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09KB ,
资源ID:54296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29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堂同步训练卷 (二)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堂同步训练卷 (二) WORD版含答案.doc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生 物(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媒体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总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

2、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C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保持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C【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A正确;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节能减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2下图表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枯叶的分解率、有机物的积累量及具有分解作用的大、中、小土壤动物数量的

3、变化规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枯叶的分解率与纬度呈负相关,有机物积累量纬度呈正相关B热带森林的土壤动物中,对分解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型土壤动物C图中能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动物种群的丰富度D据图推测,北方针叶林和冻原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多主要与温度有关【答案】C【解析】表中信息显示:由热带荒漠到极地荒漠,随着纬度的升高,枯叶的分解率逐渐减少,有机物积累量逐渐增多,说明枯叶的分解率与纬度呈负相关,有机物积累量纬度呈正相关,A正确;热带森林的土壤动物中,大型土壤动物的生物数量最多,说明对分解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型土壤动物,B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图中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大、

4、中、小土壤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不能反映出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动物种群的丰富度,C错误;北方针叶林和冻原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低,酶的活性较弱,因此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多,D正确。3在生态系统中,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属于A次级消费者 B三级消费者C第一营养级 D第二营养级【答案】A【解析】以草为食的草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以草食性动物为食的狼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BCD错误。故选A。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分解

5、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答案】B【解析】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项错误;信息传递可以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双向进行,B项正确;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除了用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外,还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大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C项错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但能量不能,D项错误。5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

6、叙述正确的是营养级单位:102 kJ/(m2a)GPNPR15.912.8113.10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五个GP之和表示D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答案】B【解析】输入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依题意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A项错误;能量在初级消费者(

7、)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91/141.20100%11.3%,B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871.27102kJ/(m2a),C项错误;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D项错误。6根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鸡、猪等家禽、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传递效率10-20%。在食物链中,食品来源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在生产相同质量的情况下,生

8、产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消耗的生产原料越多。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流经食物链时损失能量最低,所以从生态学原理考虑,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选C。7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B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则没有C如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所同化能量的1/25D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的数量一定会减少【答案】C【解析】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不能反映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因为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A错误;如果该图所示的是信息传递

9、,由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在和、和、和之间相互交流,B错误;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食物链的长度按最短的考虑,即,则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为1/5,C正确;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的数量会增加,D错误。8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

10、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9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B和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60只【答案】B【解析】狼彻底消失,兔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

11、,数量增加,一定时间后因食物减少,种内斗争加剧而导致兔的数量减少,A正确;是兔的粪便能,属于草的同化能,是兔的同化能的一部分,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标志重捕法估算某区域狼的数量,该区域狼的数量估计为203010=60只,D正确。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C的数值除以的数值,可以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有可能会

12、减少【答案】B【解析】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A错误;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正确;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因此的数值除以的数值不能表示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于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净光合作用量大于0,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不会减少,D错误。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X1过程的生物是具有叶绿

13、体的生物BX3过程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有机物中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2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3/X2表示【答案】D【解析】能利用太阳能固定CO2的生物包括没有叶绿体的蓝藻等原核生物,故A错误;X3表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B错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通过Z1传递给分解者加以利用,C错误;能量传递的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

14、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DE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比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要少,故A错误;狼排出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故B正确;分解者在食物链中没有营养级,故C错误;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B/A100%,故D错误。13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渗透吸水 吸胀吸水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矿

15、质元素的吸收 呼吸作用A B C D【答案】D【解析】渗透吸水是利用水的自由扩散,由水多的流向水少的地方,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吸胀吸水是利用某些物质吸水的原理,比如蛋白质等物质容易吸水,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消耗二氧化碳,这样,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所以,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矿质元素的吸收溶解于水中,在根尖主动运输吸收,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利用

16、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故选D。14如图所示是碳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B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图中的食物链只有3条D大气中C的含量增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B、D、E的活动和增加A的数量能得到缓解【答案】A【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表示大气中CO2库,D和E消费者,主要是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分别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都是生物圈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

17、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但增加图中A、D、E等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项错误;图中的A、D、E只是代表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据此不能确定图中食物链的数目,C项错误;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因此缓解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其次是植树造林(增加A的数量)、开发新能源等,D项错误。15下表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甲(生产者消耗CO2量)乙(分解者CO2释放量)丙(生产者CO2释放量)丁(消费者CO2释放量)CO2相对

18、值100213011.5A甲可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乙释放CO2的方式不同于丙、丁C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D表格体现了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碳循环【答案】B【解析】甲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CO2量,可以代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因此也可以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乙、丙、丁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B错误;表中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机物积累量增加,生物种类或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正在上升,C正确;无机环境中的CO2通过甲进入群落,乙、丙、丁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因此该表格可以表示无机环境和群落之间的

19、碳循环,D正确。16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B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近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C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也需光信息刺激D生物种群的繁衍无需信息传递【答案】D【解析】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等依赖于超声波,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为需光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B正确;植物的开花、动物种群的繁衍依赖于光周期,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错误。17可用下图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

20、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C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真菌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B正确;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错误。18下列各项信息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光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答案】D【解析】A、B、C三项信息分别为声、光、声,都属于物理信息。只有D项是动物做出的特

21、殊的行为,属于行为信息。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当狼吃掉一只兔时不可能完全消化吸收即不能得到全部能量,故A错误。兔子是第二营养级,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了第三营养级,故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于草原生态系统,故D错误。本题选C。20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A甲

22、乙丙丁 BC D【答案】D【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A、B、C项中,如果甲消失,生态系统将崩溃。生产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选D。2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A森林一场火过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植株B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C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D某森林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森林一场火过后,许多种子萌发,迅速长成新

23、植株,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A错误;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使该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B错误;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C正确;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使得害虫数量减少,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D错误。22研究者以北美东部25个不同大小的湖泊为调查对象,统计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及生态系统单位体积的生产力(同化有机物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湖泊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强B食

24、物链的长短与生态系统的大小无关C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D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支持更多营养级【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食物中食物链长度的平均值),说明食物链越长,营养结构越复杂,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越大,食物链越长,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湖泊体积越大,该生态系统最大营养级位置越大,也就是最大营养级位置主要取决于湖泊体积,C正确;从图上来看,小型湖泊、中型湖泊具有较高单位体积生产力,但是小型湖泊、中型湖泊食物链较短,营养级别较少,

25、D错误。2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B该系统中黄雀是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C该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D该图中蝉鸣叫的现象是生态系统中化学信息【答案】B【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有1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A错误;据图分析,该系统中黄雀是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B正确;该图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该图中蝉鸣叫的现象是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D错误。24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

26、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乙群落与丙相比,物种种类相同,但是乙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密度比较均衡,故抵抗力稳定性最高,在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受到的影响最小,A正确;甲群落物种种类多,但是物种5、6、7、8的密度很小,故抵抗力稳定性最低,在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

27、渐增强时受到的影响最大,B正确;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错误、D正确。25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答案】C【解析】A. 去除杂草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降低,A错误;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不会改变,B错误;C. 杂草和农作物是竞争的关系,去除杂草主要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用的地方农作物中,C正确;D.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二、非选择题26(10分)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

28、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甲的能量变化,其中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甲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1.11082.01071.41099.01073.4106(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 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 。(3)图1中的能量值是_,的能量值一般指_。(4)图2中a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_。【答案】除标注外

29、,每空1分(1)(2分)(2)二 减少(3)1.1108 甲种群摄食但未同化的能量(2分)(4)增长型(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解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1)。(2)种群甲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若乙的数量减少,供给戊的数量减少,会导致戊的数量减少。(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是甲的同化量,能量值是1.1108,的能量值一般指甲种群摄食但未同化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4)图2中a

30、点时的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种群年龄组成是增长型。(5)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7(10分)下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表示B营养级内两个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消费者是_。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原因是:_。(2)图甲中B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指它的_(填“同化量”或“摄入量”),其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形式为:_。(3)图乙中a种群数量变化呈_ 型增长。a、b之间的竞争强度变化规律是_。为了调查b种群密度,科研工作者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研究,发现

31、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1)B、C、D (1分)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能被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2)同化量 B自身的遗体残骸和C粪便中的能量(3)S(1分) 弱强弱【解析】图甲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三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根据图乙表示的B营养级内两个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可知,二者为竞争关系。(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消费者有B、C、D。由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并能被生态系统中其他

32、生物,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图甲中B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指它的同化量,其中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B自身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C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3)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图乙中a代表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b之间的竞争强度变化规律是:起初两个种群数量均少,所以竞争强度弱;之后随两个种群数量都逐渐增多,则二者竞争强度逐渐增强;当b种群数量达到最多之后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则二者竞争强度又逐渐减弱。28(10分)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1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

33、态系统的_(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2)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_。(3)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人苦草、黑落等沉水植物和螺狮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下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当图1中的螺狮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师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的结果。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5109KJ,B的能量为1.2108kJ,D的能量为1.8108kJ,则A的

34、能量最多为_,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特点。【答案】(1)生产者(1分) 分层(1分)(2)抵抗力(1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2分) (3)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1分) 2.4108kJ(2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解析】(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该水域在污水流入后,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仍能保持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物种的丰富度和 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3)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

35、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分析图2,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要求A的能量最多,所以传递率按20%计算,B种群中的能量为1.2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2108kJ20%=6108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8108kJ20%=9108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7.5109kJ-6108kJ-9108kJ=6.0109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6.010920%20%=2.4108(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

36、、逐级递减的特点。29(10分)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ad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草原向森林演替,则这一过程中,生产者吸收CO2量将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逐渐增强。(2)图甲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草原群落的途径是_(填字母)。图乙中的A表示_,B表示_。(3)在图甲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牧草同化的总能量为M,其中有3/4的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向牛,则蛇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答案】除标准外,每空2分(1)大于(1分) 抵抗力(1分)(2)a 鼠

37、的同化量 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M/100【解析】图甲中牧草经a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再经生态系统中各级消费者的摄食(如b、c)、利用,最后经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以热能是形式散失。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其中A表示鼠的同化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呼吸作用;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生产者的种类丰富和数量增多,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升高。(2)

38、图甲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草原群落的途径是生产者(牧草)通过光合作用(a)过程进入。由以上图乙分析可知,A表示鼠的同化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3)根据图甲中食物网的组成,牧草中3/4的能量流向牛,则只有1/4的能量流向鼠,进而流向蛇;要计算蛇最多能获得的能量,应按照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20%传递,则蛇获得的能量为 M /420%20%=M/100。30(10分)某校生物科研小组对一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土壤中的物种数。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由图1判断,调

39、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_。(2)图2中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的结果会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A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其基础是_调节机制。(4)若图2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_kg。(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丰富度 V2 (2)分解者

40、、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偏高(2分)(3)自我调节 负反馈(4)500(2分) (5)次生 增强【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由图1判断,V2是物种数目达到最多时对应的最小样方体积,故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V2。(2)图2表示食物网的示意图,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未表示出的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3)由于某种原因使得A种群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E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机制。(4)若图2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质量用20%计算。故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质量是520%20%+520%1/220%+520%1/220%20%=500kg。(5)在人工干预下,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演替结果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