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零模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科技成就【试题解析】该题以“一则信息资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中的材料可以确定出该题的时限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诗经编订于春秋时期,A项错误;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项错误;“司南”出现于
2、战国时期,C项正确;成书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九章算术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它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错误。故该题答案为C。【答案】C2.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 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ABCD【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该题以“北宋城市的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3、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题中材料并没有体现”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故错误,由此排除带的选项,即A、C、D三项;B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B。【答案】B3.“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是光复会的誓言。与兴中会主张相比,二者差异是()A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未明确提出反对外国侵略C采取武力革命的斗争手段D没有涉及近代的民主政治【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该题以“光复会与兴中会主张的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兴中会的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光复会与兴中会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通过题中材料
4、可知二者都主张利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都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外来侵略,但没有涉及到近代民主政治问题,所以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D。【答案】D4.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将普遍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党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ABCD【知识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试题解析】该题以“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中共成立的背景之一,为二者的共同点,所以排除带、的选项,C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
5、C。【答案】C5.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试题解析】该题以“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6、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中的“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A项正确;B、C项内容在题中没有涉及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来的,D项错误。故该题答案为A。【答案】A6.不同时期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主题。与下图图所反映的时代相符的历史主题是()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B教育为工农兵服务C放卫星,大跃进D科教兴国【知识点】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试题解析】该题以某时期的“宣传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中图片中的“创新”“神六”(2005年10月发射)以及火箭图形,可知该图片
7、与新时期的科研成果有关,由此排除A、B、C三项;D项符合题意,正确。故该题答案为D。【答案】D7.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的“人”是指()A个人B人类C雅典人D雅典公民【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试题解析】该题以“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觉。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所以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个人”,A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A。【答案】A8.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
8、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授时历神曲C天下郡国利病书、太阳中心说D窦娥冤哈姆雷特【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学成就科技成就【试题解析】该题以“马可·波罗行记”为切入点,由所学和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时间可推出该题的时限在“1314世纪”之间,即“元朝”的时候,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字印刷术为北宋毕昇发明的,A项错误;授时历为元朝科学教郭
9、守敬所著,神曲是14世纪(文艺复兴)时,但丁的作品,故B项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为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C项错误;哈姆雷特为英国莎士比亚在16世纪末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D项错误。故该题答案为B。【答案】B9.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力山大蒲柏写诗赞美牛顿:“茫茫沧海夜,万物匿其行。天公降牛顿,处处皆光明。”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牛顿()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 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人的思想启蒙 展现了理性的力量ABCD【知识点】经典力学【试题解析】该题以“18世纪的英国诗人亚力山大蒲柏对牛顿的赞美”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伽利略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所以与题意不符,由此排
10、除A、B、D三项;即C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C。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答案】C10.七年战争后,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对英国征税。这一口号的依据是()A北美殖民地的自治传统B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议员C邦联政府不享受征税权D征税未获北美各地议会批准【知识点】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美国共和制
11、的确立【试题解析】该题以“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为切入点,并给出了时限“英法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中“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可知B项; C项与本题无关,当时北美殖民地尚未独立;A项题中没有体现;D项题中没有涉及。故该题答案为B。【答案】B11.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D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知识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该题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切入点,旨在
12、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及由所学可知,A项正确。故该题答案为A。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帝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立法权属议会,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会议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由各邦政府任命的代表组成),不经过选民产生,普鲁士在议会中占有决定性席位(享有特殊地位),联邦议会可以否决帝国国会通过的议案。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由民选产生的帝国议会
13、处于从属的地位),其预算权和立法权受联邦议会制约(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答案】A12.以下各项对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评价正确的是()A进一步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将小农经济升级改造成集体经济D寻找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试题解析】该题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中“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及所学可知,苏俄由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此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不是为了“促进多种
14、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项错误;C项为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错误;D项。故该题答案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
15、政治上淡出。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材料二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
16、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材料三“重商主义”是西欧1518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
17、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工商业阶层希望得到国家的有力保护。在整个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被强烈要求“保护贸易并粉碎阻挡商业扩张的种种中世纪羁绊”。 18世纪末,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提出批评。他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是十分危险的,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允许资本家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则赞扬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有“科学真理成分”。他不相信市场机制或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而相信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国家这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帮助之下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经济自由主义,扩大政府职能,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经济学很快
18、取代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3)以“政府权力与市场关系”这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斯大林模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解析】(1)该题的解题思路如下:对于第一小问“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北宋时期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由此
19、推出贵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逐渐消失南北朝以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北宋时期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官员选拔和任命标准由以门第到完全按照才学和官职资历;宋代形成成熟的官僚制度。南北朝以前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北宋时期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由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到逐渐走向一体化。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对于第二小问“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
20、: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科举制的形成。(2)该题的解题思路如下:对于第一小问“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由题中的“马寅初1935年认为统制经济为宝典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可推知“由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变为反对抨击统制经济”对于第二小问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题中材料,支持的原因有苏联统制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西方自由放任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无能为力;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反对的原因:是因为“官僚资本”打着“经济统制”旗号,将“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3)该题的切入点,即
21、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入手: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哪个阶段、资产阶级遇到什么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自身弄否解决。【答案】(1)变化:世家大族对政治的影响逐渐消失(或“中央政府掌握任命选拔官员的全部权力”);官员选拔和任命标准由以门第到完全按照才学和官职资历;宋代形成成熟的官僚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成因: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科举制的形成。(2)变化:由支持赞成政府实行统制经济变为反对抨击统制经济。赞成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受苏联计划经济积极作用的影响;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反对原因:统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国家经济命脉操纵于少数人之手,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
22、社会的进步。(3)1518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民族国家形成,开始海外殖民扩张,争夺霸权。西欧许多国家政府争夺海外市场,消除国内阻碍经济发展的封建因素,发展本国经济。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西欧国家实力增强。18世纪末期,西方民主政治确立与完善,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工业资本家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希望市场能够自由健康发展。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经济萧条,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美国罗斯福新政对市场进行全面干预,政府的权力
23、有所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历史上,西方国家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14.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成功,长江水如约来到北京。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依据图说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结合所学,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对于第一小问“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依据题中所提示的图片可以直接的看出:隋朝的大运河为“之”字形,元朝大运河基本上取直为“一”字型,变化的原因主要与统治中心的变化有关。对于第二小问“大运河的作用”:可以依据所学可从“促进经济发展交流”“利于国家统一”“
24、利于统治稳定”等。【答案】变迁:隋唐时期,统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一带,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余杭和涿郡。元朝后,都城在北京,大运河裁弯取直,自杭州直通北京。作用: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和国家统一。15.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鸦片战争以前,华夷观念是中国人描述世界局势的固定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而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蛮夷”等。在华夏族的眼里“夷”是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人对世界了解逐步增多,他们描述世界的词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
25、”的使用逐渐增多。郑观应指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甲午战争之后,“夷”在整个中国人的世界词汇中已经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英、法、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也开始增多“瓜分”一词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摘编自任云仙近代中国国际政治词汇演变论析词汇使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思想观念的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国际观念变化的历程,并分析说明其影响。【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由鸦片战争以前的“华夷观念”“天朝上国”“夷狄” “蛮夷”
26、“夷”是不知礼仪的野蛮人。“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西洋各国”等词汇可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逐步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一变化的影响: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由题中第二段材料可推知甲午战争之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先进,民族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影响:救亡运动兴起,出现了政治上的改革和革命。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答案】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逐步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影响:有利于西学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甲午战争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与先进,民族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影响:救亡运动兴起,出现了政治上的改革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