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归纳辨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寻求解决途径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2说明产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构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3能够结合某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区域认知)1什么是环境问题?2按成因,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3什么是环境污染?其主要表现有哪些?4举例说明人类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和治理所采取的措施。5什么是生态破坏?其主要表现有哪些?6生态保护有何特点?一、环境问题概述1概念
2、: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分类分类成因表现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地震引发的水质恶化等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或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森林毁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现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3、失调导致的。 随着人口增加、产业扩张和科技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波及全球,产生的危害日趋严重,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轻巧记忆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特别提醒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二、环境污染(一)原因: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二)类型1水污染(1)原因:当污染物进入江河
4、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污染。(2)类型按照人类活动方式,水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按照污染物空间分布状态,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中,由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矿山废水,往往通过固定排污口排放,具有污染物多、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需要重点治理的点污染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属于典型的面污染源。2大气污染(1)成因: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量粉尘和废气进入大气层,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若超过一定标准并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5、,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大气污染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硫氧化物。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烟尘。汽车尾气、石油化工排放的废弃物,包括烯烃、二氧化氮、链烷等,这些污染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3固体废物污染(1)成因: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大量固体废物因难以利用而被抛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丢弃的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2)分类: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3)措施:人类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和治理。例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
6、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将以下水污染成因与水污染源类型进行连线。三、生态破坏(一)成因: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比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湿地、开矿修路等,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严重失调,产生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二)分类1土地退化(1)概念: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减,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2)后果: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长远来看,在流域源头和上游,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可
7、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的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作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就某个生态系统而言,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减弱其抗干扰的能力,并威胁到系统的稳定性。(2)减少的原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都会破坏野生物种生存繁衍的环境,进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3)现状据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 个。许多能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宝贵物种,已经无可挽回地灭绝了。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是环境保护的
8、两大领域。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污染防治开始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符合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微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提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
9、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重的博帕尔泄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等。材料二人类正面临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匮乏、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及生活废弃物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问题2(综合思维)结合教材,说说上述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类?提示:材料一属于环境污染, 材料二属于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污染类型主要成因危害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
10、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废气;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固体废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活动、娱
11、乐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2生态破坏问题原因危害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草地退化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湿地干涸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
1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3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原因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空洞人类
13、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污染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我国空气质量的形势报告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据此完成(1)(2)题。(1)AQ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QI数值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
14、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增多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1)A(2)B第(1)题,由题干可知,AQI数值的大小反映了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使AQI数值增大。第(2)题,我国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易发生沙尘暴,使得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增多。2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读江西省地图,完成(1)(2)题。(1)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山地丘陵面积较广全年降水丰沛土质疏松,多黄土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ABCD(2)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水旱灾害加剧B湖泊淤积 C土
15、壤盐碱化加重D河床抬升(1)D(2)C第(1)题,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明显,水流速度快,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正确;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错误;江西省主要是黏重的红壤,错误;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容易流失,正确。第(2)题,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江西省属于湿润地区,所以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淤积、河床抬升,还会导致水旱灾害加剧。人地协调观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
16、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下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2)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解析第(1)题,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第(2)题,人
17、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第(3)题,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答案(1)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表示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2)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如果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3)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题考查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环
18、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按照成因,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3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表现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4人类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和治理。例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导向,节约使用各类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
19、,以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5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失衡或自然资源枯竭,表现为森林毁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6生态保护的特点:与污染防治相比,生态保护的范围要更宽泛,影响更广,任务更为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花费的资金也更多。题组1环境问题概述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1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ABCD2四幅图片描述的地理事象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是()ABCD1A2C第1题,地震是自然力,它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
20、题。大气污染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大量排放导致的,滥捕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计算机显示器是电子垃圾,它们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第2题,图片中人类滥捕滥猎会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 题组2环境污染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盐渍化C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污染是指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倘若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化学烟雾属于大气污染。题组3生态破坏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
21、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栖息地破坏C气候变化D小行星撞击5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4B5A第4题,人类到达后会开发自然资源,破坏当地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物种锐减。第5题,生态破坏包括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教材P13活动1、3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或自然环境引发的环境问题。2、4、5属于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教材P14活动1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新陈代谢产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
22、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2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教材P15活动自上而下分别是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教材P16活动设在左侧支流的上游,因为该地位于矿区的上游河段。设在左侧支流第一个箭头和第三个箭头之间的河段上或尾砂池箭头与河流支流相交的河段,采矿场和选矿厂内的地表径流也可布置监测点,因为这些地方位于河流的主要污染区。设在右侧支流的上游,因为该河段处于清洁区。设在两条支流交汇处,因为该处处在矿区下游。方案:每天定时六次或不定时
23、对检测点取样,如果发现监测点的污染物比或含量偏高,说明矿区排放污染物,就要对矿山进行整顿,及时治理污染。教材P1718活动1其城市居住用地以别墅型居民区为主,空间密度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模式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因此小汽车众多。2地形平坦,三面环山,空气不易扩散;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晴天多。因此化学物质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且在洛杉矶城市上空滞留。3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我国的启示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教材P1920活动1(1)减少了土地的占用;利用废石填海造陆,变废为宝。(2)会。在周边打好注浆孔,注入混凝土,阻断矿坑与地下水的联系,从而避免了尾矿对水
24、体的污染。(3)略。2(1)环境由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所构成,人类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化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2)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得。(3)环境质量影响生活质量,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改变环境质量。如雾霾天气、沙尘暴天气,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教材P21活动1以西北黄土高原丘陵为例:侵蚀类型主要是流水侵蚀。特点:水土流失严重。景观特征: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从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和工程措施如打坝建库、修建挡土坝、梯田等方面回答。教材P22活动1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冷湿,不利于谷物生长。2土豆喜阴湿的环境,爱尔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所以适宜土豆生长。3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稳定性。教材P24活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