革命也将有力推动卫生厕所向生态厕所转型。目前,我国的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厕所覆盖率已经由20年前的不到10%增加到今天的80%左右,但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厕所设施和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问题比较突出,仍然有24%的人口没

14、有卫生厕所。(摘编自中国周刊,2018年第l2期)材料二: (摘自2018-2024年中国公共厕所市场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的公厕经历了由露天公厕到传统旱厕再到水冲公厕的转变,同时公厕的设计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还兼顾到环保、城市的品位和人文关怀。现在进行的“厕所革命”需要进一步通过文化教化与理论引导,倡导培养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我国农村地区厕所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水,这就需要综合运用科技手段,资源化处理厕所废物,变废为宝,让“厕所革命”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只要我们发扬钉钉

15、子精神,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推进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加长制约城乡文明提升的这块短板,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厕所革命:折射一个乡村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材料四:眼下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各地城乡开展的厕所革命,终将逐渐地改变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那些最难以为人们所自觉到的深层的观念,亦即涉及排泄的行为、观念和环境的全面改观。但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中国的厕所文明已经和将要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它也无法避免地具有脆弱性,这是因为支撑着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原本就始终是脆弱的。如果我们不把厕所问题局限于“卫生间”及其周边的那些有限的事项,而是把它和更为庞大的废水处理

16、系统,和中国社会的水资源、水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公共性缺失等问题相互联系起来,那么,厕所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总问题的冰山一角。眼下的厕所革命之于中国社会而言,还有很漫长的路程要走。(摘自厕所革命在中国,新华月报2019年第1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拥有足够数量的卫生、干净的厕所,可以避免水和土壤被污染,减少致命疾病的传播,对于维护全球的公共健康来说意义重大。B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投资市场规模与前一年相比增幅超过30%;2012一2017年,我国公共厕所投资年增幅一直处于20%以上。C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简陋的厕所设施使厕所问题成为制约着城乡文明提升的一块短板,

17、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D我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依然任重道远,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增大了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瘫痪的风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分析错误,“避免”说法过于绝对;C项分析错误,“简陋的厕所设施使厕所问题成为制约着城乡文明提升的一块短板”归因片面;D项,“厕所文明的脆弱性增大了支撑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瘫疾的风险”因果倒置。故选B。5下列对材料

18、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的演进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厕所革命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卫生厕所向生态厕所转型。B由材料二的数据可知近几年我国旅游厕所新增及扩建投资规模增速要明显高于普通公厕,这可能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关。C厕所能反映个人和公众的生活气质,因而也能映照出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探讨文明的差距,可以把厕所的面貌作为切入点。D原本平常的生活设施,却被赋予“革命”之意,可见厕所革命绝不是盖个房了而已,而是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制度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

19、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项分析错误,“直接关乎社会稳定与否的制度革命”夸大问题,“制度革命”亦不准确。故选D。6如何有效推进我国的厕所革命?请结合全文,按照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顺序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卫生厕所覆盖率,切实改善厕所的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加快科技创新,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养。【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我国的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厕所设

20、施和卫生条件还比较落后,问题比较突出。有效推动厕所革命,需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入手:从物质层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卫生厕所覆盖率,切实改善厕所的设施和废水处理系统。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化处理厕所废物,变废为宝,让“厕所革命”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精神层面: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卫生意识,倡导培养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知道你是谁季明欢送宴会,简单而又节俭,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毕竟同事几年,有感情,在大家盛情邀请下,他匆匆喝了两杯酒,就退了场。今天是

21、周末,他还有事要办。夜色中,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太阳帽和墨镜,悄悄骑上自行车,去看望老人。这种装扮,别人很难认出他,几年来,每个周末的晚上,他都要去老人那里坐一坐,这,成了他的习惯。老人,是个七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他的帮扶对象。他到A城任职不久,在扶贫帮困“结对子”时认识的,当然,他用的身份,是某单位的一名普通党员。更巧合的,老人与他的母亲竟然是同年同月生,只是日期不同;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对母亲的记忆和眷恋,却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于是,半年之后,他不由自主地将老人,认作了干娘。只要看到老人,他就恍惚觉得自己的母亲,依然在世。事实上,他内心深处也确实把老人,当作亲娘来对待。老人

22、的家,在城郊,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拐进一条小巷,借着路灯光,他远远发现,老人正站在门前。老人知道,每个周末的晚上,他必来,站在门前等候,这,也成了老人的习惯。每当这时,他都会莫名感到温馨,依稀记得小时候,自己放学回家,远远看见母亲,就是这样期待地站在门前,张望和等候着他。听见熟悉的自行车声,老人问:“是二牛吗?”二牛,是他的小名。他赶紧跳下车,说:“干娘,是我!”扎好自行车,他搀扶着老人进去,便开始收拾零乱的屋子。老人坐在那里,一双盲眼,一直盯着他响动的方向。半晌,收拾完毕,他泡好一杯茶,恭敬地送到老人手中,然后,在老人对面坐下来。老人问:“听说华树调走了?”华树,是A城的执政者,一把手。每

23、次见面,华树,是两人必谈的话题,老人街坊四邻多,没事闲聊时,她把听到的有关华树的议论,大到对A城的发展和建设措施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小到哪条街哪条巷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都告诉他。很快,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他淡然一笑,说:“是啊,听说高升了,到市里当副市长去啦!”老人叹了口气,说:“华树,是个好官,A城的福分哩,老百姓可舍不得他走!”然后又说:“不过,这样的人应该升官,官当大了,会有更多的百姓受益!”他笑了笑,没吭声,从兜里掏出一千元钱,轻轻放在小桌上,说:“干娘,这是您老人家这个月的零花钱。”每个月,他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接济老人。老人连连摆手,说:“我有养老金,咋能老花你的钱

24、呢!”今晚是来告别的,他犹豫了一下,才说:“干娘,我也要调走了。”怕老人伤心,赶紧又说:“我一定会抽时间来看望您的。”但他却发现老人非常平静,一双失明的双眼,慈祥地盯着他,说:“我知道。”老人站起来,在枕头下摸摸索索,拿出一双千层底布鞋,递给他,说:“知道你也要调走,就给你赶做了双布鞋,别总穿皮鞋,这布鞋啊,它养脚。”他接过千层底布鞋,翻来覆去地看,白底、黑帮儿、针脚密实,真难想象,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是如何把一双布鞋做得这么完美,心里不由得异常感动。老人说:“快穿上试试。”他脱掉皮鞋,穿上布鞋,走了几步,柔软、舒适,非常合脚。还是小时候,他穿过母亲做的布鞋,时隔几十年,又重新穿上纯手工的布鞋

25、,心里别提有多温暖了。老人说:“二牛,今天,你就穿着这布鞋走吧。”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走出很远,回头,发现老人依然站在门前送他,刚要说话,老人却冲他说:“孩子,刚下罢雨,布鞋不防水,别湿了脚啊!”他大声说:“放心吧干娘,我择干路走,不会湿脚的!”虽然路灯很亮,但道上有些地方积水,他悄悄停下来,换上皮鞋,再小心翼翼地把布鞋揣进怀里,他想,这一辈子,也不会、更不能让这双布鞋被水打湿。这时,老人忽然喊了一声:“我知道你是谁!”他猛地愣住了。老人说:“你呀,就是华树!”(选自金山2019年第1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早早去世母亲的记忆和眷恋,再加上这

26、位孤寡老人与母亲同年同月生,令他对老人的关心更深一层,甚至在内心深处把老人当作亲娘来对待。B老人与他见面时必谈华树,并且把有关华树的议论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告诉他,因为老人知道他就是A城一把手华树,能圆满解决这些问题。C知道他要调走,老人送他一双亲手赶做的千层底布鞋并嘱咐他“别湿了脚啊”,这句话语带双关,是在含蓄地告诫他为官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D小说构思精巧缜密,细微之处也有匠心,如“这,成了他的习惯”和“这,也成了老人的习惯”相互照应,折射出他与老人情感相连,息息相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

27、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因为老人知道他能圆满解决这些问题”不正确。老人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了解民情民意,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民服务。故选B。8小说中的“他”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作风简朴,行事低调:欢送宴会简单而节俭,几年来都是隐瞒身份骑自行车去看望老人。关心百姓,为民谋利:数年如一日帮扶、接济孤寡老人,甚至把老人当作亲娘来对待,对百姓提出的问题圆满解决,深受百姓赞誉。头脑清醒,严格自律:自觉选择“干路走”,决心“一辈子,也不会、更不能让这双布鞋被水打湿”。【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

28、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欢送宴会简单而节俭,几年来都是隐瞒身份骑自行车去看望老人。如:“夜色中,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太阳帽和墨镜,悄悄骑上自行车,去看望老人。”可见其作风简朴,行事低调。数年如一日帮扶、接济孤寡老人,甚至把老人当作亲娘来对待,对百姓提出的问题圆满解决,深受百姓赞誉。如:“半年之后,他不由自主地将老人,认作了干娘。”“每个月,他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接济老人。”可见其关心百姓,为民谋利。

29、自觉选择“干路走”,决心“一辈子,也不会、更不能让这双布鞋被水打湿”。可见其头脑清醒,严格自律。9小说结尾写老人知道“他”就是华树,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使小说情节再起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照应前文相关描述,解释前文设置的悬念,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巧妙解释他的身份,突出他亲民、低调的形象,也有助于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为官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

30、味无穷。结尾一段只有一句话:老人说:“你呀,就是华树!” 从情节发展与读者关系方面分析,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使小说情节再起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从文章结构方面分析,结尾照应前文相关描述,解释前文设置的悬念,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在突出深化主题方面,这样的结尾,巧妙解释他的身份,突出他亲民、低调的形象,也有助于引导读者思考如何为官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

31、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

32、可其奏。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注】阛阓:街道。

3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注意动词“云”,连词“以”结合句意断句。上面说:“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这是皇上所知晓的。现在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希望(你)全心全意,

34、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革。B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C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D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D项“京师”指国都或朝廷,可泛指“天子的军

35、队”,但非“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B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D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调拨粮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

36、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原文无“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的内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5分)(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5分)【参考答案】(1)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2)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固定人名字保留“贾似道”“叶李”等,“嗾”译为唆使,“锻炼”译为罗织罪名(

37、古今异义词),“窜”译为流放。(2)“贫约”译为贫苦节俭,“清慎”译为清廉谨慎,“过”译为过错。【参考译文】叶李,杭州人。年幼时便有奇异的秉性,随太学博士求学,补为京学生员。适逢贾似道又入朝作宰相,更加骄横自专,创立公田纸币,这办法坑害百姓很厉害。朝廷内外没有人敢指责议论。叶李就到朝廷上书,指责贾似道。上书大略说:“日月星三光错乱,是宰相的罪过。贾似道错误管理三公,败坏法纪,毒害百姓。”贾似道很生气,唆使他的同党诬陷叶李超越本分用金子装饰书斋匾额,罗织罪名定成案件,把叶李流放到漳州。至元十四年,世祖命令御史大夫相威在江南设行台,并访求遗贤隐士,(相威)把叶李的姓名报上去。(世祖)立即任命叶李担

38、任浙西道儒学提举。叶李听到任命,想逃走,但使者送来丞相安童的信,上面说:“先生在宋朝,以忠正直言闻名,这是皇上所知晓的。现在授给你五品官职,有操行学识的人应根据时机决定是隐居还是出仕,希望(你)全心全意,来报答皇上特别的礼遇。”叶李(这)才醒悟了,到京城后,皇帝在披香殿召见。当时,各地儒学提举司,都因(朝廷)空着职位(的举措而)被废除了。叶李于是奏请说:“臣敬观先帝的诏书,(先帝)在创业时,军务繁多,还(要)收罗读书人。现在陛下统一天下,停息武备修明文教,能不培养人才,来推广(宣讲)治国的政策措施吗?各地儒学提举及各郡教授,实在关系到风俗教化,不应废除。请重新设立提举司,(让其)专管提拔调用学

39、官,考核学生,讲明治国方针,并把那些成才的推荐到太学,来供选录任用。”皇上同意了他的奏请。这时,乃颜在北部边境叛乱,诏命李庭出兵讨伐他,但将校多数任用蒙古人,(他们)犹犹豫豫退回来了。叶李秘密上奏说:“用兵贵在出奇,不重人多,对敌交战应当用计谋取胜。他们既然相互亲近,谁肯用力?白白浪费陛下的粮食军饷,(而)各地运输(又)很辛苦。我(请求)用汉军排在前边徒步作战,并连接大车在步兵后面拦截,来表明拼死战斗(的决心)。叛军先前轻视我们,一定不作防备,我们用大军(来)攻打他们,没有打不胜的。”皇上把他的计谋晓谕将帅,军队果然取得胜利。当时淮浙饥荒,粮价飞涨,叶李奏请免除江淮租税的一半,调运湖广、江西的

40、十七万石粮食到镇江,用来赈济饥民。皇上想攻打交趾,叶李说:“军队一动,耗资巨大,现在山路险峻,深入敌人境内,万一失误,就不是用来威慑远方夷人的办法了。”(皇上)这才作罢。不久,去世,五十一岁。叶李自己生活很俭朴。曾告诫他儿子说:“我家世代以读书为业,甘心贫苦节俭。你们要清廉谨慎自重,不要增加我的过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

41、。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

42、,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15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

43、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

44、“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再别康桥(2)毛泽东面对壮美的山河、广阔的宇宙,触景生情,思考深远:_,_,_?体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沁园春长沙(3)雨巷一诗中,诗人独自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

45、“ , ”。【答案】(1)悄悄是别离的笙箫(2)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笙”“怅”“寥廓”,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46、?“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

47、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 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B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C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D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

48、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工作计划”前面;二是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故选D。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B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C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把握,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

49、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那时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而D表达时间飞逝之感,符合文意。故选D。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绝如缕 以人废

50、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所不及B熙熙攘攘 以人废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不从心C不绝如缕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所不及D熙熙攘攘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不从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语境说的是“运河上舟楫往来”,指人多,所以用“熙熙攘攘”;以人废言:因为说话人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因噎废食: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语境中是指和珅说的话,所以用“以人废言”;

51、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到,金钱万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旧时俗语,本义是“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引申义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尽全力尝试”。语境中指的是“时间即金钱之说”,所以用“有钱能使鬼推磨”;力所不及: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语境中是指翻译的力不从心的感觉。故选B。20.从下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5分)英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52、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撕裂后,地幔将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搭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

53、进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参考答案】地壳(1分)失踪(2分)考察(2分)【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

54、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类型,注意三个段落的中心,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似乎大面积失踪”,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克里斯前往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由此可以提取关键词“地壳”“失踪”“考察”。21.下面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根据材料内容,用四个短语概括出“蝴蝶鱼”的特征。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6分)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大部分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中。它们有着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

55、又尖的嘴巴。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蝴蝶鱼以藻类、活珊瑚的水螅虫等为食,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浮游动物。_ _ _ _(每空1.5分)【参考答案】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 形体美丽 有尾鳍自卫 以藻类等生物为食 【解析】本题考核对文段的概括压缩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把握文段内容,可采用分层法进行解答,解答时首先给文段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信息。本文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主要介绍了蝴蝶鱼的生活环境,第二句话主要介绍了蝴蝶鱼的体型特点,第三句话主要介绍了蝴蝶鱼的生物特征

56、,第四句话主要介绍了食性。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题目要求,本文段可概括为: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形体美丽;有尾鳍自卫;以藻类等生物为食。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4)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苏辙(5)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顾炎武(6)志定而学乃益。王夫之社会不断进步,国家不断富强。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你读了上面六句名言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

57、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你读了上面六句名言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同时要“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是“选句关联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需要在所给“名句”范围内,进行“有机联系”,在“原句含义”和“选句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立意”,写作时还要求对“名句”进行“合理引用”。另外,此题目在审题上还要求以年轻人的角度写,要结合这个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将自己的思考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首先,要理解

58、各句的含意与主题指向。(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说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而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2)“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这是说天下的事情因为困难而完不成的只有十分之一,而因为懒惰而荒废的却占了九成,这说明只要肯下决心努力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3)“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这说明勤奋能带来硕果累累,贪玩使人两手空空。(4)“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这是说学习如果不立下实际、远大的志向,那么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是强调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在志向的指引下,人

59、才能越走越远。(5)“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这是说仿效楚辞的人,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不如楚辞,仿效汉赋七发的人,写出来的作品一定不如七发,这是因为他心目中先有一个被仿效者,仿效时深怕失去所仿效者的风格;因而他写作就不能随心所欲,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这说明人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所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有所收获。(6)“志定而学乃益”,这是说确定了志向,学习才有进益,这是强调立志的价值。然后选出有关联的两三句话进行立意作文。以上名句都与“读书”“学习”“学业”关联,考生可从立志、勤奋、创新等三个角度任选其一进行立意。参考立意:结合(1)(5)可以谈“创新”的价值;结合(2)(3)可以谈“勤奋”的意义;结合(4)(6)可以谈“立志”的作用。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然后开门见山点明成功与勤奋的关系。正文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列举事例,正面论证,反面假设,正反对比,层层剖析,揭示中心,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最后结合自身实际,再次紧扣论点,深化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