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 一 语 文说明:1整卷分为I卷、II卷,19道小题,满分120分;答卷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请用蓝黑或黑色笔,避免书写不清而影响分数。第卷 (38分)一、基础知识(16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qin) 溘(k)死 窈窕(yo) 脉脉含情(m)B淇水汤汤(tng) 侘傺(ch ch) 廿四桥(nin) 否极泰来(fu)C奢靡(m) 涸辙(h) 茎叶(jng) 庐冢(zhng)D阡陌(xin) 契约(qi) 相勖(x) 潸然泪下(shn)2.下列各组词语中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袅娜 羁旅 干躁 义愤填膺B斑驳 颓废 瞥见 流觞曲水C猗郁 婆娑 寒喧 受益非浅D莅临 芜杂 诬蔑 浅尝则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B. 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C为了参加“红歌汇”合唱比赛,我班文娱委员精心设计了不少演唱方法,虽屡试不爽,但同学们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D为使广大莘莘学子早日受益,我公司决定在吉林市区设独家连锁推广机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离骚的
3、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写的。B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C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D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而吾与子之所共适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一世之雄也C其叶沃若 其孰能讥之乎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6.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
4、的诗风。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大部分是各地民间歌谣。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C赋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具诗与散文的性质。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D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极富有真情实感,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20分。7-10题每题3分,11题8分)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
5、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
6、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彭蠡:鄱阳湖。
7、郦元:郦道元。 钟磬:二者都是乐器。函胡:重浊而模糊;清越:清脆而响亮。桴:鼓槌。 齐安、临汝、饶、德兴,均是地名。 硿硿:硿硿地发出声响。 噌吰:钟声洪亮。 罅:缝隙。 窾坎:击物之声;镗鞳:钟鼓之声。 无射:钟名。7请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而此独以钟名 名:命名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恰好 C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傍晚D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8请选出对加点词“虽”“或”的意思判断准确的一项 (1)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3)或曰此颧鹤也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1)(2)相同,(3)(4)相同。B(1)(2)不同,(3)(4)不
8、同。C(1)(2)不同,(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9请选出属于石钟山得名缘由的一项是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A B C D10请选出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A郦道元与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的认识并不一样,郦道元认为李渤通过“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之举而发现的声音,到处都有,所以不能证实石钟山得名由来。B苏轼为了弄清山名由来,独自一人在月明之夜到了石钟山下亲自考察了那里的地形地貌,沿途中发
9、现了得名之根本。C在船上,苏轼听到山上有惊起的大鹘,又看到高耸的巨石,在山谷中大笑的老人,感受到这里的神奇莫测,这也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D 通过石钟山名由来之事,苏轼得出一结论:凡事不能只靠主观判断,要通过实地考察;既要有所考察发现,还要详细记载,这样才能避免以讹传讹,造成谬传事实。11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分)译文:_ (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5分)译文:_ 第卷(82分)三、完成1213题(14分)12认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读后回答问题(8分)九 日杜 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
10、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1)颈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答: (2)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 13填空(任选3道题回答,6分)(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3分)谢 土乔忠延说明土地对人类的
11、重要,其实无需任何语言,我家乡的一种民俗就可以说得清楚明白。这民俗便是:谢土。感谢土地,不是一句空话,逢年过节乡亲们都要祭祀。摆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食物,先敬献土地爷。土地爷,是乡亲们眼里最受尊敬的神仙。村里人不说土地神,都说土地爷。爷,是尊称,在村里只有辈分大的、威望高的,才配享受这“爷”的称呼。足见土地的地位。土地的地位为什么高?看看神龛两边的对联就明晓了:“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一副通俗的对联,说透了万代相传的事理。易经说:“坤厚载物”。乾,为天;坤,为地。万物由土地中获得生命,互为依凭,和谐生存,岂不是“发千祥”?“生万物”、“发千祥”,还不是最大的功德?因而又说:“厚德载物”。像土
12、地那样滋生万物,养育万物,才是这世上头等大的功德啊。乡亲们对于土地的尊崇和敬畏自然不是这么理性的,而是感性的,是从生存的愿望出发的。在他们眼里,土地是活着所必需的,没有土地,就会断了吃食。没有吃食,怎么活得下去?所以,农人和土地的关系,是不能用人和物的关系来看待的,而是人和他命根子的关系。我记得大伙儿最喜欢用的词是:伺候。农人一年到头就是伺候庄稼。秋天收过玉米,大田坦荡开去,一览无余。你看吧,男女老少都在精心伺候土地。土地犁开不行,只虚不绵,还要耙过;耙过不行,只绵不绒,还要耱过。耱一遍再耱一遍,耱得土细如面,又绵又绒,撒一把种子进去,舒适得就像在冬阳暖照的炕头上睡大觉。把土地伺候到这个份上,
13、虽然人累得骨头都能散了架,可这会儿才是顶受活的。受活的农人不会把笑颜挂在脸上,只是干完了农活还不离开,坐在田头,拨弄起自家的烟袋。一代一代的农人,就这么将青春,将壮实,将晚年全都伺候了土地,直到耗干最后一滴心血无奈地倒下,被别人种进土地。这就是叶落归根,入土为安。土地供养人活着,还供养人死去。说土地是人的命根子一点也不过分。由此回望,我对那首游击队之歌更是情有独钟。独钟在那句:“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心灵的呐喊,是一呼百应,千应,万应,应者如云的呐喊啊!也许早有渊源。我家乡诞生过最早的诗歌击
14、壤歌,先祖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耕田与凿井,出作与入息,都要在土地上进行,土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命运早在四五千年的歌谣里就唱了出来。何止是保家卫国,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土地与人就凝结在一起了。不是有神话女娲造人吗?抟土真能造人?我不相信。但是我相信,没有土地就没有生命,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从这个缝隙窥视,土地就是人的生命。文化大革命时,土地爷被赶出了庙堂,赶下了神龛,却被人们高高供奉在心目中。最能印证这神灵的就是至今还颇为流行的村俗:谢土。无论谁家盖了新房,都会毕恭毕敬地摆上祭品,虔诚地跪在地上,焚香叩首,恳求土地爷宽谅恕罪,恳请土地爷保佑平安。即使当初那些砸像毁庙最狂荡的逆子
15、,也会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对土地的诚敬,不仅仅是谢土,是从早于谢土的“破土”就体现出来的。一块土地,或是盖房子,或是修道路,哪怕是在上头盘个做饭的炉子,只要是不让它再长花草五谷,那就是对土地的破坏。这破坏就被人们视为“破土”。破土无疑就是罪过,破土的人无疑就是罪人。因而,动工前非举行个破土仪式不可。先前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用鸡血、马血破土奠基,制造惨烈。何必弄得这么血色恐怖?后来领悟了,那血淋淋被宰的何止是鸡?何止是马?是土地,是土地在迸溅鲜血!宰杀土地,无异于宰杀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割断了生存的命根子,那倒下的就不是土地,就不是鸡和马,而是人类自己。谢土,在我看,是人们对自己最严厉的警示。
16、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乡亲们对土地非常尊崇和敬畏,因为他们有“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的理性认知。B.“谢土”表现了人对土地的诚敬,“破土”也能够体现出来,而且比“谢土”更早。C. 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形的土地爷被赶下了神龛,无形的神灵却被人们高高供奉在心目中,但是破坏者从未有过这种虔诚。D. 在作者看来,一方土地养育了一方人,土地是人的命根子,没有土地就没有生命。E.这篇文章以“谢土”这一民俗切入,从历史、文化等层面剖析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详写文化中的土地,略写历史中的土地,详略得当,恰到好处。15第五段划线句“大伙儿最喜欢用的词是:伺候。农人一
17、年到头就是伺候庄稼。”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伺候”?(5分)答: 16本文的题目是“谢土”,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4分)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5分)17仿照所给句子的格式,补写一组句子,使它们构成排比句,并保持句意的一致性。(3分)青春是一道美丽的彩虹,有绚丽的色彩,妩媚的身姿; , , ;青春是一段多彩的生活,有会心的微笑,真诚的鼓励。 18请任选一题,写出上联或下联。(2分)(1)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下联: , 。(2)上联:怀揣大学美梦迎接新年号角, 下联: 。六、作文(50分)19请以“ 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要凸显真实感受
18、,注意叙事要有完整清晰,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不要出现真实姓名;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命题、校对: 李薇 修海霞 李玲 田立辉吉林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A窈窕(yo)B淇水汤汤(shng)否极泰来(p)D阡陌(qin) 契约(q)2B(A干燥 C 寒暄、受益匪浅D 浅尝辄止)3B(A对象误用,国破家亡之痛;B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C望文生义,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D莘莘,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整个词语是指众多的学生,因此前面不能再用“广大
19、”来修饰)4B(A杂糅;C有歧义,到底是我十来岁,还是你十来岁;D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5B(适:出嫁/享有。固:本来/本来。其:它的/难道。以:因/而)6A(“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颂,宗庙祭祀的乐歌)7B(动词,到)8A(虽:虽然,转折连词;或:有的人,代词)9. A(李渤之举,作者否认;作者借此否定李渤之说;寺僧之举,作者也是否定的)10D(A二人没有肯定否定之实,是作者否定李渤之说;B是与长子苏迈一同前往;C“看到老人”、“激起好奇心”错) 11.(8分。建议:
20、采分点正确就赋给该点之分)(1)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3分。“虽”“鸣”各1分,句意1分)(2)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5分。“余”“是以”“简”“陋”各1分,句意1分)12.(8分)(1)“玄猿”他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得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的1分)。 “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得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1分,共5分)(2)(共3分)尾联以佳
21、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1分)。13(6分。任选3道题回答,错、漏、多一字该空不得分)(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书生意气(2)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山不厌高,周公吐哺14BD(A原文“乡亲们对于土地的尊崇和敬畏自然不是这么理性的,而是感性的,是从生存的愿望出发的。在他们眼里,土地是活着所必需的,没有土地,就会
22、断了吃食。没有吃食,怎么活得下去?”B原文“对土地的诚敬,不仅仅是谢土,是从早于谢土的“破土”就体现出来的。”C“即使当初那些砸像毁庙最狂荡的逆子,也会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D原文“但是我相信,没有土地就没有生命,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从这个缝隙窥视,土地就是人的生命。”E关于文章中“历史”与“文化”的土地描述,从开始到结尾都是并行的,无法准确区分详略程度)15(1)“伺候”体现了农人从生存愿望出发对土地尊崇和敬畏的态度。(1分)(2)文中的一系列动作,能看出农人精心伺候土地,把土地当成有灵性的对象。“犁开,耙过,耱过,耱一遍再耱一遍。”(2分)(3)人和土地的关系是人和他命根子的关系,伺候土地
23、就相当于维持生命。土地供养人活着,还供养人死去,她值得一代一代的农人将全部都用来伺候她。(2分)16 (1)以一种民俗为题,说明土地的地位极高,对人类很重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从古至今,土地给人们的生存提供物质保障。(2分)(2)不仅物质保障让人们对土地尊崇和敬畏,而且土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谢土”反映了强烈的地根意识,在作者看来也是人类对自己最严厉的警示,在当今社会有现实意义。17.(3分。每句1分,要语意一致)参考:青春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有优美的旋律,昂扬的气息 18(3分)参考:(1)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或: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或:水牛下水,水浸水牛头。(2)彰显青春活力挥
24、洒苦涩汗水。【推荐赏析: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明代学者胡有仁)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改写)】19.作文(50分) 一般在3542分间浮动,未将题目补充完整者,在应得分内扣除2分。作文赋分标准分七个等级:言辞不道德、偏激者,按0分处理;只写标题,5分;未形成完整文章者,只写二三百字,25分以下;如果相对完整,达到500字以上,可以按及格文章处理30-32分;抄袭文、跑题文差者25分;跑题文较好者、不跑题没特色文,分数30分,向上浮动不超5分;较成型,叙事完整,能注重描写,主题明了,稍有瑕疵者,分数42分,上下浮动3分;特色文章(只要具
25、备以下特征之一的),构思新颖:叙事有波澜且描写精彩,语言畅美,45分,上浮2分。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6、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27、,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高一语文试题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