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20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1年高一语文暑期作业(第14练)(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练)晨读时光温馨小贴士: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晨读开始,晨读可以是细腻唯美型、激越振奋型、百花齐放型,晨读不仅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还要成为语言与精神的盛宴,情感与心灵的洗礼。青春感悟自由当是心有皈依在卢一萍的散文集世界屋脊之书中,有一篇名为骑士的小文,回忆了他与一位塔吉克族老人鲁斯坦姆之间的交往。老人一生都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确切地说,是生活在马背上,直到90岁去世。一段忘年之交原本谈不上新鲜有趣,我却对这篇文章和这位老人难以忘怀,因为作者在文中记述了老人的这样一段话:“你要知道,鹰因为自由从不会离开自己飞翔的天空,人也不能为了享乐而离开自己的家园。”当人们又问他什么是自由时,

2、老人思考了好一阵,给出了平静却极富意味的回答:“自由,自由就是只尊重自己的这颗心!”写到此处,卢一萍心生感喟:“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在这里,在这不时可听见马嘶、羊咩,弥漫着荒原味和腥膻味的毡帐里,在奶茶的香味中,第一次接受了关于自由的启蒙。”大抵是从那以后,卢一萍的创作也慢慢有了根系。他是一个热爱远方的漫游者无疑,但这种漫游并非茫然和肆意的,在虔诚且充满了欣悦的长时间游历中,他尽情赏慕着草原和雪山的风情,浸润着西域民间的文化,以至于来自遥远中亚的文明韵脚和扎根世界屋脊的孤独号音,统统被他叠进了背囊。在如此沉重却让人感到幸福的重量下,卢一萍寻得了精神的自由,也慰藉了心底的渴望。自由不是漫无目的,也

3、不是飘然无所寄,就像雄鹰属于长空,骑士属于骏马,驻守在雪域高原的战士属于他的哨卡一样,卢一萍温顺地归附了文学,归附在人的渺小和精神的辽阔之下。当他风尘仆仆回到这尘世间,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与高原、西域和野蛮生命相关的作品,这些作品赋予他归属,为他铺筑了一条漫长的、随时可以回首、却难以重新再走过的路。极限场域:小说的外在生发与内蕴话语选择“极限场域”这样一个拼接词汇来概括卢一萍的作品,当算恰切。“极限”是对卢一萍小说的外在生发场与内蕴话语场的共同评介,因为无论从小说的写作地域、小说中展现的历史时空还是小说人物身处的环境与状态来看,无不是“极端”与“极限”的。雪山的苦寒孤绝、高原的人迹罕至、特定历

4、史时期的夸张变形和寓言式人物的如履薄冰,地域、时代、人物等一切要素,都被卢一萍放置在“绝境”之中。这不仅让他笔下的故事成为了一篇接一篇的奇谈异说,也使他一贯轻盈、明快、不费气力的叙事语调拉伸出巨大张力,从而形成自己独属的、如雪山般看似宁静却内蕴伟力的特质如出一辙的写作场。卢一萍曾是名军人,军龄长达20多年,这一点因为与他的创作关联太过紧密而不得不说。但即使将他放到一众军旅作家当中,卢一萍也能凭借其扎根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等边防地带的特殊经历而被区别看待这种区别绝不仅仅是基于我们对遥远边关的敬畏与想象,而是因为作为小说家,他自然地拥有了其他写作者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获得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而

5、这对于他创作的支撑和滋养,是不言而喻的。可喜的是,卢一萍果真没有辜负自己与军旅和边疆的相逢,在迄今为止的大部分作品中,他的写作视点忠实围绕这两个命题,并且进行了大胆的整合与提炼。我们在本文谈到的作品,基本都在书写身处新疆边地的军人,不同历史时期的边地军人与军营生活,是卢一萍小说创作的主线所在。实际上,如果说地域上的极限是作家的从军经历所限定,那时代与人物的极限状态则是作家人为的选择。卢一萍偏爱历史题材叙事,如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入疆开荒搞建设、“湘女上天山”、“文革”等,在这些特殊时代,或是生存条件极端艰苦,或是革命与建设迫切需要,种种因素导致历史发生了“膨胀”,而身处历史环境中的人,因此被

6、统统“充气”。如白山中的指导员傅献君、尚护士,索狼荒原中的教导员“矮种马”,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中的女兵班长等,这些人或是对他人的命运苦难有一种不自觉的麻木,或是对自己承受的苦难表现出自觉的甚至狂热的认同,再或发自内心的遵循和追随那个时代的价值观。极限场域作为一种范畴,其实也赋予了作家的书写以极大自由。所谓“绝境”,看似逼仄恐怖令人畏惧,却也最直观地检验和提纯着人的心灵,在承受肉体的苦痛与精神的寒荒之后,再将最大程度的身心自在感、安定感和归属感还给他。比如白山主人公凌五斗,他独守六号哨卡七个月濒临发疯、他近乎病态地在冰冷小屋中一圈圈慢跑、他头顶一满碗清水站军姿直至入定这些非正常的人的存在状态的

7、描写,因为“绝境”的设置而更加凸显了肉身的渺小微弱,却也加倍彰显了极地生存的超验感受和精神原野的旷远无垠。理念:当经验让位于想象话题依然要从卢一萍曾经的“军旅作家”这一身份展开,因为就我们通常对“军旅作家”和“当代军事文学”常态面貌的了解,无论从题材选取、写作技法还是创作风格上看,卢一萍都显得独树一帜。这种独特又与我们前文说到的场域的独特并不相同,因为这里涉及到的不是作家对主体经验和写作身份的选择与归属,而是它的反面作家对某些元素的有意规避。无论是基于“延安时期”及“十七年”那一大批红色经典的波澜壮阔,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实主义军旅题材的蓬勃新生,我们对军旅小说的宏大、刚健、崇高等属性基本确

8、信不移,而广受新写实主义写作趣味影响的新世纪军营“私语化”写作,虽然主动脱离了宏大悲壮等强势语境,却又落入了一地鸡毛的琐碎和暗淡。相对而言,卢一萍(也许是无意识地)显示出了拓展军事文学写作疆域的雄心与能力。他的军营叙事兼具了欧美现代主义作品对现实荒诞性的幽默调侃,以及俄罗斯文学那种对生命与精神之辽阔、历史与苍穹之浩瀚的探求。以长篇小说白山为起点,他的军事题材写作进入了前人皆未曾见过的领域:经验的超拔,理念的冲锋。“理念的冲锋”,一方面指卢一萍的写作基础是其相对稳定且清晰的创作观念,他对文学的理解和信念引导并贯穿其小说创作,甚至呈现出对自身经验与阅历的超越,因此,他塑造的人物、书写的情感、选择的

9、素材、营造的风格都为其创作理念服务。而一贯强调现实性的当代军事题材作品,对经验的依赖不言自明。问题在于,如今的军事题材创作者,基本都不曾也难以对战争有真切的体验,所以我们读到的战争小说,依靠的大多是作家的阅读等间接经验。即便是讲述自己亲身体会的当代军营生活,因为描写内容与读者自身经验的隔膜,也因为一定程度上过于信任“故事”而松懈了人物的塑造和精神内核的灌注,使如今大部分军旅题材的“经验型小说”都陷入了“同质化”危险。另一方面,“理念的冲锋”也可指代卢一萍偏爱的创作形式,即在真实而又刻板的军营生活里注入大量的想象,让想象力驰骋在文本内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的捆绑和历史的指认,带上浪漫的寓

10、言色彩。仍然以白山为例,主人公凌五斗生活在名为“天堂湾”的世界海拔最高连队,天地古今一色,远离人世喧嚣。这本身就是一个如幻境般的故事背景,在寂静的雪山深处似乎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足为奇。于是,这里的一对小猪死后变成了会飞的天使、不会说谎的凌五斗毫无预兆变成了“蓝人”、睡梦里凌五斗与英雄父亲一次次相遇又别离在以真实历史年代和大事件为背景的军旅题材小说中,如此随性且色彩斑斓的想象力是难以寻见的,更不用说小说中大量充满隐喻的描写对象。说到想象,就还是回到凌五斗这个人物身上。如果一定要判别对凌五斗的塑造更多是源于理念还是经验,我愿选择前者。虽然作家在部队服役数十年,见过形形色色的战士,他们思维、个性、行为

11、、习惯乃至语言的边边角角也一定融入了凌五斗体内,但这个有着过目不忘与不能说谎的特异功能、一次次化险为夷创造奇迹,最后干脆全身变蓝的农民战士,依然因承载了作家深刻的对人、对生命际遇、对历史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承载了作家鲜明、强烈、独特的文学和历史观,含有了更多的想象成分。凌五斗毫无疑问是可爱的,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我们所熟悉的“英雄特质”,他没有上过战场,甚至还有些温顺和愚钝,但他老老实实保持了“人味儿”,人的真挚与顽强,同时他的心正如喀喇昆仑一般纯净与安静。他善良且有点呆,但他不是许三多或阿甘,卢一萍无意塑造一个励志型的底层人物,打造一部激发人奋斗欲望的热血之书,恰恰相反,小说愈写愈显出悲哀与苍凉的

12、底色(虽然叙事语调依然轻快)凌五斗是真实的,但他周围的人和事已经变形了,他们包裹他、命令他、宣判他这是一部人努力战胜自然、却被其他人打败的楚门的世界。之所以花较多篇幅谈论卢一萍的军旅题材创作,是因为在白山索狼荒原这一类作品中,他将一般概念上质感扎实、紧密、厚重的军旅题材处理成了体量轻盈、疏松、明快的面貌,笔法上虚实相间,语调上回避高昂和决绝,将整副身心交给了想象的冲锋而非经验的摹写,从而让自己的作品与创作理念互文互见,与同类型题材容易固化的创作倾向,则保持了适度的距离。现代性思维与传统家国情怀的联姻卢一萍衷情于高原、雪山、西域,执著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书写,但这并不表明卢一萍不是一个矛盾的作家。也

13、有一种可能是,他目前的作品还只展现了他一部分的、一定层面的思考,有更多的部分还将寄寓在脱下军装的卢一萍未来的创作中。我所说的矛盾,一方面在于作家对“真实”与“善意”的同时追求,另一方面在于他的小说包含了大量现代主义文学的思维与技法,可他内心却还秉持着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憧憬。这两方面的矛盾亦不完全分离,且后者当据主要。“真实”与“善意”,并非一对反义词,但在文学作品中,对“真”的追求势必触及到对人性之幽暗与复杂、社会现实矛盾之剧烈与残酷的揭示。卢一萍追求“真”,且他的“真”并非完整精细地还原时代样貌,而是试图直接触摸到统治那个时代的逻辑。他习惯于将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期仅仅

14、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且这个背景通常笔触寥寥、面目模糊。但他叙述历史所用的荒诞笔法,包括种种荒诞的想象,与那段历史形成同构,因而,即使他对历史采取的是粗线条勾勒,却抓住了本质与核心,历史的纵深感被悄然置放于文本内部,成为一种真实。另外,卢一萍看似轻快的叙述其实隐藏着犀利的锋芒。虽然卢一萍不是个情绪激动的讲述者,他的讲述还常有些漫不经心,但他真正表达的内容无不紧贴现实。甚至,卢一萍对现实问题挖掘的力度和深度,远高于一般书写军营常见的矛盾冲突与精神困境的程度,从而让小说的“真”具有了深刻的诘问与反思力量。但与这强大的“真实”同时存在的,还有卢一萍如孩童一般的善良与单纯,以及如今少见的对美与善的真心颂

15、赞。在等待马蹄声响起七年前那场赛马等短篇小说中,卢一萍的单纯与浪漫到了让人讶异的程度,让我惊诧于这背后的作者是否真的也写出了白山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我想,在新疆、西藏等地的长时间漫游,或许在这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就像我在开头提到的塔吉克族老人鲁斯坦姆,这些自由生长在草原的人们以都市人难以想象的纯粹与诚恳,接纳了这位远行的游子,也让他的笔端带上如许温存。另一重矛盾,来自文本的现代性与作家的家国情怀。卢一萍一直被我视为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叙事技法影响的作者,直到我们会面时,他说最钟爱的作品是静静的顿河,最喜欢的作者是鲁迅,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先对他的定义。之前我甚至以为卢一萍在坚定地

16、抗拒宏大叙事,无意于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表达热切关怀。从那次会面后,我重新阅读卢一萍的作品,搜寻着他胸怀家国的证据,最终我发现,原来那所有披着现代主义外壳的人物,都活生生站立在中国的土地上,而所有那些属于现代派的飘逸笔法,画出的却还是一颗双脚沾着泥巴、说话带着口音、从里到外从始至终都属于中国的人的心。好处在于,卢一萍开阔的文学视野和相对更加国际化、现代化的审美理念,以及这种审美理念带来的对文学性与思辨性的有意识追求,为他主题的最终回归开辟了新路径。在今天,他能清醒规避现代主义乱花迷眼的困扰,将写作根基交还给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对土地与人的热爱之中,这种现代主义和传统价值观的“联姻”,或可为以军

17、事文学为代表的某些写作类型,提供更多的可能。行文至此,才不过写出卢一萍十之一二。他算不得高产,但每有新作,总能在风格气象上呈现些新的况味。我最后还想强调的,是卢一萍及其作品根底中流淌的自由意识。无论是还壮阔历史以平和眼光,还是赋大无畏壮举以悲悯之心,又或让自己的写作趣味避开世俗哀乐和狭隘审美,凡此种种,皆归因于他心有所属那所属的一切,保护了他,也成全了他。风声雨声假种草帖泛滥,庸常之恶不是法外之地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分享平台上的种草帖,都是由医美机构通过营销团队雇佣写手写成,看似真人日记体验背后,其实是医美机构一系列的虚假宣传。而网络上密集的医美体验帖背后,存在着一个成熟的“代写代发”市场

18、由医美机构出价,中介牵线搭桥,写手接单,博主代发,套餐明码标价。一条假种草帖5元即可写成,最熟练的写手仅需5分钟就能完成一篇。看起来是“素人号”,其实是“雇佣兵”,你以为他们在“种草”,其实他们在“割韭菜”面对“集团式作战”的营销水军,普通人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他们既无法判断“种”的到底是“草”还是“镰刀”,也无从辨别精心埋伏在种草帖里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圈套?坦白说,这一届网友真的很不容易。为了躲避“陷阱”和“雷区”,网友们不仅懂得上网搜集消费体验和参考意见,而且小心翼翼地避开所谓“头部大号”,而对“素人账号”情有独钟。因为很多人觉得,那些人微言轻的“素人账号”更容易被资本忽略,他们的声音

19、往往更能代表真实的一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资本凌厉的攻势下,“素人账号”也大面积沉沦,那些琐碎的庸常之恶,往往能在不经意间给人以致命一击。对于一条粗制滥造的种草帖,5块钱的价码似乎并不低。不过,因此而出卖一个人的道义和良知,似乎还是有些过于廉价了。当兼职写手为“赚一杯奶茶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可曾想过,这种为虎作伥的行为注定将为自己赚来一杯苦酒?据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的消息,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该整治工作中提出,要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自然应当拔除欺世盗

20、名的“毒草”。相关平台表示,平台坚决打击代写、刷量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作弊者的流量会被全部清除,严重者将被永久封号。目前,该平台已经建立了规模超千人的治理团队。尽管如此,假种草帖依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流量清零”“永久封号”这样的处罚,虽然能令“头部大号”有所顾忌,但并不能让“素人账号”感受到切肤之痛因为他们的账号本身就没有多少影响力,即使被“永久封号”,也很容易另起炉灶。扭转这样的局面,有必要加强对账号的注册审查力度,一方面坚持后台实名原则,另一方面对劣迹账号实行黑名单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唯利是图者为了“一杯奶茶”而糟蹋一个环境,损害一群人的利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消费者来说,理

21、性对待医美是必修课,不应轻信道听途说,而要选择专业的医美机构。对于整个医美行业来说,假种草帖泛滥是一种直观的警示:庸常之恶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仅应成为一种道德自觉,更应成为一种制度底线。【基础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敕造(ch) 绾着(gun) 内帏(wi) 敛声屏气(bng)B阜盛(b) 忖度(cn) 宫绦(to) 放诞无礼(dn)C簇拥(c) 戏谑(xu) 瞋视(chn) 不经之谈(jng)D纨袴(k) 两靥(yn) 憨顽(hn) 鬓发如银(b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虽后来归化为旗人,但他所

22、受到的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不能抹杀的,他血管中流淌的始终是传统文化的血液。B冯其庸的红学研究,是从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的乾隆抄本研究,他深深感到,在红学领域,家世研究和抄本研究是两大前提。C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是随着贾府的没落,自己的地位也一点点开始受到威胁直到最后被完全剥夺,结局也十分悲惨。D宝玉的言行举止,从当时的主流观点来看,是荒唐的、怪诞的、不合时宜的,与他的家族对他的希望背道而驰。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B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C

23、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D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4下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课文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特别是对“荣禧堂”的描写,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B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是因宝玉眼中,衣服裙裾是不屑之物,故视而不见。C课文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D课文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

24、实结合。如详写黛玉、凤姐、宝玉、王夫人,略写贾赦、贾政等。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B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C金陵十二钗: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晴雯、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D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6下面是小说“三要素”与主旨的示意图,请将相互关系写出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示准确,语言连

25、贯,不超过80字。(7分)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7分)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_。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_,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_。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7分)自助式养老是近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

26、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 【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

27、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这就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展示出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最充分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

28、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

29、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

30、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生命,这神秘而美丽,

31、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9简析第段中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5分) 10文章是围绕“生命的暗示”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11作者认为要认识生命,必须树立怎样的正确的生死观和苦乐观?请结合全文分别加以概括。(6分)(1)生死观: (2)苦乐观: 12文中说“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请从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5分) 暑期作业计划(第14练)答案与解析【基础运用】1C【解析】A项中的“绾”读“wn”;B项中的“阜”读“f”;D项中的“靥”读“y”。2A【解析】B成分残缺,在“乾隆抄本研究”后添加“入手的”。C.关联词位置

32、不对,“虽然”放在“王熙凤”之前。D.搭配不当,“言行举止”不能“背道而驰”。3A【解析】问号应为句号,没有疑问语气。4D【解析】文中着力描写了凤姐、黛玉、宝玉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当属详写,而对王夫人没有作详细描写。5C【解析】晴雯应该为妙玉。6小说“三要素”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表现主旨。人物活动构成情节,情节发展也能丰富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烘托人物、表现主旨。7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或这个称呼源于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代中医_称赞医生的医德医术8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能力提升】

33、9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秋虫鸣唱原因的回答,又引领下文,由虫及人,引发对生命意识与价值的思考;运用排比,增强语势。10全文以“生命的暗示”为线索展开,首先由秋虫鸣唱引出“生命的暗示”;接着谈了生命的长度和苦乐,生命的渺小与伟大;然后阐述写作此文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并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最后希望人们尽量弄清生命的暗示,认识生命,并以此点题作结。11(1)生命是宝贵的,应当珍惜,但在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以维护它的神圣。(2)生命是快乐的,应当享受,但在必要时要与假恶丑作斗争以追求真善美。1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关键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在不断追求中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只有这样的生命才充实而有意义,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