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7 ,大小:563.62KB ,
资源ID:542371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237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39(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39(人民版必修1).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引导学生构建夏、商、周三代的时空框架,认识“三代”在政治上的传承关系。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3. 教学中应注意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认识宗法制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了解秦的统一。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3.了解丞相、御史

2、大夫和太尉的职权。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涵义。1.教学要适当关注秦统一的背景和意义。2.指导学生借助史料掌握始皇帝的来历,简要分析“三公”设置与皇权专制之间的关系。3.借助秦王朝发生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的史实,以加深学生对郡县制建立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并适当地与分封制作一简要比较。4.引导学生用图示法去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列举汉、唐、元三朝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

3、点。5体会国家管理的政治智慧。1.帮助学生从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历史的演变特点,可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的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以学会将历史知识图示化和网络化。3.对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度设立的情况。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史实。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史实。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1.可以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2. 用事实来

4、说明军机处的增设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可以援引史料来分析明朝内阁制的主要特点。4.进行专题总结,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归纳其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史论共享】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5、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郡县制,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相权不断遭到削弱,国家成为君主一个人的国家,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是另一重要特点,一方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另一方面高度的中央集权,又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而难以实施自主有效的治理。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都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

6、严重阻碍。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2.结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3.知道甲午海战、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事迹。3.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1. 引导学生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索。2. 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

7、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3.援引一些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学生讲述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故事,体会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列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重大战事、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4.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 教学“侵华

8、日军的罪行”,应该建立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上。2联系时事,围绕中日关系做适当的师生对话,引导确立这样的认识: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同时关注地方史,让学生讲一讲地方的身边的抗战史,以激发课堂思维。4联系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史论共享】1.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9、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

10、和作用。3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与局限。1. 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 提供“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的知识线索,帮助学生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3. 要用近代社会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为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作铺垫。2.利用武昌起义形势图、清王朝分崩离析图等地图资料,提供“武昌起义革命扩展成立民国”的线索,

11、引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对比1912年前后的史实,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史料,侧重分析辛亥革命变革政治体制的意义。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3.了解中共“一大”的召开。4.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2以“五四青年节”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场景,使其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帮助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去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3.适当联系必修第

12、三专题中 “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等知识,指导学生从思想、阶级、组织等方面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史实。2.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3了解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4.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这部分内容跨度很大,重要的历史事件较多,不宜在教学中铺陈过多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归纳革命史的主要内容,以呈现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2.可以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国际意义等视角,引导学生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13、利的伟大意义,需要适当联系“辛亥革命影响”的知识,使对意义的讨论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和历史纵深感。3. 课后分小组收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图片,按一定主题给图片标上名称,搞一次小展览。【史论共享】1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14、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此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3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建立起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国人民从

15、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也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它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 需要援引西柏坡会议

16、的有关材料,结合人民解放战争军事上的胜利,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2运用情境性材料,学习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史实。2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3借鉴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生活”的课程资源,进行政史结合,以分析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了解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史实。2运用史实来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1搜集和运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发生在本土地区的史实),感受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史有论地总结历史教训,并凸

17、显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这一主题。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如1982年修改宪法,提出“依法治国”等方面的史实。2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说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3养育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设的公民素质。1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联系第一单元的专制政治,适当援引旧中国的一些宪法条文,以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2可以组织“身边的法律知识”的课堂对话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依法治国”的主题,寻找相关

18、案例来撰写小型的法治报告。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2.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3.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将“一国两制”的构想贯穿于教学始终,使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从而使港、澳、台话题成为一个整体。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谈港澳回归的意义,展望台湾回归的前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其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3做适当的拓展性教学,组织“认识台湾”的资料搜集活动,例如台湾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史论共享】1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19、建立与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从文化大革命看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文革”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3“一国两制”构想及其香港、澳门回归的意

20、义“一国两制” 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 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

21、与进步的重要价值。1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政策制定的特定历史背景。2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照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历史使命感。3.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片断,增强历史的生动感和鲜活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4应当引导学生分层把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2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3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1引导学生回忆联合国成立的有关史实,结合背景

22、资料的分析,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必然。2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史料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胜利喜悦,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2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各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1补充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细节性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探讨其国际影响创设必要的情境。2适当分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帮助学生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认识外交政策与国家

23、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关系,增强历史洞察力。 3梳理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历史,联系现实展望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树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正确观念。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2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3树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1分析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的外交战略。2“当前性”是这一部

24、分教学内容的重要特征,教学时,要选择一些“当前”的我国外交活动情境。可以用小组合作、展示资料的形式,熟悉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体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3引导学生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知道一些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史论共享】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

25、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上海合作组织的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

26、产生的历史条件。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2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3认识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1可以考虑以学生熟知的希腊神话或古典建筑等实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拉近历史学习的时空距离。2要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因素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养成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注意考虑地域因素的意识。3.教学时要关注对希腊城邦概念的理解,也要防止出现“环境决定论”的史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基本内容。2知道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3,认识雅典民主政

27、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希腊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2. 引导学生梳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3明确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文明的关系,即希腊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的表现之一,也是希腊文明辉煌的重要条件。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1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2.知道公民法和万民法主要内容及特征。3认识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1选取一些罗马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的材料阅读,帮助其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2.结合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帮助学生理解公民法和万

28、民法。3需要援引法律史上的史实来引导学生来认识罗马法的作用。【史论共享】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这种影响表现为众多城邦小国的建立和广泛的海外贸易及其殖民活动。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使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政治,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2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

29、造性。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隐含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而且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3罗马法的作用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针对国内各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实际差别,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总之,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

30、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了解权利法案。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3. 知道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4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结合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权利法案的颁布。2以英国议会的权力变化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的发展。3

31、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政治制度,引导学生认识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2.知道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3.理解美国总统制的特点。1选择一些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向学生提供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影响。 3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开展“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的教学。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32、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2.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3知道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4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1可以简要地交待普法战争、德国统一和巴黎公社的事实,将德、法两国宪法的制定置于特定的政治事件的背景之下。2有关德、法两国宪法的内容,教学时既要提供宪法的材料引文,又要抓住特征,以便理解欧美代议制的发展。3 可以组织角色辩论,甲方是法国共和制的拥护者,乙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拥戴者,让他们各自陈述权力构成和制度利弊,引导学生进行两种制度的比较。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了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形

33、式。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3认识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1 作为对本专题的整体回顾,需要对17世纪以来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将抽象的制度置于具体的政治事件的结构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准确地进行知识定位。2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历史结论性的目标,需要依托史实加以说明。【史论共享】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虚君制)、内阁对议会负责,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膨胀,选举权不断扩大。这些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2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英国实行议会制的君

34、主立宪制。英国国王虽是国家元首,但无实权,不负实际政治责任。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的共和制。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拥有最高行政权,且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显示出英美国政治制度的差异。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世袭的帝国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确立了总统、内阁和议会的分权体制,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受制于议会的参众两院。4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

35、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1.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2. 适当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内容,联系专题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和本专题的俄国十月革命,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1.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

36、权上的经验教训。1.侧重关注3月18日革命和政权性质,帮助学生归纳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以进一步理解公社的性质。2. 联系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2.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 帮助学生梳理十月革命的线索:“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一月起义建立政权”。2.联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等知识,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影响。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

37、识其历史意义。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2.认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1.联系必修“新中国政治制度”和必修“三大改造”的内容,从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两方面完整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基本史实。2.援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材料,引导学生历史地看待三大改造,正确认识其历史意义和遗留下来的问题。【史论共享】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与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的经验是宝贵的。公社缺乏

38、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在19世纪70年代,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些又是深刻的教训。2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

39、发展的影响。1了解美苏“冷战”的原因及表现。2.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2认识 “冷战”及两极格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结合雅尔塔体制,美、苏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来说明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背景。2.紧扣“对峙格局”的主题,引用诸如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等典型史实来帮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3.举例分析“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确认“存异”和宽容价值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

40、过程。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及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3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基本情况。4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从不同的国际政治力量的综合国力这一角度去引史料,通过史料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选择欧共体形成或中、日等国的崛起等话题,将世界背景、当前的媒体材料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用讨论的形式来把握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况。3联系专题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边外交来讲述中国的振兴。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知道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

41、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苏联解体是重大的国际事件,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叙事色彩。2.联系前两课的内容,对二战以来的世界政治做一整体回顾,帮助学生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3以下两点在教学中要引起注意:苏联解体只是世界多极化加强的背景知识;世界多极化也只是一个趋势。【史论共享】1“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美苏之间的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然而,在冷战局面下,美苏间的对抗与危机尽管不时发生,但在均

42、势条件下双方总是寻求各种途径达成妥协。一方面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另一方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二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国不断振兴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且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总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苏

43、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历史()历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

44、三个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能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制度、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经济要素的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实物、图片和计量性的图表对经济和生活史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从经济的角度认识基本国情,知道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

45、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增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形成开放意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实际上这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是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建构的。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特点,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现象的缘起、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影响,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古今相通、中外相联的视角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展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懂得经济活动当以人为本的道德

46、需求,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生活的人文情怀。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八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过程。2知道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1回顾古代中国的朝代分期以奠定古代经济史学习的基础。2引导学生分别从生产力角度(重在耕作技术兼顾水利)和生产关系角度(重在土地制度兼顾赋税

47、制)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联系必修的古代政治制度,联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农民和农业话题,尤其在农村高中。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2.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3.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物的意识。1要求学生先按手工业部门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编制相应的表格。2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产品尤其是官营手工产品十分精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等。教学时需要征引相应的例子(包括历史图片或部分

48、史料)。3联系前面的农业经济,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经济的特征和手工业在自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概述古代中国的“市”的形成与发展。2. 了解古代中国重要的商业都会及著名商帮。3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运用图片、实物以及文字资料来组织学生的描述和分析活动,以体现商业的流动性、活跃性,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了解。2引导学生从商业的兴起、市场的发育和专制政府控制商业等方面去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3适当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的次要地位。了解“重农抑商”“海禁”

49、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2知道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1.援引一些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没有充分展开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并从资本、技术、市场、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2提供“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方面的史料,再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影响。【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勉强地自给自足

50、。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商业是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艰难发展的,一方面中国的商业起源很早,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但是,另一方面,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城市的政治属性和官府贸易的政治目的都大于商业经济本身。4“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

51、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并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海禁政策的影响明清王朝推行的海禁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而且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

52、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1结合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联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2结合西方列强侵略的经济影响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简要勾勒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了解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从政治、经济和列强侵略等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53、。3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创业品质。1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2组织学生搜集和调查民国时期南京、上海、南通、无锡等地的工业发展的史料,以更好地认识民族工业发展状况。3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演进过程中或发展或萎缩的阶段性原因,然后再整体概述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识到在半殖民

54、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1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来引导学生来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2联系历史必修、必修的近代民主革命、思想解放部分的有关内容,并且举出实例来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运用史料、人物故事等叙事性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独立、社会民主、国家统一才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史论共享】1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令国人眼界大开,洋务派开始创办近代工业。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

55、济的破坏,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方面是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另一方面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美国的经济侵略以及官僚资本的垄断与压迫,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繁重的捐税负担以及封建势力的严重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总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走资本主

56、义的道路行不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1引导学生从抓住关键词和阶段特征入手来概述有关的探索 实践。例如围绕“主要矛盾、总任务”去提取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抓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探索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等阶段特征去概述探索历程上的实践。2从成功和失败两个层面分类归纳20

57、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情况,以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20多年的探索历程,为讨论经验教训提供两个层面的史实支撑。3适当联系必修专题四中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组织学生讨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要注意历史地客观地加以评述。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提示学生从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

58、济方针”等方面较完整地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用改革开放前后的相关史实,特别是搜集身边的事实来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变化。3联系必修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3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可以从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弊端入手,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再通过包括图片在内的材料来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对

59、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2可以围绕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3组织研究性学习,运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运用典型史料,也需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3.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1结合地图、注重图表示例是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对外开放内

60、容的关键,例如观察地图或填写历史地图来概述经济特区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布局。2做些理性分析:特区“特”在何处,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3搜集有关深圳、浦东开发开放的图片或亲身经历的事实,通过它们的历史变迁,有说服力地证明对外开放的价值,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深圳、浦东发展前后图片展。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2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3.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引导学生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会议以列表的形式梳理一下,使其较清晰地了解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到建立社

61、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布置一些查阅资料、人物访谈的活动,让学生提供史料或口述史来进行当代史的学习。例如访问老人,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3联系必修专题四的邓小平理论来拓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史论共享】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其经验所在,而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发展速度、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致“文革”这样的社会动乱,则是历史的沉痛教训。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

62、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成了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3. 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总之,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四、中国

63、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3.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4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1.本专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要鼓励学生查阅历史老照片,或访问“历史老人”,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2. 从衣、食、住三个方面勾勒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宏观勾勒知识框架,再抓住某一个领域做微观透视,例如“衣”,可以聚焦西装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作用等。了解中国近代以来

6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1联系近代工业革命的成就,创设与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相关的情境问题,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围绕“生活影响”来陈述他们的看法,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2以“社区或村庄中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为题进行社会调查,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写出调查报告。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

65、.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3.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4.认识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自主性和图片的丰富性应该是本专题教学中值得追求的目标。可以仿照某份历史上的报刊格式编一份“中国影视史”一类的小报,在运用中感知历史、走进历史。2联系必修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认识报刊在近代革命中所起的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3可以围绕“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如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史论共享】1外来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近代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诸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等,都影响和改变

66、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则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1

67、.指导学生运用绘制表格和阅读地图、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提供哥伦布航海日记等史料,举行“开辟新航路”的探究活动,侧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作用,兼顾新航路开辟的其他影响。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了解荷兰、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知道荷兰和英国之间的殖民争夺。3.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及其他史料的过程中,分辨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与殖民争夺。2提供荷、英等国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事例

68、,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2.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3. 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在动力和交通运输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和化工部门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制作“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进行知识整理。2对两次工业革命作简要的比较,并且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论共享】1

69、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并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在欧洲商人与各地的商业联系中,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型开始出现。2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在客观上得到进一步拓展。显然,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使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建立殖民地或半

70、殖民地,从而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它使经济联系更密切,交通运输更便利,信息传播更快速,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援引一些数据表格、

71、漫画、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 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历史教训。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列举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1. 援引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加以概述,而不是单纯地记住新政的主要内容。2补充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包括争鸣

72、性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的讨论,在多角度地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方面: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 3.联系必修专题七“美国民主政治”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政治体制方面去理解美国以改革手段摆脱经济危机的条件,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1. 可以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结论把握和举例说明,勿要过多地陷于

73、一个个具体国家的展开叙述之中。必要的图表和数据在这里有重要的征引价值,教学时要考虑相关史料的使用。2. 联系罗斯福新政和专题七中苏联工业化的有关经济政策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培养其联想和迁移能力。【史论共享】1大危机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做法,还激化了它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在不触动资

74、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造(局部调整生产关系),从此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给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政对美国渡过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虽各不相同,但普遍奉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此外,“福利国家”的发展(推行福利主义政策),科技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

75、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通过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关系,来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2指导学生从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列表呈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简要介绍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侧重说明这一模式在

76、经济上的表现。2.组织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时,要准备一些史料和教材上的一些宣传画、漫画等材料,要联系专题三“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讨论和认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及其影响。2.了解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基本情况。3.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改革的结果等方面去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2. 灵活运用一些与改革成效有关的包括数据材料在内的史料来鲜活地说明改革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3.基于戈尔巴乔夫改

77、革的失利,结合中国的改革成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以改革促发展。【史论共享】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强烈不满,1921年发生的一个海军基地的水兵叛乱,表明国内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调整政策势在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

78、业化模式,它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是,这一模式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也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 对苏联改革的认识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但它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成效甚微。此后的一系列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79、趋势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2.知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4.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补充介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影响力和美国在其中的作用,结合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帮助学生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含义,理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性。2.关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背景与宗旨,适当介绍一点简单的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的知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

80、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知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史实。2.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 指导学生按照建立情况、区域范围和影响等方面,列表归纳区域经济组织的有关知识,加深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的认识。2.联系必修专题九“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内容,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新经济力量的崛起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关系。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2.认识世界贸易组织

81、(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情况和影响。4.确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1. 熟悉 “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的图案,从国际市场开放、解决贸易纠纷、抑制强权政治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2. 联系专题八“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来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联系专题三“中国开放格局与市场经济体制”来理解中国的入世。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知道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4.树立人类社会可

82、持续发展的理念。1.以具体的国内外的经济活动事例,帮助学生获得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适当联系区域经济集团化,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2.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迅速发展的诸多原因。引导学生分组整理有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与弊的事实,组织 “我看经济全球化”的讨论,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精神。【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

83、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它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这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成立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

84、球化的进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将给中国带来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4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绝大多数国家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构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

85、利益。历史()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程,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也不断演进,人类以其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深邃和精湛,不断充实着文明的宝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线索,同时它们又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和借鉴,以其丰富和多元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和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升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学习历史必修()的重要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

86、线索;要概括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要分析科学文化发展及其特征的社会原因。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当然,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必修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每个专题都从特定的地域或类型出发,反映

87、一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每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看到思想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特征,能从历史的角度看到它们之于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每个专题的学习都能感受思想大家、科学巨匠的伟大和卓越。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八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 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3. 认识

8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背景、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2.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援引论语、孟子等著作的一些经典史料,分析孔子、孟子政治思想的内涵。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 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认识汉代儒学对“大一统”的精神价值。1. 援引汉代董仲书新儒学观点的材料,适当联系先秦儒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汉代儒学的主要观点(“新”在何处)。争取让学

89、生说一说今天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儒家的正统观念。2.联系汉武帝时代的中央集权、察举选官、官营手工业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段发展的概貌。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3.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4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1.适当关注理学形成的社会背景。2.要依据典型材料,通过精当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家的主要观点,并以此指出儒学的发展状况。3.理学思想深奥,教学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深掘宋明理学的哲学道义,可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浅显的文字材

90、料,一方面把握理学的基本含义,一方面分析其在今天的道德建设中的某些积极意义。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认同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的“提倡个性” 这一价值观念。1. 联系必修专题一“明清专制主义强化”和必修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方面去把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2.通过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主要观点的解读,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里。3.援引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材料, 从政治、经济、思想学说、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知道明

91、清儒学是如何冲击传统的。【史论共享】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西汉董仲舒倡言春秋大一统,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它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正统儒学,影响

92、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束缚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中的修养论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说,还是有一些合理成分的,对中国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构建了具体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既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又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

93、外传。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科学创造精神。1. 以列表的方法,从发明、外传、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的内容。2.联系“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必修二专题5“新航路开辟”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影响。3.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时,可以援引材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 了解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3. 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1. 帮助学生梳理汉字起源、演变的

94、过程,提供“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主题,指导学生整理汉字的演变过程。注意引进典型作品,关注教学的形象性。2. 帮助学生梳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提供“文人画、山水画”等主题,指导学生整理绘画的发展历程。3.援引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文字、或图片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其设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特点。艺术鉴赏应该是教学时值得兼顾的领域。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 了解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学特色。3. 认识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

95、学价值。1. 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成就的知识量大,教师要善于抓住不同时期的典型作品,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以列表的方法,从文学成就、典型作品、作者、文学特色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成就。3.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本身也能够折射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一点在教学时,应该予以关注。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1.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 说明京剧的艺术特色。3.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1.援引京剧脸谱的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京剧的艺术成就,讨论京剧的艺术特色。 3. 以师生所熟知的地方戏曲(如越剧、黄梅戏

96、、豫剧、粤剧、评剧等)为素材,帮助学生认识戏剧文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讨论戏曲的艺术魅力。【史论共享】1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特别是印刷术的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武器的出现,结束了冷兵器时代;指南针的使用,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2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使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进行

97、创作,形成了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三大画科。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3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1帮助学生确立近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框架,要求学生以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一是强化线索感,同时彰

98、显本专题的主题“思想解放 中国向何处去”。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 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辛亥革命的内容,帮助学生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框架结构,使学生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进而大体了解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特征。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人物。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援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经典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和整理陈独秀、李

99、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观点,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在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辨证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3探讨影响,也可以适当联系必修中的“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来加以说明。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了解五四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文章和组织。2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史,结合必修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政治史,帮助学生在比较开阔的历史视野里,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

100、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2教学时要关注以下三点:对史实,需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对认识,不要单纯地宣讲和机械地告诉;对本单元,需关注整体回顾。【史论共享】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开始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他成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101、;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和文艺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十

102、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要关注下列学法指导:以教科书和相关史料为载体,提炼关键语句,学会将史料阅读与教科书所述相互引证和彼此说明。2通过适当的比较,帮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发展,分析新、旧三民主义

103、的历史作用。3联系必修一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必修二民族资本主义和必修三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史实,从理论与实践、进步性与局限性等方面认识三民主义的作用,推动学生确认“三民主义是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2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时期的主要论著及思想。3.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是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如影相随的,是建立在具体的阶段性影响的基础上的,可以先做阶段性分析:特定时期特定内容特定

104、影响,再做出宏观的概括和整合。2联系必修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必修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等史实,帮助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背景和实践意义。3可以援引毛泽东著作(含诗歌)和党的会议决议等史料,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2. 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3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不因为邓小平理论与政治学科的关系而忽略其历史意味,要将邓小平理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背景下展开教学活动,切忌教条式地讲读和罗列理论观点。2.援引邓小平的讲话(含“南方谈话”)以及党的

105、会议决议等材料,帮助学生整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3联系必修专题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必修 “一国两制”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帮助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认识“三个代表”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体会自我完善的价值。 1可以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作一个整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2要能够结合现实、举出历史事例来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努力避免

106、说教和套话。3作为专题总结,可以指导学生围绕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历史命题来做简要比较,感受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史论共享】1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振兴中华的蓝图。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前进方向,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1924年提

107、出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则是新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108、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4“三个代表”

109、重要思想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它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1可以

110、指导学生用表格、示意图等方式来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也可以指导他们援引具体材料,用编辑小报和设计展板等方式来呈现科技成就及其科学家。2注意引导学生去畅谈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此,可以适度补充产生世界影响的科技成就(例如神舟六号的飞天),也要提示学生观察和关注“科技进步与身边的生活”。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培育人文精神。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双百”方针,注意价值导向,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2

111、引导学生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或破坏对文化事业尤其是文艺事业的影响,通过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帮助学生概括出相应的经验和教训。3文艺领域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叙事性和情境性,作品、作家的回忆录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侧重于掌握新中国头十七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同时也要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史实来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

112、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2组织相对开放的问题探究,采用对话教学的形式,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三代人所受教育的口述历史的视角,大体勾勒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围绕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谈谈各自的体会。【史论共享】1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作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的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主要指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 。它提倡在在宪法范围内,文艺和

113、科研领域可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贯彻“双百”方针,是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学建议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1.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2.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普罗泰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3.呈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一些名言名句

114、,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等让学生体会人文主义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知道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2.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4.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讲述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和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为了阐述人文主义的含义。2.结合宗教改革前夕德意志的社会状况去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出现的背景和意义。3.运用历史材料来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侧重点。简述孟德斯鸠、伏

115、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1.适当补充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2.指导学生用制作表格的学习方法来法掌握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3.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并且通过专题回顾来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史论共享】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否定神灵的意志,它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

116、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苏格拉底则强调了人的道德诉求,追求人的理性和思想自由,他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斯多亚学派则系统论述了人“生而平等”的思想。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以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

117、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一方面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主张自由平等和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另一方面强调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要求取得人的彻底解放,特别是人的独立判断和思想自由。显然,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的主要贡献。 2.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3.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1.引导学生回忆物理课程所学的内容来促进本课的学习,并且引

118、用牛顿的一些论述来了解经典力学的基本观点。2.从注重实验和数学化等方面去分析说明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3.适当运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事迹来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了解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与分歧的根源。3.通过进化论发展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论争,认识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说明达尔文进化论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2.指导学生联系生物课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

119、.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2.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联系经典力学、电磁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选择实例,特别是电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来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1.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论的主要内容。2.认识相对论、量子论的意义。3.学习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科学而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1. 相对论、量子论的理论知识应该尽量结合物理课程知识来教学。2.联系经典力学的相关内容,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推

120、动了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3.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爱因斯坦、普朗克的人物传记,初步了解他们在物理学上的突出贡献。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了解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情况。2.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1.学生通过上网搜集整理有关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资料。2.指导学生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组成学习小组,从各个方面追踪它们对社会和各类人群造成的影响,写出调查报告。【史论共享】1经典力学在近代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伽利略的发现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的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对

121、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2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意义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从而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3.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同时,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

122、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促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1.指导学生用列表法

123、归纳整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出现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2.组织学生回忆自己读过的外国文学名著,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3.引导学生结合必修、必修所学的相关内容来理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1知道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流派的代表作。2.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3.体验世界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1.指导学生整理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画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同时借助影像资料或

124、纸质的绘画作品,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它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兼顾艺术鉴赏。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及作者。2.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3.感受音乐的魅力和音乐作品的民族性。1.用列表法整理19世纪以来世界出现的著名音乐流派、音乐家及其代表作。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音乐教师合作,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3.布置学生撰写短文“我对流行音乐的看法”。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影视艺术产

125、生与发展的历程。2.认识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学生编写影视艺术起源与发展大事表。2.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体会影视艺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史论共享】1浪漫主义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的革命和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同时,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又迅速在欧洲各国扩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与当时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社会上特别是知识阶层产生了不满社会现状、积极追寻新的理想世界、致力于抒发个人情感的新思潮。这种思潮和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2现实主义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

126、30年代以后,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金钱至上使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日益暴露。浪漫主义的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得以兴起。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电影电视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影响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选 修 (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进程中的重大改

127、革。改革和革命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改革则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自上而下的、和平的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尽管改革以主动平缓的方式来进行,往往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但改革也充满了斗争性,也有流血牺牲,也有成败之分,因此,改革的举措与成败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课程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九个有代表性的改革,知道这些改革的来龙去脉及其代表人物,形成较为清晰的改革的概念;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举措;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

128、与方法目标上,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初步理解历史的纵横架构;将改革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历史思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树立为国家和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实际上,上述相辅相成的三维目标在九个改革专题里都有所体现。每一个专题都是对某项改革较系统的叙述,都能彰现纵横相联的历史思维;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贴近时代的对

129、话中获得启示;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告诉我们,如何拥有进取精神、担当气魄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程目标里的九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如何认识具体的改革事件的个性化结论呈现出来。一 、梭伦改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2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1结合地理环境,帮助学生了解雅典城邦的经济状况、社会阶层与政体特点,以便从从宏观分析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2联系必修古希腊城邦文明与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分析雅典的社会阶级关系,认识梭伦改革的深层

130、次原因。3引导学生感受“六一汉”的生存状况与贵族的专横,体会辉煌的雅典文明也走过风雨飘摇的历程。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3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提炼关键词、制作表格等方式来把握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2梭伦改革的革命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特点主要体现为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教学时要对特点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论述。3适当地援引

131、梭伦的诗歌来进行教学。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2. 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3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1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改革的若干措施来具体分析,再对梭伦改革的影响给予整体的说明。2教师要适当补充材料,联系必修“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经过一系列改革的发展历程而最终形成的。3回顾梭伦改革前夕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结合梭伦个人事迹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谈谈如何坚持正义原则,培养平民情怀。【史论共享】梭伦改革的政治影响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

132、之一,梭伦改革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从而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还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梭伦改革虽然具有中庸的色彩,但是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二、商鞅变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认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1运用经济实物图、历史形势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从社会

133、经济、政治秩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简要地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建构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简明扼要地列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主要改革的名称即可,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商鞅变法不是孤立的发生在一个诸侯国的事件。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1帮助学生以列表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内容予以整体的呈现,再作分解和说明。2援引一些故事和图片(例如砖画“奖励耕织”、“废井田”等),设计若干角色情境(例

134、如“假设你是秦的商人,你会遇到哪些麻烦”),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变法的具体措施。3引导学生从变法的背景、过程、涉及的领域、性质以及成效等方面,讨论和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4组织学生谈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个性化理解。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1采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引导学生逐项阐述变法措施的作用,再做整体的概括,或者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领域分别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再给予整体说明。2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3通过秦

135、国在兼并战争中崛起的事实,并运用一些史料来论证商鞅变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史论结合的方法。4讲述商鞅个人的成败遭遇,一方面辨明商鞅之死与商鞅变法成功的区别,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艰难,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史论共享】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改革运动。在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

136、神。总之,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3认识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1勾画政权变迁示意图,简要交代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建立政权、冲突斗争不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意义和进行改革的历史背景。2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魏的社会矛盾及其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必要性。3引导学生从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和冯太后

137、推动学习汉文化两方面来考虑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条件。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2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1引导学生运用制表的方式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依时间顺序排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培养其横向与纵向归纳的能力。2依托地图进行“迁都洛阳”的教学,注意教学的叙事性,在调动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感悟孝文帝的意志和睿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1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路

138、径是:基于具体措施分析的由分到合;援引体现作用的史料和对史料的解释;先论后史或先史后论的史论结合。2可以援引学术界评价孝文帝改革的争鸣性意见,组织学生的辩论活动。【史论共享】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致使反抗不断。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的人民起义显示了统治者面临的深重危机。改革势在必行。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统治,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鲜

139、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四、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2.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1. 指导学生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2.有关北宋社会危

140、机有诸多的数据统计类的史料,教学时需要积极援引,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3.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1.培养学生在史料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过程中,概括和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的能力。2.指导学生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和后世都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史论共享】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了帝王专制的中央集权,在将地方的

141、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的同时,也确立了庞大低效的官僚体制,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冗费之弊及其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使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北宋逐渐形成了“积贫”局面。在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垒作战中,败多胜少,只得以交纳岁币的方式议和苟安,形成“积弱”局面。此外严重的土地兼并、官府的沉重赋役,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沉重打击。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已经比较严重,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庆历新政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也只是昙花一现。2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

142、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北宋的积弱局面有所改观。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也存在严重的不足,终致失败。五、欧洲的宗教改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教师首先要帮理清基督教产生、发展的线索

143、(产生、分裂、罗马教廷),然后着重分析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关系,指明罗马教会封建神权统治的表现。2. 可以从“异端”与宗教裁判所之间的宗教斗争及其社会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影响)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1.知道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1.结合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和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劵”等史实,说明宗教改革率先在德意志发生的原因。2.联系必修三“宗教改革”的有关内容,侧重分析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等宗教主张的内涵和

144、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把握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2.了解英国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以及清教运动。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联系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和它的反封建特性及其思想解放色彩,帮助学生总结新教“新”在何处。2. 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可以从反封建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史论共享】1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也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尽管新教不可避免地带

145、有宗教的局限性,但它对天主教权威的否定,提出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无疑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2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和发展。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尼德兰革命以及此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宗教改革还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146、 学 建 议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马木路(鲁)克、包税制以及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等。2认识到阿里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教学中要讲清“马木鲁克”、包税制等重要历史概念。2. 要比较全面地让学生知道阿里改革的背景,并且应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埃及封闭落后状况的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形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1.了解阿里改革在土地、工业、加强中央集权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措施。2认识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1.指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呈现

147、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2.教师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们对阿里改革的不同评价,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全面而合理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史论共享】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进程,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改革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此时,埃及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但实际上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它使埃及

148、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2. 认识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1引导学生从劳动力、市场、资本等方面分析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教学中注意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文字表述以及图片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2.重点从国际地位、国内矛盾方面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改革”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了解“二一九法令”关于废除农奴制和强化对农民的管理的改革措

149、施。2.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表述和史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农奴制改革条款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有哪些?” 2.有关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进步意义,需要通过改革前后的事实变化来加以说明。3.引导学生从俄国政治体制的落后、经济基础的薄弱等方面,理解农奴制改革的残余,进而认识改革的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在地方自治和司法公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近代化的改革。2.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1. 紧扣地方自治和司法制度改革来帮助学生了解俄国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体会政治近代化的发展

150、方向。2. 从俄国农业、工业两大经济部门入手,帮助学生归纳1861年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认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情况。【史论共享】1. 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经济背景一方面,由于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农奴制度下,俄国既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农奴制度所维系的自然经济以及占人口多数的农奴的贫困,更不能为工业革命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这一切使得俄国工业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并成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根源。2. “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二一九法令”

151、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这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显然,“二一九法令”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二一九法令”保有了农奴制的残余,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这次改革还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3.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推动封建经济的解体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152、发展方面。此外,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成为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八、明治维新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1. 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危机以及倒幕运动的成功等方面去整体把握维新运动的历史条件。2.日本倒幕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和鸟羽、伏见之战等史实。3.援引一些史

153、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体会日本民族求变自强的必然性。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1. 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2.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3.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1. 教师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以“除旧”和“布新”两大栏目,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2.教师从国内改革力量、改革手段、国际环境等方面,帮助学生分析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3. 从背景、措施、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明治维新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理解近代化道路的相同性和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

154、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2.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日本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 援引史料,对比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明治维新的意义2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所知道的近现代史上日本对外扩张的史实,以激活课堂思维,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3基于对近代化的理解,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所起的全面有效的推动作用。【史论共享】1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9世纪中期,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155、日益壮大;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西南诸藩采取了改革措施,与幕府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农民反抗幕府统治的斗争及其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权威的挑战,都表明了幕府统治的危机。伴随“黑船来航”事件,日本开国,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同时,也面临了民族危机。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倒幕运动兴起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2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156、;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九、戊戌变法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2.知道“公车上书”。1.基于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握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2通过梳理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较宏观的横向的历史思维。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157、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1.帮助学生整理出戊戌变法的基本线索,即: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第二阶段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第三阶段百日维新。2.联系必修三,摘引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著作或文章,基于史料的阅读,鼓励学生概括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3引导学生从维新派的主张与百日维新内容的比较、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2. 知道戊戌变法的历

158、史意义。3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4.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 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适当联系必修部分有关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政治史和思想史,大体勾勒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再指导学生结合戊戌变法失败来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史论共享】1 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9世纪末,欧美国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潮

159、流。19世纪末的中国,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早期维新思想中的吸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改革的要求到19世纪末日益强烈,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一场救亡图存、改革旧制的维新变法兴起了。2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

160、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但它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着重介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

161、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在社会史的宏大舞台上呈现金戈铁马、深思熟虑的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思想家、科学家,都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我们所承袭的这个世界,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映现着他们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领域的22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事迹和成长历程,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

162、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基于对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成长历程的把握,提高讲述历史人物的兴趣,逐渐加深对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资料搜集、评说人物的学习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且善于独立地多角度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地体会这些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确立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使命感;提高经

163、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 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它是通过六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个专题往往都是一个人物类型,每个专题都需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而学会人物的历史评价,每个专题其实都蕴含着这些人物馈赠的历史智慧和做人道理。这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程目标里的六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评说这些人物及其历史功过的独到见解呈现出来。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

164、.知道秦并六国的主要史实。2.了解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1. 本课内容与必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较多的重迭,教学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贯通,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2.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去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用秦朝疆域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 3.组织探究活动课来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要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突出其对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贡献。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

165、了解唐太宗在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举措。2. 理解“贞观之治”。3.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2.探讨唐太宗的历史作用时,结合纳谏、用贤、促进民族团结等史实,分别说明各自的作用,再从总体上予以概括。努力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3适当关注唐太宗的个人品质,以凸显历史的人文教育意义,例如唐太宗克制个人生活私欲的做法,玄武门之变和贤明、审慎也难以贯彻始终的不足之处。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 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

166、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2.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1.教学中突出康熙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活动,可以结合清朝疆域图,从不同的方位来引导归纳,也可以围绕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两个主题来归纳。2.有关作用的评述要结合具体举措来展开,避免空发议论。还可以适当比较,彰显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之功和康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之功。3。力求对本单元涉及的三个帝王作类型的归纳,以便对古代中国政治家有一个宏观的共性的认识。【史论共享】1.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并采取有利于国家

167、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但是,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2.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及其他的纳谏、用贤之风都为

168、后世所称道。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这一评价是贴切的。3.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为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巨大贡献,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二、东西方的先哲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了解孔子的生平。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

169、位和影响。1. 孔子的生平可以抓住“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等几个关键地方加以展开,辅以运用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来说明和佐证。2. 联系必修三“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有关内容,重点分析孔子“礼”和“仁”等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3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评论孔子的相关材料,组织学生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知道柏拉图生平事迹:受教苏格拉底、创办学园和著作理想国。 2.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3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联系必修

170、“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简要交待古代雅典社会状况,再讲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将他们的师从关系讲出来,将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讲出来,有利于完整把握西方先哲,体会他们的共性。2. 基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指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观点,突出柏拉图的理想国,以认识他们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可以适当抓住他们的一两个命题引导学生作多维的理解。3概括一下本单元涉及的东西方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生成过程中的多元性。【史论共享】1.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171、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还是古代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2. 柏

172、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柏拉图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人们可能赞同他的思想,也可能反对他的思想,但无法忽视他的思想的存在。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的人物。3.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者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

173、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1.将克伦威尔置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之中,在教学中突出克伦威尔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析克伦威尔的功过,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进程中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看出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学会客观地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174、。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1.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主持制宪和担任总统等。2.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3.学习华盛顿关心国家与社会、不贪恋权位的优秀品质。1. 帮助学生简明扼要地把握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展示华盛顿的领导才能和政治品质,教学中努力把“事迹”的文章做足、做好。2通过华盛顿事迹的概述,要能够印证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建立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华盛顿的评价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其对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建设所作的贡献也才能清晰地凸显出来。3. 联系必修“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以历史事件为纬、历史人物为经、制度架构为点

175、,建构历史知识网络。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暴乱、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和对外战争。2.讨论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对外战争是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要方面,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密切相关,而其对外战争的战事众多,教学时一方面突出主干,分析政治影响,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典型战例,分析得失。2. 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既包括他进行的对外战争,也包括他编篡法典等内政措施,既包括对法国的影响,也包括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教学时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材料论证的特性。3可以用

176、“时势英雄”或”偶然必然“为主题,基于拿破仑的崛起与败亡的史实,组织辩论会式的探究活动。【史论共享】1. 克伦威尔的功过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他领导议会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结束了封建王权统治,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2. 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领导大陆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英国殖民者,赢得了美国的独立,他主持制宪会议,确保了1787年宪法的通过,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

177、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3. 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和打败反法联盟军的入侵,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他编篡的法国民法典,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订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他对资产阶级的一大贡献。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传

178、奇式人物和一个时代的象征。四、“亚洲觉醒”的先驱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2.了解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要史实。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1联系必修专题三“辛亥革命”和必修专题四“三民主义”等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孙中山的重大活动,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从而较完整地概述孙中山的政治活动。运用相关文献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在

179、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3援引孙中山的国事遗嘱,议一议遗嘱体现了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哪些高尚品质?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1概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3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1以列大事年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并结合甘地的主张和实践行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2援引相关文献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甘地在印

180、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3.教学时努力关注甘地的生命存在方式,让学生围绕“人如何度过一生”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人生观,发挥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激活课堂的生命意识。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1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领导国民军击败希腊的入侵、签定洛桑和约、结束封建君主统治等史实,2知道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评价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中的贡献。1凯末尔的活动和对凯末尔的评价都紧扣两个方面来展开:作为军人领导独立运动和作为总统推行社会改革。2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视角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

181、会生活等方面概括和理解凯末尔的社会改革。3将“凯末尔对土耳其的贡献”与世界历史的宏观背景联系起来,即:20世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和国家现代化潮流。【史论共享】1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此后他一方面关注发展实业,一方面致力于捍卫民主共和,并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

182、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2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甘地是20世纪世界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历史潮流中涌现出来的印度民族英雄,他持之以恒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3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主权,并最终迫使列强承认了土耳其的国家独立。随后凯末尔创建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在20世纪30年代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今天土耳其社会各个领域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都是凯末尔时代所确立

183、的。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还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五、无产阶级革命家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2了解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观点。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1联系必修专题八的有关内容,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帮助学生做好知识衔接。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主要表现在参与正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的活动方面,教学要突出主干,要注意史实的叙事描述。 3引导学生从时间、著作、基本主张

184、、影响等方面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制成表格,同时适当援引经典语录以加深理解。4援引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探索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知道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和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2了解列宁为建设社会主义所作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及其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1联系必修专题八“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组织学生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2可以简要地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援引病中的列宁如何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为分析他的历史

185、贡献作必要的史实铺垫。3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的展示,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1了解毛泽东在缔造新中国和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所作的历史贡献。2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3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4体会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求实品质。1用列表的形式,从时期、重大活动、成果等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历史贡献。2 本课知识量大,时间跨度长,教师不要过细讲解,适度联系必修、的内容,抓住主干知识,凸现人物的主要历

186、史贡献,力争用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的图片来图说历史。3.学习本课内容时,要简单回顾本专题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条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深化;从两条线索中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史论共享】1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果敢地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

187、主义的新路。2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贡献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他的一生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的一生。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实践证明,没有邓小平,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六、杰出的科学家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

188、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事迹。2知道李时珍、詹天佑和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3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4认同科学发展过程中进行科学总结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1基于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人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讲述,归纳他们的科学成就,引导学生感受科学探究中的实地考察、假设推断等过程与方法。2从时代背景和科学成就的影响这两个角度,分析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突出李时珍的总结性、詹天佑的自主创新和李四光的理论独创等特征。3联系必修“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使评说李时珍和李四光的教学置于一个比较宽广的历史视野之下。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了

189、解牛顿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提出的科学理论。2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提出的科学理论。3认识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认科学改变世界、科技就是生产力等价值观念。4说出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1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科技成就的分析,而在于“历史人物”的课程特性,要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经典故事来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成长与科学发现。2联系必修中的“经典力学和相对论”的内容,组织“科学改变世界、科学家创造未来”的探究活动。3基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以及他们的嘉言懿行,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范式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史论共享】1李时珍的贡献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

190、“医中之圣”,他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它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达尔文曾将这部书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2李四光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他把一生都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人民,他有强烈的民族

191、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以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3牛顿的历史地位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牛顿还在数学领域发现了二次项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开辟了数学新纪元。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4爱因斯坦的地位与作用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创立的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

192、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原子能发电站、宇宙飞船等现代科技或许还在探索之中。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三) 探索历史的奥秘探索历史的奥秘着重介绍一些在历史研究中曾经长期困惑不解的历史现象和疑难问题,使我们掌握一些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人类创造历史的漫长征途中,既形成了考察、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学问历史学,

193、也遗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历史学家设法让历史“重现”,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也设法解开历史文化之谜。由于他们的艰苦努力和深入探究,富有建设性的成果得以呈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趋向于真理。这是一条探索历史的道路,是感受历史独特的文化魅力之路,是科学工作者艰辛而细致的探究精神的写照。基于这样的认识,探索历史的奥秘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掌握必要的真实“重现”历史的史学知识,了解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识;从文明起源的角度了解若干中外历史谜团及其解释的情况;能够依据文明遗址发掘的成果,探讨其地位和历史意义,增强历史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以多样的学习方法,深入体会历史的特

194、点和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逐步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初步了解考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史学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参与”到历史奥秘的探索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感受文明起源时期古人的创造性劳动和早期文明的魅力; 通过回答历史疑问、揭示历史奥秘,养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缜密思考的习惯,养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 上述课程目标是三维一体的整体,是通过七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一专题都是一个尚未穷尽的历史奥秘;每一专题都留驻了包括史学家在内的科学工作者的探索足迹,都表述了古朴而辉煌的文明碎片里的重大意义;每一专题都留下了新的值得继续探究的历史之谜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探索历史的奥秘课程目

195、标里的七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一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历史过程的客观性和重现历史的主观性,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1了解历史的含义以及历史过程的客观性。2了解重现历史的主观性和历史学重现历史的方式。3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1呈现文物图片和历史照片,让学生描述图片里的信息,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客观性。2基于史记、资治通鉴以及一些当代历史著述的例证,或者援引司马迁、柯林伍德、马克思等人对历史的阐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含义和历史的主观性。3,援引历史著述里有关人物或事件的事迹叙述和评说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辨别客

196、观史实和主观认识,进而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知道史料的基本含义,了解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知道史料的基本含义。2了解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史料的局限性。1分别展示历史遗址和遗迹、历史文物、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等教学材料,引导学生逐个解说这些材料包含的历史信息,进而归纳史料的基本内容、概括史料的基本含义。2选择一组具有下列特征的史料:包含文字和图片、不同的材料之间在事实上相互矛盾、对历史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依据这样的材料来引导学生解析史料,分辨真伪,得出历史结论。教师据此揭示史料的作用和局限性,从而完整地了解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3引导学生搜集自己比较熟悉的历史小说、历史

197、剧或咏史诗来辨识历史,使学生体会史料的丰富性。概述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1了解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搜集和鉴别史料、考据和历史考察、运用科学的史学方法进行历史分析等。2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阶级分析、比较分析、计量分析等历史分析法。3初步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1适当引用典型的史学研究的案例,帮助学生体会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进而概括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大学历史系教授或其他机构的史学研究工作者讲一讲他们是怎样研究历史的,从而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学家工作的基本方法。3设计有代表性的主观题,通过解题和解题思路的分析,使阶级分析、比较分析和

198、计量分析等历史分析方法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努力援引史学研究的案例,向学生呈现地理环境分析和心理分析等史学研究方法的崭新视角,以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4向学生讲明历史学是由历史史实、史学方法和历史认识构成的,再组织“历史学有什么用?”的讨论活动,据此引导学生认识史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史论共享】1历史的含义与历史学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历史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文物遗传得到体现,不只是在书架上和博物馆的橱柜里,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有时也指历史

199、记载或历史撰述,这种撰写的历史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篡而呈现出来的,它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学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一门特殊学问,它包含科学的历史观、确凿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史学方法以及历史编篡学等内容,它是史学家对历史的“重现”,是书写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的认识。2史料及其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资料包含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两大类。文字资料有传世文献、档案、碑刻、甲骨文、简帛等。实物资料主要是各种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如遗址、墓葬及出土文物等。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史学家藉以“重现”历史的基础,它决定着历史事实的真伪和历史认识的正误。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00、才能“重现”和认识历史。二、人类起源之谜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人类起源的基本研究成果,初步了解人类的原始进化过程。1知道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人类起源的基本研究成果:人类由类人猿转化而来;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是发现于非洲的南方古猿。2初步了解人类的原始进化过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尊重科学探究,认同“劳动创造人”的价值观。1以拉马克、达尔文和恩格斯等学者的研究为线索,帮助学生以列表形式归纳有关人类起源的基本研究成果。2由于人类起源问题涉及地质学、古生物学等科学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列出由猿到人的发展序列即可,相

201、应的年代问题可以忽略。3联系古代中国的历史,简要说明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在中国的代表。4通过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寻找人类祖先的科学探究的故事,揭示科学精神。了解人类起源中的未解之谜,探讨人类起源问题的重大意义。1了解人类起源中主要的未解之谜:猿从哪里来的,人类具体的进化过程的环节怎么样,人类的起源地在哪里。2探讨人类起源问题的重大意义。3树立争鸣意识,养育探究历史之谜的兴趣和热情。1本课题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可以在列出三个主要的未解之谜后,让学生查找资料,陈列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的争鸣。2人从哪里来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生命哲学的问题,教学要力求将科学理性与生命意识结合起来。3探讨人类起

202、源问题的意义,可以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与动物的关系等角度来引导学生加以分析。4可以结合人类起源之谜的探索,讲讲文明起源的探索情况,以拓宽学生的“探秘”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秘兴趣。【史论共享】探索人类起源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探索过程中,瑞典的林耐、法国的拉马克都做出过贡献,达尔文则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探索人类进化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的来龙去脉有更为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有助于我们对人类未来进行积极的预测,懂得人类的进化离不开自然的作用,人类的进化更反映在文化进化上。三、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经过与发掘成

203、果,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1了解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经过。 2知道包括青铜造像和青铜神树在内的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成果。3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反映出中华古文明的成就。4体会并认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由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源流是多元的。 1展示三星堆遗址的地理位置,简要讲述它的发现情况,突出20世纪30年代和1986年的发现。2结合具体的遗址、遗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分类归纳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成果。3依据文物图片分析古蜀文明的社会历史状况,揭示中华文明的源流是多元的;并且联系古史记载和传说,充分认识三星堆文化证实并丰富了古蜀文明。了解三星堆文化遗

204、址研究的未解之谜,探讨揭开这些历史谜团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源流的意义。1了解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中的未解之谜:三星堆文化遗址究竟是古蜀哪个时代的遗传?(或者是“谁创造了三星堆文化?”)。 2探讨揭开这些历史谜团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源流的意义。3体会中华古代文明的神秘和博大,树立揭开历史谜团的文化责任感。1关于三星堆遗址的年代,有人认为与中原的夏、商、西周王朝所处时代大致接近,有人认为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至商代。2可以先呈现考古界关于三星堆遗址研究中的若干未解之谜,鼓励学生自由推测各种答案。教师突出一两个未解之谜,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3尝试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组织资料收集谜团解释汇报交流接受同伴

205、提问和答辩。【史论共享】三星堆遗址的价值中国的三星堆文明,是青铜艺术和玉石艺术的古代杰作。大量文物的惊现,不仅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像的偏见,在世界青铜文明史上也是华丽的篇章。三星堆遗址说明古蜀文明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古代四川地区确实存在过一些文明古国,和中原夏商周王朝一样,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光辉耀眼的青铜文明,它是那个时代我国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它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明显地反映出中原商文化的影响,融汇了中原和其他区域的文明,表明了文化交往的存在,这进一步证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由我国各地域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源流是多元的。四、

206、玛雅文明的消失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探索玛雅文明的经过,认识玛雅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1了解探索玛雅文明的基本经过:从西班牙殖民者的探险到美国学者斯蒂芬斯的考古探索。2认识玛雅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1展示玛雅文明的地域分布示意图,再引导学生用讲故事、模拟素描等形式表达发现和探索玛雅文明的基本经过。2玛雅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一个探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地理环境、农耕和君主城邦等视角勾勒背景。 了解玛雅文明的成就,说明其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1知道玛雅文明在39世纪进入全盛的古典时期,了解玛雅文明在文字、数学、历法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说明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的

207、地位。3认识到玛雅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值得尊崇的。1组织学生自学并以表解的形式归纳玛雅文明的各方面成就;或组织“玛雅文明成就知多少”的小型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充分运用图片资料,用文物说明历史,感受玛雅文明的辉煌和神秘。教师要运用地图,强调空间位置,适当说明其全盛的时间范围。3基于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印第安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认识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列举玛雅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探讨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1列举玛雅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玛雅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全盛中的玛雅文明骤然消失的原因有哪些?。2探讨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吸取文明失落的教训。3确立种

208、族平等的观念。1可以由教师揭示有关玛雅文化研究中的未解之谜,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加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要的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解谜过程中的推测和自主建构。2组织主题活动:玛雅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初探。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各方面因素,教师必须补充西班牙殖民者野蛮入侵和杀戮的史料,以使学生提高保护文物、珍爱人类文明的素养。【史论共享】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玛雅文明中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所通行的历法;“0”的使用是玛雅数学体系中最为先进的做法,比欧洲早了八个世纪;玛雅人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他们的建筑(例如金字塔)、雕刻和象形文字充满艺术

209、智慧。创造这个文明的不是来自亚洲或欧洲,而是由“西班牙人入侵时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民族或者他们的近亲建造的”,是古代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成就的民族肯定不是野蛮人,欧洲征服者对美洲土著人的蔑视体现了他们的傲慢与无知。五、二里头文化的探索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二里头遗址发掘概况,列举二里头文化的基本内容。1了解二里头遗址发掘概况:遗址分布与分期等情况。2知道二里头文化的基本内容:体现夏文化成就的宫殿遗迹、陶器玉器遗物以及墓葬。3认识到科学研究往往建立在质疑的基础之上,体味历史探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1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置于夏史之谜的探索框架内,避免孤立地学习

210、二里头文化。2教学时,尽量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二里头遗址发掘概况,避免以知识点的整理和掌握为价值取向。3在总体把握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可着重介绍其中的某一方面,如玉器、陶器的特点等,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知识。了解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分析其在夏文明探索中的意义。1了解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其性质是夏文化还是商文化?二里头遗址的四期遗存与夏、商时代分别有怎样的对应关系?2认识二里头遗址研究在夏文明探索中的意义。3培养历史探究的证据意识。1援引资料呈现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对其中的某一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强调让证据说话。2二里头遗址研究事关夏商两朝的分期

211、问题,也关系到夏文明的成就高低,可以回顾二里头文化遗传,帮助学生分析遗址研究的史学意义,并引导学生认识夏文明的探究成果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史论共享】二里头遗址研究在夏文明探索中的意义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的考古成果,不仅印证了有关夏朝历史的文献记载,也极大地弥补了夏史文献记载的不足,填补了夏史研究中的许多空白,甚至纠正了以往文献记载中关于夏史的一些错误。可见,以二里头文化发现、发掘和研究为代表的考古工作,是推动夏文化探索不断深入的重要因素。六、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米诺斯宫殿遗址的发掘经过,认识克里特

212、文明的成就。1了解米诺斯宫殿遗址的发掘经过:伊文思考古队在20世纪初的发掘。2认识克里特文明的成就:神秘的宫殿与精美的彩陶和壁画。3发展历史想象力,感受古代文明的迷人魅力。1以伊文思发现米诺斯宫殿的经历,说明科学发现源于平时的不断积累和不懈地的追求。2通过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再现克里特文明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体会克里特文明的华美、神奇、辉煌与繁荣。3围绕“克里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组织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列举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说明其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1了解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何解读线形文字A?米诺斯文明为什么会毁灭?。2认识克里特文明在世界古代文

213、明史中的地位。3 确立合理想象、科学求证的探索意识。1引导学生从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计划和设定方法,之后在班级里相互交流探究成果。2联系历史必修和必修的希腊史部分,引导学生概述古代希腊历史的全貌。3利用世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爱琴文明、希腊文明及欧洲文明的继承关系,进一步说明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史论共享】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米诺斯宫殿的发现,证明克里特曾经出现了一批相当规模的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和国家,都曾繁盛一时,有活跃的对外贸易和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历史上的克里特文明湮没了,但它仍是古希腊文明的真正源头

214、。今天,无论米诺斯文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都无法掩盖这个文明曾经存在的事实。正是由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向前回溯了近千年。也正是由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使希腊得以跻身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列。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贝纳迈塔王国的概况,说明“津巴布韦”的由来。1知道贝纳迈塔王国(穆塔帕王国)的概况:地域分布、强盛时期、首都和经济状况等方面。2说明“津巴布韦”的由来:在绍纳语中是“石头城”的意思。3认识到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1在非洲地图上找出古津巴布韦的地理位置,再引导学生以葡萄牙人探访的形式概要地叙述贝纳迈塔王国(穆塔帕

215、王国)的情况。2需要指出贝纳迈塔(穆塔帕)的含义:是政治、军事和宗教领袖的泛称,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统治者。3可以结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津巴布韦”名称的由来。4结合贝纳迈塔王国(穆塔帕王国)和“津巴布韦”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非洲历史。简述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过程,探讨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的线索。1了解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过程。2知道大津巴布韦遗址留下的认识非洲历史的线索。3认识到非洲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津巴布韦文明不过是非洲文明的一个缩影。1补充一些资料,简要地讲述一下大津巴布韦遗址从发现到20世纪50年代系统发掘的情况,教师要点明它的发现

216、是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分不开的。2基于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建筑与文物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大津巴布韦遗址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文明,是典型的非洲式的。 3关于非洲的历史线索,可以次要处理,建议结合人类起源、古埃及文明、津巴布韦的有关史实,理出大体的发展脉络,将大津巴布韦文明置于非洲文明的整体框架里加以认识。【史论共享】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 大津巴布韦遗址和穆塔帕(贝纳迈塔)王国都属于津巴布韦文明,它们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古代文明的代表。它代表了铁器时代的文化,又称作津巴布韦文化,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以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物和发达的黄金贸易。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艺术和内容丰富的出土文物,充分说明早

217、在12世纪,这里就存在光辉的文明。津巴布韦文明,不过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四)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与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它们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基于这样的认识

218、,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网络学习和户外考察等学习方法,深入体会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能够在比较开阔的视野里,分析和比较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自豪感,确立多元文化价值

219、观;深刻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上述课程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的了解、感受和分析之上的彼此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是通过六个专题来呈现的,每个专题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专题在表述其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意蕴。如何含英咀华,如何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又如何在尊重世界不同文化传统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课程目标里的六

220、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文化分析和历史价值呈现出来。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1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2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3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重大意义。4增进了解世界各民族文明成果的兴趣。1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多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2引导学生选取一处(项)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切

221、感受身边的历史文明。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传承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国际性的参与度。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1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3体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1尽量向学生展示最新最全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概念。2突出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彰显其丰富性、延续性和悠久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 阐述世界遗产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具有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

222、产保护的重要性。1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2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3体会到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1结合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帮助学生理解破坏或损害世界文化遗产的因素。2组织学生讨论或辩论,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的还是依存的,进一步明确两者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引导学生选取一处(项)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工作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尽可能地做些实事。【史论共享】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它们各自代表的独特文明,反映了世界不同区域历史发展的文化特征;它们的交

223、汇融合,表现出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及影响。人类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见证,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借鉴,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创造更高级文明的基础、源泉和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行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保护文化和自然环境对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以“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作为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促进了各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起到了教育人们树立全面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传承的文明和继承的文化成果已经与自然融合成

224、了一个统一体。二、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吉萨和孟斐斯地区的金字塔、努比亚地区的拉美西斯二世遗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说明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1知道吉萨和孟斐斯地区的金字塔2.了解以阿布辛拜勒神庙为代表的努比亚地区的拉美西斯二世遗迹3知道金字塔和神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4知道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古代埃及文明是大河流域古老文明的杰出代表。2简单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和历史变迁,帮助学生理解金字塔和神庙群产生的历史背景,以进一步认识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3通过图片

225、、视频等直观资源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和神庙群的外部特征,感受建筑物的恢宏壮观和历经的历史沧桑。4引导学生由金字塔和神庙群说开去,进一步探讨古代埃及文明的其他方面,充分认识古代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讲述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和意义。1了解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难和奥秘。2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技方面的成就。3感受古代埃及人的聪明智慧与艰辛劳动。1组织课堂讨论,呈现有关古代埃及金字塔的诸多未解之谜,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望。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引导学生认识金字塔建筑在科学技术上的意义,同时适当关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金字塔建筑,体

226、会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以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为例,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世界珍贵遗产活动的意义。1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情况。2认识拯救世界遗产活动的意义。3形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1简单介绍阿布辛拜勒神庙搬迁的缘由,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2通过了解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性,说明国际性活动对保护世界遗产的积极作用,体会历史文化遗产的世界性和永恒性。3引导学生例举我国经济建设中注意保护历史遗产的行动,强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史论共享】1古埃及文明的地位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最古老的文明之

227、一。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和神庙等建筑,是其文明的主要象征。古埃及文明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东亚的中国文明与南亚的印度文明,共同构建了早期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古埃及现存的历史遗迹,是我们追溯和探究人类文明起源的坐标与基石。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世界珍贵遗产活动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0年提出“努比亚是人类的遗产,是人类的财宝”的倡议,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出援助保护和拯救文化遗产的呼吁。后来的有关世界遗产的理论概念及组织机构就是从这时开始萌发形成的。努比亚遗址的国际救援运动,显示了人类对自身历史遗产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提高。正是这种意识,使这些古迹承载的历史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

228、下来。三、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描述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及其建筑艺术成就。1 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工商业经济、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2了解以巴特农神庙为代表的雅典建筑艺术。3感悟雅典建筑艺术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1联系必修和必修的有关知识简要回顾和讲述雅典的历史特点,将雅典卫城的建筑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来理解。2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示巴特农神庙建筑的辉煌与精湛,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简述奥林匹克遗址群的建筑风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和历史,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1了解奥林

229、匹克遗址群的建筑。2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和历史。3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1基于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尝试以学生为主查找资料、讲述奥林匹克遗址群的教学方式。2梳理奥林匹克运动的“源”与“流”,组织学生讨论奥林匹克的含义,畅谈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及古建筑遗址群,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1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2了解罗马古建筑遗址群中的广场、斗兽场和万神庙(殿)。3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4感受罗马建筑艺术的粗犷、豪迈和磅礴的气度。1简要梳理从罗马建城到罗马帝国形成的历史发展线索,从罗马历史发展特点去理解时代背景对建筑艺术的影响。2选择有代表性的罗马古建

230、筑遗址,来展现罗马建筑群的艺术特色,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联系起来。【史论共享】1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建筑艺术的成就雅典卫城建筑群是古代雅典全面繁荣时期的象征和纪念碑,有“希腊国宝”之称的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最主要建筑,一直被誉为古希腊多利亚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既有多利亚式的雄壮高贵又有爱奥尼式的优雅柔和。巴特农神庙外形雄伟壮观,内部雕饰精美,是古代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罗马极盛时期的建筑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成就的最高峰。罗马建筑家把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的柱式建筑相结合,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从而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公元82年建成的大圆形斗兽场,也叫露

231、天竞技场,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罗马永恒的象征。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1892年,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倡议恢复古奥林匹亚竞技会。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奥林匹克宪章特别强调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等作为奥林匹克的精神。奥林匹克的宗旨也始终是“团结、友谊、和平、进步”。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1了解佛罗伦萨大教堂(玛利亚教堂)的穹顶(大圆顶)。2.知道佛罗伦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3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232、1列表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出现的文化巨人和著名文化遗产,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2除了举佛罗伦萨的例子,还可以鼓励学生举出其他例子(例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北京)来帮助学生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1了解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2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贝尔尼尼的艺术成就。3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圣彼得大教堂的资料,分为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四个组,在小组交流基础上推选代表向全班

233、介绍。最好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和影像资料。2在教材关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艺术成就介绍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与拓展,分析三位艺术巨匠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知道集中反映文艺复兴成就的主要文化遗产,认识它们所表现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1了解集中反映文艺复兴成就的主要文化遗产:圣彼得大教堂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等。2认识它们所表现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3感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所凸显的歌颂人性和赞美世俗生活的新时代特点。1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从多个方面去剖析它们的建筑风格,图片资料的分析是主要的教学方式。2运用观察法、资料收集法、讨论法等方法,认识文艺复兴时期

234、主要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3.联系必修,使学生能从思想与艺术两方面去全面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史论共享】1佛罗伦萨作为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文化之都”,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享有“文艺复兴摇篮”的美誉。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是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开始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这个新的穹顶是人文主义的胜利,它成为佛罗伦萨处于文艺复兴文明中心的象征和标志。诞生在佛罗伦萨的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改变了整个世界。2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以圣母像著称的拉斐

235、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又一位杰出的画家和建筑家。他的艺术不像达芬奇那样精湛、含蓄,也不像米开朗基罗那样充满激情,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明净、柔和与优雅。贝尔尼尼是17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建筑设计家、画家和戏剧家,他被誉为巴罗克艺术的天才。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等建筑凝聚着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他们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五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感受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1了解秦始皇陵的位置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布局2.了解秦陵兵马俑的造型艺术(雕塑艺术)。3.认识它体现出来的秦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史。4体会气吞山河、庄

236、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1回顾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帮助学生了解“事死如生”的帝王陵寝原则,进而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建如此浩大规模的陵墓和兵马俑坑。2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和参观过秦兵马俑的同学的讲述,紧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军阵排列、装备和兵马俑的神态来展开,以折射这个时代的历史面貌。3可以邀请艺术课程的老师一同参与历史教学,比较“专业”地讲述兵马俑的造型艺术。简述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1了解万里长城的修筑情况。2.知道万里长城的规模以及它的城墙、关隘、烽火台等建筑结构。3.理解长城既是军事建筑又是大地艺术。4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

237、程中的作用和影响。1引导学生了解战国、秦朝、汉代、明朝各个阶段修筑长城的历史线索。2选择万里长城的比较典型的建筑,例如城墙、关隘等,组织教学,例证性地说明长城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3提供一些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长城的文字材料,讨论长城的价值和长城的象征意义,不妨引导学生写些短文。了解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等古建筑,认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1了解北京故宫、颐和园、明孝陵和十三陵等古建筑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2认识明清宫殿、园林、陵寝所体现的中国古建筑的技术和风格。3感受中国古建筑的恢宏气势,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价值观。1辨认故宫平面图,了解故宫的布局,讨论故宫的价值,在条件允许的

238、情况下可以组织观赏大型纪录片故宫。2故宫、颐和园与皇家陵寝的教学,一方面要突出建筑美学的文化色彩,另一方面要揭示它们反映出的明清时期的集权政治的历史。3以明清时期这些皇家建筑的气势宏大的图片为背景,组织学生思考和议论:“现在的城市化进程里,我们的建筑有多少民族特色?”以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城与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了解山西平遥古城的布局、商贸和金融活动。2了解作为古民居代表的西递、宏村的布局及其徽派建筑风格。 3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4体验天人合一的生活意境与文化魅力,感受传统文明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沧桑。1联系必修有关明清

239、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知识,理解明清时期平遥古城和安徽村落典型的城乡建筑能够形成并发展的社会原因。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平遥、西递、宏村的图片或游记,从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角度,解读其建筑布局和风格。3借鉴古代城市和民居的文化遗产,以“文化与自然相协调”为理念,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乡村提出建设规划的改进意见,养育其应用意识。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讨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2.了解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诞生和兴衰的过程。3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4探讨在保护非物质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通过典型的

240、剧目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介绍昆曲的辉煌时期。2介绍戏剧的角色、唱词、音乐、服装等,说明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理解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的地位。3查阅和比较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规定,并以昆曲作参照进行对照,说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昆曲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进步有什么价值?【史论共享】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藏,它生动展现了秦朝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和大一统帝国的鼎盛辉煌。兵马俑的布局和军阵,再现了秦军的组织、雄姿和气势,再现了秦军扫灭六国的军阵场面;兵马俑更是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它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秦兵

241、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2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为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御边功能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长城防线为基础的互市贸易,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增进友谊,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建筑长城体现出来的开拓精神和刚毅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

242、00多年来,长城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并最终熔铸成勤奋智慧、坚忍刚毅、开放交流、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象征。3故宫和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价值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它据儒家传统礼制思想而建,其布局和建筑,处处体现皇权至上的等级思想。故宫还是国内最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而故宫博物院则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实物宝库。颐和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它成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

243、筑的博物馆。颐和园虽然表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但是无处不体现悠久的历史的沉淀,渗透着民族文化的蕴涵,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4平遥和宏村的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县城,古城的民居建筑布局按照儒家思想的传统礼制来安排,众多的坛庙类建筑则是维系古平遥人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古城的规划居住与文化底蕴密切结合。安徽的西递、宏村,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明清古村落的原始形态,徽派建筑和人工水系密切地糅合在一起,体现了人建筑物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平遥、西递和宏村表现出的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天人合一的缩影。5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现存最

244、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是国家级的“活化石”。昆曲集中国古典音乐、舞蹈遗产之大成,诗、乐、歌、舞、戏融为一体,剧本、唱词、音乐、角色、服装等独具特色;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因而被誉为“百戏之祖”。六具有警世意义的世界遗产内容标准学 习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奴隶交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1知道塞内加尔戈雷岛是奴隶交易的见证地。2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3树立种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以及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1联系必修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早期西方殖民者的罪恶,再具体

245、展开罪恶的奴隶贸易中转站的血腥罪行,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意识。2介绍因黑奴贸易而繁荣发展的城市,并与戈雷岛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西方资产阶级所谓“自由、平等”的双重性,进而树立共同发展的观念。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1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2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3形成尊重人权、平等对话、珍爱和平的意识。1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见证的德国法西斯的残酷罪行,从而认识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世界遗产的原因。2以深切的人文关怀来解读以奥斯威辛集中营为代表的纳粹的暴行,辅以一些反思纳粹暴行的经典电影,培养人文情怀。3对比德、日两国领导人反思战争的不同态度,讨论如何吸取历史教训的问题。【史论共享】基于奴隶贸易体现出来的殖民主义的罪恶奴隶贸易是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进行殖民侵略的主要内容,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被公认为是人类最残酷的罪行之一,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奴隶贸易使人的自由被剥夺,人格尊严受到凌辱,生命无法得到保障,与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平等人权、崇尚自由、尊重人性背道而驰。长达4个多世纪的奴隶贸易以及随后的非洲殖民运动,打断了非洲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极大地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m- 6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