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 27 题,共150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 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
2、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说文解字引秘书:“明为易,象阴阳也。”这是从象形来释“易”“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
3、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内容。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选择哪项或哪几项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
4、,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著。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的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
5、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編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很多先哲认为“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代表阳和阴,表示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等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古人常用它来占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6、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用周易来占卜。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的变化观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人地探讨,对于研究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具有重大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代的兴衰所作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B.周易内容丰
7、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在具体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D.易用以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老屋楚 岩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
8、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
9、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10、。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
11、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4.文中“
12、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3分) 5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6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3分) 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5分)()(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
13、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
14、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
15、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16、。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材料二: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
17、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
18、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材料三: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
19、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于三则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B.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
20、,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9.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B.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D.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
21、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E.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10.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4分) 二、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10分)11下列加点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12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2分)(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
22、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
23、展疆土。1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使工以药淬之日以尽矣皆白衣冠以送之以试人,血濡缕 遂拔以击荆轲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 / B. /C./ D. /14.下列对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庄不得击”一段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
24、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15.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请以剑舞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臣请入,与之同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与相同,与相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 D、与不同,与不同(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
25、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yn,审判定罪】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鞫【j,审问犯人】弗成者,必以委
26、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瘦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卒于官。 (选自宋史 韩晋卿传)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B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
27、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C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D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
28、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晋卿坚持法度,不畏强权。在“开封民争鹑杀人”事件中忤触宋神宗宠臣王安石,有主见,并向大理寺卿进言,坚持认定此案为“斗杀”。B韩晋卿审案公允,才干卓越。许多朝廷的疑难案件他都会参与讨论,后因为与王安石争论“登州府杀夫案”这个案子,更是在士大夫中知名。C韩晋卿持法有度,坚持原则。有一次皇帝安排他到外地去办案,习惯上这种案件在出差前要到宫中请示,他打破旧例立即动身。D韩晋卿法度谨严,不乏怜悯之心。他长期任法官,执法守正,为人忠厚,认为对死刑审批权应慎重。士大夫们很尊重
29、他,“不以法家名之”。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句4分)(1)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2) 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完成2021题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20.请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此句有何作用?(5分) 21.请赏析“竟晓月空明”一句中“空”的妙处。(4分) (四)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
30、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3).杜甫春望中“ ,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3分)2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B.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D.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24.下列句
31、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C.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D.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25.下面对名著家的说明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
32、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B巴金的家重点塑造了善良却柔中有刚的梅芬、郁悒的瑞珏、贤惠的鸣凤三位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悲剧性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遇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人们的迫害。C巴金代表作家中的觉民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而没有反抗意识;觉新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梅芬喜欢觉民,但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D.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
33、面展示一个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全书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26.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两节。(4分)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答: 四、 写作(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语文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3分)C(理解错误。错在“十翼”,表现变化观的是“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2. (3分) C(理解错误。用周易占卜,并非科学的
34、方法。)3. (3分)B(理解错误。不一致、相互对立的不是“各项的内容”,是“各项的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4(3分)参考答案: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5(3分)参考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在结构上引起下文。6(3分)参考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
35、社会发展之快,“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7(5分)AE(答对一个2分)解析:B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不准确,不是比喻和拟人。虽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不是拟人。C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合主旨。D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与主旨不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8.(3分
36、) A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9. (5分)C E(答对一个2分) (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B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10. (4分)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
37、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15分)11.(2分) D.【解析】 A B C代词; D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12.(2分) B【解析】注意 许君焦、瑕 既13.(2分) C【解析】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有用来方法(原因)”/译为“因为”译为“因为”/译成“用来”/译成“用”/副词,通假“已”,已经。
38、/表示顺接,可以翻译成“来,而”顺接,翻译成“来,而”/“以之”,“之”可以省略,翻译成“用它来”“以之”,“之”可以省略,翻译成“用它来”14.(2分)B【解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15.(2分)D【解析】(“请允许我”谦词“请求”动词“举起”动词“尽”副词)(二)课外文言文(本题4小题,共17分)16.(3分)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知明州“为动宾结构,交代官职,后面停顿,排除AB;“独”意思为“唯独”,一般用于句首,排除C;故选:D。译文为:元祐初年,做明州知州,两浙转运使
39、差役法再次实行,各路仓库管理的士卒次序混乱,只有韩晋卿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不采取严苛的法律。17.(3分) 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B解释有误,根据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18. (3分)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A“并向大理寺卿进言”有误,依据“入为大理少卿,迁卿”,可见,他自己就是大理寺卿。19.(4分)(1)登州有个妇人谋杀丈夫,郡守许遵逮捕妇人,调查询问(认为应该减刑),王安石又支持郡守许遵的观点。(4分)(2)奉命出使自有原则,法律具在
40、,难道还能再探询君主的心意,而随意改判轻重吗?【解析】(1)“执”译为逮捕,“按问”译为调查、查究审问,“主”译为支持。(2)“指”译为原则、准则,“刺候”译为刺探、打听,“岂乎”句式,译为“难道吗?”。(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20.(5分)“情”包括:客居异乡的漂泊之情,孤独难眠,乡梦难成;贫困交加的无奈之情,诗人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喜好喝酒,却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无奈;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暮春时节花自飘零,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思念朋友的孤独之情,故人远行天际,不能相见,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每点一分)作用:统领全诗。(1分)21.(4分)本句意为:直到天亮,都只有月
41、色“空”明,无人欣赏。(1分)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一个“空”字含蓄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3分)(五)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2.(6分)每空1分(1)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三、语言文字运用 23.(3分)答案:D解析:A:处心积虑”是贬义,不能用在这儿。B从容不迫含褒义,形容人举止不慌不忙,沉着安定.不能用在坏人身上。C.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24.(3分)答案:C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
42、因。B.并列不当,“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D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的冲击”。25.(3分)答案:D【解析】A觉新并没有“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B性格特点分析有错,三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是梅芬郁悒,瑞珏贤惠,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C第一处的“觉民”应为“觉新”,与琴结婚的应是“觉民”,第二处的“觉民”应为“觉新”。26.(4分) 示例: 1.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2.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五、 写作(60分)27.略 参考译文: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山东诸城安丘)人,在做童生时期,每日背诵书籍数千字。长大
43、后凭借擅长五经考中进士,历任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北宋行政区划名)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考核政绩上报朝廷获得第一名,升任刑部郎中。(北宋行政区划名有“道”、“路”、“州”、“府”、“军”、“郡”、“县”等,相当于现在的“省、市、旗、县、乡”)元祐(1086年1094年)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初年,韩晋卿担任明州知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重新施行,各地的处置谋划、计划大多仓促混乱、没有条理,唯独韩晋卿能关照百姓的便利,而又不违反法度。入朝担任大理寺少卿,升为大理寺卿。韩晋卿自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
44、3年4月30日在位)时就已主持司法,当时朝廷如有疑义,就交付公卿共同评议。开封有百姓为争鹌鹑而杀人,王安石认为是盗贼拒捕争斗而死,杀了他也没有罪,韩晋卿说:“这是斗殴杀人”。登州有个妇人谋杀了丈夫,郡守许遵掌管(主持)审迅,调查询问,王安石又主持审理,支持郡守许遵的观点。韩晋卿说:“应当判处死罪。”此案长期不能判决,满朝大臣为此争论不休,韩晋卿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因此而闻名。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x)的一个年号年间设大理狱案,多由朝廷交付,韩晋卿主持公正加以审核,不分上下一视同仁。神宗赵顼(1067年 - 1085年)称赞他的才干,每当案子判得虽然很明确清楚了,但
45、是如果有事关权贵显要、屡次审问不能定案的,一定将案子交付给韩晋卿审理。曾经受诏命巡查、审理宁州狱案,按照惯例应当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韩晋卿说:“奉命出使自有原则,法律具在,难道还能再探询君主的心意,而随意改判轻重吗?”他一接受诏命就立即执行。 诸州、各地将审判定罪死刑的案件上报,朝廷厌恶其数量太多,将要清查不应该审判定罪的。韩晋卿说:“重新听审断案寻求救活死刑者的方法,是最大的仁慈恩德。如果因重新审查案件却被贬谪获罪,那么以后就不会有后继者了。”议论的人又打算援引唐朝旧例再次上奏,使普天下平民的死刑都上奏朝廷决断。韩晋卿说:“案情可疑令人同情者允许上报请示,这是祖宗的制度。但如果天下的犯人,都必须囚禁起来以等候朝廷的命令,恐怕今后因饥寒而死在狱中的人要比服罪而死的囚徒多了。”朝廷对他所说的都予以施行,所以,士大夫们都推崇他的忠厚温良,不用法家来称呼他。(后来韩晋卿)死于官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