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12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8(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前预习1.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措施、特点制知识图表: 朝代中央地方明朝清朝 (答案:明代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代中央: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军机处 地方:同明朝体制)(建议学生课前将本单元从夏商至清代中央地方制度的变化以流线图形式总结)2.思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明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原因、目的、影响材料1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2、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明代废丞相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地方权力集中中央,宰相权力随之扩大,不利皇权加强,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故废丞相,)材料2 朱元璋镇压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又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生了系列的冤案。明朝开国功臣蓝玉、陆钟亨、傅友德、徐达等先后遇害,功臣宿将几乎杀光.明太祖的杀戮连他的皇太子也看不下去,有一天皇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

3、。第二天,太祖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上,让皇太子用手拿起来,皇太子面有难色。太祖说:有棘会扎手,我把棘给你去掉,岂不更好。请回答:太祖的话是什么意思?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把“棘”去掉他还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 (参考答案:以“棘”喻功臣,除去功臣是帮助皇太子扫除以后统治道路上的障碍。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废丞相、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将地方权归中央,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高度加强。)材料3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但

4、缺少制约君主的机制,社会之兴衰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所以,其观点有失偏颇。)2.明朝内阁制的设立 (2005.上海)明太祖与奏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廛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411件。请回答: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 (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 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答案: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殿阁大学士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

5、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思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材料告诉我们: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他们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可见,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

6、权。3.君主专制主义的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请回答:(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

7、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请回答:(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及其本质。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1)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3)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四、基础训练:1.明太祖撤行中书省、废丞相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监督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2.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解决了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丞相与

8、六部尚书的矛盾C.地方割剧问题 D.挽救封建制度衰落的问题.3.下列对明朝设立内阁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丞相制度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无法事必亲躬B.明成祖时正式设立C.明朝中后期以后内阁大臣有了“票拟”和“批红”的权力 D.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4.宋太祖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A.极大的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设立三司 D.分割宰相权力5.清朝君主专制权利的强化,基本完成于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6.对于清朝军机处这一职能机构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结构 B.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指挥调动C.是替代宰相职能的

9、工作班子 D.只是跪受笔录和负责传达皇帝意旨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1)三省六部制的创立(2)丞相制度的废除(3)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A.(1)(2)(3)(4) B.(1)(2)(4) C.(1)(2)(3) D.(2)(3)(4)8.清代以为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照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意旨来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

10、衰败9.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国家大一统 D皇权至上10.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11.明清时期,君主专权制度日益加强,最终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明太祖统治时期对地方和中央政治体制进行的三项重大改革是 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地方上三司分权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11、,中央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设置内阁参决政事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 A. B. C. D. (2)上述三项改革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康熙帝亲政前,清朝中央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帝亲政后进行了怎样的改革?雍正帝统治时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 丞相者,朕之股肱(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所与共承庙宇(庙宇:国家),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3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

12、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4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在宰相若以国家治乱转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旋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乾隆帝)语回答:(1)根据材料1、2,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特征。(3)上述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4)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10 DACBC DAAD

13、C 11.(1)C (2)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机构,三司是属中央有关部分,地方权利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丞相职权扩大,成为废除的直接原因之一。后政务繁多,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3)议政王会议权利在六部之上。清朝康熙帝为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设置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或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之类,意思接近即可)。(2)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汉哀帝把宰相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商议,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高宗(乾隆帝)认为人君以天下之治乱付与宰相而自己成为傀儡,是要不得的。他们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从巩固其统治出发的。(4)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