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七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74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颗星1到5题考点75 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颗星 6到7 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1(1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 考点74 中难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
2、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考点74 中难(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4分)考点74 中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6分)2(15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甘肃会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文综 考点74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
3、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考点74 中难(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7分)考点74 中难(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8分)3. (15分)【来源】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
4、国卷)44考点74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
5、隋书考点74 中难(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考点74 中难(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4. (15分)【来源】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45题)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
6、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考点74 中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考点74 中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
7、义。(7分)5(15分)【来源】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 考点74 材料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
8、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摘编自百度百科考点74 中难(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4分)考点74 中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1分)6【来源】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9、(15分)考点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考点
10、75 中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考点75 中难(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7(15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贵州贵阳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考文综考点7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女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中难(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4分) 中难(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为什么独立宣言通过近
11、200年后,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这一梦想?它反映了民主政治演进历程有何特点?(11分) 参考答案1(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须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性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4分)(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位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孝文帝庙号改革改变了拓跋珪以来的原则,“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即不再尊奉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从
12、拓跋珪开始设庙祭拜,奉其为太祖,确立了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体现了其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相融合。同时为了不违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概括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孝文帝庙号改革使得北魏彻底告别拓跋珪以前部落联盟时代,表明其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的意图。孝文帝庙号改革大刀阔斧,表明其改革的决心。其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相结合,削弱了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打击了北魏政权统治集团里面可能阻碍改革的势力,减小了改革的可能阻力。【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3、本题有教材依托,通过设置材料从内容和意义两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历史上重大改革”部分的选修题,一般比较难,特别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考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不建议考生首选此题。但是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2(1)法令:方田均税法。(2分)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5分)(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2分)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
14、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查。(6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结合王安石变法内容可知是方田均税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结合所学,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均摊赋税等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归纳为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第二小问从王安石变法背景,即积贫积弱和社会矛盾等角度来回答。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15、眸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内容。3.(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7分)(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8分)【解析】(1)本问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内容,可以通过对材料内容的翻译来完成,不要直接引用原文。通过翻译来解决问题即可。(2)依据材料前部分旧法律局限性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再结合法律对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等来分析即可。4.【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
16、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7分)5(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4分)(2)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7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以及“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
17、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的信息分析归纳。(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角度分析回答。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6(l)(7分)原因:苏联体制高度集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实力大增,冷战加剧。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大量尖端科技人才和掌握现代科技的劳动力。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感到落后和威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2)(8分)
18、内容:组织管理: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课程管理:把最新科技成果编入教材。策略管理:实施天才教育、启发诱导、提倡主动思考。影响:直到1969年,美国维持了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地位。【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抓住时间,1957年后,联系所学知识,从国际格局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入手分析;结合材料的信息,“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从美国的意愿和教育的基础意义入手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要注重
19、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从组织管理和课程管理、策略管理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可见此时美国的优势,由此来看教育改革的影响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美国教育改革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7(1)变化:规模扩大,由地方发展到全国,由争取社会权到扩大到争取政治权利。(4分)(2)理想:人生而平等。(2分)原因:美国建国后实行的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4分)特点:民主政治历程具有渐进性;追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的道路具有曲折性;民主政治的实现要通过不懈的斗争。(5分)【解析】试题分析:(
20、1)从材料中的“抵制乘坐公共汽车”“入坐”等方式反对”“为工作和自由”“争取黑人公平选举权”“反对芝加哥学校种族隔离”等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变化,注意斗争领域、规模、形式、地点等多方面归纳变化。(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得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人生而平等。第二小问,美国建国后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第三小问特点,可以从民主政治历程的渐进性、曲折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美国民权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人物马丁路德金【名师点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判,否则,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