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87.50KB ,
资源ID:54356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35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 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 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 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 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国君即位、卿大夫和诸侯任职或者参加活动的时候需要去祖庙举行重大典礼,突出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即利用宗族血缘关系来巩固统治,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扩大统治范围无关

2、,A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排除;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来加强统治,C排除。故选D。2. 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 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 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

3、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故选D。3. 本改签指内阁将票拟好的题本进呈皇帝后,如皇帝不同意内阁票签的意见,就会下令内阁重新票拟,或直接拟好交内阁发出。乾隆时期,很多题本改签的内容或是由军机处传达到内阁,或是先由军机大臣草拟,然后呈报皇帝,获准后,发交内阁照签办理题本改签。这一变化表明乾隆时期A. 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 制衡机制得到完善C. 内阁决策

4、受到削弱D.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明内阁、军机处都只是在遵照皇帝的旨意处理政务,决策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表明君主专制得到了加强。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A排除;内阁与军机处都服从于皇帝一人,没有制衡,B排除;内阁只有票拟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C排除。故选D。4.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A. 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B. 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C. 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D. 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答案】

5、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机会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并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有所增加,才会出现材料中提及的现象,故可以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众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的管理。B正确;担任官职的机会较大,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公民可以广泛的参与国家管理,并不是显示其弊端,C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D错误。故选B。5.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

6、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A.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B.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C. 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D. 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既有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借鉴,还有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吸收,是在对古今中外多种相关制度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所以B项正确;A、C项都只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形成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

7、,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公务员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6.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A. 加强了国家治理B. 强化了君主专制C. 消除了土地兼并D. 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可知,上计制度使国家赋役征派、政策制定更有据可循,加强了国家治理,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上计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8、但“消除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中央官制的设置有关,上计制度只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王国问题是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解决的,上计制度不能解决该问题,排除D项。7.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主要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 完全颠覆了旧式价值观念B.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D. 推动传统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

9、知,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很多学生加入了社会运动,引起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变动,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而不是“价值观念的颠覆”,A错误;材料未涉及学生运动,只是强调学生“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B错误;材料未体现社会运动的性质,故C说法错误。8.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

10、途”的形成A. 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 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 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不受党派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占据美国政府的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故选C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并非是削弱精英政治的影响,与缓和两党矛盾也没有必然关系,更不一定会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ABD项。故选C。9. 1982.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

11、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些措施A. 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B.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C. 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D. 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原干部人事制度缺乏严格的淘汰与退休机制,现在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领导班子,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有利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竞争机制,从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故选C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时间为“1982、1983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是在1992年十四大会议,公务员制开始推行是1993年,故排除B和D。10.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

12、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史料记载出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民有不循斯教者 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 民不知报第三十一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A. 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 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C. 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 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书元帝纪强调“本以霸王道杂之”,即礼法并重;朱元璋大诰 民不知报第三十一强调“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五刑以加焉”,即刑罚和道德教化并用;顾钧集第5卷强调“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即礼法并用;据此

13、可知,封建统治者都秉承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故ABC项错误。11. 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 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B. 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 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D. 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答案】C【解析】【详解】1216世纪欧洲各国出现的“罗马法复兴”,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C项正确;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

14、础,项错误;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D项错误。12. 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 ,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A.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 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D. 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来看,这些法案的颁布确

15、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这些法案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这些法案解决的是王权与教权的关系问题,不是基督教内部问题,排除B项;英国当时代议制民主制度尚未建立,排除C项。13. 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 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 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 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 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非战公约

16、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非战公约使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已实行自卫”,这意味着各国“采取军事行动的道路还是敞开着的”,为了本国利益,他们可以进行“自卫”战争,说明非战公约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非战公约并未限制军备竞赛;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的制止战争,并非主要说明非战公约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非战公约不能有效的制止战争,并非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 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

17、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A.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 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长期的矛盾和冲突C. 决定了此后100多年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D. 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所述会议都是战争或者冲突后的国际会议,它们都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说明这次会议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正确;格劳秀斯所著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A排除;“解决了”说法错误,因为此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是很尖锐,故排除B;此后还有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等,故排除C项。15.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

18、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家”。在这一理念下,为管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A. 设立西域都护府B. 设置理藩院C. 设置羁縻府州D. 设立宣慰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唐太宗时期采取宽容的政策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羁縻府州是唐太宗设置管理臣服少数民族的机构,故选C项;A项是西汉时期设置管理西域地区的机构;B项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D项是明清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机构。16. 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时间建交国家1955年尼泊尔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7年斯里兰卡1958年柬埔

19、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9年苏丹、几内亚A.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 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叶中国同亚非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广大与会国家的尊重,D正确;A是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后,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国家与中国并非是睦邻友好的关系,C排除。故选D。17.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当年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

20、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些表明A. 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真正形成B.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C. 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 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英国就首先承认了新中国,并且在1954年中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到1964年法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不断遭受挫折,故B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形成,故A错误;英法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过于绝对,在其它许多问题上,英法仍然追随美国,故C排除;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各国接受,过于绝对,

21、故D排除。18.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

22、的扩大,D选项排除。19.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 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 经济控制逐步加强【答案】A【解析】唐朝赋税以实物赋税和货币赋税为主,南宋时期,则以货币赋税为主,这种表面赋税形式变化,则反映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故本题选A。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曲解了题干原意,排除B。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与史实不符合。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考点定位】古

23、代商业的发展20. 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B.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C.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D. 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答案】D【解析】图片显示其他国家美元投资和购买国债,均与美元挂钩,体现出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显然是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故D正确;A中稳定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是货币霸权主义,故B错误;C中单一化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是相互的。21.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

24、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可知,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是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选项B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战略伙伴关系,还涉及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联合国,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2.

25、 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约有一百多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从此,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B. 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 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 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以看出,公民权的取得不再是依据血缘,而是按照地域,表明这一地区正在向国家过渡,

26、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知个人自由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23. 1965年伦敦政府法生效,建立了大伦敦议会,下辖32个伦敦自治市议会和1个伦敦城议会,其中12个自治市和伦敦城共同组成内伦敦,其余20个自治市构成外伦敦。新成立的大伦敦议会主要负责提供更具全局性的服务,如消防、救护车、主要道路的维护和废物处理等。这说明英国( )A. 自治机构改革适应城市化发展B. 三权分立机制的内容不断拓展C. 议会权力扩大威

27、胁了有效行政D. 自治机构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伦敦政府改革,大伦敦议会管辖的范围扩大,用于处理全局性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议会的管辖与服务问题,不涉及三权分立体制,故排除B项;议会管辖范围扩大是为了更好地行政,故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中央政府对自治机构的控制,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4题12分,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15分,共54分)24. 材料 如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

28、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1: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

29、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如果从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三个方面任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示例2: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示例3:科

30、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解析】本题结合材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可知,科举制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明代在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到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三

31、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孤立法律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法律和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孟德斯鸠重要的法律思想包括法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法无禁止就是人们自由活动的依据。他还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他提出法律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可以带动社会的变化。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法律与自由”自行拟订一个具体

32、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法律的理性主义是人权自由的保障。阐述:孟德斯鸠以法律中理性主义论述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既保障人权的自由也限制人权的自由,这种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真正保证了自由和平等的实现;如美国1787年宪法既规定了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权力,同时又对三者的权力进行了法律限制,从而真正保障了三者权力的自由行使。(示例二)论题:法律与人权自由应是动态的。阐述: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与人权自由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法律和人权自由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和人权自由的内涵与范围也都应

33、发生变化;如近代英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君主立宪体制,但这种体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调整才逐渐形成的;同时英国人权自由的范围也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民主改革而最终扩大的;所以法律与人权自由是动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先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如法律的理性主义是人权自由的保障、法律与人权自由应是动态的等,之后再调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前者,要利用孟德斯鸠以法律中的理性主义论述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论证,后者要利用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与人权自由是动态的和英国以法律形

34、式确定了君主立宪体制的不断演进来论证。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摘

35、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

36、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材料二“ 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根据“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

37、税率。”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根据“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1843年”等信息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根据“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并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根据“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结合所学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根据“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得出完全自主;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

38、需要调整。意义:根据材料“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结合所学从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等角度概括。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

39、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蒋楠历史视野下中国乡村治理等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

40、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或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儒家伦理(理学/心学亦可)不断渗入乡村治理;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原因: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

41、绅阶层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2)主要做法: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乡村治理和英国乡村治理的比较,中国的特点和英国的做法、影响都可以根据材料进行概括,而中国的成因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归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考。【详解】(1)特点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考生需要从政府、士

42、绅、儒家思想等方面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可以看出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根据材料“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可以看出士绅发挥较大作用;根据材料“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可以看出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根据材料“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承担催征赋税的职”,可以看出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根据材料“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可以看出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和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以及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根据材料“清

43、王朝推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可以看出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原因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考生可以从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士绅阶层兴起、文化的繁荣兴盛、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2)做法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归纳,由材料“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可以看出其主要做法是处理好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 影响可以从材料归纳“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得出其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 得出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从“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得出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另外结合课本知识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关键信息的获取、归纳能力,第(1)问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材料进行归纳,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来回答;第(2)问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影响根据材料概括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