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3.50KB ,
资源ID:54108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10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4(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4(人教版必修1).doc

1、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案2 (人教版必修1)知识梳理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汉承秦制、略有损益”,即两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但有所变化。(1)继续实行皇帝制继承。(2)改革中央官制,起用布衣为相,实行中朝和外朝制变化。其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影响:尚书台的官员权力大,但官职不高,有利于皇帝控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但同时为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创造了条件。2.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初步形成。3.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发展完善于唐。(2)三省的职能及长官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中书省:执掌决策,负责

2、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决政、议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归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3)六部的职能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六部分管行政、财政、礼仪、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4.两宋: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中央官制,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分为政事(宰相行使职权)、军务(枢密院行使职权)、财政(三司使行使职权)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辖。5.元朝:综合蒙汉制度,健全统治机构。中书省管行

3、政,下领六部,行使宰相之权。枢密院掌管军队。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1)地方行政制度郡国二制并行汉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后来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导致“王国问题”。景帝至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了诸侯王的军政大权,诸侯王只衣食租税。此后封国名存实亡。(2)监察制度刺史制度2.隋朝: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3.唐朝:唐太宗时,在州县基础上,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演变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中后期,节度使实力日益膨胀,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4.北宋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改变唐后

4、期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中央派文官做地方官,防止武将割据。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5.元朝行省制度。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内容:山东、山西、河北作为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军、政、财大权,其最高长官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影响: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疏导引导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权力集中,专制主义指君主独裁

5、,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在我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这些矛盾展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加快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消极影响是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空前强化的专制容易形成暴政等。2.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核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通过逐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郡国并

6、行制,由于诸侯国势力威胁中央,从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州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隋初,形成了州县两级。唐朝以“道”为监察区。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的军政、财政、司法等权力被分散,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元朝开始大规模实行的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元代开始实行,到现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面临着极其棘手的问题,即如何治理庞大的国家和众多的不同民族。在这种情况下,它承袭了宋金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也称都省,是全国行政

7、中枢,总领各行省。而对于西藏地区则不设行省,由中央的宣政院直辖。这样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一制度,元朝管理着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的疆域。案例阅读下列材料: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请完成:(1)北宋是怎样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尽夺藩镇之权的?(2)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剖析】 第(1)问考查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2)问属开放性问题,不管什么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参考答案】 (1)在中央,增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与中书门下合

8、称“二府”;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削减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的重现。(2)同意说:宋初的各种措施虽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目的,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这些都是宋败亡的原因。不同意说:宋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政府的腐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借题发挥】 如何认识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是“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分化事权”“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整个宋代再也没发生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可

9、见这种制度的确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但是宋代“二府三司”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枢密院代替了兵部的职能,三司分户部之权,谏院及御史台削宰相之权,并监察牵制宰相,形成政出多门、行政效率低下之局。这种政出多门、优惠文人的政策使国家养着庞大而没有实干能力的冗官,虚耗国家的收入,动摇了宋朝的财政根本,使宋代处于“积贫积弱”的境地。疑难突破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权力集中,专制主义指君主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在我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政

10、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这些矛盾展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巩固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加快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消极影响是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空前强化的专制容易形成暴政等。问题探究 问题:我国从秦时开始一直到明清时为止,一贯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到明清时就落后了呢? 探究: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的,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步一步走向深化的。在封建社会,它适应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秦开始,一直到明清。但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封建社会内

11、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生产力就要求改变以前的生产关系,而明清时期是我国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我国慢慢地开始落后于西方。典题精讲例题:北宋为分割宰相财政权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三司使 D.知州思路解析 主要考查北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北宋时,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立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构,设立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知州是北宋在地方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C黑色陷阱 容易误选A项,混淆了北宋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知识导学 1.学习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从实行的时间、内容

12、、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此外,还应当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2.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总体上看,基本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二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学习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既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又要密切联系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明确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认识地方政治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弱。疑难导析 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教材没有详细说明,仅仅是通过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体现出来。要通过史实进行概括,明确中央政治制度和地

13、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都是将权力不断地集中到皇帝手中。其作用则应当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事件,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角度分析。问题导思 从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它是封建统治的需要,以后历代王朝都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中央集权,也在不断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的时候,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就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典题导考1.北宋时期,设立三司使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B.削弱宰相的行政权C.加强对军权的控制 D.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答案:A2.北宋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措施: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立三司使

14、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拓展延伸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方官绝对依赖中央和君主,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典例导析【例1】 西汉汉武帝削弱相权的重要举措是()A.建立“中朝”B.设置刺史C.设立“外朝”D.设立六部解析:汉武帝为加强皇权,任用身边的侍从等参与国家大事,形成“中朝”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从而判定A项正确,同时排除了C项;B项设置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项是在唐朝。参考答案: A【例2】 在唐朝有资格参与议决

15、朝政的有()门下省长官三省长官参知政事六部长官A.B.C.D.解析:三省包括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即包含,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掌决政、议政、行政三权;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参考答案:A【例3】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分离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

16、管理军事解析:北宋建立后,没有出现朝代频繁更替的现象,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A、C、D三项都仅涉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某一个方面,而B项则全面地概括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参考答案:B【例4】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解析:本题选自上海高考试题,旨在考查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认识。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教材的有关内容。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分为13个州,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参考答案:B【例5】 隋、唐、北宋的地方政治制度基本上属于()A.州、县两级制B.道(或路)、州、县三级制C.州、郡、县

17、三级制D.路、府、州、县四级制解析: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县两级制,唐朝和北宋都是在州县两级制的基础上将地方行政机构完善化。本题题干的本意是问隋、唐、北宋三朝地方政治制度的相似点,B、C、D三项都不符合隋朝,故本题答案为A。参考答案:A【例6】 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个王朝和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汉朝分封诸侯国B.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C.唐朝增设节度使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解析:本题看似无从下手,实则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种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参考答案: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