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00KB ,
资源ID:54257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25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05(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05(人民版必修1).doc

1、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疆域,秦汉中央官制的构成和特点,郡县两级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2)、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这可不是秦朝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是国内第一本大胆的历史推理作品:深度揭开秦始皇的秘密,全面展示真实的秦始皇!李开元 著 ISBN 978-7-101-06712-5 定价27元 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双色印刷 全彩插图 2009年8月抢鲜上市 敬请关注哦!_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谜团,从出生到死亡都笼罩在层层迷雾中!他是众多探秘爱好者、历史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究竟谁能破解? 他的生父到底是谁? 有始皇帝,可为什么没有始皇后? 他后宫中所有女人,为何在史书上集体失踪? 这回,“历史学界的福尔摩斯”李开元教授以其独特的历史侦探手

3、法,带你穿越历史的隧道,发现失载的真相。来吧,一起来!感受以智力拨开迷雾的文字张力,享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李开元教授历史学界的福尔摩斯 致力于追寻复活的历史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就实大学教授,曾应日本NHK电视台、中国东方卫视特邀讲述秦汉风云。2007,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深获各方好评(读者反馈请见这里);2009,新作秦始皇的秘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秦始皇!李教授在搜狐接受访谈抢鲜阅读 目录请见这里 精彩章节请见这里 作者自述请见这里特点提示国内首创历史推理写作,以破案手法深度揭秘秦始皇真相! 小编提示帝王也有家长里短人们对帝王、英雄的兴趣,可谓长盛不衰。也难怪,因为就像

4、有人说的,好奇心是人类的通病嘛。人们往往从大人物的事迹里,得到种种乐趣:对那些遗臭万年的坏蛋,愤恨之余可能会庆幸自己虽然普通平凡,但不至于那么坏到极点;对那些万古流芳的人物,赞赏之余也许会不免生出一丝向往模仿的心思。读历史有什么用?这是困惑许多人的问题,包括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布洛赫。他扛枪走上战场抗击法西斯侵略者之前,他的小儿子就这么问他:“爸爸,历史有什么用?”这个看似普通却又深刻的问题,激发布洛赫写出了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指出不能以功利性为历史学的存在辩护,历史学的存在有其独特的理由,哪怕它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何况它还有助于认识人类自身、世界的过去。布洛赫说,要“为建立更为宏大更为人

5、性的历史学而战斗”;研究历史,重在理解,而不在于为了评价而评价,做道德的判官。阅读历史,实际上就是要理解古人,他们为什么那样说?为什么那样做?仅仅是由于他们自身个性的原因吗?还是有时代背景的因素?或者两者相互影响?对于如何看帝王、英雄,另一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这就是美国学者悉尼胡克的历史中的英雄。从凯撒、拿破仑,一直到希特勒、列宁,这本书都有精彩的议论哦不扯远了,回到秦始皇。两千年来,他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乃在于他的一生确实充满了疑团,追寻其答案也确实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关于秦始皇的传记都没有像李开元老师这样清晰有序地解开有关秦始皇的种种疑团,也只有李老师为我们描绘出了秦始

6、皇统一天下之前、尤其是二十二岁亲政之前所处的生活环境(秦始皇十三岁做秦王,有关他的童年及青年时代的历史资料极其缺乏,从来没有学者完整探讨过他这段时期的生活)。从李老师解开秦始皇生父之谜、假父与弟弟叛乱之谜、表叔之谜、后宫之谜等一系列疑团,我们才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怎样周旋于亲祖母、养祖母、母亲及其宠臣(嫪毐、吕不韦)、各派外戚(如表叔昌平君)、先帝老臣等种种不同的势力之间,而一步步逐渐成长起来,取得统一天下的大功。当我们了解李开元老师梳理出来的秦始皇宫廷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之后,我们不得不暗叹一声:原来帝王也有家长里短啊!小编我从小就听惯了乡亲邻里的种种故事与纠葛,长大以后,也不得不面对要处

7、理好养儿育女、尊老护幼、邻里亲友等种种关系的问题。在编辑李老师的这本书时,得以窥知秦始皇成长经历,心里想:少年秦王嬴政要面对这么复杂的关系网,也真是难为他了!细细一想,不免暗自心惊:普通人的家长里短,一般最多不过是一点口角纠纷罢了,可是处在秦始皇这样的地位,那或许就是造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可怕后果了;帝王之行为,往往超出人性之约束。例如,秦始皇在依靠老臣吕不韦、外戚昌平君等人平定嫪毐之乱后,就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派人将他母亲赵姬与嫪毐私生的两个孩子,也就是他嬴政的同母异父弟弟,活活扑杀而死。实际上,中国帝王做出的这种超出人性之想象的事情很多,而且这种事情也不限于在中国。在俾斯麦德国,

8、司法机关讲究“阶级性”;在希特勒德国,(纳粹)“党性”至上;在东正教之俄国,“有了神性,就没了人性”所有这些背离人性的地方,造成了多少灭绝人性的惨事啊!所以,一直以来,明智的人们都在呼吁,统治者必须回到人性的常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一个能够实实在在禁止掌握大权的个人得以随意作恶的制度。或许只有这样,那些面貌威严、至高难犯的帝王或准帝王们(如美国总统),不是躲在深宫大院里密谋种种政策,操纵众生生死,而是可以真正跟普通人一起聊聊家长里短,一如邻家男孩。秦始皇和他的帝国关于秦始皇及其帝国,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大话题。所谓主旋律论调认为,秦始皇推动了中华帝国的统一,是进步的。与

9、此相反,有论者指出,自此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权力笼罩一切、“打天下、坐天下”的暴力逻辑贯穿古今的局面,“枪选”(枪杆子里出政权)压倒“票选”,不能不说是秦统一带来的严重恶果此恶果的表征之一就是民权不伸,民意不显,公权借着“国家”“民族”“爱国”“人民”“集体”等大旗肆意为暴,于今为烈。小编希望大家在欣赏李开元老师一步步破解秦始皇一生谜团的同时,不要忽视他在本书结尾评价秦统一时所说的话:秦违逆民意统一天下,暴力强行的结果,古来列国消灭, 万千生灵涂炭;十五年后,有六百年历史的秦国也不得不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国家崩溃,王族灭绝。两千年来,中国人民也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呻吟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

10、治体制的压迫之下,乡土难以自治,个性难以发扬,改革的动向难以成器,创新的萌芽难以生长,庞大帝国体制的厚重停滞,让近代中国沉沦到落后的谷底。追根问底,都要溯源到早产的统一帝国,箝制民意,轻视地方,以暴力维持统一,扼杀任何可能出现的新生机。还有小编为此所作的“编辑按语”,提到一些书目,希望大家有空时也能参看;想当日小编阅读这些书时,尤其是贡斯当以及顾准的书,未尝不是一日三叹,为这些作者之深远见识而赞叹,为中国之久久不能摆脱政治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之国家而悲叹:有关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及中华统一帝国的评述,可参阅: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三、四章,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秦始皇”“文景之治”“从分裂到统一”“

11、贞观之治”等节,黄河青山“寻求对历史的技术辩证”,三联书店版;顾准顾准笔记“历史笔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版),中华书局2008年版。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可参见:(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第三编第一部分第13小节和第二部分第10、11、12小节及其注释,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好了,如果读完这些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关于秦始皇的书,但深入思考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果的书可能并不多),对于千古一帝秦始皇和他的统一大业,你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可以来信交流哟(小编的邮箱,嗯,就印在秦始皇的秘密这本书上,麻烦去找

12、一下,呵呵)抢鲜阅读秦始皇的秘密目录 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历史的乐趣第一案 谁是秦始皇的父亲是他,创立皇帝制度,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他,挟雷霆之威,第一次统一了天下。他,秦始皇,姓嬴名政且慢,据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吕政?原来,他的出生是一件两千年来的无头案: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无数学者参与讨论,却一筹莫展:史料如此缺乏,而最原始的记载史记却自相矛盾。问题出在哪里? (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1司马迁惹的祸2嫌疑人名单3发现了“奇货”4“奇货”的价值5最高商业机密6华丽的家族7公关第一步8华阳夫人的眼泪9初审的意见 (二)鉴定和取证1法律鉴定2医学鉴定3太史公忽悠人4第

13、三条证据第二案 弟弟与假父的故事秦始皇的青少年时代,历史记载几乎空白;唯一的线索就是他有三个弟弟:一个突然在前线投敌叛国,两个被秦始皇活活扑杀而死。秦始皇与弟弟们,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生死情仇?年轻国君,如何面对亲情背叛、人伦惨剧?夹杂其间的,又有怎样的政治阴谋? (一)弟弟为什么叛变投敌?1弟弟临阵倒戈2邯郸脱逃路3成的身世4三种外戚势力的博弈5嬴政委政于谁?6夏太后之死引起的震动7寡居的帝太后8献面首嫪毐9嫪为什么封侯? (二)假父到底想要攻击谁?1嫪毐之乱2四大疑问3他想攻击谁?4动乱的余波5茅焦劝秦王的历史意义第三案 寻找秦始皇的表叔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这一年,秦

14、楚两国政局都发生大动荡:前者有嫪毒之乱,后者考烈王去世,其大臣被杀。此时,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楚国王子,在秦国为秦王浴血奋战。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这位王子的名字。他,是谁?他为什么留在秦国?他跟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谁接替吕不韦做丞相?1神秘的昌平君2又一桩质子事件3被抛弃的母子4历史学的探洞调查5昌平君的官职是什么? (二)铜戈的秘密1发现铜戈2你买哪一站票?3破解“丞相状”4填补历史的空白 (三)丞相的反叛1挖出历史来2“山”在哪里?3混合洗牌4打出后三张牌5一箭双雕6被隐瞒的历史7王翦复出8两封发自战场的遗书9一场失载的战争10昌平君之死第四案 秦始皇的后宫谜团在

15、中国,几乎无人不知秦始皇:可是,有谁知道,他的皇后是谁?难道赫赫有名的始皇帝,竟然没有皇后?更为吊诡的是,不仅是始皇后,秦始皇后宫中所有的女人,都没有留下姓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历史抹去了她们的身影? (一)秦二世与他的母亲1世上有无始皇后?2唯一的线索3不幸的儿女们4发掘公子公主墓5废长立幼的打算6秦始皇为什么宠爱胡亥?7指鹿为马的人性解读8胡亥的母亲是谁? (二)扶苏与他的母亲1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2“坑儒”事件的始末3秦始皇何曾“坑儒”?4黄牌警告5召回扶苏6一招险棋7不可理喻的自杀8扶苏的复活9藤田教授的推测10谁是王后?谜底 穿透历史的迷雾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书,然而,关于秦始

16、皇的出生,他的宫廷,司马迁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干脆没有记载。为什么会这样?历史是怎样写出来的?史记中没有记载的历史,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大秘密? (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1新的嫌疑人2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3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4女性深入历史现场5男性深入历史现场6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7请动护宝槌8谁是假货的受益人?9移花接木的线索10古代的“文化大革命”11莫做“耳食者”(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1又是司马迁的错?2穰侯列传的启示3魏身世之谜4奇特强悍的宣太后5发现诅楚文刻石6破译秦楚“十八代诅盟”7秦楚“袍泽之亲”8二十一代联姻结盟的秘史9秦始皇后半生的禁忌10如芒在背的楚系外戚(三)顺天逆民秦统一1一

17、切历史都是推想2重新寻找秦始皇3推倒重来的工作4颁奖台上的强势明君5天意难测民意重结语 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感谢辞抢鲜阅读 秦帝国的秘密精彩章节秦始皇生父之谜,因史料缺乏及原始记载的矛盾,至今无人能解。李开元老师还是像往常一样,善于从别人不经意处发力,从大路货资料探寻谜底,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快感!且看他如何像老练的侦探一样,抽丝剥茧,首次揭开秦始皇私生子传闻的来源 秦始皇私生子传闻真相献女故事的全本一个与吕不韦献赵姬非常类似的故事司马迁编撰秦始皇本纪,主要根据秦国的史书。其中主要是秦国政府正式的历史记录,叫作秦纪,是相当可靠的史料。司马迁也使用了有关秦国国君的一些类似家谱族谱的记载,这些材料多

18、有纪年,比较实在,也是比较可靠的史料。与此同时,司马迁也在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当中选用了一些材料补充进去,使秦始皇本纪更为生动丰满。司马迁编撰吕不韦列传,主要是依据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的基本形式,可以从诸子百家中的故事,也可以从战国策、国语、战国纵横家书等书的内容上看出个大概来。这一类材料是战国游士们讲的故事,虽然生动有趣,却因为加油添醋,比附夸张,作为史料来说信用度较低。这一类材料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纪年,常常是张冠李戴,将这个时代这个人的事情,套在那个时代那个人身上,不时闹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出来。所以说,从史料的来源上看,相对于秦始皇本纪来说,吕不韦列传的信用度

19、较低。吕不韦献有孕的赵姬给子异的故事,仅仅见于吕不韦列传,在史记以前的所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都没有这个记载。不过,在查找这个故事来源的过程当中,历史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与这个故事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史记的其他篇章当中,这就是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给楚考烈王的故事,见于史记春申君列传。相对于吕不韦这个故事的简略,春申君的故事非常详细,曲折动人,堪称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为了便于对照分析,我们不妨叙述如下:楚国的考烈王没有儿子,丞相春申君非常忧虑。他四处寻找适合于生孩子的妇人进荐给考烈王,送进宫中的妇人不少,却没有一个生下儿子来。赵国人李园有个妹妹,天资绝色,能歌善舞(请注意,又是赵国,又

20、是能歌善舞的舞姬),想献给考烈王,听说考烈王生不出儿子,担心进宫以后,无子失宠,于是李园另外起了主意。李园设法到春申君府上做了舍人,就是家臣门客一类的人物。有一天,李园向春申君告假回家,故意回来晚了,被春申君问起原因,李园回答说:“齐王派遣使者来下聘,想娶我的妹妹,我与使者饮酒商谈,所以回来晚了。”李园的话,一下子引起了春申君的兴趣,问道:“你已经接受了彩礼了吗?”李园回答说:“还没有。”春申君说:“我可以见见你的妹妹吗?”李园正中下怀,回答说:“行。”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春申君见了李园妹,大为情动心动,于是李园将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李园妹得到春申君的宠爱,怀了孕。李园知道了,

21、于是与妹妹商量,定出一个进宫的计划来。李园的妹妹察言观色,找到合适的机会对春申君说:“王上看重君侯,君侯的宠信,即使是王上的亲兄弟也比不上。如今君侯作丞相已经有二十多年,而王上至今没有儿子。如此状况继续下去,一旦王上百年以后,王上的兄弟将继承王位。新王即位以后,自然看重自己身边的人,君侯的宠信怕是不能长久了。不仅如此,君侯多年主持国事,当权久,对王上的兄弟们失礼不周的地方也多,一旦新王即位,灾祸将会降临身上,那时候,君侯还想要维持丞相的地位,保持已有的封地,恐怕更是无从谈起了。如今我已经怀孕,还没有别人知道。我侍候君侯时间不长,如果借重君侯尊宠的地位,将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会临幸我。仰赖上天

22、,如果能够生下儿子,您的亲骨肉继承了王位,楚国就都是您的了。您想想看,以这种结果比较身临不测之罪的前景,究竟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春申君听进去了,大以为然。于是专门为李园妹安排单独的住所,首先避嫌隔离(也就是“谨舍”或“谨室”),然后推荐给考烈王。考烈王召李园妹入宫,于是生下儿子,立为太子,李园妹被立为王后。至于李园,他以王后之兄、太子舅父的外戚关系,受到考烈王的宠信,擅权用事。假如你是李园妹从女人的角度,用脑深入历史现场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是一个战国时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不但见于史记,也见于今本战国策楚策,两者内容相同,词句几乎完全一样,无疑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这个故事,是一个很

23、有生命力的活故事,在司马迁以后的时代,还在继续发展。在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中,在东汉时代编撰成书的越绝书中,这个故事发展得更为完美,本来缺鼻子少眼睛的人物,都成长得眉眼齐全,相貌周正了。李园妹也有了正式名字,叫作李环,她不但“能鼓音”,会吹拉弹唱,还能“读诗书,通一经”,被打扮成了符合儒家理想标准的新女性。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作为文学故事来读的话,生动有趣,作为文学作品的演变来考察的话,非常有意思(对于这些,我有另外的研究,留到那时候再来细谈)。同一故事,如果作为历史来考察的话,那就是破绽百出,荒唐无稽了。这种荒唐无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一群傻子大聚会的故事。为什么这样

24、说呢?首先,献有孕之女能够成功的前提,就是有孕之女的接受者,一定是一个傻子,一个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傻子。在这个故事里,接受者是楚考烈王,他不但自己生不出儿子,还兴高采烈地娶了一位已经有身孕的女子,将生下的儿子立为太子,将儿子的母亲立为王后。如果说考烈王自己被简单地蒙骗,那只是傻帽儿一个。他是国王,他有侍从,他有御医,他们都负有保护楚王、保证楚国王室血统纯正的责任,他们也都被简单地蒙骗了,那就是傻帽儿一群了。傻帽儿一个,我们可以用骗不了的充分理由予以驳斥;一群人都成了傻帽儿,怕就别有另外的理由了。骗不了的重大理由,讲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说了,不但法律和制度不容,医生和亲近也不许,请大家重新回味一下第一

25、案的大概,这里就不重复了,至于人情上另外的理由,我们后面再来说。其次,这个故事的主谋,是李园和他的妹妹。李园通过春申君献妹妹给楚王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合于情理的事情。春申君横插一杠子,自己先尝了新鲜,这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李园妹自知怀孕以后,主动请求春申君将自己献给楚王,这就完全脱离常识,不可信了。我们已经提到过,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最好是深入历史现场。深入历史现场,一是用脚,深入到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现场,也就是到古代遗址去脚踏实地,去走去看去考察。二是用脑,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现场,也就是穿越时空作历史学的联想,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当时的事件情景,人物心情。现在,我们首先请诸位女性读者设

26、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李园妹,你知道自己怀了孕。你哥来了,给你如此这般地出了个主意,劝你去当献身的有孕之女,你会按你哥的主意去做,你会对孩子他爸来这样一番话吗?为了近便起见,你不用设想孩子他爸是楚国的丞相,你只就近设想他是某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刚刚娶了你。你对老公说,我已经怀了孕,为了你的未来前途,请你将我介绍给董事长,万一生下儿子来,将来的公司就是你的了。如此这般的话,你敢不敢说?如此这般的事,你干还是不干?如果你没有扇你那傻子哥两个大嘴巴子,一脚将他踢出门去,而是真的去干了的话,那你不但是傻,还是大傻,比你哥还傻。你不想一想,你刚刚进门一个月,凉炕头还没有睡热就说这种话,你老公注定马上起疑

27、心,你嫁我原来是图的他,你敢借我骗他,你不会不敢借你哥骗我,从你哥将你介绍给我开始,原来都是演的戏,你肚子里的娃保不准是哪里来的野种。你也不想一想,董事长有老婆有情人,多年生不出儿子的原因,或者是他没有生育能力,或者是命中的机遇不巧,x的基因引不出y来。你肚子里是男是女还不知道,你就踩着丈夫的头翻过了山,想到董事长家去当老板娘。事情究竟有多荒唐,还用多说吗?假如你是春申君从男人的角度,用脑深入历史现场女性读者深入现场以后,我再请男性读者也深入现场。你可以设想自己就是春申君。你是董事长信任的总经理,董事长年事已高,没有儿子,那是董事长的家事,董事长的兄弟们将来接管公司,可能炒你鱿鱼的阴影,确实使

28、你不安。如此情况下为了将来打算,你会听你老婆的主意,将怀了孕的她献给董事长,梦想一旦生下你的儿子,将来做了董事长,公司就是你的了?还是那句话,如果你没有扇你那傻子老婆两个大嘴巴子,一脚将她踢出门去,而是真的去干了的话,那你不但是傻,还是大傻,比你老婆还傻。老婆究竟是真傻还是装傻的事不多说了。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的老婆真的上了董事长的床,如果你的老婆,那时候应当称作前妻了,真的在董事长家生下了你的儿子来,如果你的儿子真的成了董事长的继承人,这时候的你,就成了所有的当事人都想要封口的共同敌人。想要封口的人,甚至包括你自己,你不得不一辈子闭住自己的嘴。你可以想一想,董事长和他的亲族们,不知情则已,知

29、道了就要拿你是问,拿你开刀,你不但自己得保密,也望前妻千万不能漏出一点风声。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前妻做了董事长夫人,她怕事情暴露,危及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和生命,一定要你永远闭口。你可以想一想,在更远的将来,如果你的儿子真的获得了继承权,做了董事长,为了维护他继承公司的正当性,他和你最好的选择都是永远保密。一旦真情暴露,在你和公司之间,你的儿子只能选择一个。毫无疑问,权衡利害的结果,最好的选择就是请你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事实上,春申君献李园妹给考烈王的结局,与总经理献老婆给董事长的结局是相同的,这个结局就是杀人灭口。故事结尾说,李园妹做了王后,儿子做了太子,李园也受宠当权以后,担心春申君泄漏秘密,担心

30、春申君骄横,于是偷偷招募武士,准备杀春申君灭口,楚国国内有人知道了内情。就在春申君做丞相的第二十五个年头,考烈王病重。一位叫作朱英的知情人来见春申君,警告说:“世上有不望而来的福气,又有不望而来的灾祸。如今君侯身处不望而来的世道,服事不望而来的君主,难道不会没有不望而来的人吗?”朱英的话里五次提到“不望而来”,他所说的“不望而来”,就是“意想不到”,超出预计之外的意思。朱英的话含蓄婉转,意思是说楚王病重,政情将有变化,不可不早作打算,提防别有用心的人。春申君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福气?”朱英回答说:“君侯做丞相二十多年,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相当于楚王。如今楚王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太子年幼,

31、君侯将要辅佐幼王,执政当国。那时候,君侯固然可以做商代的伊尹和周代的周公,辅政到幼王长大成人,然后将政权交还;不过,君侯也可以南面称孤,自己来做楚王。这就是我所说的不望而来的福气。”春申君又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灾祸呢?”朱英回答说:“国舅李园,因为不能当政掌权而怨望君侯。他虽然不执掌兵权,却早就在私养武士,楚王一旦去世,李园必定先入宫中夺取权力,杀害君侯以灭口。这就是我所谓的不望而来的灾祸。”春申君再问道:“什么叫作不望而来的人呢?”朱英回答说:“请君侯任命臣下我为郎中,安排在宫中,一旦楚王死,李园抢先进宫,臣下就为君侯杀死李园。这就是不望而来的人。”春申君不以为然,说道:“足下免了吧。

32、李园是软弱的人,我又善待他,不至于如此。”朱英知道春申君不用自己的主意,恐怕将来灾祸及身,于是就隐身逃亡了。十七天以后,考烈王死去,李园果然抢先进入宫中,在宫门内埋伏武士。春申君进入宫门,武士们刺杀春申君,将他的头砍下来扔到宫门外。李园于是夺取政权,布置属吏,将春申君一家诛灭了。这个不幸的结局,倒是合情合理。不管任何时代任何人,假如谁有献有孕之女夺嗣的念头,谁就等着被杀人灭口的结局吧。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先做史料批判我用男性女性深入历史现场来衡量献有孕之女故事真伪的方式,曾经受到友人的质疑,认为过于低俗,可能降低历史推理讲座的档次。我经过再三考虑以后,还是决定保留。我之所以决定保留,是因为我希望

33、由此强调常情常理在衡量历史真伪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在历史世界中的多年游历,我深感历史在演变,人物在更替,不变的是人性,相通的是人情。不变的人性,相通的人情,是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理解过去的古人,现在之所以能够知晓过去的认知基础。用我们今天的常识和常情不能理喻的往事,一定不会是原样真实的;违情失理的地方,一定有它特殊的因由,这些特殊的因由,常常是历史的真相所在。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傻子大聚会的编造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有真实的东西。比如说,这个故事的人物和结局是真实的,李园后来当政的事情,也由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得到了证明。我们可以说,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是一个真

34、假参半、有虚有实的历史故事。将它作为历史来看,将它作为史料来用的时候,首先要对它去伪存真,判定哪些部分是真的,哪些部分是假的,用历史学的行话来说,就是首先要做史料批判。从史料批判的观点来看,在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中,被搀进去的假的部分,正是故事最离奇动人,最吸引听众的地方。这就是春申君献给楚考烈王的李园妹是怀了孕的,生下来的儿子的真正父亲不是考烈王而是春申君。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正如我们已经讲解过的,献有孕之女夺嗣的事情,既不合情理,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可能是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只能是编造的历史故事。其次,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与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事实不合。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是“楚考烈王无子”

35、。这句话,不仅是故事的开场白,也是整个故事得以展开的前提。因为考烈王无子,才引起了春申君的忧心和为考烈王寻找适合于生子的女人的行动,进而引出李园和李园的妹妹这两位人物,故事由此顺次发展下去。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楚考烈王有儿子的话,这个故事就编不下去了。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地讲解过的,楚考烈王无子的话是不合于历史事实的。考烈王不但有子,而且多子。他的多位儿子当中至少有四位是有名有姓有事迹,并且先后做过楚王。这四位儿子分别是:第四十二代楚幽王熊悍,第四十三代楚哀王熊犹,第四十四代楚王负刍,末代楚王熊启,也就是昌平君。考烈王的这四个儿子中,熊悍和熊犹同母,都是王后李园妹所生,熊悍是嫡长子,熊犹是他的

36、弟弟。负刍和熊启都是庶出。负刍的母亲是谁,不清楚,史书上称他是熊犹的庶兄,出生在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以前。熊启的母亲是秦国的王女,他出生于考烈王即位前以太子身份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较春申君献李园妹的事情早了约三十余年。考烈王至少有四个儿子的历史事实清楚以后,春申君献有孕之女这个故事的前提就崩溃了。这个故事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也就不言自明了。请动护宝槌砸开假货看历史这些年来,古董收藏兴起,文物鉴定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在国外类似节目的启发下,北京电视台也有了文物鉴定的专门节目,叫作“天下收藏”,由演员王刚主持,挥动护宝槌去伪存真。在这个节目当中,经过专家们辨明的假货,都在王刚的护宝槌下粉身碎骨,真货

37、都由专家估出不菲的高价,赠送价值万元的金章,可谓是黑白分明,真假两清。我隐约记得节目中有这样一种情景,王刚有时拿起护宝槌,想打假又怕打了真,想保留真又担心放走了假,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搞得大家心累心跳,只想你王刚早点说话啊,究竟是真还是假?结果呢,这件器物有真有假,有黑有白,是一件掺了假的真品。比如说是一件康熙官窑的瓷碗,胎身是真的,上面的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又比如说是一件西周铜器,铜器的身子是西周的真品,盖子是战国时代配上去的。相对于西周时代来说,后来配上去的盖子是假的;不过,这个假货相对于战国时代来说,却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护宝槌砸下去,就毁了真东西;不请动护宝槌,又等于承认了假东西。

38、所以,王刚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大家也不得不跟着心累心跳。文物和文献,都是历史的遗留。文物当中的真假,与文献当中的真假,情况都是相通而类似的,都需要用考古的方法,做出去伪存真的鉴定。在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中,考烈王无子,李园妹生下的儿子不是考烈王的儿子的事情是假,相当于西周铜器上后来配上去的战国盖子。我们如果将这个盖子暂时拿开,留下的铜器就是一件真的西周铜器了。如果我们借用文物鉴定的方法,将春申君献有孕之女这个故事中后来添加的编造部分排除,剩下的部分就应当是器物的真身,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了。长话短说,我们对这个历史故事进行文献考古以后,对其中的真货,也就是这个故事所反映的真实历史可以签字盖章

39、,开具鉴定书如下:一、楚考烈王熊元与春申君黄歇的关系非常密切。熊元还是太子的时候,春申君就是他的亲信,他们一起在国内国外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患难与共,信任无间。春申君帮助考烈王即位以后,长期担任相当于楚国丞相的令尹,是考烈王时代楚国的第一号权臣。二,李园曾经是春申君的家臣,他通过春申君的介绍,将妹妹送进宫中。三,李园妹进宫以后,得到了考烈王的宠爱,为考烈王生下了儿子熊悍(后来的楚幽王),被立为王后。李园也因此被考烈王任用,开始在楚国政坛出头。四,考烈王二十五年,也就是前238年,考烈王病重(当时,李园第二次怀孕,腹中的孩子就是次子熊犹哀王)。为了确保对于未来的楚幽王,也就是嫡长子熊悍的辅政权,

40、李园兄妹准备清除春申君。春申君得到密告后将信将疑,犹豫不决,结果被李园埋伏的武士杀害,李园取代春申君,成为执掌楚国国政的第一权臣。以上结果,就是我们通过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所能解读到的确切的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相当于我们上面所说的西周铜器的真身。铜器真身的鉴定完成以后,我们再回到假盖子上来。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相对于西周时代来说,这个后来配上去的盖子是假的;不过,这个盖子相对于战国时代来说,却是真的。也就是说,对于掺杂进真货里面的假货,只要我们能够将假货掺入的时间和情况搞清楚,我们就可以由此得到一部关于假货的真历史。这部假货的真历史,虽然是隐秘曲折,往往能够为我们揭示出一些闻所未闻的真相,

41、可以帮助我们破解某些历史秘密。谁是假货的受益人寻找造假的动机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编造的?这些人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呢?凡是造假,都有造假的动机。造假的动机,因人因事因时而不同,但造假出于造假者的利益,预期会给造假者带来好处,却是共同的。也就是说,造假者费心用力制造假货,一定是出于某种有利于自己的目的。从而,只要我们找到假货的受益者,假货制造者的踪迹也就可以寻觅得到了。那么,假货的受益者究竟是谁呢?审查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春申君是最大受害者,他为此全家覆灭;从而,这个故事,不可能是拥护和同情春申君的人编造的。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个故事的受益者似乎是李

42、园兄妹,他们杀死了春申君,获得了执掌楚国政权的重大利益。然而,深入分析这个故事,李园兄妹同样是受害者。大家想想看,李园兄妹利用春申君作跳板,欺骗了考烈王,将假儿子立为太子,假儿子的母亲也因此被立为王后。考烈王死时,李园兄妹又过河拆桥,杀死春申君,拥立假儿子即位,独占了楚国政权。毫无疑问,在这个故事当中,李园是十恶不赦的恶男,李园妹是十恶不赦的毒女,都是应当被谴责,被诛灭的。非常明显,这个故事对他们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他们也是这个故事的受害者,而不是这个故事的编造者。然而,李园兄妹是这个故事的受害者,仍然不过是表面文章,如果我们将眼光再深入一些观察下去的话,将不难发现,这个故事的最大受害

43、者是李园妹的儿子们,也就是楚幽王和楚哀王。这个离奇动人故事的真正目的,是要散布这样一条消息:楚幽王熊悍和楚哀王熊犹,都不是考烈王的儿子,他们的血统都是有问题的,不应当继承王位,而是应当被考烈王的真儿子取代。分析故事到这里,让我们暂时离开故事编造的事情,再一次回到考烈王死后的历史真实中来。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以后,李园兄妹杀死春申君,扶持太子熊悍继承了王位,是为楚幽王。楚幽王年幼,政权由母太后和舅父李园摄理。李园取代春申君,成为执掌楚国国政的第一权臣。李园主持楚国国政的事情,传世的史书上没有具体的记载,却得到了出土文献的确凿证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有“李园谓辛梧章”,文中说:

44、“秦使辛梧据梁,合秦、梁而攻楚,李园忧之”这段文字说,(楚幽王三年)秦国派遣将军辛梧到魏国去,联合魏国一道进攻楚国,执掌楚国政权的李园甚为忧虑。后来他通过外交活动,劝说秦将辛梧,化解了这次危机,显示了主持国政的能力和业绩。公元前228年,楚幽王熊悍去世,熊悍的同母弟,也就是李园妹的小儿子熊犹即位,是为楚哀王。熊犹是考烈王的遗腹子,年幼不过十岁,政权的维系,仍然由太后和舅父李园掌握。两个月后,楚国发生政变,楚哀王被杀,考烈王的庶子负刍被拥立为楚王。这件事,史记楚世家是这样记载的:(楚幽王)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这是说,楚幽王十年

45、,幽王过世,他的同母弟弟熊犹接替他做了楚王,是为楚哀王。哀王被立两个多月后,“负刍之徒”杀死哀王而拥立负刍为楚王。所谓“负刍之徒”,就是支持考烈王的庶子负刍的政治势力,他们发动了政变,建立起以负刍为王的新政权。由于这次政变,以李园兄妹为核心的、当政十年之久的李氏外戚集团被消灭。楚国的这一段历史清楚以后,我们再回到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上来。将两者对照结合起来看的话,故事的真正受益者是谁,他为什么要编造这个故事的理由和动机,大致也就可以看出来了。春申君献有孕之女故事的真正受益者,应该是公元前228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楚国政权的第四十四代楚王负刍和“负刍之徒”,也就是以考烈王的庶子负刍为首的新的政治

46、集团。这个故事,为他们消灭政治对手,也就是以李园兄妹为核心的长期掌控楚国政权的外戚集团提供了最好的口实。这个口实就是,由于李园兄妹利用春申君欺骗了考烈王,楚幽王和楚哀王都不是考烈王的儿子,因而应当被考烈王真正的儿子取而代之。毛主席说,凡是要夺取政权,总是要制造舆论。制造夺权的舆论,首要在于宣称旧政权的不义、不道和非正统,以此作为新政权正义、有道和正统的铺垫。连接故事编造的历史和故事中的历史作合情合理的推断,春申君献有孕之女这个故事的离奇内容,很可能是楚王负刍之徒编造出来的;这个故事的成形和出现,应当在公元前228年至前227年,也就是楚王负刍即位前后。移花接木的线索司马迁如何写史记春申君献有孕

47、之女这个故事的真假虚实、来龙去脉大体清楚以后,我们自然会继续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又是如何移花接木地扯到吕不韦身上,别有用心地编造出秦始皇不是庄襄王的儿子的故事呢?史记春申君列传所载的春申君献有孕之女故事,是用这样的话收场的:春申君被李园埋伏的武士杀死,家族被诛灭以后,“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这句收场白是说,春申君献给楚考烈王的有孕之女,也就是李园妹所生下的儿子,被立为王,即是楚幽王。这一年,是秦始皇即位的第九年。嫪毐在这一年叛乱,被发现,诛灭三族,吕不韦也因此被废相。春申君列传本来是讲

48、楚国的事情,讲完春申君、李园、楚幽王的事情后,突然笔头一转,扯到秦始皇、嫪毐、吕不韦身上去了,很有些不自然。不但不自然,而且这种不自然的写法,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联想,春申君、李园和楚幽王的事情,与秦始皇、嫪毐和吕不韦的事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我们已经说过,司马迁是严谨的历史学家,他是不编故事的。但是,他是喜欢听故事的,他在编撰史记的时候,为了丰富纪事的内容,选取了一些既有的历史故事作为史实写进书中。他在选取这些历史故事时,首先面临着如何判断真伪,如何取舍留存的问题。同时,他在选取这些历史故事的时候,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多是当时游士们的口头讲述,外交辞令之间插入的话

49、引子,没有纪年,时间混乱,他必须为它们确定年代后,才能写入史书。打个比喻说,这些战国故事,都是些飘浮在空中的树叶,天上地下,随风起舞;作为文学作品来读,生动有趣,不过,作为史料来使用的时候,就虚无缥缈了。历史学家首先得竖立一根时间的树干,再将这些无根的树叶采集下来,经过选择,然后粘贴到树干的适当位置上去。这个做法,是历史学最基本的工作,叫作“以年系事”,就是用年代将事情拴起来。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是从战国游士们讲的楚国故事中选取的,本身没有确切的年代。楚国的史书,同战国各国的史书一样,由于秦始皇焚书的原因,都被烧毁了,楚国历史的确切年代,也失去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迁是用什么样

50、的时间树干将这个故事拴住,确定它的年代的呢?秦始皇焚烧各国的史书,却没有焚烧秦国的史书。秦国的史书,到司马迁的时候尽管已经残缺,但确切的年代是有的,司马迁是仔细阅读了的。在秦以外的各国史书被烧毁,秦以外的各国历史年代不清的情况下,司马迁想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从秦国的史书中选取一些年代准确的事情,放到其他国家的历史中作时间的标杆。换句话说,就是用秦国的历史作树干来粘贴其他国家历史的树叶。春申君之死这件事情,在楚国的历史上没有确切的纪年,司马迁判断大体相当于秦王政九年左右,与秦国发生嫪毐之乱、吕不韦也因此被废相的事件在时间上大体相当。太史公如此粘贴的结果,故事就成了楚国的

51、事情、秦国的时间这种不自然的怪样子。不过,这个不自然的怪样子,也实实在在地提醒了我们:战国时代,是各国密切往来的时代,各国的历史,都是跨国的历史。作为秦始皇父辈的吕不韦、子异和赵姬等人,与作为楚幽王父辈的春申君、考烈王和李园妹等人,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不但生活在同一天空之下,他们之间也可能有实在的交际和往来。特别是楚考烈王熊元,他在王太子的时代,曾经在春申君的陪同下在秦国首都咸阳做过十年的人质,他曾经在秦国娶妻生子,与秦王室结下了亲缘关系,他与子异之间,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亲密关系。也许,正是这种时间上的同时同代,事实上的实在关联,成了后来好事者编造同类故事的着眼点和切入点。想象力丰富的好事者,

52、特别是如同小报记者狗仔队员一类的人,由同一时代这种类似的关系,自然会联想到,春申君与考烈王关系密切,他有如此绯闻,楚幽王竟然是私生子!吕不韦与庄襄王也是关系密切,吕不韦岂非也有类似的绯闻,秦始皇也未必不是私生子?历史疑案追查到这里,春申君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历史背景已经清楚,同时,这个故事又是如何移花接木转嫁到吕不韦身上的线索也找到了,看来,历史侦探可以结束本案的调查,交出一份最终报告书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报告书提出,得到了历史法庭的认可,可是,在该报告即将张榜公之于众的时候,最终审阅报告书的审查官们又提出了疑问: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是楚王负刍之徒在政变前后编造的,这是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个故

53、事移花接木到吕不韦身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个故事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编造出来的呢?如果历史侦探能够有一个说法的话,我们将觉得更有说服力。古代的“文化大革命”回到历史时代大环境历史侦探以为,春申君的故事,出于楚王负刍之徒的编造,战国晚期就开始流传,战国策也可以见到,应当是较早的故事原本。吕不韦的故事,不见于早期的文献,应当是较晚的复制品。那么,这个故事可能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编造出来的呢?吕不韦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最初见于史记,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出现的时间下限,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汉武帝时代。不用说了,这个故事出现的时间上限,是在秦始皇出生的秦昭王末年。由此说来,这个故事可能出现

54、的时间段,是从秦昭王末年到汉武帝时代之间。秦始皇生于秦昭王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司马迁大约于汉武帝元封年间,也就是公元前110年后开始担任汉王朝的史官太史令,积极从事于史记的编撰。从而,这个故事可能出现的时间就是从公元前259年到110年的这一百五十年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历史故事的伪造,往往有需要伪造的动机,有适合于伪造的历史背景;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的故事,出于楚王“负刍之徒”的伪造,其历史背景就是楚王负刍杀楚哀王夺位的政治事件。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从秦昭王末年开始考察秦国的历史。秦昭王死后,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先后即位,一直到秦亡,秦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政治变动,秦始皇和他的

55、父亲、祖父即位当政的事情并没有受到类似的挑战,从而,在秦国没有出现类似故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换句话说,在秦始皇家族一系当政的情况下,大概是没有谁吃饱了饭没事干,想去编造这个掉脑袋的无聊故事的。与这个历史事实相印证,在流传至今的战国诸子和战国故事当中,我们也看不到这种故事的踪影。刘邦建立汉王朝,旗帜鲜明地全面继承秦王朝。这种全面继承,包括领土、人民、制度,一直到意识形态。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终身崇敬秦始皇,视秦始皇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和理想。我们知道,刘邦还在家乡沛县作亭长的时候,曾经出差到咸阳,观望过车马出行的秦始皇,当时的刘邦,觉得秦始皇宛若天上的太阳,灿烂辉煌,由衷地

56、发出了“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人生感慨。刘邦觉得,如同秦始皇的人生,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人生。刘邦发了迹以后,自视为秦始皇的继承人,接替秦始皇的位置做了皇帝。他临死之前,曾经专门发布过一个表明自己对于先烈伟人态度的诏书,这个诏书见于史记高祖本纪,摘要如下:“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楚隐王陈涉,就是发动大泽乡起义的反秦首事者陈胜,他后来立国张楚,称楚王,刘邦响应他起兵,算是他的部下,用他来代表楚国,世世祭祀。魏国的安釐王、齐国的缗王、赵国的悼襄王,与楚王陈胜一样,都分别设置十户的守墓人,得到世世代代的祭祀。魏公子无

57、忌,不是帝王,而是刘邦所景仰的游侠世界的偶像,特地为他设置了五户守望祭祀的人家。至于秦始皇,他的待遇高高在各国君王之上,二十户守冢之家的设置,明显地表达了刘邦和汉王朝对于秦王朝和秦始皇格外的敬重,绝无丝毫的不敬和怠慢。从刘邦时代开始的这种尊重六国故王、尊重秦王朝和始皇帝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文帝景帝时代。从而,我们可以说,汉帝国建立之初,丑化秦始皇的土壤和条件也不存在。与此相印证,西汉初年,刘邦君臣,汉朝政府多次议论和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对秦的政治和政策批评甚多,却从来没有对秦始皇进行人身攻击,编造丑化他的故事。在至今流传的西汉初年的政论文献,比如仕宦于刘邦的说客陆贾的新语,文帝时代著名政论

58、家贾谊的新书中,都没有这一类的故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汉武帝的时代,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的时代。这种历史变革,从时代精神和历史形态的角度上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由秦末以来的后战国时代,进入了由汉武帝时代开始的第二次统一帝国时代。这场历史变革,极具颠覆性,堪称一场古代的“文化大革命”。在汉武帝的主持下,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否认多年以来认为汉王朝是秦王朝的继承者这样一种意识形态,转而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宣称汉王朝是从根子上革了秦王朝命的革命者,秦王朝的天命是水,汉王朝的天命是土,土水不相容。在这个意识形态革命的指导下,汉朝政府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对外政策等

59、基本国策国政作了大变革,废除了建国以来一直使用的秦代历法,将服饰旗帜的颜色由秦以来的黑色改成黄色,度量衡所使用的吉祥数字也由秦代的六改为五,整个社会的变化之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在这场古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呼应这场全面变革,用儒家思想取代自秦以来到西汉初年一直占据思想主流地位的法家和道家思想。在这场大变革中,汉代社会对于秦始皇的看法和评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由伟人变成了暴君,由历史上的成大功者变成了历史罪人。在秦始皇的诸种罪行当中,最被诟病的就是焚书坑儒,将本来没有直接关联的两件事情合成一件,构筑成暴君秦始皇的标志性罪状。所谓坑儒事件,

60、本来被坑的主要是求药成仙的方士(接近道家人士),如今也被儒生们改头换面,改造成仿佛只有儒生遭受迫害的重大历史事件,借用来为儒家的独尊换取舆论的同情,借用来为彻底否认秦王朝,为彻底否认秦始皇作攻击的材料。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的变迁、风气的转化当中,对于秦始皇的个人攻击被解禁,对他作人身丑化也受到鼓励,修改秦的历史,编造秦始皇的丑闻的历史条件成熟。从而,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吕不韦献有孕之女的故事,将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儿子,由此宣称秦国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正统性,汉王朝取代秦王朝是继承了周王朝以来的真正的天命。莫做“耳食者”司马迁怎样看待秦始皇孟老夫子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读其书不可不知其人。”

61、读书,一定要知道作者,因为作品必然会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可以在作者的履历中找到解读的线索。那么,司马迁究竟是如何看待秦国和秦始皇的呢?从家系上讲,司马迁是秦国人。他的家乡是陕西省韩城县,地在秦国的本土关中地区。关于司马迁的祖先,传说的时代,东拉西扯的旁枝不去说了,有名有姓的祖先,最早是秦惠王时统领秦军消灭蜀国的将军司马错,然后是秦昭王时代的将军司马靳,他是坑杀四十多万赵国降军的秦军统帅白起的部下,与白起一道自杀。后来还有司马昌,在秦始皇时代做过管理铁器的铁官。入汉以后,司马迁的曾祖父司马无泽做过市长,不过,这个市长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市长,而是管理市场的市长,相当于工商局长。司

62、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做过什么官不清楚,他的爵位是五大夫,汉代二十等爵位当中的第九级,算是高级爵位了。司马迁的父亲叫作司马谈,他是汉朝的太史令,就是国家图书馆长兼天文台长,史记的编撰,是由他开始的。父亲去世后,司马迁子承父业,也做了太史令,继续做编撰史记的工作。由此看来,司马迁一家,代代居住在韩城一带,世世是热爱家乡、怀念祖上的秦人。这样一位司马迁,不管是出于历史学家的立场,还是出于家系的立场,或者是出于故国秦人的立场,都不会肆意污蔑秦国,恶意丑化秦始皇。相反,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也就是汉武帝时代出现的那种趋炎附势、赶潮流的无聊编造,司马迁是有自己的看法和取舍标准的。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明确表达了自

63、己对于秦国历史的看法,他说:“秦取得天下,多用暴烈的行为,但是,秦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所以能够成就巨大的功业。经传上说应当效法后王,为什么这样说呢?后王,也就是近代的贤明君王,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当今接近,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与当今类似,他们的议论看起来浅显却易于实行。”司马迁在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作了上述评价以后,转过话来说道:“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今的学者们往往拘泥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只看见秦王朝在位的时间很短,而不去审视秦王朝的由来始终,因而都一窝蜂去讥笑秦王朝,不能对秦王朝有正确的评价。这种做法,无

64、异于用耳朵进食,完全不能品尝食物的味道。这些耳食者,当是何等悲哀!对于秦始皇本人,司马迁也是态度鲜明的。一方面,他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他引用贾谊的话说:“始皇帝继承了祖上的遗业,挥动长鞭而驾御海内,吞并两周而灭亡诸侯,将各国君王践踏于脚下,将各国领土收纳于域内,真可谓是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另一方面,司马迁对秦始皇也有严厉的批评,他批评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自以为功劳盖过五帝,领土超过三王,羞与古代圣王们同列,拒绝向历史学习了,从而犯下了用打天下的方式来治理天下的错误,一错再错,终于为秦二世速亡埋下了祸根。司马迁对秦王朝和秦始皇的看法和评价,中肯而客观。他将秦国

65、用暴力统一天下的严酷事情,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看待,他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也区分为两部分作不同的评价既有统一天下的大功大业,也有治理天下的大过大错,不愧为历史学家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迁自己直接表达的意见当中,他从来没有对秦帝国和秦始皇作过任何妖魔化或者是人身的攻击。从而,历史侦探认为,从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动机和意图上看,炒作吕不韦献有孕之女,将秦始皇丑化为吕不韦的儿子,否认秦国王位正统性的做法,不是司马迁的做法;对于这种流言和做法,司马迁是大不以为然的。从司马迁批评耳食者们丑化秦国历史的话来推断,这些下作的绯闻,应当都是那些赶潮流、用耳朵进食的文人们的编造。如

66、果这个故事是司马迁写进列传中的话,他也是加了特别的注解,用暗号隐语提醒世人不要轻信流言。史记采用了不可信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经过别有用心者的改造,套在了秦始皇的头上,这就是秦始皇生父之谜的谜底。这个谜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由于史书的误载而引发的编造。作者自述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李开元: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这是我写的一本历史推理书。两年以前,我出版了新形式的历史叙述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按照预定的计划,我开始着手写第二部:复活的历史:汉帝国的诞生。殊不知,鬼使神差,因缘际会,我竟然先写成了这本历史推理,自己也感到意外。写历史推理,是多年以前就有的想法。我入史学之门,算是科班正途,进北大历史系,从

67、考证开始起步,经过人物评论、事件原因探索,一直到史学理论,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到高层,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完整过程。因为喜好哲学,遇事爱寻根问底,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又是什么的终极问题,始终是我的关怀。毕竟是千古的疑难,怕要求索一生。退而求其次,考证是什么,考证的原理在哪里?也一直吸引着我。多次实践以后,渐渐悟出些道理来了,考证的基本思路,就是基于证据的推理。基于证据的推理,不仅是历史学的思想基础,也是科学的思想基础。历史学与科学之间,在基础的部分有相关的交接点,实在是使我感到高兴,因为我曾经有过做科学家的少年梦。我爱读侦探小说,最钦佩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那种智慧的冷峻神态,瘦长的敏捷身姿,很

68、使我着迷。侦探小说读得多了以后,对于侦探们的思路,也大体看出门道来了,同样是基于证据的推理。侦探小说发端于英美,经过日本人的改进,发展成为体裁广泛的推理小说,内容也由单纯的刑警破案扩充到暴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森村诚一,赤川次郎众多的推理作家,宛若灿烂的群星,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到日本以后,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些写侦探小说的名家们,不少人喜好历史,特别是古代史。他们不但用古代史做题材写侦探小说,有些人还直接介入到古代史的研究中来。报纸电视关于古代史疑问的讨论,常常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侦探小说家同堂共议,争锋斗智,那种融汇文学和史学、结合实证和推理的动人景象,在

69、中国是未曾见过的。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不仅是中国古代史的大家和日本史的专家,也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他读了日本推理小说家高木彬光的推理小说成吉思汗的秘密后有所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作“日本的推理小说与清代的考据之学一种文化比较”。在这篇文章中,周先生结合自己读书治学的体验,指出了推理小说与考据之学间有相通的内在联系,二者在基本思路上相同,都是基于形式逻辑的推理。周先生是我所敬仰的老师,读了他的文章,加深了我的感悟。我进而想到,不管是在欧美还是在日本,侦探小说都颇为流行,是得到国民喜爱的通俗文化。反之,在中国的流行文化中,没有发达的推理小说,国民喜爱的方向,偏重在神怪武侠。神怪武侠是非逻辑的自

70、由遐想,那种上天入地、出神入化的超脱和飞跃,由不得让我想到庄子的无拘无束,道家的自然自由。诸子百家中,唯有名家是讲思辨、重逻辑的哲学派别,经过秦始皇的焚书、汉武帝的尊儒以后,两千多年来是断绝了。这种断绝,对于中国文化和国民心理的影响,不可不谓久远深长。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本,是人类脱离鬼神迷信之后的东方理性觉醒,其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可能,先被政治专制的焚书打断,后被文化统制的尊儒阉割,从此偏离多元的方向,失去了自由与活力,实在是两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不幸。痛定思痛后的当今中国文化,其最大的课题,就是回到古典,重铸文化,在诸子百家的根上,嫁接现代的普世文化,发展出融汇古今中外的新文化来。历史

71、是文化的核心,历史学的开拓也是文化的课题之一。于是我又发奇想,是否可以在考据之学的传统之上,参照推理小说,发展出一种新的表现历史的形式?我由此有了历史推理的想法。我是理论脱离实际论者,承认任何理论与实际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人为努力的所在。理论先行,有了想法以后,我开始着手实践。历史推理的内容,当然是历史上的疑案。在古代史领域,到处都是难解的疑团,大到夏王朝是虚幻还是真有其事,小到秦始皇的父亲是子异还是吕不韦,大凡是可以做考证文章的题目,都可以成为历史推理的题材。问题在于形式,寻找合适的形式成了写作历史推理的关键。我试图学习侦探小说的手法,设计一位宛若侦探的历史学家,引导自己的学生

72、们来出入古今,破解古史之谜。如此深入下去的结果,自然走向了推理小说的方向,在增加了趣味和自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削减了历史可信度的传达。我希望坚持历史学本位的立场,侦查的疑案就是历史学的问题,证据一定要真实,推理一定要合理,可以构筑,但不能编造。虚构人物的推理小说的方式,不是我当下追求的目标。我暂时放下了这种写法,将原稿封存,留待将来做别的用途。我将注意力转向题材,期待内容能够提供形式的启示。我在写作博士论文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的时候,曾经明确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创建了汉帝国的刘邦集团,它的上层,多是出身于楚国的军人,数量虽然不大,却是集团的核心部分,我称其为楚人集团;它的中下层

73、,多是出身于旧秦国的军人,数量最大,构成集团的外围和主力,我称其为秦人集团。顺着这条线索,我在整理项羽之死的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垓下战败,项羽溃围脱逃,一支汉军的骑兵部队奉命追击,终于在乌江岸边置项羽于死地。项羽死后,有五位汉军骑士各自夺得了其遗体的一部分,都被刘邦封为列侯。这五位骑士,无一例外都是出身于关中地区的旧秦军将士。其中的一位叫作杨喜,他的第五代孙子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曾经做过汉朝的丞相,与司马迁有多年的交往。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垓下之战和项羽之死的纪事,因为都出于杨喜的口述,所以栩栩如生,真实得让人生疑。这段历史的澄清,不仅印证了我对刘邦集团地域构成的发现,也坚定了我打

74、通文史哲,回到司马迁,以史记为蓝本写历史叙述的决心。我进而联想到兵马俑,这是一支以秦帝国的京师军为原型塑造的地下军团,那些追击项羽的旧秦军将士们,甚至是杨喜等五人的身姿,说不定就跻身于其中?兴奋感动之余,我用自己熟悉的形式,就这个题材写了两篇论文,一篇题作兵马俑与项羽之死秦京师军去向探微,在“秦俑学第六届学术讨论会”(2004年,兵马俑博物馆)上发表,后来刊载在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上。另一篇题作论史记叙述中的口述传承司马迁与樊他广和杨敞,在“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上发表,后来刊载在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四辑上,算是两份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兵马俑与项羽之死

75、的内容,被与会的记者报道,经过报纸和因特网的转载,受到历史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一位长辈告诉我,他在火车站的消遣杂志上看到了相关的文章,候车时买来打发时间。我去年暑假到安徽实地考察,从垓下经过东城到乌江,一步一个脚印地追寻项羽之死的踪迹。在乌江“项羽祠”出售的旅游书上,我也看到了相关的文章,买来作纪念。当然,这些文章的作者都不是我,而是各种层面上的爱好者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改写和再改写。在得到上至学会下至娱乐小报的反馈以后,我再一次感到历史的神秘,感到真实的历史,可以比虚构的小说更精彩;追求历史真相的乐趣,可以由专家与大众共享,专家和大众一样,都有一颗好奇的心。我由此想到,既然是专家与大众都感兴趣

76、的内容,与其由外行的爱好者来改写传布,留下浅入误出的诟病,何不由专家自己来深入浅出地传播?受到新的刺激后,我开始考虑以项羽之死为题材,以已经写成的学术论文为基础,再一次尝试历史推理的写作,希望大众看得有趣,专家不会摇头。写作的过程断断续续,停停写写,持续了好几个月,结果是失败了。尽管有好的题材,却找不到好的形式,我无法脱离学术论文的框架,另外写成一种既能使大众感到有趣,也能使我有心写下去的新东西。我很有些灰头灰脑,怀疑自己是否走火入魔而为贤者笑,我又一次将历史推理的想法束之高阁。这一次,我将历史推理从我的历史学构想中作了删除,排除到历史学之外,干干脆脆来了个一刀两断。古来贤者说,有所失才能有所

77、得,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不再受历史推理困扰的我,于是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于历史叙述的追求。感谢神明的眷顾,我竟然在失落的地方有了收获,在思维的推理上增添了实地的考察,在冷峻的逻辑上增添了移情的体验,在问题式的求解外追求历史的自然流程,终于找到一种自己满意的形式,完成了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那个时候,我再次思考了自己的历史学构想,确认了历史研究、历史理论和历史叙述的工作布局,准备顺着这个三合一的方向,驾轻就熟地顺流而下了。历史叙述,以“复活的历史”为系列进入汉帝国;历史研究,围绕取代军功受益阶层的诸种新集团,进入西汉中后期;历史理论,将历史的镜像整理出来,由知识论进入本体论;然后是诸子百家,茶

78、文化,生死观,神明和花道又是思想先行的宏大计划。思想总是走得太快,行动永远落后于计划,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不时将我的计划打乱。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出版于2007年4月,大概是在同年2月,21世纪经济报道读书版的编辑李二民先生来信约稿,说中央电视台将播放长篇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希望我就历史上真正的秦始皇谈谈看法。我一口应承下来,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踌躇,反而有正中下怀的愉悦,因为长久以来,秦始皇的事情一直憋在我的心中,成了纠缠不去的情结。我写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最初是从秦始皇的出生开始写的。当我将所有有关秦始皇的史料仔细地过了目,将有关的主要研究论著浏览以后,我惊奇地发现,两千年来,秦始皇是

79、一位被严重误读了的人物,不仅他个人被误读,秦帝国建立前和秦帝国崩溃后的整个历史背景都被误读了,有关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迷雾重重。作为历史学家,作为秦的子孙,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将所有的迷雾澄清。不过,澄清历史迷雾,破解历史疑难,锐利的武器是历史论文而不是历史叙述,这就将我置于形式和内容不能两全的矛盾处境:要从秦始皇开始叙述,就得先写论文澄清史实。经过反复试行和多方思考以后,我决定放弃秦始皇,改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写,历史叙述先于历史论文。从结果来看,我的这种选择是成功的。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在秦帝国世代,刘邦是一介草民,他的生活圈子有限,有关他个人的史

80、料比较多而且比较可靠,从他入手不但便于叙述,也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现出当时民间社会的风气,收到了由下而上复活秦帝国崩溃过程的效果。当然,由于我的这种选择,澄清秦始皇种种疑问的课题,就被搁置下来,我在叙述秦帝国崩溃的时候,对于相关的事情不得不有所回避,甚至闪烁其词。最大的遗憾是,我因此无法对秦始皇的一生功过和秦帝国崩溃的原因,作盖棺论定的结语。21世纪经济报道的约稿,给我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我一气呵成,接连写了三篇长文,分别以秦始皇的生父之谜、秦始皇的后宫之谜、赵高变形记刊载在该报上。报纸是大众媒体,对于文体有特殊的要求,论文的形式肯定是不合适的。为21世纪经济报道写稿的时候,历史推理的想法又一次

81、在我心中死灰复燃,我于是借东风,将写论文的内容,按照纸媒的要求,用一种破案解密的形式写了出来。结果是读者有好评,我自己也喜欢。文章传播开来以后,不断有各种媒体继续邀约我,使我欲罢不能。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顺水推舟,经过彷徨和反复,大概是在2007年11月,我正式决定将复活的历史第二部放下,借媒体的邀约为动力,接着三篇报纸文章的余势,再一次挑战历史推理,以研究课题的内容为底本写一本大众读物,将笼罩在秦始皇身上的迷雾一一清除。11月中旬,我草拟提纲正式动笔,2008年3月底写出初稿。6月初,接到东方卫视的世说新语节目的邀请,按照电视讲座的要求再次改稿。8月底到上海录制节目,9月底回到日本。10月

82、6日到24日,节目以秦史谜案的题目播出。节目播放以后,我又根据播放的结果总结得失,按照出版的要求,补充内容,完成本书的定稿。11月29日,我将最后一章改定完毕,发送中华书局,终于交出了自己认可的完稿。由于本书的完成,历史推理在我的工作布局上复活。我所追求的历史学,不但综合了历史研究、历史叙述和史学理论,成为一个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历史学,也因为增添了历史推理而进入大众领域。这样的结果,不但了结了我的一桩心事,使我得到更多朋友,也坚定了我对文化资源学的看法。历史是一种文化资源,既可以为研究所用,也可以为教育所用;既可以为大众娱乐所用,也可以为旅游经济所用。历史学的领域,可以步步拓宽,应当与时俱进。在

83、东方卫视播放的秦史谜案讲座中,我自己拟了一个提纲挈领的宣传文。这段文字,体现了本书的理念,我自己也很喜欢,在这里摘录下来奉献给读者朋友,作为结语的收场:历史是永恒的谜,因为我们不能再回去。如果我不能给你提供最准确的史实,我将给你提供最合理的推测。最准确的史实,是近于美的真;最合理的推测,是近于真的美,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读者反馈关于李开元教授和他的作品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获评: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入选书目 中华读书报2007年度百佳图书 国学网2007年十大国学推荐书目在李开元先生的著作中,充满了打破常规、追寻历史真相的执着勇气令人肃然起敬。帝国政界往事作者 李亚平 学界朋友都知

84、道,在海外华人史家中,李教授素以运用常见资料(所谓“大路货” )做出新学问而见长。西北大学教授 黄留珠上好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海外华人,其作品共同特点是文体自由、在逻辑合理前提下的想象、文采飞扬至字字珠玑黄仁宇、李开元,莫不如是。资深书评人 江筱湖书中“复活”的历史情境和场景,时常让我产生观看文字版电影大片的感觉。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史地二维的强力结合,有时竟然会让笔者设想作者不是一位写手,而是一位站在沙盘旁进行军棋推演的将军。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 李洪岩被“史学界的福尔摩斯”吸引,跟随李老师一步步逼近历史的真相。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跟随“福尔摩斯”,站在长满荒草的山丘,迎着或强或弱

85、的风儿,重组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卓越网友 小老鼠想了解秦国历史,看他就行。比百家讲坛的文风更严谨,内容也细致得多。貌似不起眼,没有什么炒作的书,内容却着实的好。卓越网友 傻孩子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刘邦原来是秦始皇的同龄人,而项羽则是另一代人。从来没有人分析过,鸿门宴上项羽的犹豫也可能是由于曾经和刘邦一起并肩作战。很少有人从一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人物,如二世。获益良多,深表谢意。当当网友 来自古客栈看了恍然大悟!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里面有!当当网友 虎hh相比于一些文笔乏味,受钦定版历史教材影响过深的那些大学教授们,李开元的文笔真是让我看到了另一片天空:历史书也能写得这么好看!豆瓣网友 谢顿.m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