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一考纲考点解读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代表: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后瓦解。实质:名义上国有,实为贵族所有。瓦解的原
2、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根本原因);战争使劳动力减少;各国税制改革,立法确立土地私有制。瓦解的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3)封建社会: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有君主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三种;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将公田转为私田、赏赐、买卖等)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封建土地国有制:A三国:屯田制,军屯、民屯;保证军粮,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北方经济发展。B北魏至中唐:均田制。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
3、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足够多的土地。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4)土地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至明清一直占主导。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特点: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抵抗灾害能力弱;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阻碍近代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田庄式经营
4、:以东汉、唐为典型。租佃制经营:战国产生,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时期普及全国,占主导。租佃式经营普及的意义: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减弱,农民有选择雇主和支配产品的自主权,甚至与市场发生联系,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稳步发展。3.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参考建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政府应减灾减负。二知识梳理1
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木制石制为主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的过渡表现: .开沟除草施肥治虫,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作物种类丰富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作工具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西汉:耦犁(赵过)、耧车(开播结合)隋唐:曲辕犁(可调深浅,轻巧简便)汉朝后,铁犁牛耕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 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沿用至今).灌溉技术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人们集体劳作,春
6、秋战国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的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优点:生活稳定,具有生产积极性缺点:地主剥削;沉重徭役;在灾荒时期显出脆弱性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为主,畜养为辅;家庭单位,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三重点难点知识突破1、中国先秦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概况:性质:天然人造(手工)材质:非金属(木石骨蚌)金属(青铜、铁)具体:耒耜青铜工具铁农具2.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春战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
7、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简单说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满足自我需求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地 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为中华
8、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和脆弱性,其先天不足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延续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小农经济下,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严重地恶化了生态环境。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小农经济逐渐阻碍着社会经
9、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延缓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小农经济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发展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制约因素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历代王朝后期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加重,致使农民破产流亡。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战争接连爆发,小农经济成长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编
10、纂农书、鼓励垦荒、限制兼并)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改良作物品种和吸收、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天文历法研究、外来科技成果)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开垦荒地、劳动力迁移、生产技术传播)。民族融合,对外交往频繁。自然因素(自然灾害)课时训练1一、选择题 1.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建筑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A以农立国 B君主专制c封建迷信 D以民为本2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
11、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3“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A沤制绿肥 B利用火耕 C治虫灭害 D火耕水耨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紝”,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人口增长的压力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A B C D5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12、,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6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土地和牲畜7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东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为三石,东汉比西汉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8下面图1到图2两则
13、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9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井渠的出现10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
14、作技术臻于成熟二 材料问答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宋)范成大材料二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
15、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1)材料一中“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这句诗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3)结合材料三,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1-5 ADCDC 6-10 ABBBC11(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复种制。(2分)(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分)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