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三) (第5、6章)(90分钟100分)(7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经研究发现,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他(她)们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了()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解析】选D。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可导致基因突变的发生,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
2、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C.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D.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解析】选C。无论生物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即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正确;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通过无性生殖也可遗传,D错误。3.黄曲霉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类致癌物。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下列
3、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黄曲霉素使肝细胞产生原癌基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D.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解析】选B。黄曲霉素为化学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若糖蛋白减少,会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所以容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癌症的发生由致癌因子引起,与生活方式有关,D正确。4.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酶A与酪氨酸
4、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比较指标患者白癜风面积30%20%10%5%酶A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1.1110.9A.使tRNA种类增多,使tRNA数量减少,中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B.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C.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D.中碱基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变异【解析】选C。基因突变会导致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不改变细胞中tRNA的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该基因翻译过程中tRNA数量的减少,中的改变会导致tRNA数量的减少,A错误;中的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改
5、变,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所以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B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改变,因此中碱基的改变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从而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C正确;由分析可知:中碱基的改变是基因突变,没有导致染色体变异,D错误。5.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B.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分别表示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解析】选C。可遗传变异包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6、、染色体变异,由分析可知,均属于能够遗传的变异,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该片段上所有基因随之缺失,图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是增加,均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比另一条长,进而联会后出现图形,C正确;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误区警示】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6.(2019浙江6月学考真题)同一玉米棒上存在多种颜色玉米粒的现象称为“斑驳”。科学家在研究“斑驳”的成因时,发现某
7、些染色体片段可以在非同源染色体间跳跃。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解析】选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的移动,属于易位。7.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茎皱形叶人类的镰状细胞贫血症A.B.C.D.【解析】选C。果蝇的白眼来源于基因突变。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来源于基因重组。人类的色盲来源于基因突变。玉米的高茎皱形叶来源于基因重组。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8.如图是人类某染色体DNA片段,其中a、
8、b、c为基因,、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a和基因b转录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可能不同B.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C.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DNA上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可发生在基因a和基因b之间【解析】选A。转录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基因a和基因b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可能不同,A正确;是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不属于基因,如果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DNA上的全部碱基序列,C错误; 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因此不可能发生在基因a和基因b之间,D错误。9.某科技
9、活动小组将基因型为AaBb 的水稻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植株B均为纯种,植株B群体中不发生性状分离【解析】选D。花粉形成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正确;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因其未经过受精作用,故发育成的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B正确;在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
10、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植株B虽为纯种,但植株B群体中也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10.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代产生配子时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B.B超检查可诊断21三体综合征胎儿C.基因治疗可以治愈21三体综合征D.用显微镜无法观察到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解析】选A。21三体综合征患病原因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形成了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A正确;21三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无法用B超检查,B错误;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无法用
11、基因治疗,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第21号染色体增加引起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患者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D错误。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D.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解析】选D。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A错误;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B错误;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族病史,对是否患有某
12、种遗传病作出诊断,而不是分析确定遗传方式,C错误;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正确。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进化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A.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达尔文,他的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是达尔文的观点C.现代进化学说和达尔文都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青霉素的使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升高【解析】选A。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拉马克,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
13、向是达尔文的观点,B正确;现代进化学说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达尔文观点是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青霉素的使用不是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但青霉素会使细菌抗药基因频率升高,青霉素起到筛选的作用,D正确。13.如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下图中4个不规则的图形表示、4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最可能有被淘汰危险的物种是()A.B.C.D.【解析】选A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的生存范围最小,且和生存范围重叠,当环境剧烈变化后,该物种会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14.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
14、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解析】选C。菜青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15.兰花通过基因的扩张和收缩致使基因组形成了5个亚科,产生更多的多样性,因此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大灭绝后,迅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发现所有现存于地球上的兰花都是恐
15、龙灭绝时期幸存的兰花后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表明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基因的多样性越丰富,物种越容易生存下来B.兰花细长的花距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了变异以适应新环境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型,进而将适应新环境的基因保留下来【解析】选C。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物种基因多样性越大,生存几率越大,A正确;兰花细长的花距和生有细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严重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会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适应新环境的定向变异,而是将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保留下来,C错误;自然选择直
16、接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型,D正确。16.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重复了一个相同的完整基因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B.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解析】选A。该变异产生新性状,如果不适应环境,可能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A正确;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该变异不一定引起生殖隔离,C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
17、所有基因,一个个体不一定含有基因库中的所有基因,所以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不能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D错误。17.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不会发生进化,更不会形成新物种B.突变和基因重组只通过有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协同进化对被捕食者是有利的D.二倍体马和二倍体驴杂交产生的二倍体骡子属于新物种【解析】选C。在稳定的环境中,生物也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所以生物会发生进化,当产生生殖隔离则会形成新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也可
18、以通过无性生殖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被捕食的往往都是老、弱、病、残等,故对被捕食者是有利的,C正确;二倍体马和二倍体驴杂交产生的二倍体骡子不是可育后代,不属于新物种,D错误。18.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4%,Bb的个体占32%,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0%、40%B.64%、36%C.80%、20%D.32%、68%【解析】选C。B的基因频率=64%+1/232%=80%,所以b的基因频率=1-80%=20%,故选C。19.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
19、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2a/(1+a)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C.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白化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ac【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2a /(1+a) ,A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XBY、XbY,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因
20、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因此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 (1-c)2/ 2 ,C正确;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D错误。20.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福州是中国金鱼之都,通过长期的人工选育,现有上百个珍稀品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鱼在人工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定向变异B.金鱼与野生鲫鱼存在DNA序列的同源性C.人工选择可以提高金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D.人工选择缩小了金鱼和鲫鱼间的基因库差异【解析】选B。变异是
21、不定向的,故金鱼在人工选育过程中不会发生定向变异,A错误;因为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故金鱼与野生鲫鱼存在DNA序列的同源性,B正确;人工选择可以改变金鱼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够选择适应性强的个体,但并不能改变金鱼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C错误;人工选择加大了金鱼和鲫鱼间的基因库差异,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21.(12分)广西、广东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于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见图甲,AUG、UAG分别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所需的酶是_,过程在细胞质的_
22、上进行。导致过程与过程在时间和场所上不连续的结构基础是_的存在。(2)分析图甲可知,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只是发生了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的_而导致的,即由_。(3)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珠蛋白,则该异常-珠蛋白比正常-珠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要_。(4)事实上,基因型aa患者体内并没有发现上述异常蛋白,这是因为细胞里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并发生了降解(见图乙)。除SURF复合物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具有类似作用的其他复合物,它们被统称为“mRNA监视系统”。这种“mRNA监视系统”既可以阻止_(填过程)产生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质的表达,从而保护自身机体,又可以减
23、少_。【解析】(1)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因此图甲中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转录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过程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导致过程转录与过程翻译在时间和场所上不连续的结构基础是核膜的存在。(2)分析图甲可知,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只是发生了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的替换而导致的,即由GA。(3)由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珠蛋白,则该蛋白与正常-珠蛋白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肽链较短,相对分子质量减小。(4)根据题意可
24、知,“mRNA监视系统”既可以阻止翻译产生一些具有潜在危害的蛋白质的表达,从而保护自身机体,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答案:(1)RNA聚合酶核糖体核膜(2)替换GA(3)小(4)翻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22.(8分)(2020全国卷)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和诱变育种。(1)减数分裂形
25、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另一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连续自交,每次自交后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就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
26、)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23.(10分)达尔文曾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距,花距的底端储存着花蜜,可以为传粉的昆虫提供食物。达尔文认为,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距中吸到花蜜。大约50年以后,研究人员果然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1)这种兰花与蛾类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象叫作_,该现象除了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导致了_的形成。(2)兰花与蛾类的这种高度适应对兰花种群繁衍是否有利,为什么?_。(3)对传粉的动物来说,花的结构和外形不是唯一的变数,植物所产生的花蜜种类也有不同
27、,有的植物只产生稀释花蜜,有些植物则产生含水量相对较少的高浓度高热值花蜜。研究者发现蝶类更喜欢采集前者,蜂鸟更喜欢采集后者。请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_。【解析】(1)兰花与蛾类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象叫作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兰花与蛾类的这种高度适应对兰花种群繁衍有利,原因是这有利于兰花传粉和种群繁衍(或答不利,原因是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对另外一种生物生存和繁衍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3)对传粉的动物来说,花的结构和外形不是唯一的变数,植物所产生的花蜜种类也有不同,有的植物只产生稀释花蜜,有些植物则产生含水量相对较少的高浓度高热值花蜜。研究者发现蝶类更喜欢采集前者,蜂鸟
28、更喜欢采集后者,原因是(本题属于开放题):蜂鸟(恒温动物)相较于蝶类(变温动物)需要高热值花蜜提供更多能量;或答蜂鸟和蝴蝶的取食结构不同,与相对应的植物结构相适应;或答蝴蝶的身体相对表面积大,(如翅膀薄而宽大)导致需求更多水分。答案:(1)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2)有利,有利于兰花传粉、种群繁衍(或答不利,某种生物数量减少对另外一种生物生存和繁衍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3)蜂鸟(恒温动物)相较于蝶类(变温动物)需要高热值花蜜提供更多能量(或答“蜂鸟和蝴蝶的取食结构不同,与相对应的植物结构相适应”或答“蝴蝶的身体相对表面积大,导致需求更多水”) (30分)24.(5分)(2020山东等级考)在细胞分
29、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因此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项正确;
30、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桥”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发生改变,B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其子细胞中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项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桥”结构在分裂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可能发生断裂,形成的一条子染色体可能携带有2个相同基因,移到细胞一极,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项正确。25.(5分)(多选)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5
31、C.5和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或1/4D.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家系中进行【解析】选A、B、D。本题中有明显的无中生有现象,所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A错误;若基因在常染色体,则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5和6,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9的相关致病基因只能来自5,B错误;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5和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5和6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2,C正确;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26.(5分)(多选)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
32、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岛上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不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不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解析】选A、D。分析题图可知, 甲岛上的鸟迁到乙、 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B正确;甲岛上的鸟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
33、逐渐升高,b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上的鸟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二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C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 27.(15分)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说明窄叶是由于_所致。(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
34、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突变基因碱基变化CCGCTCTTC蛋白质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由上表推测,基因的基因突变_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_。(4)随机选择若干株 F2 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的 36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 35 次为T,基因的 21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 TT 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填“”或“”或“、同时”)发生了突变。【解析】(1)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
35、的增添、替换或缺失。(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3)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的突变是碱基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4)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说明存在突变基因,基因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说明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答案:(1)增添、缺失、替换(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3)不会翻译提前终止(终止密码子提前) (4)、同时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