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09KB ,
资源ID:54394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39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模拟选课调考试题.doc

1、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 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

2、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3、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

4、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

5、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养包含相对完善的精神和心灵、增强了的自我意识及对不同阶段生活的认识。B.真正的教养没有功利的企图,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C.真正的读书人是一个热爱阅读、对知识心存敬重、以完善精神和心灵为追求的人。D.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

6、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拥有作品的所有财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第一段中用体育类比教养,以说明“真正的教养”不追求某些狭槛的目标。B.文章指出“获得教养”的前提是可教养的客体,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空。C.文章列举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书籍的现象,论证读书才是真正的生活。D.文章鼓励大家研读世界文学,论证过程按照先说道理后联系现实阐述的顺序展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教养从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其本身没有意义,追求的过程才有意义。B.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

7、学。C.活着不仅仅为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读书能集中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境界。D.虽然书读得太多有害,但作者仍然倡导人们通过读杰作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共3小题,共12分)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

8、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材料三:作

9、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

10、能和态度的集合。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材料四: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

11、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6分)答:_5下列对材料相

12、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C

13、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了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富有综合性、包容性。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3小题,共15分)白玉盅林清玄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圆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

14、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

15、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惯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

16、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

17、去的那种滋味。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

18、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B.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C.作者在第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

19、矛盾。D.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8.第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6分)9.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6分)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共36分)(一)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加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纵一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感到奇异)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 不赔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日与其徒上高山,入

20、深林,穷回溪(徒弟) 虽有搞暴,不复挺者,顿使之然也(直,伸直)C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忘)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大(承载)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延伫,久立)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数量)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回环萦绕的样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8分)六国论苏辙1.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

21、知天下之势也。2.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3.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

22、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4.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23、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在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区。B.“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指四马一车。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C.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主张重农抑商,他在秦国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D.“背盟败约”中的“盟约”指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13.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

24、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说韩、魏,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各国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C.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历史教训。14.翻译下列句子。(9分)(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25、(3分)(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3分)(3)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

26、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4分)答: 17、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之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 , ”(过秦论)等系列行动。

27、(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借“ , ”这两个比喻句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回归田园的渴望。(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齐国未曾贿赂强秦却最终随着五国灭亡而灭亡的原因是 “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相左,是因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

28、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 随遇而

29、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徒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21. (5

30、分)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1)在商业广告中: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 (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 (5)办家宴长辈给晚辈口头通知: 22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4分)答: 四、写作(60分)请以“那一点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答案B. 现代文阅读(36分)1、(3分)D(错在“拥有作品的所有财

31、富”)2、(3分)C(“文章列举现象”,旨在论证读书也能“接近真正的生活”)3、(3分)C(A错在“其本身没有意义”;B错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D错在“书读得太多有害”。)4(6分)答案:内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欧盟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价值取向(目标或特点)不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32、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欧盟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一涵盖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5(3分)答案:D解析“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错,根据材料三可知,作者并没有明确地指出素养比能力更重要。6(3分)答案:B解析A项应为“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C项“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分析不当,是“具有”而不是“富有”综合性、包容性。D项应为“四则材料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欧盟研究以及素养本质特点”。7.(3分)答案: D

33、;解析:D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犯了牵强附会的毛病。8.(6分)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9.(6分)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最后写

34、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10(3分)D(A速:招致B徒:随从C遗:遗弃)11.(3分)答案A、解析解题时,首先通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借助断句技巧和关键词语进行初步排除错误选项。由语段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可排除D项。由“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的语意来看,“秦兵未出”与“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应是对应的,说的是“秦兵”与“天下诸侯”的行为,故可排除B、C两项。12.(3分)答案B、解析B项,“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是指“追逐,追击”13.(3分)答案D 解析D项,苏洵的六国论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苏辙的没

35、有采用。14(9分)(1)弃置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2)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3)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

36、情势啊!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

37、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弃置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

38、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15(5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写作目的以及典故的内容来分析。B“即使

39、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本诗的标题已经说明是“送子由使契丹”,可见诗人用典的意图是以李揆为例来提醒弟弟注意安全,没有与其他人比较的意思。D“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原因同B。【答案】B、D16.(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化用王勃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

40、。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17、(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3分)B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

41、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大。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浮,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第二空形容动物不会随意选择驻地,应用“随遇而安”;第三空形容科学家的研究,应用“全力以赴”。可以得出答案为B19.(3分)B(画线句的前半句,“它们通过作为参照”句式杂糅,应该是“以/将/把作为”;后半句“获得方向”搭配不当,应该是“辨别方向”。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得出答案为B)20.(3

42、分)C(“更有趣的是”这句话,通过举“年轻鸟鸦”的例子,突出了“迁徙的方向感”这个概念,因此所填语句的主语应为“迁徙的方向感”,排除BD两项。A项为被动句,体现“上一代”鸟鸦将“迁徙的方向感”遗传给下一代是有一定主动性和主观性的,这明显不妥,应该排除A项)21.(5分)【分析】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运用能力。要分清说话人和说话的对象以及说话的场合。(1)广告要求有吸引力,同时要体现出一种礼貌,可以写成“欢迎您届时惠顾”;(2)请柬要求客气,有礼节,可以写成“敬请您届时光临指导”;(3)通知要求严格,语气要严肃认真、简洁,上级对下级可以是命令语气,可以写成“务必准时参加”;(4)邀请函要表现出

43、对专家的尊敬,可以写成“期待您拨冗莅临”;(5)口头通知,采用口语,表达对晚辈的期待,可以写成“到时候一定要来啊”22.(4分)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有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扩展语句)的能力。题干明确指出,这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认真分析构思框多架可知,面对拒绝,有四种不同的反应及应对方式;再抓住框架图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合理准确的扩展即可23.那一点星

44、光参考意见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命题作文,让人浮想联翩。“星光”的含义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自然景物(本义),星星的光辉,二是比喻义或象征义。如果仅从自然景物的层面去写,就很容易写成纯粹的写景散文、哲理散文,而不是一般的记叙类文章。记叙类文章要求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纯粹的写景也升华不出寓意深远的主旨,应该尽量避免。所以写好本文的关键是弄清星光的含义。 “一点星光”表明星光是微弱的,但却是茫茫黑夜里难得的光亮,它象征着光明、温暖、希望、力量和激励。它会给处于黑暗之中的人一种难得的温暖和慰藉。“一点星光”可以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可以是师长一句话的启发,可以是一本书、一篇文章中的某句话

45、给你的启示,可以是自己的理想、信念,可以是自然界一种现象对你的触动和启迪。比如在你困难时,朋友的真心帮助;挫折时,好友伸出的援手;失意时,走进大自然从某一自然现象中得到的启迪;困境、迷惘中,他人的一次也许是微不足道的援助;艰难险阻中,自己的那份永不褪色的信念这些友情、帮助、启发、信念也许正如星光一样并不耀眼,但对处于人生低谷和坎坷之中的你却可能是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种.引导着你迈向人生的晴空。“那”字提示我们所写内容一定是已经失去的、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某种可贵的东西。二、写作建议1、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出“星光”的象征意义。文章应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实写星光,文章才不空乏;虚写星光,文章才有深度。可以把“星光”作为引子、线索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抒发情感,但重心是写“星光”的象征意义。2、穿插景物描写,为记叙文添些亮色。文章开篇写星光,交代环境、背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文章中间写星光,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文末写星光,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结尾处的景物要与开头景物相呼应,以保持连贯性,首尾浑然一体,还能有一种含蓄隽永的美,让人回味无穷。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