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77KB ,
资源ID:54180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18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0 古代诗词鉴赏(高考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0 古代诗词鉴赏(高考押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 高考押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答:_(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答:_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

2、写出了柳条之初生。“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诗歌鉴赏】 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

3、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下片前两句,一“在”一“改”道尽了几多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展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踏莎行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描写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四、五

4、两句则由美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写出女子情感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栏倚”是游子对闺中人深情体贴的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诗意翻译】 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风,在月明中对故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衰老。若要问心中有多少哀愁?正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踏莎行:客舍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水桥边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征人骑马手拉缰。离愁别绪随路长,渐行渐远渐绵长

5、。好似溪水涓涓淌,源源不断向远方。寸寸柔肠痛断,盈盈泪水洗粉面。危楼高、看得远,伤心莫要倚栏杆。平坦的草地尽头是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鹧鸪天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 危弦:急弦。捩柂: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桅杆。(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_(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答:_答案(1)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

6、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2)“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诗歌鉴赏】 “一曲危弦断客肠”,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河桥附近的帆船上,“津桥”一句由将别而即别,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

7、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最后两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诗意翻译】 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人已进船,船舵和桅杆即将转到别的方向。蒲帆在江心被云带着前进,但显得有些迟缓。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碧草芳美,岸柳才芽,将载着离恨

8、过潇湘。您看那滚滚东去的流水,就像那绵绵不断的离愁别绪。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注】 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幽素:幽情素心。(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答:_(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答:_答案(1)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

9、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2)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诗歌鉴赏】 除夕恰遇立春,真非常有之事。本应感到无限喜悦,可是对于客中的游子来说,所引发的却是无限感伤。此词上片三句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四、五两句再写除夕守岁。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有人”以下三句写人们在欢笑中迎来新年: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下片开头回

10、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作者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纤纤玉手为自己破开黄柑,那幽香似乎还萦绕在周围。对往事的追忆和神往,令自己走进了梦境,然而相隔既久,山水迢迢,过去的美好回忆,连梦中也难以追寻了:“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湖水如镜,梦影朦胧,难觅归路。往事散如轻烟,徒增无穷怅惘而已。最后几句直接抒情:此时是春风吹融了冰雪,可是永远不能消去飞上鬓角的寒霜,已经够可悲的了;更何况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这岂不令人凄绝!词作委曲含蓄,欲藏还露,而其抒情笔触又了然可寻。【诗意翻译】 剪一朵红花,裁一片绿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东风吹拂,春天已近,斜阳迟迟未落,好像要留下最后

11、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皙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柑破开,那温柔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往事令人神往,我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流连忘返。我却迷失了路径,不知所处。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白发对着如雨飘零的落梅。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这两首诗在写法

12、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简要赏析。答:_答案(1)李诗:思妇对远在燕地卫戍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金诗: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2)李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怪得无理。但正是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金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无关。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诗歌鉴赏】 春思:一、二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出句写思妇的悬想,对

13、句写思妇所见。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步表达了思人之情。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五、六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刹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明志自警。春怨:这首诗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让读者产生疑问。第二句,对第一句做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人们不

14、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黄莺儿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她为何怕惊醒自己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诗意翻译】 春思:我想燕地的草都像碧绿的丝绦一般了,因为秦地的桑树早已舒展了碧绿的枝条。这应该是良人回家的日子啊,却是我伤心断肠的时候。春风啊,你并不认识我,为何吹入我的罗帐?春怨:赶走院落中的黄莺儿,不想让它在树枝上啼鸣。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美梦,让我不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见。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15、)(2)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矰(zng):短箭。缴(zhu):系箭的丝绳。(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答:_(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答:_答案(1)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

16、,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2)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庭芳碧水惊秋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

17、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_答案(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2)故人故园之思。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时

18、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1)这一首诗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其中主要突出月色之皎洁,请举例分析,前面两句是怎样突出这一点的。答:_(2)从这些景物的特点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追求或态度。答:_答案(1)前两句诗通过描写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正暗示月光的明亮。惟其

19、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于其中的绿蒲。(2)这首诗所写景物,清新、纯洁,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

20、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2)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21、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答:_(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作者离京时心绪的烦乱。(2)作者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惆怅”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3)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

22、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注】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北岸。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赏析要点:词的上阕意境苍凉雄浑。作者夜宿寒江,站在江边,看到眼前凄迷寒凉的江景,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啸声惊动了江底的鱼龙,使得狂风卷地、巨浪翻腾。这里“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2)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23、,报国无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瑞鹧鸪辛弃疾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注】 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

24、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桥边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备感落寞、苦闷、无聊。(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是运用典故和反语来表现的。词人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诗歌鉴赏】 词的上片,表达被贬之后壮志难酬的悲凉。一、二句,写词人在被贬之地的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在期思这个被罢官之地的溪水上每天上千次地来回走动,在樟木桥边饮酒。三、四句,写词人报国无门的悲凉:可惜的是我在溪水旁留恋,但人影

25、不能够随着流水而去;红红的醉脸也不能让我重回年轻的状态。词人在上片描写了被贬生活的闲适状态,但联系词人杀敌报国的追求,可以知道此时的悠闲恰恰体现了词人悲凉的处境。下片,表达词人报国无门的悲凉。前两句,描写期思的幽静:稀疏的树林、蝉声干涩,更显得树林的幽静;蝴蝶翩飞、秋菊半开,更显得环境的冷清。词句寓情于景,把自身的孤寂、悲凉整合在景物描写中。后两句,使用司马相如傲世的典故,表达词人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怒之情。不是司马相如傲世,而是因为他多病又没有才能。词人使用反语的修辞,用司马相如傲世来表达自己此时悲凉的境况。【诗意翻译】 在期思的小溪上我每天要来来回回一千多次,在樟木桥边我每天都要饮酒好多杯。

26、但是,我的身影不能够随着流水离开,我红红的醉脸也不是少年时期的啊。稀疏的树林有秋蝉干涩的叫声,更显得树林幽静;冷蝶飞舞,秋菊半开。我想,司马相如不是傲世独立,而是因为他不但多病,更没有才能啊。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张炎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注】 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

27、兰花的?请简要分析。答: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上片分别从形和神两方面来描写兰花。前两句从画中墨兰的形态入手,写出此兰花和作者以往见到的兰花不同,突出了墨兰超凡脱俗的特点。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映衬的手法,借“烟水茫茫”的环境来映衬墨兰“无处说”的孤独,借“西湖残月”的清冷来衬托墨兰的孤高寂寞。(从正、侧面描写,对比联想等角度合理分析,亦可)(2)下片写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绝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即便在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作者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作者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

28、。(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本词将兰的清影勾勒得分外鲜明。如果说郑思肖所画的无根之兰别有傲骨,象征了爱国之士的赤子之心,那么张炎的这株兰,更是遗世独立。幽兰生于深山,脱俗于红尘。该词的上片主要从形和神两个方面描写兰花。“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是说这株兰花与以往见到的是不相同的,以此突出该兰花超凡脱俗的特点。“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中“无处说”使用拟人手法,并且这两句主要通过衬托手法来突出墨兰的特点。下片则重点突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留得许多清影”是指把清影留在画上,“幽香不到人间”是说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由此可知作者既赞颂了郑思肖的坚

29、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诗意翻译】 寥寥几笔疏兰,与以往见到的大不相同。面对着茫茫山水无法诉说,更无心去赏那西湖风月。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它与那纷乱肮脏的尘世毫不相干。兰花的清影留在山中,幽幽香气却不愿飘到人间。1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忆江南(节选)皇甫松兰烬落,屏士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望江南(节选)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1)由

30、实及虚,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皇甫词中,“梦”中的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李词中,“梦”中的故园的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诗歌鉴赏】 忆江南:这是一首记梦之作,主要写词人在某个夜晚所做的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时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

31、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了。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境界优美的闲梦。后三句主要是对梦境的描画: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柔声细语。望江南:本词描写的是一个梦境,梦的内容是故国的春景。起笔即言梦。说“闲梦”,实则表达的是对故国无时无刻不有的思念。闲梦远,远的不是梦而是故国。词人远离故国无法归去,而梦魂是无拘束的,因此可以去到遥远的故国。梦中的故国,一片明媚春色:江面清澈碧绿,江中的画舫上丝竹萦绕,城内飞絮蒙蒙,混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如此轻快盎然的

32、春色,一派歌舞升平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从“愁杀”二字,可以看出赏花人极其愉快兴奋的心情。然而,这不是现实而是梦境。梦中的欢乐,反衬了现实中的愁苦。当美梦醒来,现实中的凄凉也就更加深沉,无可逃避。所谓快乐,只是暂时的虚幻。而痛苦,才是无穷无尽的真实。【诗意翻译】 忆江南: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潇潇的夜雨声尽情地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望江南:孤寂无聊,长夜难熬,梦里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国江南。此时江南正是草长莺飞,满园春色的

33、时节,江面碧波荡漾,小船上乐声悠扬。城中车马川流不息,柳絮在轻尘中飘飞。花团锦簇,游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一片欢乐而繁忙的景象。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 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答:_(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答案(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

34、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2)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忧国伤时的感情。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满腹,领起全篇。诗的第一句实际照应了题目,“江月”点明了“野泊对月”

35、。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始见斗柄纵横;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颈联写“客泪”与“归心”,点明诗人游子的身份,写自己漂泊在外,对家人和朋友思念依旧,对国家的担忧仍在。尾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诗意翻译】 可惜江中的明月在战乱中仍然明亮,它应该还了解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的病人的情感。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凄凉的角声隔断了岳阳城。酒杯中再落上漂泊他乡

36、的游子眼泪,思乡之愁溅起,洞庭湖中浪涛卷着归心暗暗吃惊。想问问迁移不定的朝廷的消息,但是那些盗贼仍然横行在中原故土之上。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太常引暮行李齐贤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注】 明星:启明星。(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

37、大的安慰和希望;“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2) 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 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词人自己。(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

38、析。答:_(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2)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词人的喜悦之

39、情。(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诗歌鉴赏】 本词主要写沿途见闻及由此而触发的人生归宿感。开头两句虽直写词人见闻,实极富意蕴。“软”“平”“新”“轻”四个形容词将雨后村野的怡人气息点染得神韵毕现。美景使词人产生了强烈的隐居田园的信念。但受种种因素的限制,何时能了却夙愿,自己也不清楚。上片的情感基调是先扬后抑,由景生情。下片以浓郁的田间风光为主。以“泼”字形容日光。既写足“日暖”之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点。这一句是写视觉所见。“风来”句写嗅觉。蒿艾原有淡淡的香气,但经雨后日照蒸发,又经风儿吹过,那种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一样,显得格外浓郁。这两句一写视觉一写嗅觉,有重笔渲染的意味

40、。结句是点睛之笔,写尽种种人生滋味,可见词人心理世界之丰富复杂。然其对田园生活的讴歌和对归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见于辞的。【诗意翻译】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寒食【注】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注】 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

41、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答: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答:_答案(1)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贫居异乡、于寒食节思亲念远的痛苦与悲伤。这两句诗一写繁花似锦,一写痛苦伤悲,以乐景衬托哀情,其情更苦。(2)末尾两句用“无烟火”写出人们都在为“明朝”寒食节的到来准备熄火,以纪念介子推;而诗人却以一个“贫”字写出了异乡人时常因缺衣少食、迫于生计而断炊的辛酸,同时也揭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寄寓了深切的不平之气。【诗歌鉴赏】 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

42、“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乐景只能倍增其哀。诗人恰当地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使表情更有力量。第三句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炊。寒食节“无烟火”是为纪念介子推相沿而来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节日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诗人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了深切的不平。【诗意翻译】 江南的二月,繁花开满了枝头,我却独自在异乡逢此寒食节,远离了家乡亲人,倍感伤悲。再看那些贫穷的人家,经常不生火做饭,这些缺衣少食的人们,不仅仅

43、是为了明天纪念介子推而断炊吧。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怀金陵张耒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注】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变:曼色,染色。(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意冷。(意思对即可)(2)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刻画了一位放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意思对即可)(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切。(意思对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