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276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解析》《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客观事实,_,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2) 本次会议,以高效的方式,聚焦公司来年发展目标,就工作思路_、建言献策,为2016年工作提前谋好篇布好局,起到了全盘谋划的作用。(3) 通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新老媒体_,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受众体验更好的新闻产品,为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起到了很大作用。A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B扬长避短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C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集思广益 D

2、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扬长避短【答案】B【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中的几个词语,两两相近,但词义,使用对象有区别。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3、,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最近,电信被爆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

4、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答案】D【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比如题中AB两项;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C项;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

5、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3分)A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D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答案】D【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题干明确考查诗歌虚实结合表达技巧。ABC三句都运用了这一手法。D项“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

6、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

7、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比如题中C项中“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想象的。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例如,本题B项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实,“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虚。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14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语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我

8、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如果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那就更好了。这样,你就做到了卓越。而在这一个点上的超越,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成功。乔布斯是个完人吗?苹果公司是面面俱到吗?他们的每一块木板都比竞争对手长吗?当他们能把产品做到人人喜欢,就几乎一切都有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苹果,没有乔布斯,正因为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描绘的理想模式之中。A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优势且将其发挥到极致。B优势这块板越长越好,能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更好。C我们总是追求样样不落人后,努力活在别人的模式中。D无论是人还是公司,都靠自己最长的那块板成功。【答案】A【考

9、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解答这类题,可以直接摘录原文中的语句来进行概括,也可直接从原文中摘录主要信息,再根据字数要求作微调,或紧缩,或填补。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摘录式。有些语段,时间、地点、人物比较好找,但事件不易把握,材料中又没有现成的中心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材

10、料的比较分析,抓住本质,筛选出关键信息。本题考生很容易就把握总领句“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得出答案。5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象对项选学生市民非常希望1908%1190%希望6879%5952%不希望520%595%无所谓693%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象对选项学生市民家庭2023%2262%学校983%892%社会462%1113%以上都是6532%5833%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

11、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答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表解说的题目,图表解说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表反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表头和极值,表头反应的是图表的重点,同类数据之间要比较观察,比如通过比较市民与学生对于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百分比,就可以推断C项错误。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达贤者有后,张汤是

12、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乃者官于杭,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

13、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之知也。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使者为汉中守,而郃犹为候吏,人莫知之者,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神所劳矣。”(选自苏轼文集,有改动)【注】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6对下列加

14、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 游:交往B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绝:超过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在其子固 报:回复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 吾与之游三年B乃者官于杭 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C君以进士得官 郃以星知之D吾常诵之云尔 举世莫知之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3分)(2)诗之指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3)至于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于诗。(3分)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

15、”,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答案】6D7A8(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蔽贤者)却蒙蔽他,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绝民”,判断句,各1分。)(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但它美妙高明之处,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难以知晓,(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9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语言清新。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评分建议:每点各2分。)【解析】6【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

16、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由上文中“而其子补之,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结合后面句子中“在其子固”可以推测。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

17、乎原文的语言环境。7111.Com【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答案选择A。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B在;C 凭借;D项,代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

18、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比如题中A项。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4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

19、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5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6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7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

20、法和意义了。8句例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8【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

21、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理解。题干问“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关键词“有其实而辞其名”,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节中,关键句“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

22、者之必有后也。”总结形成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首先审清题目,抓住关键词,筛选文中信息,总结形成答案。本题就是抓住关键词“有其实而辞其名”,筛选关键语句,总结答案。1【参考译文】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是民众赖以

23、生存的人,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欺蒙上天的神明,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叫端友,是一个君子。我和他交往了三年,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世,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感慨地说:“啊呀,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然而它的美好丑恶

24、、高明低劣,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他的器量宏远还是愚昧,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所到之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刚刚给他加官,就去世了。以此看来,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造出奇美的词句,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学识渊博,文思辩捷,

25、人物英俊,气度宏伟,超过一般人很远,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应在他儿子李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是天神的赐与。”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晁端礼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

26、阕,都不管、人春困。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注】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九衢:指御街。(1)简析上阕“九衢”以下六句的写景特色。(6分)(2)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4分)【答案】(1) 俯视、仰视相结合,(2分)词人向下看,九衢上残雪斑驳;向上看,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1分) 嗅觉、视觉相结合,(2分)夜风送来梅花清香,池塘表面的冰已经融解。(1分)。(2) 羁旅漂泊,孤寂之苦,(1分)对年华已逝的感慨、(1分)仕途失意的感伤、(1分)对清净、洁白的冬景的喜爱,

27、(1分)元宵佳节的即将来临的舒畅,(1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答出四点即可)【解析】【技巧点拨】诗歌写景的角度也是考查的热点: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比如上阙着重写景,蟋蟀啼鸣、檐花飘落,以动衬静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要注意,一是要与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思考,一般来说,具体某一两句诗句所表达

28、的思想感情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二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分析情感,结合艺术手法、意象和重点注释来分析,诗歌中“倦游”“病酒无人问”“元宵灯近”“流年未几”“潘郎双鬓”“瘦损”“盈盈泪眼”可以分析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

29、“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比如题中“倦游”“病酒无人问”“元宵灯近”“流年未几”“潘郎双鬓”“瘦损”“盈盈泪眼”。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比如注释中“客死他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

30、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四、名句名篇

31、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3)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_。(司马迁报任安书)(4)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5)虽无丝竹管弦之胜,_,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6)雁阵惊寒,_。(王勃滕王阁序)(7)莫听穿林打叶声,_。(苏轼定风波)(8)_,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答案】(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2)晓来谁染霜林醉(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一觞一咏(6)声断衡阳之浦(7)何妨吟啸且徐行(8)飞云冉冉蘅皋暮111【

32、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竹排嫂刘心武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

33、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

34、排嫂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

35、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

36、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

37、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有删改)12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4分)13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4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15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

38、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6分)【答案】12说明制作竹排的活儿并不轻松,衬托竹排嫂们的吃苦耐劳。为下文叙写竹排嫂们保证竹排质量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13(1) 老板先是为了利益不顾质量,要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竹排,并且狡辩;后来妥协,不情愿地接受了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养羊用的竹排的决定;最后竹排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口碑,老板立场鲜明地盛赞竹排嫂们的质量意识。(4分)(2) 老板的态度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衬托出竹排嫂们强烈的责任意识。(2分)14勤劳善良。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还接着干;买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有强烈的责任心。她首先抗议老板使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建筑工地

39、用的竹排,为建筑工人的安全着想。泼辣勇敢。与老板争论未果,竹嫂就做主将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聪慧。把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既保证了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板的利益。(每点l分)15新手被竹排嫂们的真善美感染,她们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劳动。竹排嫂们的付出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她们难抑愉悦之情。展现了竹排嫂们对生活的热忱,表现了她们心灵的淳朴之美。(每点2分)【解析】12【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承上启

40、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本题答题注意结合文文本内容。13【试题分析】题干“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道考查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抓住关键词语“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作用”,答题区间“最后两段”。首先表明什么变化,然后从情节、主旨角度分析作用。【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段落作用题解题思路: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

41、)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3内容: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本题答题首先表明什么变化,然后从情节、主旨角度分析作用。14【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从要紧抓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

42、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

43、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15【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题干问的是“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答题的角度有:内涵、作用、技巧特色、主旨等。“不再争吵”表明 新手被竹排嫂们的真善美感染,她们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劳动。“,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竹排嫂们的付出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她们难抑愉悦之情,同时展现了竹排嫂们对生活的热忱,表现了她们心灵的淳朴之美。【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探究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与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

44、答题方法上是相同的,都要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结构层次、表达特色并联系上下文,只是前者在选取句子上不同,它一定选取最能涵盖全文主旨、情感或关涉文章的多数内容的句子作探究,不像后者可以选取一些关涉局部文字的句子。前者之所以叫探究,是因为它强调由浅入深、由表层到深层。一般而言,第一个点是该句的表层意思,第二个点是背后的意思,第三个点是与主旨、情感相关的意思,第四个点可能是结合背景或联系现实得出的意思。角度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2)作品表面;(3)作品内涵;(4)作品背景;(5)作者;(6)读者。这类探究题答案基本上是对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

45、次,或者区分散文中的不同材料,以找到探究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注意答案语言组织的两种类型。目前探究题答案表述形式有两种:一是注重探究的多角度,每一角度能写出探究的依据(即文本根据)和结论;二是注重探究的深度,只选择多角度中的一个角度,亮明观点,并结合文本内外,充分写出理由来,答案是“观点理由”形式。考生宜依据题干要求,采用相应的形式。1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读书杂谈鲁迅 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

46、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因为出版物太多,读者不胜其纷纭,便渴望批评,批评家也便应运而起。批评这东西,对于和这批评家趣旨相近的读者,是有用的,但中国似乎应该暂

47、作别论。往往有人误以为批评家对于创作是操生杀之权,占文坛的最高位,就忽而变成批评家。但是怕自己的立论不周密,便主张主观,有时怕自己的观察别人不看重,又主张客观;有时说自己的文章中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凡中国的批评文字,我总是越看越胡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印度有一个比喻: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不久,又能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人抬

48、着驴子走。”无论读,无论做,倘若旁征博访,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 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萧伯纳有这样的话:世间最不行的是读书者,因为他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这也是叔本华之所谓“脑子里给别人跑马”。较好的是思索着,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还不免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的确,实地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陈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

49、吃过了,和我所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 但萧的立论也不免有些偏激,我对于萧的所说,还要加一点骑墙的议论。我以为假如从广东乡下找一个没有历练的人,叫他到上海、北京或者什么地方,然后问他观察所得,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他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选自而已集,有删改)16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内涵。(6分)17简述第段的论述层次。(6分)18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6分)【答案】16职业的读书和工匠准备工具一样都是为了谋生,(2分)这种勉强的、甚至痛苦的读书不值得特别赞扬,(2分)间接肯定了超越功利的轻松的读书。(2分)17

50、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其次概述中国批评家的种种表现;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中国批评家产生的恶果。(每层2分)18 读书应该出于爱好而非功利目的。 读书可以看批评文章,但更要看本书、自己做主。 读书要和思索、观察结合起来。(每点2分)【解析】1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的内涵”,这既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又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首先明确这句话的位置,然后牢记一文解题的诀窍,在这句话的左右寻找答案。紧随其后就有具体的解答“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 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找到这些内容,再依据

51、分值进行分条概括即可。【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

52、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17【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3:审辨标

53、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18【试题分析】题干是问“文章题为读书杂谈,请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关于读书的主张”,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先到文中找到答案的关键语句,节“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54、 节“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评,不过,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节“所以要观察,还是要先经过思索和读书。”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比如本题,首先应找到题目所指向的内容,

55、然后再依据分值进行概括。概括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1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们都知道理想主义者那些有着高尚却常常不切实际的理想的人们。我们也知道现实主义者那些把目标限定在能达到的成功,只设置实际且可操作的计划的人们。的确,实际的人常常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然而没有那些梦想家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又将会怎样呢?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为议论文;不

56、少于800字。【答案】我是活动家,也是梦想家很多人都在为梦想而苦恼,我觉得:拥有梦想是一件很烂漫的事,不管是任何名人,一定会有关于梦想的感悟,说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也不为过。孩童时期拥有懵懂的梦想也是很幸福的,即使只是模模糊糊的一层,心里也会洋溢着快乐。拥有梦想,生活就永远是晴天;行动起来,人生就充满意义。有人概括得很精辟: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有时梦想是不切实际的,但毫无疑问,梦想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可是,想需要坚定,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而坚定信心就成了最难的过程。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这描述的正是梦想。都说人生道路上的困

57、难是为了磨练人,实际上有几人接受这个真理?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些人便不把梦想当回事了,他可能会说:“这不适合我,放弃吧,走这条路是不会成功的。”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成功。这样的人还不算最差,有一种人,野心勃勃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光说不做假把式,这样的人,梦想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这当然只是反面教材,只有坚定执着的人,有行动的人,梦想才能永存。古时为梦想努力的人很多,他们的梦想就是激励自己的动力,激励着他们为梦想做出行动。唐伯虎潜心学画、朱元璋放牛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屈原洞中苦读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为目标所做出的行动都是值得的,至少问心无愧,为了自己的梦想,你做出行动了,就朝成功走出了第一步。詹哈

58、尼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行动是梦想的翅膀,想要成功,就得先有实际行动。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失败过无数次,这时候他可以放弃,只要找一个借口就可以轻松甩掉这个难题,但是爱迪生没有放弃,他失败了一次又一次,重来了一次又一次也不放弃,后来终于成功了。爱迪生的成功在于他的行动,要是爱迪生当时放弃了,不做了,也许我们现在还在烛光下生活。爱迪生是一个成功的梦想家,也来源于他执着的行动。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成功者拥有一流的态度。你保持着执着的态度做出的行动,将使你成功。也许你不知道,就在你以梦想为动力做出执着行动的时候,你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就像许多成功人士,也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成功,在

59、努力奋斗中,他们就不知不觉成了一名梦想家。假如你为理想而做出行动,那么请你坚定,因为你正在朝着成功前进,梦想家!【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易错警示】此次作文难度不大,但容易犯如下错误。一、立意浮于浅表,缺少深刻认识。二、论据选择大众化,缺少私人化素材。本次写作,学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新闻热点人物、体育明星或者历史熟人,比如房祖名、保尔柯察金、顾少强老师等等,或者一些常规的名言,背诵痕迹远远大于阅读痕迹。就议论文写作整体而言,可能会缺少属于私人化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素材。三、记叙低幼牵强,缺少独特的生活体验。四、议论文概念化。议论文的标签

60、体现在:一是围绕“梦想”和“现实”的概念打转或者纠缠不清,缺少中间的分析与衔接;三是通篇说理,围绕概念和所谓的道理进行“自顾自”地议论,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如此说理,苍白无力。江苏省海门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份学情调研高二语文II(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分)2文中“

61、山谷”即,“工部”即。(2分)3作者和史舜元对“吾舅”学诗的看法有何不同?(3分)【答案】1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1112黄庭坚(黄鲁直)杜甫(杜子美)3作者认为“吾舅”学诗先从杜甫开始,与黄庭坚无关。史舜元认为“吾舅”学诗先学黄庭坚,后深得老杜句法。【解析】11111【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

62、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段中主语“前辈”虚词“者”等断句。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

63、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平时阅读积累的能力。“山谷”是黄庭坚的号,

64、“工部”是世人对杜甫的尊称。【考点定位】阅读积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名师点睛】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别称豫章先生、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杜甫,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3【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1【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首先要根据题干

65、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注意:点要全,不能照抄原文,不能有遗漏;虽无字数要求,但是概括题,字数不能多。【参考译文】史舜元写作我舅的诗集序文,认为我舅的诗有老杜句法,大概是对的。又说是由承袭黄庭坚的笔法起步,恐怕是不准确的。我舅舅年少时候,便向杜甫学习,但是一生不喜欢黄庭坚的笔法。我曾经乘机会问他原因,回答说:黄庭坚的笔法雄豪奇险善于创新,当然有过人之处,但是一开始就和杜甫没有关系,前人认

66、为黄庭坚的笔法好,都是不能有深远见识罢了。”二、名著阅读题(15分)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三国演义中,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静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B三国演义中,为阻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拟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亮命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率兵镇守街亭。C三国演义中,刘备有一次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声都是胆也!”赞的正是长坂坡一战时的英雄事迹。D三国演义中,关羽与东吴大将陆逊在荆州交战大败,因兵少粮

67、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E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这段文字让我们窥视到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还有“能”和“雄”的一面,这全归功于作者的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曹操的每次回答仅一两句就切中袁术、袁绍、刘表等人的弱点和要害,可谓切中肯綮。【答案】CD【名师点睛】题中C项中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于定军山斩夏侯渊,曹操亲领大军至汉中。一次,曹军运米至北山下,黄忠领兵去夺取,过时未还。赵云领少数骑接应,中途突然和大队曹军遭遇。赵云毫无惧色,突击其阵,将敌军打散。赵云且战且退,曹军又汇合起来,追至赵云营寨。赵云入营之后采用“空营计”,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不敢进攻

68、,急忙退走。这时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鼓声震天,并用劲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践踏,大败而走。第二天,刘备来到赵云营寨,察看昨天作战的地方,不禁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于是大摆宴席,作乐喝酒欢娱直到天黑。军中将士亦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5简单题(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4分)(2)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刘备为什么会在夷陵之战中败结陆逊?【答案】(1)张松(1分)。杨修为了让张松知道曹操的才能,让手下拿来曹操的兵书孟德新书(1分),张

69、松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笑话说这本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暗诵如流(1分),并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无一字差错。(1分)(2)天时:曹丕篡汉,刘备汉室宗亲,不讨贼而攻吴,政治不利。当时天气干燥。地利:刘备孤军深入,不谙地势。于森林茂盛处扎营,给陆逊可乘之机。人和: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之计,内部不和;枉自托大,小看陆逊;不听黄权劝告,一意深入。而孙权结盟曹丕,上下精诚团结。陆逊一时人杰。【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考生首先通过“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明确是哪

70、一个人物,然后从事件,地点,人物、经过等角度阐述“目视十行书”。【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张松,字子乔,刘璋的部下,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不被礼遇,因此怀恨曹操,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进而,张松与好友法正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后来,刘备假意离开益州,张松写信劝阻,被兄长张肃发现并告发,被杀。【名师点睛】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

71、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有人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说从中可读出古人的匠心,如“愛”须有“心”,“親人”必须相见;用繁体字才有机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反驳随之而起:繁体字笔划繁杂,孩童识字要耗费巨大精力,不信请默写“鸞、叢、釁”,或者

72、请用篆书书写。繁体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别说这种要求无理,根据相同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繁体字的流通约中止于上世纪50年代;汉字史上最大的转折是汉魏之际篆书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从此,汉字简化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有人认为汉民族很少有创新冲动。其实不然。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何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是重要诱因。文字交流数量急剧增加,书写工具改变,这些都在召唤更便捷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

73、的汉字简化有着相近的理由。当时,汉字的简化成为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必须承认,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虽然它为古籍和书法保留了繁体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感不适,这已经足够瓦解创新的冲动。可是,现今文字交流数量巨大,如果每个字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会增添多少成本?从汉字的演变史可知,如果想到的仅是恢复繁体字,那么这种做法迹近于买椟还珠。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南帆我们要向古人学什么,有删改)25请具体解释“买椟还珠”在文中的意思。(4分)26为什么说“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非凡的胆魄和勇气”?(5分)27作者对汉字演变史

74、有哪些深刻认识?(6分)【答案】25“椟”指繁体字;“珠”指创造精神。“买椟还珠”是指仅恢复繁体字而丢弃了汉字演变中的创造精神。(4分,写出后一句话即可。)26要具备巨大的创新精神,突破“古制”的束缚;要洞察时代需要,作出决策;要克服来自他人抑制创新的阻力。(5分,每点2分,满分为止)27(汉字演变史)体现了古人对时代的洞察;简化意图始终贯彻其中;是古人创新精神的体现;能启示后人创造自己的时代。【解析】25【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对于这类题目,首先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到原文中,通过筛选上下文的信息,来组织答案。不可照抄原文,要

75、加以概括总结。句子含义解题方法: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比如题中的“椟”“ 珠”;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

76、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本题所考的句子就是在文章最后,是总结句。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1分清句子的陈述

77、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26【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比如本题就可以依据

78、一些提示性的句子切块,确定答题区间在第3节。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2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对汉字演变史有哪些深刻认识?”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联系上下文,确定答题区间在3-4节中,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对评价性句子直接提取,对描述性句子进行概括

79、,即可得出答案。如根据“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难。创新不是单纯依靠灵感和想象力,它更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洞察,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文字交流数量急剧增加,书写工具改变,这些都在召唤更便捷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的汉字简化有着相近的理由。”“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可以提取概括出答案。【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比如本题就可以依据一些提示性的句子切块,确定答题区间在3-4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