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
2、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
3、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成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
4、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
5、。”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染。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
6、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碳有次韵苏轼的功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动”;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的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高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
7、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字,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碳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项,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择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全晓风残
8、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
9、知己”。2.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都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苏轼
10、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霍乱之乱池莉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汤将至的迹象。我和秦静值夜班。防疫站的人基本走光了,只剩下科室主任闻达。
11、从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二十多年了,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电话骤然响起。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霍乱又来了,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霍乱、天花和鼠疫。”我和秦静傻了眼,洪大夫在电话里大叫:“喂,我们该怎么办?”秦静咬了咬牙,接过了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传染源。”洪大
12、夫大叫:“糟了!粪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开出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清单,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破旧的白大
13、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的甘南县突然出现大量肺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行病防治方案,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间,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一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
14、去,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用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我是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传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疗。”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准备进行卷帘式消毒。村里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闻达说:“不是不是,是来给你们消毒的。”村民们怒火万丈:“我们没有毒,你们来消毒做什么?”关键时刻,闭达急中生智叫消杀科
15、的人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做出开心的样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被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们最感激的是,你们让领导注意到了泉塘村。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我们无奈地笑笑,走了。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
16、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摩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接到洪大夫的电话,“我和秦静傻了眼”,说明“我”对霍乱的突然出现既感到震惊,又一时不知如何应对。B.霍乱发生后,闻达开列的所需设备“写满了三张纸”,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C.“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这句话体现了闻达对病毒有着清醒的认识,发人深思。D.送行时村民们对医护工作者心存感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自此有望改善。7.下列对
17、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来叙事,能够增强故事真实性,拉近与读者距离,不过也容易受到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限制。B.小说开头“跳动”“穿过”“爆响”“扫”等词语,清晰地描绘出天气和时间的变化,渲染了霍乱发生时的恐怖气氛。C.“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D.小说插叙了闻达年轻时消灭鼠疫的情况,它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后面消灭霍乱的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8.小说三次写到闻达的鞋子,每次表达效果都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9.谈到创作时,作者说“将自己的担忧写进了小说”。作者的“担忧”包括
18、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唐介,字子方。擢第,为武陵尉,调岳州平江令。民李氏费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守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鞫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罪,偕受赏,介未尝自言。知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入为监察御史,启圣院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
19、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怒,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改置英州。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回唐子方而不敢名。数月,召为殿中侍御史,遣使趣诣阙下。帝劳之曰:“卿迁谪以来,未尝以私书至京师,可谓不易所守矣。”介顿首谢,言事益无所顾。他日请曰:“臣既任言责,言之不行将固争,争之重以累陛下,愿得解职。”徙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英宗谓回:
20、“卿在先朝有直声,故用卿,非繇左右言也。”介曰:“臣无状,陛下过听,愿献愚忠。自古欲治之主,亦非求绝世惊俗之术,要在顺人情而已。”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节选自宋史唐介传,有删改)【注】启圣院:皇家寺庙。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B.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
21、藏本赐其家/C.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D.介为人简伉/以敢言见惮/每言官缺/众皆望介处之观其风采/比疾亟帝临问/流涕复幸其第吊哭/以画像不类命取禁中/旧藏本赐其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B.监察御史,隋朝开始设置,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C.阙下,宫阙之下,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帝王所居宫廷,也借指京城。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
22、仪,是跪拜礼之一,属于正拜,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介清正自守,不求名利。在担任平江令期间,他审明李氏被诬告杀人的案件,案件经御史审理,结果一致,御史得到赏赐,他并未请功。B.唐介坚守正道,处事得法。他处理使者索求无度问题时,亲自坐在驿站门口,发布了明确指令,坚决依法处理事务,切实解决了驿吏的难题。C.唐介敢于直谏,无所畏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他成功劝止用珠玉装饰龙风车,又联合大臣共同劝止张尧佐升任四使之事,同僚们一直支持他。D.唐介名动天下,屡得重用。他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也因正直名闻天下,后来仁宗召他回朝,委以重任,英宗
23、也看重他的正直,将他召回朝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4分)(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4分)14.唐介被贬,反而成就了正直的名声,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苗发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性谒承明。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注分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一半作为信物。典:
24、掌管。伯道:指晋朝邓攸。邓攸避难时弃子保侄,后再无子嗣,死后学生为他服丧三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友人孙德谕告老还乡,诗人回忆孙德谕的仕途历程,曾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B.颔联中孙德谕的心情与陶潜在诗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表达的心情完全相同。C.颈联写分别时的场面,用字凝练,对仗工稳,景象壮阔,时空交错,虚实结合。D.尾联用典故,以晋朝邓攸之事言友人亦老而无子,只有远去万里之外的异乡投靠门生。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中面对孔子的
25、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2)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4)桂枝香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
26、果的传承中。_,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_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唯有在成为真正的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_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真正的读者应该养成读书的癖好,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较高的读书品味。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_;要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要具备基本
27、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倾心好书,绝不容忍贫乏和浅薄的劣书。唯有做真正的读者,才能从人类精神文明的食粮中吸收营养,成为真正的文明人。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否则 凝聚 无所不晓 自惭形秽B.相反 会聚 无所不晓 自愧不如C.相反 凝聚 众所周知 自惭形秽D.否则 会聚 众所周知 自愧不如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读者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人B.而读书就是把这些成果据为己有并享用它们的过程C.而读者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人D.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20.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
28、的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2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或者B.越国以鄙远 鄙:鄙视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为爱也 爱:吝惜、舍不得D.敢以烦执事 以:拿、用22.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9、 D.敢以烦执事23.下列各项中对于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绣春囊事件发生后,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把晴雯告了,王夫人唤来晴雯盘问,一看果然长得娇俏,再加上原先与晴雯的不合的人也趁机说了一些坏话,王夫人就在心里记下了。司棋被撵出大观园后,王夫人来到怡红院,把病中的晴雯,还有爱和宝玉说笑的四儿、芳官一起打发出门。晴雯回到家里,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把她折磨得弱不禁风,不久就死了。B.抄检大观园时,在惜春房里搜到了男人物件,是惜春的丫头入画的,是贾珍赏给他哥哥暂寄在入画这的,但惜春还是要赶走她。C.宝玉听丫头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之神,竟然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在月下
30、芙蓉花前哭着读了出来,其中充满了对晴雯的赞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并对残害晴雯的行为表示了愤恨。D.转眼就是中秋,贾赦、贾珍等人陪贾母在凸碧山庄赏月,大家击鼓传花,捉到者讲一个笑话。当鼓传到宝玉手上时,宝玉因贾政在场,不敢随意说笑,只好即景作了一首诗,贾政为了讨贾母欢心,便夸奖了他。贾兰见此情境也作了一首诗,贾政看了喜不自胜,便分别奖励了宝玉和贾兰两把扇子。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本领不重要,所处的平台很重要;也有人认为,无论哪个平台,有本领的人总能发光。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31、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答案1.C(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2.B(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3.C(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2、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做,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4.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5.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神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答对3点即可)6.B(B.“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
33、医疗设备的匮乏”错,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防疫工作的轻视。)7.C(C.“表现了闻达受到领导重视和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错,此时设备还未完善;另外结合原文“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可知,人物的心情应该是“激动兴奋”。)8.第一次突出主人公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每点1分,三点4分)9.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专业人
34、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每点2分,任答三点)10.B(第三处不宜在“众”后断开,而应在它前面断开,因为“言官缺”句意完整,如果在“众”后断开,则“皆望”就没有主语,故排除A、C两项。第七处不宜在“流涕”前断开,而应在它后面断开,因为“流涕”做不了“复幸其第”的主语,排除A、D两项。第九处不宜在“命取禁中”后断开,而应在它前面断开,因为“画像不类”句意完整,而“命取禁中”与“旧藏本”联系紧密,排除C、D项。)11.D(D.“以头叩地后停留而不抬起”错。顿首是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12.C(C.“同僚们一直支持他”错。由“独抗
35、言”可知他并未得到同僚的一直支持。)13.(1)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唐介也)没有(发现)别的证据。(本题得分点有:无,楚掠,属,验。)(2)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本题得分点有:凡,景,殷,衰。)14.唐介本人抗言直谏,有忠直之行;大臣为其求情;仁宗有所悔悟;梅尧臣等人写诗赞美。(每点1分,任答3点)15.B(B.“表达的心情完全相同”错误。并不完全相同。孙德谕虽然思乡心切,但辞官后仍感到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有悲观情绪;而陶潜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弃官
36、后如释重负,归心似箭。)16.对友人功成身退的赞誉之情。友人在中年时被委以重任,受到两代皇帝的恩宠,晚年辞官被批准,恩遇不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友人从此别去,以垂老之身远赴万里之外的黔川,诗人既有不舍又有担忧。对友人晚景凄凉的悲伤之情。友人只因父亲曾在黔川任职,于是去投靠异乡的门生,孤苦哀愁,后世难继。(每点2分)17.(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覆压三百余里 骊山北构而西折(3)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4)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18.C(第一处,否则:连词,如果不是这样。相反:连词,用在下文句首或句中,表示转折或递进关系。前面说到“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
37、承中”,后面是“对于不是真正读者的人来说”,这里有语意的转折,前面是真正的读者读书的好处,后面是相反的情况,应填“相反”。第二处,凝聚:聚集:积聚。会聚:聚集(多用于人)。这里形容“精神财富”,应用“凝聚”。第三处,无所不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众所周知:人们普遍都知道。后面说到“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这是伟人共有的特点,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应用“众所周知”。第四处,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自愧不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这里是说真正的读者若是几天不读书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完全没有自信,应用“自惭形秽”。)19.D(根
38、据下文“换言之,唯有读书,才能使一个人加入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中”可知,填入的句子应以“读书”为叙述对象,排除AC。后面还说到“他们无法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这里也应先“享用”后“占有”,排除B项。)20.C(画线句使用了比喻修辞,将人类精神文明比喻成食粮。A.夸张、拟人。猿猱不能“愁”,这是拟人化了。黄鹤飞的多高啊,它尚且不能过去;猿猱(乃攀援高手)想过去却也得为攀援发愁,这是夸张的手法。B.借代。以丝竹借代音乐,以案牍借代公务。C.使用了比喻修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翻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D.拟人。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
39、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21.B(边邑,这里用作动词)22.B(B判断句;A省略主语:C省略介词“于”;D省略介词宾语,以之。)23.D(就奖励给宝玉两把扇子,贾兰没有。)24.略【参考译文】唐介,字子方。科举考试及第,担任武陵县尉,调任岳州平江县令。百姓李氏富有但是很吝啬,官吏们向他索取财物得不到满足,就诬告他杀人祭鬼。岳州郡守拘捕他们全家,不论老少都进行拷打,他始终不肯承认。改换交付唐介审讯他们,没有别的证据。太守大怒,向朝廷报告,朝廷派御史方偕换到别的监狱另审,他审讯结果与唐介相同
40、。太守以下都获罪。方偕受到朝廷赏赐,唐介从未自己谈起这件事。唐介任丘县知县,正处在辽使往来的道路上,驿吏因为辽使勒索以致耗尽家产,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提供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唐介被召回京城任监察御史,皇家寺庙启圣院新造“龙凤车”,皇宫拿出用珠宝美玉来装饰,便进言说:“这里是太宗的牌位所在,不可喧闹亵渎;后宫稀奇奢侈的器具,也不能超出制度的规定。”仁宗皇帝立即下令毁了龙凤车。张尧佐突然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等极力争速,又请中丞王举正留下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
41、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往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微使这一职位,而借何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大怒,唐介被贬到春州担任别驾。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改贬英州。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几个月后,征召他担任殿中侍御史,派使者催促他赶紧到京城。皇帝慰劳他说:“您从被贬官以来,从没有写秘密书信到京
42、城,可以说是不改变自己所坚持的事。”唐介叩头感谢,进谏更加没有顾忌。过些日子请求说:“我既然承担言官的职责,进言不能实行将会坚定的争论,争论严重了会连累陛下,希望能够解除职务。”调任江东转运使。治平元年,唐介被召任御史中丞。英宗对唐介说:“你在先朝有敢于直言的声望,因此我才任用你,不是因为大臣们进言。”唐介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陛下太过相信别人对我的夸奖了,我愿意尽忠尽力。自古以来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也不一定要有超凡的谋略,重要的是顺乎人心罢了。”唐介为人正直孤高,凭敢于进言被人忌惮,每次言官空缺,大臣们都希望唐介来担任,看他的风采。等到病情危急,皇帝亲自慰问流泪,后来亲自到他家中哀悼哭泣,因为唐介家中的画像不像他,命令把皇宫中过去收藏的画像赐给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